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足常樂0724
-
2 # 池書木易
作為一個因為閱讀餘秋雨的書受到過好處的人來說,特別有發言權。餘秋雨作為當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作品,特別適合我們來閱讀。
首先,他的散文是敘事散文,閱讀性強;對於學生來說,模仿創作也很有優勢。
其次,他的散文內涵夠寬廣,多設計歷史和關注人物命運,有助於拓寬我們的歷史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再者,餘秋雨的美學內涵,讓他的文字,在內涵與優美之間,兩者兼得。
在這些書中,我著重推薦三本:《文化苦旅》《行者無疆》《山居筆記》。高三整整一年,除了課本,我唯一閱讀過的課外書籍,就是這幾本書,最後我的語文作文基本都在90分。
《文化苦旅》中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力量喜歡上餘秋雨的文字,從《文化苦旅》開始。那個時候高三,學業緊張,偶然在一次語文測試試卷中,看到一篇閱讀分析,就來自於這本書。然後利用假期,我去圖書城買了這本書。
用一天時間,我把這本書翻了一遍,被深深震撼。原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有那麼深;中華文化的魂,有那麼厚;中華文化的力量,有那麼韌。然後這本書,陪伴了整個高三,特別是語文早讀時間,我也會閱讀其中的篇章,特別是《道士塔》這篇文章,讓我內心湧起了一種責任,激勵我奮發。
《行者無疆》感受歷史的廣度我閱讀的第一本餘秋雨的書,就是《行者無疆》。這本書裡面,沒有期期艾艾,情情愛愛,都是歷史,都是生命,都是存在價值。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以及我能觸控到的文字的高度。
《行者無疆》是餘秋雨作為鳳凰衛視歐洲之旅的嘉賓主持,跨時將近半年,經歷26個國家,96個城市的隨感隨筆。這本書,可謂歐洲版的《文化苦旅》。整本書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體的張力和自由上。
《山居筆記》體會理想與命運《山居筆記》是餘秋雨繼《文化苦旅》之後,對中華文化的探尋。相比於《文化苦旅》的驚訝更多,《山居筆記》中,更多的是自省式思考。在這本書中,餘秋雨的眼睛更深邃,思考更深沉。
在這本書中,他更著重向我們展示了知識與文化,以及在此之中的人與事。《一個王朝的背影》看起來氣勢磅礴又悲壯。《蘇東坡的突圍》,讓我感受到知識分子的命運,以及對理想執著的意義。《鄉關何處》之中,充滿了無奈與嘆息……
總之,不論從文字內涵,文學素養,思想深度,餘秋雨的這幾本散文作品,值得我們去看,不只是學生,每一個知識分子,都值得去看。
我是幸福閱讀者池書,一起分享幸福與閱讀呀!
-
3 # 莫非有話說
您現在初三,應該是想加強提升一下文學修養,我個人就是因為看《文化苦旅》才開始對文學感興趣的。
那麼,首推肯定是《文化苦旅》,對於初中生和高中生而言,都是很不錯的。《文化苦旅》主要是國內具有歷史內涵的地方或遺蹟,而不是那種有人氣的名勝古蹟,好像是在《青雲譜》這篇文章裡吧,餘秋雨也專門說過這個問題。
餘秋雨的寫作手法比較受中學高中生的喜歡,尤其是高考作文方面,會有很大的幫助。
餘秋雨的散文以文化歷史見長,常在山水古蹟之間梳理文化歷史命脈,所以會有一種空間感,在文字處理上也極具美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山居筆記》的性質和《文化苦旅》差不多,更多的是人文歷史,不過有很多過於片面的地方。對文化的追溯和理解,需要深入其歷史,即便是某一家學說已經定論,也不能人云亦云,不明所以。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去辯證的看待。
《霜冷長河》把思考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個人身上,透過個人情懷的展現,來反映中國文化的廣博和內涵。從文學內涵的角度講,《霜冷長河》個人覺得比前兩本都要好,值得一看。
《行者無疆》是餘秋雨在2000年的時候,與鳳凰衛視合作進行的一次歐洲之旅,全程走過26個國家,96個城市。而《千年一嘆》考察的則是伊斯蘭文明,兩本書都是對西方文明的考察和探究,其中對西方經濟體制的預言在後來得到了驗證,義大利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還有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的嚴謹以及巴以人民的友善和熱情。
最後推薦的是《何謂文化》,這是我至今還在看的唯一一本餘秋雨的書。本書對最高形態的“文化”,“終極文化”做出瞭解答,雖然有“高大上”之嫌,但還是很有道理的。
最後需要提一點的是,餘秋雨基本上每本書中都有“小人”這個話題。這裡多講一下,餘秋雨從上戲辭職以後,就一直有人發表文章對他進行誹謗,加上他的盜版書籍一直是居高不下。作為知名學者,餘秋雨一直雖然表示不會對這種“小人行徑”進行過度追究,但是在書中不斷提及,個人感覺還是有點小氣了。
當然,這只是個人感受,具體細節還需要個人去體會,從中吸取對自己有益的學問。
-
4 # 偷得浮生話情詩
餘秋雨先生是中國著名文化學者和文化史學家,他的書基本上都是很值得一讀的。就初三學生而言,可以從閱讀《文化苦旅》開始,來感受餘秋雨先生對於中國文化的思索與追尋。
然後可以讀讀《中國文脈》,這是繼《文化苦旅》之後,餘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餘秋雨教授感嘆當前“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稱鵬”,因此以這部重大的開創性著作來提醒和彌補。
-
5 # 芊芊老師
在中考語文試卷和模擬題中,餘秋雨的作品出現比較多,而最多的是《文化苦旅》中的片段閱讀。所以《文化苦旅》最適合初三學生讀一讀。
例如有這樣一個題:閱讀餘秋雨的《沙原隱泉》,完成下列問題(22分):
1.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4分)
⑴剛剛登上山脊時,已發現山腳下尚有異相,捨不得一眼看全。
異相:
⑵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
熨帖:
2.從表達上看,第②自然段運用哪些表現手法來寫爬沙山?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答:
3.對一灣月牙泉,作者先於山頂遠望,後在岸邊近觀。這其間作者對它的情感產生了怎樣的變化?作者由此悟出了什麼道理?請你高度概括後作答。(6分)
情感:
道理:
4.行家稱道餘秋雨這篇美文“自然而深邃”,請你細味本文對自然景觀的描述和由此生髮的人生感慨,談談對這一評價的認識。(6分)
答:
這道大閱讀中,考察到的知識點有解釋詞語、分析表現手法及其作用、作者情感和感悟、自己的認識等等。
之所以在中考真題和模擬卷中出現《文化苦旅》中的作品,說明這部散文集適合中學生、特別是初三學生閱讀。
中考、高考是學校教學的指揮棒,而試卷所考到的,一定是學生學習的重點。
即使不考慮應對中考這個因素,《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文質兼美,也是學生學習閱讀和寫作的完美教科書。
再說,《文化苦旅》中,寫到中國大地上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自然景觀,還有作者的感悟、觀點,對於擴大孩子們的視野、更好地認識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無論從中考應試,還是學習閱讀寫作,無論是擴大視野,還是體會生活,《文化苦旅》都值得孩子們讀一讀。我建議,初三學生讀餘秋雨,還是從《文化苦旅》開始吧。
回覆列表
▲這裡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餘秋雨的什麼類容的書籍,在此介紹他的七本套裝書,這些你都能夠看懂。見下圖所示。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著有《文化苦旅》 《何謂文化》 《中國文脈》 《山河之書》 《霜冷長河》等。餘秋雨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中國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具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藉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 ,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餘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或者說,他重鑄了唐宋八大家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這個時代,是大爭議出大成就,我們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風氣,開生面。他有關文化的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錘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餘秋雨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為回憶散文。該書以文采飛揚、知識豐厚、見解獨到備受萬千讀者喜愛。由此開創“歷史大散文”一代文風,令世人重拾中華文化價值。
▲《中國文脈》此書是繼《文化苦旅》之後,餘秋雨教授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當今中國當代文史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書核心篇目《中國文脈》 《筆墨歷史》 ,酣暢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國文學的精神主脈,以及作為文脈載體的三千年中國書法史,為餘秋雨教授全新作品,此前從未發表過。
▲《山河之書》本書是《山居筆記》的全新修訂版,餘秋雨教授的很多經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書之中。本書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 ,從宏觀上通述了中國山河的空間意義,讀起來讓人極為震撼。
▲《千年一》本書記錄了餘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蹟的經歷。行跡遍佈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過去,完全不知會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