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血管黃醫生

    每年都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就處理,得結腸癌的風險會大大降低,但是一般如果一次腸鏡檢查沒有任何問題,是不需要一年做一次的。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關於腸道健康的篩查,腸鏡是常用手段。腸鏡檢查的作用之一就是腸道疾病普查,目前腸癌發病率不斷升高,目前已經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高發腫瘤,日常體檢時進行腸鏡檢查,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爭取良好的預後。

    腸鏡檢查經常會檢查出腸息肉,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的總稱,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其中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比較少。據調查,近40年來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增加了5倍,呈現年輕化趨勢,其特點有:逾八成大腸癌禍起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100%;腺瘤性息肉多見易癌變。因此發現腸息肉一定要認真對待,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一般得過癌前結腸息肉(腺瘤性息肉);直系親屬得過結直腸癌或癌前息肉(腺瘤);各種家族性遺傳性結直腸癌病史;炎症性腸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長期飲酒、燒烤、醃漬、熏製食品,過多攝入紅肉類、高脂肪類;長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運動者是結腸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是35歲前做一次腸鏡檢查。普通的健康人群,建議超過45歲的都要定期接受腸鏡的檢查,在檢查沒有存在問題後,健康人群可以每隔5年檢查一次;高危人群可以縮短間隔時間。

    如果檢查出現腸道息肉等癌前病變時就需要注意了,若不處理可能會有惡化發展成為腫瘤的風險,這個時候可以縮短檢查間隔時間。

    一般做了腸道手術進行腸鏡檢查複查的話,需要2-3個月複查一次,直到完全康復為止。

    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除了日常進行腸鏡檢查之外,日常生活也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活化腸道,減少廢物在腸道內的堆積;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戒菸戒酒。適當的運動,還要保證規律的作息,保持樂觀的心態。

  • 2 # 青島宋曉東骨骼健康

    調理自身代謝,體質,就好比打蒼蠅,家裡有蒼蠅,你不處理家裡的垃圾,只去打蒼蠅,永遠打不完,只有把垃圾環境改變了,處理了,蒼蠅自然就不會有了,懂了嗎?希望我能幫到你!我專業健康12年

  • 3 # 蝸牛兒愛吃肉

    每年都做腸鏡,發現息肉就處理,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結腸癌的發生率,尤其伴有家族性腸息肉病的患者,定期的腸鏡檢查更為重要。

    近20年以來,我國結腸癌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其發生與遺傳因素、飲食(進食過多動物脂肪、蛋白,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運動過少、炎症(潰瘍性結腸炎)等密切相關,患者臨床表現也不相同,可出現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腹痛、腹部包塊甚至腸梗阻等,晚期可表現為貧血、消瘦、乏力、肝脾腫大、腹水等。

    而結腸癌的預後除了與腫瘤分型有關,最重要的還是要早發現,所以如果伴有上述表現者,定期行腸鏡檢查很有必要,同時要健康飲食,可以適當進食蔬菜、大豆類產品,適當補充鈣劑等。

  • 4 # 程東峰談胰腺肝膽腫瘤

    定期做檢查是個良好的習慣,每年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就可以及時治療,只能說能夠起到預防腸癌的作用,但並不是保證不得腸癌。

    大家平時一定要加強防癌意識,這樣可以及時發現病情,特別是這些腸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儘早預防。

    長期吸菸、飲酒人群

    按臨床資料來看,不吸菸喝酒的人群患腸癌比吸菸飲酒者患腸癌的機率低一些;

    結腸息肉患者

    息肉是腸癌的癌前病變疾病,特別是絨毛樣腺瘤樣息肉癌變的機率更高;

    高齡人群

    腸癌患者多數發生在50歲以上,因此這類人一定要高度重視;

    炎症性腸病患者

    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疾病患者;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

    家庭中直系親屬患過癌症的人群癌症的發病比普通人高;

    喜愛不良飲食人群

    無肉不歡、不喜歡吃蔬菜、水哥的人群,高熱量、高蛋白類的要少吃。

  • 5 # 胃腸病科普

    95%的結直腸癌是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及時切掉腸息肉,它就沒有了癌變的機會,所以說,能很大程度上預防結腸癌,至少可以減少90%左右的癌變罹患率。。

    因為正常粘膜,發展為腺瘤息肉,再變成腸癌,過程非常緩慢,發展的時間5-15年,甚至數十年,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它,切除它,就能完美阻斷其程序,真正將它扼殺在搖籃裡。

    一般50歲後,是腸癌的高發年齡段,所以,建議在50歲前,最好是40歲前,無症狀做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退一步講,即使確診時已經癌變了,但只要還是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還是非常理想的。85%-90%的Ⅰ期-Ⅱ期結直腸癌患者,基本上可以實現臨床治癒(3年不復發即為臨床治癒),即,每10個Ⅰ期-Ⅱ期的結直腸癌患者,八九個都是可以治癒的。

    大腸息肉摘除術後很容易復發,而且復發時發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一個對近萬名大腸息肉患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大約有50%的大腸息肉患者在術後4年內出現了息肉復發。所以定期複查很重要;

    但是複查也不見得年年都要做腸鏡,要根據息肉的性質、大小等,決定下次複查的時間!

    但是,腸癌還有一些腸癌,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的,如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HNPCC),還有家族性息肉病,則屬於遺傳性結腸癌,有的則需要預防性切除腸段來預防。

  • 6 # 全科馬醫生

    首先腸息肉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會嚴重影響到腸道功能及大便習慣,腸息肉有炎症性的和腺瘤性的,炎症感染較輕的會自行吸收息肉消失,而嚴重的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也是能夠治癒的,但是腺瘤性的息肉要引起高度重視,需要切除是及時切除,因為這種息肉很容易導致癌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多樣化,而且大多數人都喜歡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膳食纖維攝入量不足,但這些食物雖然美味但是很容易導致出現胃腸道藥物及胃腸粘膜的損傷,所以出現炎症感染也會導致息肉出現,還有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息肉出現的機率也會增,還有遺傳等因素都會導致息肉出現。對於腸息肉需要根據息肉的性質、大小、生長部位等方面去治療,所以對於炎症性和腺瘤性息肉的治療方式不同,但是建議大家如果發現息肉時及時檢查,需要切除的及時切除,避免抱有僥倖心理,因為息肉早期切除創傷小而且癒合快,息肉比較大是切除分險大而且有導致癌變的可能。但是如果沒有息肉的健康人群,40歲以上的建議1~2年做一次腸鏡,而息肉切除術後的建議3~6個月做一次腸鏡複查,之後可以2年左右做一次複查,年齡小的沒有特殊症狀的不必要做腸鏡,如果長期出現一些腸道症狀者建議及時檢查治療。

  • 7 # 周醫生談健康

    理論上定期複查,有息肉及時切除的話是可以減少結腸癌的發生機率。

    研究表明手術切除結直腸容易惡變的息肉是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早期有選擇性的切除結直腸息肉對於預防結直腸癌至關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多發性息肉,切除後更要定期去醫院進行隨訪。

  • 8 # 麼石29189563

    我本身就是連續兩年做腸鏡檢查都發現息肉,直接摘除了,第三年做腸鏡檢查結果沒發現息肉。

    一般只要做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及時切除,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大大降低的。

  • 9 # 橘皮半夏

    根據所提問題進行回答:腸息肉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也胃息肉一樣,就是進行手術切除後因個人體質不一樣,容易復發,也就是說也許做了腸鏡發現息肉後進行手術切除,等後期進行復診時發現又長了息肉。

    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是不是每次發現有了息肉每次都要進行切除呢?

    答案是分情況而言,若是屬於癌前病變性息肉,那麼建議切除,切除後後期進行中醫藥治療,並定期複查;若是一般息肉而且數量高達200-300個時,以前也做過切除手術,後面又長到那麼多的,不舒服症狀又比較明顯的,這種情況建議先找個高明點的中醫專家先進行中醫藥治療,防止腸息肉數量繼續增加,同時緩解不舒服症狀。臨床上我就見到腸息肉200-300個的患者堅持服用中醫藥治療後減少到100個甚至幾十個的。

    還有,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都需要從自身去改變,去努力。

  • 10 # 小林楊瀾

    不會得的,這就是所謂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基本沒事!就像女人分叉的頭髮,你發現有分叉了,就去修理,定期修理它是不會分叉那麼嚴重的!但是,還是要定期複查,不然的,也容易得腸癌的,因為息肉不易發現!

  • 11 # 狗狗與我們在一起

    應該可以這樣理解,這樣每年一次的腸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大大降低調癌變的風險,使病灶發現在萌芽狀態,及早知道身體內部環境的狀態,及早改變錯誤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把身體狀態調整好,從而得到一個好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讓心態放輕鬆,不比過多考慮甚至懷疑身體內部現在的狀態最後祝願大家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其實心情愉悅是身體最好的靈丹妙藥,永遠了他就擁有了健康的未來。

  • 12 # 下雨天我喜歡

    腸鏡檢查並不能降低得癌的風險。檢查和得癌症是兩碼事。癌症的發病是遺傳.環境.物理化學等因素綜合所致。具體原因都不是很明確。和檢查沒有關係。

    一年一次的檢查意義在於發現早期的癌症,早日治療,爭取手術機會。

    結腸息肉大部分是良性的,家族性遺傳性腸息肉是具有惡變傾向,預防切除可以減低風險。所以常規息肉切除並不能降低得癌風險。

  • 13 # 腫瘤大夫Tina

    腸癌有很大部分是從息肉惡變而來,所以一般做腸鏡發現有息肉都建議切除。而息肉的產生大部分與飲食,生活習慣等相關,一般切除後再次產生息肉大部分需要幾年時間。所以如果沒有遺傳因素,沒有異常症狀,腸鏡一般不需要每年複查,大概3到5年做一次即可。

  • 14 # 醫學莘

    雖然結腸癌多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但我們需同時干預腺瘤性息肉以外的危險因素;雖然腸鏡檢查有助於及時發現息肉,也是篩查結腸癌的主要手段,但對結腸癌的篩查通常沒有必要每年進行一次。

    結腸癌是發生於結腸的惡性腫瘤,發病早期可無症狀或症狀不顯著,因此不易被及時發現,出現顯著症狀後多已進展中晚期,預後較差,因此結腸癌重在早期發現,同時需要及時干預結腸癌的危險因素。結腸癌的危險因素較多,飲食缺乏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可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食物以高脂、高蛋白為主,也可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肥胖、吸菸也可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由於存在長期炎性刺激,也可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若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結腸癌發病人群,家庭成員發生結腸癌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且患病親屬發病年齡約年輕,發生結腸癌的風險越高。但結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來自於結腸腺瘤性息肉,統計發現70%的結腸癌來自於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結腸息肉的常見型別,與其它結腸息肉不同的是,腺瘤性息肉具有癌變風險,且息肉直徑越大,癌變風險越高,手術切除息肉後,結腸癌的風險會隨之降低。由於腺瘤性息肉至結腸癌這一階段缺乏典型症狀,不易及時發現,因此需要定期行腸鏡檢查,為手術治療提供合適的時機,但對腺瘤性息肉的篩查,沒必要每年進行,因為從腺瘤性息肉到結腸癌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十至十五年時間。因此,若腸鏡檢查後未發現結腸息肉、結腸癌,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是相對安全的。當然,所謂的安全因人而異,當前沒有腺瘤性息肉並不意味著接下來不會出現,雖然沒有腺瘤性息肉這一危險因素,但並不意味著其它危險因素不會增加結腸癌的發生風險,因此對結腸癌的篩查需要定期進行,通常五至十年篩查一次較合理。

    當然,五至十年篩查一次是針對普通人群而言,若存在特殊腸道疾病,應適當增加腸鏡篩查頻率,如炎性腸病中的廣泛性潰瘍性結腸炎,相比較普通的潰瘍性結腸炎,患有這類疾病的人群發生結腸癌的風險稍高,因此初篩後每一至三年檢查一次,由於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這類患者結腸癌患病風險也會升高,因此在患病20年後應每間隔1-2年篩查一次。另一類需要增加腸鏡篩查頻率的疾病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致病突變攜帶者,以及為林奇綜合徵家族中攜帶致病突變者的人群,發生結腸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也需增加腸鏡檢查頻率,前者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後者從20歲開始每2年檢查一次,40歲以後調整為每年檢查一次。

    在篩查結腸癌的同時,我們還應控制結腸癌的其它危險因素:在飲食方面,應改變西化的飲食結構,可參考地中海飲食結構,西化飲食結構是脂肪、動物紅肉攝入較多的飲食方式,在增加結腸癌發生風險的同時,易引起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紊亂,後者也可增加結腸癌風險,因此飲食應減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地中海飲食則與之相反,飲食結構以水果、蔬菜、五穀雜糧為主,這種飲食結構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結腸癌發生風險,同時還可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生風險,可多方面受益。在體重方面,超重或肥胖人群應透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4以內,可降低對結腸的影響;同時應戒菸,早期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炎性疾病,也是降低結腸癌的重要措施。

    綜上,約70%的結腸癌由腺瘤性息肉引起,定期行腸鏡檢查、早期手術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降低結腸癌的發生風險,但腺瘤性息肉至結腸癌過程緩慢,通常需要十至十五年,因此腸鏡檢查正常的患者每五至十年複查一次即可;若存在廣泛性結腸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林奇綜合徵家族中攜帶致病突變者,發生結腸癌的風險稍高,應增加腸鏡篩查頻率。在定期行腸鏡檢查的同時,應注意控制結腸癌的其它危險因素,應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攝入,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的攝入,注意減輕體重、戒菸、早期治療炎症性腸病,有助於降低結腸癌發生風險。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15 # 醫學小偵探

    但是我們說是不是做腸鏡發現息肉就需要立即處理?假如,真的那麼做了,是不是得結腸癌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大家必須要先搞清楚的一點就是:我們的腸癌是怎麼來的?

    我這裡提到的腸癌來源,不是指的大家平時聽到的一些病因和發病機制,因為目前關於腸癌的發病原因至今還是個謎,只知道它跟我們以下三方面因素有關:

    一是環境因素。比如過多攝入高脂肪的食物、經常吃一些紅肉、還有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等以及近年來,我們還發現,這一個人的腸道菌群如果長期紊亂、失調,那麼他發生結直腸癌的機率也會高一些;

    二是遺傳因素。腸癌,已經明確分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的,而前者就是與我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直接相關;

    三是其他高危因素。比如患有結直腸腺瘤,炎症性腸病等,像剛剛因為潰瘍性結腸炎退休兩次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實際上,腸癌的發生途徑主要有3種:

    第一種是腺瘤—腺癌途徑,這是我們腸癌最常見的,也是最普遍的發生途徑。因為我們的結腸癌有70%都是由這個管狀腺瘤演變過來的,所以說只要你發現了管狀腺瘤,然後及時處理,在內鏡下直接給它切掉,那麼毫無疑問,結腸癌的發病率會大大降低。

    因此,大家只要看到自己的是結直腸腺瘤,那麼就要注意了,它是我們目前結直腸癌最主要的癌前病變,只要發現都要進行積極的切除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的腺瘤是不是高危的?

    大家把握三點:

    第一點就是看大小,看自己的腺瘤直徑是否≥10mm;

    第二點看是否有絨毛狀結構;

    第三點看其是否伴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只要具備以上三點中的任何一個,即為高危,“切”,刻不容緩!

    第二種途徑是從無到有途徑。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突發的,很可能你做了腸鏡,甚至每年都做,或者你剛剛做完,沒過多久就被確診為腸癌。

    有沒有這些可能?

    答案很明確,是有的。但注意,這不是我們腸鏡出了問題,而是本來我們的腸癌的病因就不清楚,準確來說,一個人為什麼會得癌,都不知道,所以突然出現也就蠻正常的,不過大家不用擔心,這畢竟還是少數;

    第三種途徑就是炎症—癌症途徑。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因為潰瘍性結腸炎辭職的原因之一,像長期、反覆發作的腸炎,是有較高的腸癌的發生風險的。

    接著,我們說,既然發現高危腺瘤,我們及時處理,切掉,有顯著降低結腸癌發生風險,那麼是不是同樣適用於見到腸息肉就切?

    實際上,我們說腺瘤屬於息肉的一種,息肉本身是一種統稱,而不僅僅指的是腺瘤樣息肉,它還包括有大部分的良性息肉,而這些良性息肉並不是屬於癌前病變,因此完全沒有發現息肉,就一定會發生腸癌,不切息肉,就一定會發展為腸癌的說法。

    只是我們現在有很多醫生見到息肉,自己也把握不準,再加上病人聽到自己息肉就心慌,心裡有很強的必須要把它切掉心態,導致了我們目前相對較高的切息肉率!

    事實上,完全沒有必要所有的息肉都非得馬上就做,有不少人的息肉是可以長期隨訪的,而透過我們的內鏡檢查,也完全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怎麼樣的息肉需要切?有顯著降低腸癌可能性?

    上面我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是腺瘤樣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又包括兩種:

    一種是管狀腺瘤;

    另一種是絨毛狀腺瘤。

    這兩種,也有輕重緩急,我們說假如你是絨毛狀腺瘤,那麼不要猶豫,必須“切掉”,而如果是管狀腺瘤,也要拿,但是可以不用那麼急,可以找個合適時間,去給它“切掉”,因為這都屬於癌前病變了!

    那麼像增生性息肉等其他息肉,實際上沒有所謂必須切除說法,是可以不切的,因為它們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是有時候我們醫生為什麼還會切?

    有一個很重要原因那就是:病人放心不下,心理負擔太重,堅決要切,實際上這不是必要的!

    那麼為什麼說沒必要那麼急?也沒有必要為了擔心它癌變,就覺得切比不切好?

    因為就哪怕是我們剛剛提到的腺瘤樣息肉,它也不是我今天不切,明天不切,一個月也沒切,半年沒動它,它馬上就會走到癌變這條路的

    實際上是這樣的,這癌變過程還是比較長的,一般來說要5-15年!所以,哪怕是腸鏡發現這個腺瘤樣息肉,它也會給我機會,讓我們有足夠時間去幹預,那麼其他息肉就更不用說了,沒有所謂的必須當天發現當天切!

    但是,我們腸鏡要去做,得發現這個息肉,這個很關鍵!但是很遺憾,我們國家腸鏡的篩查率非常低,不到10%,而像美國,它當年從不到10%,到如今的50%以上的篩查率,大腸癌的發生率出現了明顯下降,而且大家可以去看最新資料,這個比例還在下降,而我們國家腸癌發生率還在走上坡路

    所以,降低腸癌發生率,關鍵不是你發現息肉就切,而是我們有沒有做腸癌的腸鏡篩查,這點大家要非常清楚!

    還有最後一點,也要跟大家說清楚,不然容易誘發醫患矛盾。

    那就是我們經常還是會聽到有一些發現腸息肉患者或者家屬抱怨,說:腸鏡下不是可以直接切除息肉嘛!為什麼你們醫生髮現那些需要切除的“息肉”,不當時就一次性切了,還要住院或者第二次再來切,這不是浪費錢嗎?想多收錢嘛!

    沒錯,像腺瘤息肉,還有早期的結腸癌都可以在我們的結腸鏡下直接切除!

    但是我們醫生很多時候並不會把所有的息肉選擇馬上切,小的息肉,比較簡單,可能我們病人看個門診,我們就給它做了

    但是對於大部分醫院,大多數息肉其實這個結腸鏡的檢查和結腸鏡的治療是分開的。簡單的來講:你做腸鏡檢查就是隻做檢查,基本上不做治療!要不要切?很多時候我們要求要做活檢,取塊病理做切片,等到病理結果出來以後才會建議病人是不是這個息肉要切了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發現腸息肉特別多,如果每個發現息肉都在腸鏡檢查時候去做這個切除,那麼大家也可以想一下,後面預約腸鏡的人,每天排隊做手術的人,檢查的人,很可能就排不過來了,有一些急的也可能耽誤了,因為治療是很花時間的,大家也不希望我們醫生匆匆忙忙給你切,切不乾淨呢?

    所以,腸鏡檢查和治療,大家記住,大部分醫院目前是分開的,大家也不用擔心,會不會拖延一點時間就癌變了,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在文中早已經說過了,哪怕是腺瘤樣息肉到腸癌,都一般要5-15年!

  • 16 # 肛腸科林醫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肛腸科醫生,每年做腸鏡並切除息肉確實能很有效的預防癌症,因為不管是那種性質的息肉它都會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切除它就是預防癌症,但是預防癌症僅僅靠每年做腸鏡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腸鏡並不是一定要年年做,下面林醫生就來談談如何正確腸鏡檢查和預防結腸癌。

    為什麼腸鏡檢查可以預防結腸癌?多久檢查一次合適?

    首先我們先要知道,腸息肉分為兩大類:非腫瘤性和腫瘤性息肉

    1、炎性息肉:是我們普通人最常見的非腫瘤性息肉,雖然這是炎性刺激的結果,但是如果一直不治癒,隨著時間推移還是有患癌風險,所以臨床上我們都會它他們做掉,如果邊界不清楚的還需要做病檢;

    2、腫瘤性息肉:這類性質的息肉惡變機率非常高。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混合型)腺瘤、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最常見,其中的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是100%,是必須要做掉並每年複查。

    所以不管是發現上面哪一種息肉我們及時做掉,並遵醫囑定期複查腸鏡可很大程度預防癌症,因為從息肉到變成惡性腫瘤這個期間有資料顯示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所以這期間就算不幸發現息肉或腫瘤,只要發現得早,治療效果則越好。

    林醫生在臨床上經常碰見很多獨居老人或者農村的老人因為就醫不便、健康意識不高,有的老年人直到解大便需要用手來摳才可以解出來,但是這往往也表示疾病進展到一個比較壞的階段,所以治療效果可先而知。

    多久檢查一次場腸鏡合適?

    1.健康成年人:一般腸癌在40歲以後高發,所以建議40歲以上人群開始行胃腸鏡檢查,如果初次腸鏡是正常的,並且無相關腸道症狀,可以改為5年一次檢查;如果異常則立即住院治療。

    2.息肉患者: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建議一年後複查腸鏡,如果連續兩年腸鏡檢查,建議改為5年一次檢查;如果仍有息肉建議繼續每年一次或遵醫囑。

    為什麼說腸鏡不是最好的預防腸癌方式?除了腸鏡檢查還有哪些方法預防腸癌?

    上面我們也說了,腸鏡只能在已知的腸道疾病階段將其控制,如果相關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息肉也可能年年復發,並且有些癌症可以轉移到腸道,所以預防癌症最靠譜的方式還是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腸癌呢?

    1、觀察每天排便情況:

    雖然這個提議不是很雅觀,但是這是瞭解腸道健康最直觀的方式。如果排便次數增加,腹瀉, 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或黏液則是有很大機率出現結直腸癌。

    2、多吃膳食纖維:

    水果和蔬菜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這種物質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促進腸內致癌物質排洩,降低大腸癌的發病機率。相反,攝入過多紅肉,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腸道里面的膽酸排洩,腸道里面的有害細菌會直接把膽酸代謝,從而形成致癌物質,或許會增加發腸癌的發病風險。

    另外,纖維還能夠透過神經刺激大腦,從而讓大腦有充分的時間意識到身體不餓,降低腸道負擔。蔬菜中的纖維素在腸道中發酵產生的物質還會促進細胞分化,防止腸癌發生。

    3、儘量遠離菸酒

    煙當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種致癌物質,從而刺激大腸,從而引發大腸癌;而長期大量喝酒,對腸道的刺激也是很大的,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想要預防大腸癌,一定要儘量遠離菸酒。

    4、多運動,勤鍛鍊:

    在城市化的加快下,結直腸癌發病患者年齡開始朝著低齡化的方向發展。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年輕人日常生活盲目,沒有多餘的時間開展鍛鍊, 加上飲食無規律,消化道生理節律被打亂,腸道執行不暢等加大了結直腸癌發生的機率。 為了規避結直腸癌,人們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運動。

    總結:腸鏡檢查雖然不能直接預防癌症,但是它卻是檢查和治療癌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現在是冬季,是年輕人吃火鍋的好時節,卻也是痔瘡和腸息肉的高發季節,所以一些喜食辛辣的年輕人和40歲左右的朋友們一定要去做腸鏡檢查。

  • 17 # 中醫腫瘤專家張建偉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人都開始關注健康了,但是現在多數人都處於眼健康狀態,因此一定要留意自身異常,定期到醫院做檢查,早發現問題可以早點解決。

    體檢過程中很多人都會發現有息肉,對於息肉不清楚的人一聽見都會覺得害怕,害怕會得結腸癌,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

    什麼是結腸、直腸息肉?

    是泛指結腸、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屬於消化科的常見疾病,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一般都統稱為息肉,大家一定要理性對待。

    結腸、直腸息肉的分類

    腫瘤性息肉

    包括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相對高一些。

    非腫瘤性息肉

    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癌變可能性相對低一些。

    病理檢查

    息肉其實只是形態上的描述而已,包含了很多病理型別,也因為很多原因造成。

    有些息肉生長的比較慢,不會有什麼不適感,也不會導致癌變,但是一定要注意隨訪觀察,定期複查,防止有增大、癌變的可能。

  • 18 # 天呈康康l羅藥師

    健康人3-5年可做腸鏡篩查,45歲以上人群,有家族遺傳病史的,腫瘤高發人群需每年做腸鏡。

    結腸癌大部分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故發現息肉後切除掉會大大減少結腸癌發病風險。

    但是一部分腸癌是由腸道潰瘍發展而來,如潰瘍性結腸炎長期慢性發作。

    健康管理:

    a、低脂高膳食纖維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

    b、保持大便通暢1-2次每天

    c、適時補充益生菌,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對於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種瘤非常重要。

    d、放鬆心情,細嚼慢嚥,吃飯時不一心二用。

    以上就是我關於“如果每年都做腸鏡,發現息肉就處理,是不是得結腸癌的可能不大?”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19 # 使用者會員甲

    是會更大一些 頻率應該根據年齡而定 到75歲以上就基本不用檢查了 因為常規情況 到這個年齡 該得的病都應該得了 沒有的 以後基本也就沒有了 處理息肉後 必須勤檢查 預防病變

  • 20 # 天地之間有學問

    經常檢查身體是對的,可能沒有必要每年都做腸鏡,平時需要多注意,均衡飲食,合適運動,心情愉悅,每年進行體檢,如果不舒服一定到醫院檢查,一般來說不會有什麼問題。你說的這個情況也不一定,需要把生成癌細胞的環境去除掉,如果有這樣的土壤一定會生長這樣的東西,所以多聽醫生指導建議,管住嘴邁開腿。祝你健康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酸又臭的螺螄粉,怎麼成了頂流網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