回覆列表
  • 1 # 榮耀吾心

    蘇秦和張儀不是同時期的,當然也不能肯定是公元前284年去世,也有證據說明蘇秦死於公元前317年,比張儀死的早,蘇秦的活動時間是有問題的,所以你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張儀的對手確實是犀首;鬼谷子收的弟子不是每代2個,只是剛好這兩個在那一代弟子裡比較出名。

  • 2 # 野草的沉思

    蘇秦和張儀同是鬼谷子的學生。二人是師兄弟。

    之後,蘇秦聯合山東六國對付秦國,搞合縱。

    張儀則輔助秦國,破壞山東六國的聯合,搞連橫。

    從表面上看,這師兄弟是敵人。

    其實,這是這倆人事先商量好的合作。倆人可以說是相反相成。

    張儀搞連橫,山東六國害怕,就拜蘇泰為相,掛六國相印。獲得巨大財富,著實威風了一把。

    蘇秦搞合縱,對秦國形成威脅,秦國才用張儀為相,搞連橫破壞六國聯合。張儀在秦國也混得風生水起,十分愜意。

    整個這個時期,天下七國,被這倆師兄弟玩於股掌之中。演了一出合縱連橫的精彩大戲。

    公孫衍也搞過合縱。但比蘇秦、張儀的名聲小多了。

    蘇秦、張儀算得上是一時人傑了。

  • 3 # 江湖小曉生

    按照歷史資料上的介紹來看,鬼谷子不像是一個人名,更像是一個稱呼,就好像是夫子一樣,是人們對這個老師的尊稱。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完美地解釋為什麼那麼多橫跨數百年的歷史人物,都可以是鬼谷子的學生了。

    有資料表示,蘇秦、張儀生活的年代不同。且不論這種說法真假與否,一旦鬼谷子只是一個稱呼,很多人都可以擔任的話,那麼不管他們是否在同一個年代,那就不矛盾了。

    在我看來,鬼谷子可能是一個特殊的學校。1、鬼谷子這座學校,培養出了大量人才。

    誠如這世上有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鬼谷子或許也是這些眾多學院中的一種,只不過在這座學校裡面,所教授的不是普通的知識,而是治國平天下的本事。

    鬼谷子的學生,出來以後,有很多在歷史上是留下名號的。他們在那個時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比如說領六國相印的蘇秦和帶領秦國抵抗六國的張儀。比如說聯合五國討伐秦國的公孫衍,以及魏國大將軍龐涓和幫助齊國戰勝魏國的孫臏等等。

    這些人是足以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見,鬼谷子這所學校一點也不簡單,它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是安邦定國之士。

    2、不是所有學生都很出名。

    當然,不是鬼谷子的所有學生,都能夠那麼出名。在這所學校裡,既然有優等生,自然就有成績比較差的,甚至有畢不了業的。

    不少學生,連學業都沒有完成,他們又如何到各路諸侯國那裡去一份差事呢?就算有些勉強畢業的,他們的成績比較差,也無法成為改變歷史的人物

    真正能夠改變歷史的人物,一定是那種比較好學又比較聰明的學生。這些人他們能夠妥善利用自己的天賦,足以改變歷史。

    3、名校和學生是相輔相成的。

    拋開現在學校有科研成果以外,過去的學校是靠什麼出名的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靠學生。學生畢業以後是否成名,有多少成名,直接決定了這所學校的名聲。

    這所學校硬體條件再好,如果培養不出一兩位高材生來,那這所學校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出名了。畢竟學校不是家,住得再好、吃得再好也比不上成績好。

    很顯然鬼谷子是那種非常著名的名校,若干學子前往這裡求學,因為這所學校裡出來了很多著名的人物。

    學校把他們培養成才,而這些被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歷史上取得了很多豐功偉績以後,自然又會使得學校更加出名,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學生跨時空出現,我覺得也不是什麼問題。1、蘇秦和張儀是否是同時代的?

    此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蘇秦和張儀在《史記》當中,有明確記載,是在同一個時代出現過的。

    但是同樣是《史記》中也有自相矛盾的一點瑕疵,而在《戰國策》當中,很顯然這兩個人就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了。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史記》

    那麼該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我認為歷史上不止一個蘇秦。試想一下,歷史上為何有兩個楚懷王?因為項梁他們為了復國,所以將義帝重新封為楚懷王。

    其實道理或許是一樣的,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朋友們,一定會被裡面的人名給繞暈了,因為他們的子孫後代,常常要用祖先的名字來給自己的孩子命名,尤其是祖母烏爾蘇拉,是最喜歡給孫輩們起兒子們的名字。

    是時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恐秦兵之至趙也,乃激怒張儀,入之於秦。---《史記》

    這樣一來就可以完美解釋這件事了。《戰國策》裡的蘇秦,很可能是《史記》裡面蘇秦的先輩,取相同名字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司馬遷在搜尋歷史資料的時候,自然是蒐集到了兩個蘇秦的資料,他只甄選了其中一個他認為合理的記錄在案罷了。

    2、張儀和公孫衍應該是一個時代的。

    就目前的資料來看,張儀和蘇秦同時存在,那的確是有爭議的。不過張儀和公孫衍是否同時存在,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論。

    公孫衍或許就是和蘇秦把關係搞錯亂的那個人,因為他的事蹟和蘇秦有幾分相似。公孫衍原本是在秦國做官的,曾經幫助秦國從魏國手裡奪回了五百里河西之地。

    義渠君致群臣而謀曰:“此公孫衍所謂邪?”乃起兵襲秦,大敗秦人李伯之下。張儀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史記》

    可是公孫衍是個貪財之人,在得到魏王賄賂以後,居然放棄了攻打魏國,這件事被張儀揭露以後,公孫衍在秦國沒的混了,只好逃到母國魏國。

    此後公孫衍就跟張儀不對付了,兩個人互相掐架鬥了很長時間,所以說這兩個人是一個時代的,的確有比較明顯的證據。

    3、眾多學生,相差數百歲的都有。

    按照史料記載,鬼谷子的學生,年齡跨度非常大,這不由得讓人懷疑,鬼谷子是否真的只是一個人,這就引出了我開頭所提出的觀點。

    鬼谷子的眾多學生中,商鞅是秦孝公時期的人,而李斯則是秦始皇時期的人,兩者之間相差了六代君王,你覺得會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鬼谷子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所學校或者一個職位的稱呼,類似於夫子。夫子有孔夫子、孟夫子,鬼谷子何嘗不是其中之一呢?

    總結:針鋒相對,那是後人給總結出來的。

    司馬遷顯然對先秦時代人物的認識,其實也是比較片面的,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司馬遷所能蒐集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為此他只能將能找到的資料進行篩選,畢竟誰也沒親眼見過這幫人。將他們合併歸類以後,按照司馬遷的寫作手法,自然他們變成了一對又一對的人。

    比如說蘇秦和張儀、公孫衍和張儀、孫臏和龐涓等等。而《戰國策》其實就更加比司馬遷的不靠譜了,因為這本書是一系列散亂的資料,連作者名字是誰都不知道,真實性可見一斑。相比較而言,司馬遷的《史記》是經過反覆考究後的成果,更有說服力。

    參考資料:

    《史記》

    《戰國策》

  • 4 # 穿越再現彼岸

    鬼谷子說:“爺就是一個傳說”

    鬼谷子可能不是一個人,而是多個人的集合體。要說戰國時期縱橫家、謀略家的鼻祖那就只有一個人了,他叫王詡,又名王撣,因經常入雲夢山鬼谷悟道修行,得名“鬼谷子”。他的著作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經》。

    傳說之中他的弟子有龐涓、孫臏、張儀、蘇秦,其他多有附會為他的弟子,譬如黃石公、李牧、呂不韋、王翦、尉繚子等,後面這些人是鬼谷子弟子的可能性非常小。

    鬼谷子生卒年代都不詳細,不能確證的確是一個人,但鬼谷派的弟子卻大都找上門來啊。至於鬼谷子一代之招收兩名弟子的說法多為民間傳說,沒有歷史依據。(鬼谷子劇照《鬼谷子傳奇》)

    蘇秦和張儀是一個年代嗎?

    《史記》上說蘇秦和張儀共同拜入鬼谷子門下,蘇秦自認為趕不上張儀,學成之後,各自奔諸侯展開遊說,施展自己的才能。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了大批的帛書,其中就有一部《戰國縱橫家》,此文披露,蘇秦和張儀並不是一代人,談不上是師兄弟。張儀死於公元前309年,而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相差了25年之久,整整一代人。況且蘇秦幾乎所有的政治活動絕大部分是張儀死後才開始的,根本形不成所謂的對抗。(蘇秦劇照,發跡於燕國)

    《戰國縱橫家》一書共有27章,11000多字,其中有十一章同《戰國策》、《史記》差不多,其他都是其他史書所沒有的,足可以勘察史書記載的錯漏,彌補《史記》、《戰國策》的缺失部分。

    裡面保留了蘇秦多個對諸侯國的建議上書,有:《蘇秦自趙獻書燕王章》、《蘇秦使韓山獻書燕王章》、《蘇秦使盛慶獻書於燕王章》、《蘇秦自齊獻書於燕王章》、《蘇秦謂燕王章》、《蘇秦自梁獻書於燕王章》、《蘇秦謂齊王章》、《蘇秦自趙獻書於齊王章》等。(張儀劇照,發跡於秦國)

    張儀的私人和政治對手是公孫衍。

    儒家經典《孟子》中記載,張儀和公孫衍是合縱連橫的對抗者,文中說: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這兩個人相提並論,這也證明兩個人在政治上是對手,合縱連橫的政治推手。(公孫衍劇照,張儀最大的政敵)

    張儀倡導連橫,公孫衍宣傳合縱,是典型的政治對手。兩個人在政治上斗的你死我活,所以《孟子》上才有上述一說,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獲得採納,使得諸侯各國戰亂不斷。秦惠文王是張儀最大的靠山,公元前311年去世,張儀失去支援,公孫衍趁機擠兌張儀:

    惠王卒,武王立。張儀、魏章去,東之魏。蜀侯煇、相壯反,秦使甘茂定蜀。還,而以甘茂為左丞相,以樗裡子為右丞相。(《史記》)

    秦武王也不太相信張儀,用其他人代替了張儀,而公孫衍卻風生水起。張儀死後,公孫衍做了秦國宰相,佩戴五國相印,成為“約長”。

  • 5 # 破曉修羅

    1,鬼谷派存在與否,我持懷疑態度,原因只有一點,弟子分佈太廣,那個時候的學校不可能全國招生,所以學生應該基本聚集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地方,例如孔子的學生除了周遊列國時期,基本都是集中在一小塊地方的。

    2,鬼谷子哪怕存在,也不是一個人啊而是一個職位,那就是鬼谷派的掌門,而不是特製某一個人。

  • 6 # AUTUYG

    鬼谷子應該既是一個學派開創者,又是一個學派門派,後世可能掌門人承襲鬼谷子的名號,鬼谷一門人才濟濟,從范蠡,蘇秦張儀,孫髕龐涓,到尉遼

  • 7 # 吉月文

    關於鬼谷子蘇秦張儀以及公孫衍之間的關係,在史料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給後人瞭解當時的實際情況,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第一,沒有鬼谷派的說法,也沒有鬼谷派每代只收兩個弟子的說法。鬼谷子的稱呼確實有,但是這究竟是一個具體的人還是隻是一種可以代代相傳的稱號就不是很清楚了。只能說由於涉及的史料時間跨度很大,所以相對來說後一種說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通俗的講就是鬼谷子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類似於門派掌門的這樣一種身份的特殊稱號。在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領袖被稱為矩子,並不是特定的一個人,而是可以代代相傳的。鬼谷子應該是類似於這樣一種情況。

    第二,關於張儀蘇秦和公孫衍三人的時代問題。在近代以前,普遍認為三個人大體在同一時期。隨著近代以來出土文獻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張儀要比蘇秦的年代更早一些,他和公孫衍應該是同一時期的。而之所以形成張儀和蘇秦在同一時期的觀念,是因為史記張儀列傳當中第1句話就明確指出,張儀曾與蘇秦共同到鬼谷子先生門下求學。

    根據近年來出土的文獻,張儀的活動時間要遠比蘇秦更早。那麼司馬遷為什麼會犯這樣嚴重的錯誤呢?關於這一點,有兩種解釋。第1種解釋是純粹技術性的。這種觀點認為司馬遷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把蘇秦的哥哥和蘇秦兩個人混同起來。第2種解釋則認為司馬遷是有意為之。司馬遷刻意把這兩位合縱連橫的代表人物放在同一時期以增加歷史的故事性。而這兩個人都是比較典型的小人物,奮鬥成功的故事,期間還經歷過磨難。司馬遷之所以偏愛這兩個人,原因也是因為他自身的經歷和這兩個人有共鳴之處。

    至於公孫衍。現在所知甚少。除了史記當中數百字的記載以外,沒有特別系統的資料。戰國策當中有零星的記載。從這些資料來看,他應該是和張儀同時代的人。不過史記當中沒有說他是鬼谷子的傳人。從名字來看,很有可能是當時的沒落貴族出身。他和張儀的關係是比較複雜的。兩人既曾經同在秦國做官,同在魏國為官,在同朝的時候相互爭寵。又曾經各為其主,互相攻擊。就目前的資料來看,他確實是張儀的主要政治對手。

    總的來說,由於先秦時期史料不足,很多歷史的細節沒有辦法完整的復原。而且還會出現內容相互矛盾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根據史料的具體內容具體分析,千萬不要鑽牛角尖。

  • 8 # 明道哲史

    根據墨家的習俗,歷屆掌門都稱為“鉅子”如果縱橫家一派也是這個習俗,歷屆掌門都稱為“鬼谷子”的話,就能解釋通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他們跨度這麼大的幾代人,都師從鬼谷子的傳說了。

  • 9 # 芙蕖看足球

    鬼谷子的弟子能考據的只有蘇秦和張儀,至於其他幾個回答中的什麼龐涓 孫臏都是無稽之談,完全沒有史料支撐。

    史記中對於鬼谷子的描述只有兩句,一個是張儀師從鬼谷子 一個是蘇秦師從鬼谷子,然後就沒有了。

    透過蘇秦 張儀我們基本上可以得知縱橫家比較擅長的就是談辯,但是縱橫家絕對算不上著名的學說,只是現代給吹起來了。

    至於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從得知,鬼谷子可能有很多弟子但是真正出名的肯定是隻有蘇秦張儀

  • 10 # 時間與狗4

    《史記》中記載的是蘇秦和張儀生活在一個年代,《戰國策》中記載的卻是蘇秦比張儀晚了30多年,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張儀生活在秦惠文王時代是沒有爭議的,有爭議的是蘇秦生活在生活在哪個年代。

  • 11 # 重生之扶蘇

    張儀跟蘇秦不是一個時代的。張儀輔佐秦國的時候,蘇秦還一定出生了,等到蘇秦出名,張儀已經去世了。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也是縱橫家,但他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 12 # 九品左侍郎

    “一怒諸侯懼,安居天下息”的張儀和蘇秦,兩人年輕時候一起拜在鬼谷子門下學藝,同為師兄弟,互相幫襯,不算是對手。

    而張儀應該說是公孫衍的對手,因為他的入秦,打亂了公孫衍的策略,使得公孫衍仕途坎坷,一生轉輾多國。

    蘇秦出山

    蘇秦拜別師傅,從鬼谷出山後,直奔西方的秦國。當時的秦國剛經歷了商秧變法,秦惠王剛登基不久,對辨士有所排斥,蘇秦在秦國碰鼻後盤纏用盡只得回到老家洛陽。

    不料回到老家的蘇秦被家人冷眼相待,於是他在反省之餘把自己關在屋裡刺股苦讀了一年。出關後來到趙國,給趙國國君推銷合縱之策,然趙侯沒有采納。蘇秦仍沒有灰心,繼續尋找下家。

    公元前334年,蘇秦不辭辛勞來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當時的燕國深處北方,天寒地貧,相對其他六國比較弱小。蘇秦提出的六國合縱正合燕國當時的處境所需,所以燕王很快就接受了蘇秦合縱之策,並拜蘇秦為相,贈以重金,出使其他五國遊說合縱抗秦。

    蘇秦帶著燕國的符節,又返回了趙國,這次有了燕國國相這塊金字招牌,蘇秦這回馬槍耍得就順利多了,看著已身居燕國國相的蘇秦,趙肅侯立馬就答應了合縱之策,並且同樣拜蘇秦為趙國國相。

    公孫衍大敗魏軍

    公元前333年,就在蘇秦第二次正在遊說趙肅侯聯盟合縱之策時,公孫衍率領秦軍攻打魏國,此時的魏國人才嚴重流失,既缺精兵,又缺良將,根本抵擋不住秦國的強大攻勢,只好割讓陰晉(今陝西華陰東)向秦國求和。

    公孫衍接著再度率軍進攻50年前被吳起攻佔的河西要塞,俘虜魏國主將龍賈,斬首八萬。經此戰後,秦國已實際佔據了河西之地。魏惠王在無力抵擋秦軍的情況下,便順水推舟,把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向秦國求和。

    智激張儀

    此時蘇秦擔心秦軍趁機揮師向東挺進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張儀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張儀來到趙國後,蘇秦讓人安排好張儀同下人同吃同住,自己則多日後接見張儀,還把張儀侮辱了一翻,張儀一氣之下離開了趙國。路上偶遇一商人,說要前往秦國經商,問張儀是否願意同行。

    此時張儀前途迷茫,也不知道往哪裡走,於是就和商人前往秦國,路上商人對張儀多有照顧,進入秦國後,商人設法幫張儀見到了秦惠王。這時,幫助張儀的商人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知道後,感嘆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並許諾在蘇秦當權時不攻打趙國。

    蘇秦從趙國出發,先後又向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遊說成功,六國一同組成合縱聯盟,一致抗秦。蘇秦擔任合縱長,同時身配六國相印,同時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

    張儀出仕

    公元前328年,失去河西之地後,魏惠王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得到賄賂的公孫衍,便向秦惠王提出,趁秦魏暫時和好之機,進攻別的國家。

    就在此時,張儀向秦惠王進言,說魏國四面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公孫衍只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面的遊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

    秦惠王被說得如夢初醒,立即起用張儀為客卿。公孫衍因此遭到排斥,離開秦國投奔到了魏國。

    公孫衍合縱齊魏

    此時的魏國已經千瘡百孔,國力衰退。公孫衍想重振魏國,只有聯合它國才能取勝。他首先找到齊國名將田朌,動員他出兵一起進攻趙國,齊國答應出兵後,齊魏聯軍大敗趙國。趙王責備蘇秦,蘇秦向趙王請求出使燕國,尋機報復齊國,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六國合縱盟約便瓦解。

    齊魏合縱聯軍打敗趙國後,引起了秦國的高度警覺。為防止齊楚魏合縱對秦國帶來的威脅,張儀軟硬兼施,極力破壞公孫衍的合縱策略。他親自率兵攻打魏國,迫使魏國依附秦國,又與齊楚兩國大臣相會,拉攏齊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國合縱。

    公孫衍又轉投韓國,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事件和組織魏、趙、韓、燕、楚五個國聯合出兵攻打秦國,都以失敗告終。

    公元前309年,張儀去世,公孫衍再次回到了秦國,並擔任秦國相邦,這對冤家兩人最終還是攻成於秦國。

    蘇秦、張儀、公孫衍,三人同為戰國時期的縱橫家,他們憑藉著自己超人的智慧,攪動著戰國風雲,使得戰國成為中國歷史上跌宕起伏的時代!

    最後說說鬼谷子,本名王詡,因修身於雲夢山的鬼谷洞裡,又因其神秘莫測而得名。他老人家也不是每期只收兩個徒弟,可能很多,只是同期中的孫臏和龐涓,蘇秦和張儀比較出名,所以給人的假象是每期只有兩名徒弟罷了!

  • 13 # 呆萌小索隆

    “蒼生荼毒 ,天下燎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天懸星月,地入鬼谷,一縱一橫,百年難解。”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則天下息。”這些都是對鬼谷派的極高讚譽。

    看過秦時明月系列動漫的小夥伴們也清楚地知道,鬼谷派向來只收兩名弟子,而且所學之術有著極大的差異,一個學“橫”之術,另一個學“縱”之術。雖然門派弟子僅僅只有兩名,但是每一代的這兩名弟子都是在世間能夠引起驚濤駭浪和腥風血雨的大人物。

    先有蘇秦用合縱之術遊說六國,使得六國之士相聚於趙而欲攻秦;後有張儀用連橫之術內部瓦解六國同盟,最後將其逐個擊破。這兩人都是鬼谷派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是不世出的奇才。

    那為何鬼谷派只收兩名弟子,且所學之術大相庭徑。

    其一,鬼谷派向來人丁單薄,不適合收很多弟子。最為重要的是一個派別的強大與否不在於弟子的多寡而在於弟子在外的影響力的大小。而且弟子數量大的話,難免良莠不齊,很難教出優秀的弟子。

    其二,兩名弟子所學之術大相徑庭也是有其原因的。一人學橫之術另外一人學縱之術,二人所學看似相互牴觸、互相矛盾甚至是敵對的,實則大有玄機。

    古人向來提倡陰陽逆轉之術,陰陽看似相互對立,實則相生相剋、相鋪相成,甚至還能夠轉陰為陽,化陽為陰。

    同樣的,合縱連橫之術看似相互牴觸,實際上乃是互相取長補短之術。

    鬼谷的合縱連橫兩人在不斷競爭的同時,也不斷地提升自己,使得雙方都在成長。一旦縱橫合一威力無窮。

  • 14 # 剛日讀史

    《鬼谷子》這一本書,最早收錄於《隋書·經籍志》,是由隋朝人整理收錄。在此之外,《史記》中也提到了蘇秦和張儀曾就學於鬼谷子;而漢代的楊雄、王充也提到了鬼谷子與蘇秦張儀是師生關係。但有一點我們不得不說,太史公在寫《史記》的時候,戰國時代已經過去了400年,他在天下采風、整理歷史史料的時候,發生了錯誤,把張儀與蘇秦安排成了合縱連橫的對手戲。

    (鬼谷子)

    而在實際上,張儀縱橫天下的時候,蘇秦還沒有成名,而蘇秦成名的時候,張儀卻已經死了。張儀死於公元前309年,蘇秦死於公元前284,這個時間段跨越了25年。蘇秦從出名到佩六國相印時,他的大部份政治活動都是在張儀死後才開始展開的。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戰國縱橫家》竹簡證實了這一點。

    鬼谷子所以稱之為“子”,是因為它是當時大賢,能稱之為“子”的,都是某一學派的開山鼻祖或者某一學派的宗師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等等,無一不是學派內的開山人物或集大成者;像張儀、蘇秦、呂不韋、李斯這些人,在歷史上也是聲名顯赫,但還是達不到“子”的稱呼。

    說到鬼谷子,一定要說鬼谷學派,說到鬼谷學派,又要說到首霸中原的魏國。

    (魏國)

    魏國首霸中原的兩大秘決——人才和變法

    在歷史上,戰國前期的魏國,其霸業長盛之期長達百年之久。魏文侯、魏武侯、魏(梁)惠王在世時,三位君主加在一起,執政時間就長達了一百二十餘年,這已經是一個驚人的時間段了,而魏國在戰國前期之所以能夠獨領風騷,都來自於魏文侯的變法。

    李悝在政治上進行變法,吳起則在軍事上推行“武卒”制度,建立了國家職業軍人。後來吳起帶著五萬“武卒”,大破秦國五十五萬大軍,並且佔領了秦國的大片土地,這片土地被命名“西河”,而吳起就是首任西河太守。

    (西河的位置)

    1.魏國的西河學派

    佔據西河之後,考慮到秦人對中原文化的嚮往,魏文侯開創了古代君主“尊儒”的創舉,他拜孔子的弟子——大儒子夏為師,並請他到西河講學。子夏,又叫做“卜商”,是孔子的弟子。百歲老人的子夏,感於魏文侯的誠意,於是帶著一眾弟子來到西河講學,歷史上著名的“西河學派”由此產生。

    西河學派,是魏國的官方學派。魏文侯擔心培養出來的這些人才,最終不能為魏國所用,反而被別國所用,於是他便讓大量的宗室與貴族進入西河學派進行學習。

    在子夏與其學生的用心教導之下,魏國的宗室和貴族也出現了大量的人才,比如公叔痤、公子昂,包括後來的信陵君公子無忌等等。這些以貴族官僚為主體的這一群人,我們可以稱之為“西河派系”。

    (子夏與西河學派)

    2. 中原的鬼谷學派

    魏文侯“尊儒”之前,鬼谷子,即衛人王詡,他開創的“鬼谷學術”,在當時的中原影響最大,弟子也最多,魏國當然也是受到鬼谷學術的影響。

    後人稱鬼谷子為“縱橫家先師,兵家始祖”,但“鬼谷學派”,因為歷史沒有記載,但怎麼說,鬼谷子也是諸子百家之一,我們也只能這麼稱呼了。

    鬼谷子和孔子的區別就是:孔子是有後代弟子為他作書和記錄,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為了官方顯學,這使得了儒學和孔子名傳後世,而鬼谷弟子就沒有這麼幹!

    衛國最小,連“戰國七雄”的排名都沒有進入,但是衛國的人才最盛。我們要知道,知識學術是一定要有人教的,沒有人是生而知之的聖人,衛國能有那麼多的人才,一定離不開鬼谷學派的培養和薰陶。

    (鬼谷學派)

    如果說,張儀、蘇秦和孫臏都是鬼谷的學生的話,那我們發現,這一些人都是以“平民”出身為主。而“西河學派”沒有產生之前,魏文侯所起用的吳起、李悝是衛國平民出身,樂羊、西門豹也是魏國平民出身。

    魏國衰落的原因之一:人才過盛和政治傾軋。

    春秋時代時,齊國的“臨淄”首先成為天下文化重心,但樂毅率六國聯軍破齊之後,齊國衰落;到了戰國時代時,魏文侯首創“尊儒”創舉,再加上“鬼谷學派”的存在,天下的文化重心便向魏國轉移,人才紛紛嚮往魏國,於是造成了魏國人才過盛的局面。

    個人認為,在魏國計程車卿官僚中,平民大賢出身的自成一系;西河學派培養出來的貴族官僚又自成一系;以西河學派為主體的貴族出身的官僚和以鬼谷學派為主體的平民出身的官僚,肯定會鬥得你死我,這是人性,也是官場的特色。

    從歷史上看,人才之間的互相爭鬥,是魏國政治的基本特色,就算到了魏國亡國之前都沒能停得下來。

    (第一對大才的爭鬥——吳起和公叔痤)

    吳起是平民大賢,公叔痤娶了魏國公主(“公叔”這個姓氏就了不得),是魏國駙馬爺。吳起和公叔痤爭奪相位失敗,被趕出了魏國。吳起由魏入楚,幫助楚國稱霸,而他的出走則預示了魏國人才的開始流失。

    直到公叔痤臨死之前,他才想起為國家舉才,公叔痤舉薦公孫鞅,即大名鼎鼎的商鞅。公叔痤還說了,如果得不到商鞅,那就殺了他。可惜已經晚了,商鞅最終逃亡,白白便宜了秦國。

    (第二對大才的爭鬥——孫臏和龐涓)

    龐涓是魏國的方面重將,很受魏國君主的喜歡,但龐涓知道孫臏是大才,於是便設計陷害孫臏,並且給孫臏施加了“臏刑”。孫臏險些被害死,他逃到齊國,幫助齊國稱霸。馬陵一戰,孫臏擊殺龐涓,魏國軍隊損失十幾萬以上,從此開始向下衰落。

    (第三對大才的爭鬥——張儀和公孫衍)

    張儀和公孫衍都是魏國人。張儀是魏國安邑人;而公孫衍是魏國陰晉人。大家要知道,所謂的“公孫”這一個姓氏,都是出自於貴族後代,即公子公孫。比如商鞅也叫衛鞅,又叫公孫鞅,來自衛國公室的後代;白起,又叫公孫起,是楚國太子建的後人。

    從張儀與公孫衍的爭鬥看出,這也是魏國平民大賢與貴族官僚的一次爭鬥。而這兩者的爭鬥,也決定了中土未來一百年的命運。張儀和公孫衍,首創“合縱連橫”之術,改變了戰國時期的戰爭形態,從此成為了秦國和東方諸國的百年噩夢。

    張儀首先在魏國為相,公孫衍失勢,於是跑到了秦國,繼公孫鞅在秦國為“大良造”。張儀主張合縱,連合齊魏韓楚攻秦,結果被公孫衍破壞。張儀失敗,於是在魏國失勢,一氣之下便跑到了秦國,幫助秦國連橫稱霸。而在此之前,公孫衍已經由秦返魏,他順利地擠走了張儀,出任魏相,然後又以“合縱”之術,來對抗張儀的“連橫”之術。(由於史記將蘇秦與張儀安排成了對手戲,時間考證不了了)

    (合縱連橫)

    “合縱連橫”之術,在公孫衍和張儀的手中不斷變換,而張儀與公孫衍又不斷地變換東家,也非常符合亂世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的生存法則。秦昭王與齊王並稱“東西二帝”、秦楚聯姻共23代人,這都是連橫形成的結果。

    合縱連橫,從此成為諸侯爭霸的主要策略。而魏國內部的人才鬥爭和政治傾軋,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繼吳起、商鞅、孫臏、張儀等大才出走之後,到了魏安釐王時,信陵君更是居邯鄲十年不敢回家。而著名的范雎,也在魏國被人打個半死,然後扔在廁所裡,讓別人在頭上拉屎拉尿,范雎最後逃得一條性命,化名為“張祿”逃入秦國,幫助秦昭襄王稱霸去了。

    文——千古

  • 15 # 陰謀論說歷史

    鬼谷派每一代只收兩名弟子是動漫的設定而已,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鬼谷派只收兩名弟子。而且鬼谷子派有四門絕學,蘇秦、張儀、公孫衍學的是同一門絕學,所以只收兩名子弟是絕對不存在的,因此三人同時在世也是合情合理的。

    1

    鬼谷派掌門人乃是鬼谷子,歷來對鬼谷子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鬼谷子是一個人,名叫王詡(還有一種說法叫王禪),因為隱居在清溪鬼谷,故稱鬼谷子,其門下弟子眾多,所以形成了鬼谷派。

    一種則認為鬼谷子是一個稱謂,歷代鬼谷派掌門人都稱之為鬼谷子。

    先不管哪種說法正確,先來看一下鬼谷派的絕學。

    鬼谷派共有四種絕學:

    1.數學,此數學和如今的數學大不相同,主要課程內容是天文、地理、星象預測等等;

    2.兵學,行兵佈陣,變化莫測,鬼神難測;

    3.言學,能言善辯,明理審視,萬口莫辯;

    4.出世,強身健體、修真養性、平地飛生。

    這鬼谷派四門絕學,據說只要學會其中一門,便能橫行天下。

    如戰國名將白起、李牧、龐涓、孫臏等等學的乃是兵學,除同門師兄弟外,沒有敵手。

    蘇秦、張儀、公孫衍等人學的則是言學。

    因為鬼谷派的徒弟時間跨越超越百年,所以世人都認為鬼谷子是鬼谷派掌門人的稱謂。不過鬼谷子會平地飛昇,活個一百多年也是有可能的。

    2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鬼谷派每一代只收兩名弟子,所以有多位弟子同時存世是非常合理的。

    蘇秦、張儀、公孫衍他們學的是同一種絕學,如果鬼谷派一代只收兩名子弟,那麼鬼谷派的絕學就失傳了。

    而且,蘇秦和張儀並不能算是對手,他們更多像是合作伙伴。

    蘇秦出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推銷自己,他選中的目標是秦國。

    他精心準備了面試PPT,準備一鳴驚人,主旨大概是秦國現在很強大,但還有巴蜀之地沒有收入囊中,這是一個大糧倉,一定要拿下。

    歷史上,秦國後期的確拿下了巴蜀,才開始加速逐鹿中原的腳步。

    但蘇秦這次亮相失敗了,因為秦惠王對商鞅餘怒未消,所以看到蘇秦這種外來的說客就生氣,直接就把蘇秦趕跑了。

    蘇秦不氣餒,接著跑到了趙國,這次更慘,連老闆面都沒見到,接見蘇秦的是趙國丞相趙成,也非常討厭說客,蘇秦碰了一鼻子灰。

    無奈的蘇秦來到了燕國,呆了一年多後,見到了燕文公。

    蘇秦這次換了一種思路,不再幫他們構建宏偉藍圖,而是恐嚇。

    蘇秦說,秦國現在對天下虎視眈眈,但離咱們燕國還很遠,可趙國離我們很近,趙國那可是可以和秦國掰手腕的國家,咱不能不防。

    不過大王你放心,我在趙國很有關係,我可以去遊說趙王,讓他和燕國結盟。

    燕文公被蘇秦連蒙帶嚇唬,把燕文公說動了,給了蘇秦一筆啟動資金,蘇秦就這樣拿到了第一輪融資,前往了他說有關係,實際上把他趕出來的趙國。

    隨後,大名鼎鼎的“合縱”現世了。

    在蘇秦的不斷努力下,實現了六國合縱抗秦的局面。

    之所以叫合縱,是因為山東六國從北到南是縱向的。這裡的山東並非指今天的山東,而是崤山。

    秦國在崤山以西,其餘六國在崤山以東,所以又稱山東六國。

    蘇秦說到底並沒有真心想幫六國,他享受的只是六國帶來的富貴和榮耀罷了。

    比如他一開始去秦國,就是準備一套讓秦國強大搞死六國的策略的。

    合縱搞出來了,但如果秦國長時間沒有作為,他的合縱就會失去市場,這時候他想到了張儀。

    3

    蘇秦派人去點撥張儀去秦國,最後又用羞辱張儀的手段,激張儀。

    最終張儀來到秦國,搞出來了連橫。

    之所以叫連橫,是因為秦國到其它六國是東西方向。

    兩人的策略互相配合,同時保障了兩人的市場地位。

    所以,蘇秦和張儀更像是合作伙伴。

    張儀和公孫衍的確是死對頭。

    當年張儀還沒到秦國之前,公孫衍在秦國順風順水,頂替了商鞅的位置。

    後來秦國和魏國交戰,魏國接連戰敗,就派人到秦國給公孫衍送禮,最後在公孫衍的操作下,秦國對魏罷兵。

    這事正好被趕來的張儀戳穿了,秦惠王大怒,公孫衍不得不逃離秦國,兩人的樑子就這樣結下了。

    其實他們三人都是大才,但都不是為國為民的君子,他們更像是生意人,只為自己的利益。

    總結

    鬼谷派並沒有一代只收兩名弟子的規矩,蘇秦、張儀、公孫衍學習都是言學,他們同時現世是合情合理的。

    蘇秦和張儀並不是對手,他們更多像是合作伙伴,張儀和公孫衍的確是死對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虛偽的快樂和真實的悲傷你們喜歡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