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授司馬懿
-
2 # 順勢交易
海水淡化行業投資前景個人認為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其實海水淡化行業並非沒有火過,事實上早在2012年,國務院釋出《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後,就有眾多媒體和機構預測這一行業將進入黃金時期,成為下一隻風口豬。然而其後數年的發展資料卻結結實實地“無情打臉”:2012至2015年,全國海淡工程規模複合年增長率僅為8.3%。發展意見中的一系列量化目標:“到2015年,海水淡化能力達到220萬-260萬噸/日,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海水淡化原材料、裝備製造自主創新率達到70%以上”也一個都沒有實現。 其實問題的原因上,業界的認知非常一致:成本。目前國內最好的海水淡化專案噸水成本也要4-5元左右。但即使是水價較高的工業使用者,除天津等極少數地區以外,中國各地工業水價幾乎都在4元以下,就更別說民用水了。因此在中國的絕大部分省市,海水淡化就是一虧錢生意。 除成本之外,政策的不給力也是重要的原因。雖然不少人在描述中國海淡行業發展歷程之時依然強行用上了“政策大力支援”的字眼。但事實是,在上述《意見》政策本身就缺乏細節與執行性的情況下,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什麼像樣的後續配套規劃或者法律法規了,如此政策的促進作用自然可想而知。況且中國決策層對於海水淡化路線的態度本身就搖擺不定,北方城市缺水問題以南水北調而不是海水淡化來解決就可見一斑。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海水淡化與傳統供水方式的區別。其中一項本質區別是:傳統供水取的是總量相對固定的淡水資源;而海水淡化則取用對人類而言幾乎是無限的海水,相當於是拿處理過程中的能耗來換淡水資源。這就決定了,傳統供水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取決於淡水資源的稀缺程度,而海水淡化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源的價格。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到更遠一些的未來,人類毫無疑問在能源領域有著更大的進步空間。也就是說,海水淡化最大的能耗(成本)劣勢將在未來逐步消解,哪這個行業就有巨大的進步和利潤。
回覆列表
沒有多少價值,可能會是投入多產出少。地球雖然大部分是海水但淡水資源還是相對充足的,如果海水淡化的過程中能產出別樣的附加值,這樣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