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齋刀閒者
-
2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這樣拍電影造價低,有了這個前提鋪設,這樣的片子在地球上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了,因為它已經堵住了人們質疑的嘴了!
-
3 # 物理老年人
自轉就可以了呀。
自轉的話,飛船就是旋轉非慣性系,飛船裡的物體要受到慣性離心力的作用,通常用這個力模擬重力。
要感受一下也很簡單,坐車高速轉彎時,人會被甩向彎道外側,就是慣性離心力作用。
大致上有三點因素,導致科幻片裡的重力設定,都接近地球重力。
第一:拍攝能力限制:
本身地球上拍攝的,如果不假設飛船重力是地球一樣的,就會大幅度增加拍攝成本和表演難度。
拍攝非地球重力環境,也就是最近二十年左右,利用電腦影像技術,才得以手段成熟和降低成本。
早期的、低成本的科幻片,甚至沒有考慮過重力問題,比如,人類在地球兩倍重力或50%重力的環境下,動作應該是什麼樣的?丟擲物體時會是什麼樣的運動軌跡.....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關於重力環境....編劇和導演表示:“俺們不解釋,就這樣,愛看不看”。
隨著電影製作技術的提高,以及觀眾接受力、知識量的提高,現在有些科幻片,已經從重力下手,來增強自己的賣點,比如前幾年的太空救援,就基本是失重環境表演,拍攝難度其實很大,基本就是靠電腦後期處理,直接看拍攝時的原片……那就沒法看了。
火星救援中的飛船,則貼心的使用旋轉加重力的飛船設計,讓人能夠在可理解範圍內,接受飛船裡的地球重力環境的科學原因,比粗暴的以我有“重力發生器”、“重力控制儀”來解釋飛船內環境,進步了許多。
第二:情景代入需要:
設定為地球重力,觀眾容易接受和理解劇情的展開。
重力變化,會使人的行為和飛船艙室佈局,有很大區別,觀眾目前也只對地球重力和失重環境,比較好理解。
例如:戰鬥警報拉響時,星艦裡跑動的艦員、忙碌的劍橋指揮中心、艦長站在巨大的弦窗前(還得披個斗篷)……可以很好的把觀眾代入星際版的戰爭鉅艦感受裡。
而真實的星艦,肯定會把主控指揮系統放在最核心、最安全的內部,怎麼可能暴露在外呢?!
重力環境設定為地球重力,很好的為大家營造了熟悉的情景氛圍。
第三、人類習慣因素:
當人類真的可以在星艦上模擬重力時,肯定會把地球重力系數設定為標準數值,在地球長大的人類,對這個重力最舒服,動作效率也更高、更準確,對身體健康的保持也最好。
再說說科幻片:
科幻片,分真科幻和假科幻。
真科幻,不管作者腦洞多大,也會盡量貼近現實,減少不合理情景設計。比如,流浪地球,在重力設定上,就有地球常規重力、失重及引力牽扯,三種的設定和轉換,完美可能達不到,但力求真實是肯定的。
假科幻,很多,尤其是美國科幻電影,例如:星球大戰中,戰機在太空裡盤旋飛行、近距追逐、機炮互毆……戰士下了星際飛船,拔出鐳射劍互砍……星河戰隊,跨星系人海戰,步槍打大蟲……靠譜嗎?
對於這樣的科幻電影,就別問重力環境的問題了。
你就當是科幻版的二次世界大戰、殖民戰爭、愛情故事....看,不就得了,讓你的邏輯思維休息一會兒,跟著節奏爽就是了。
最後,我們介紹一下重力知識
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心。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是:G=mg,g為比例係數,重力大小約為9.8N/kg,重力隨著緯度大小改變而改變,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為9.8N。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受力物體:物體本身。
在物理學上,萬有引力是指具物體之間加速靠近的趨勢。萬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另外三種相互作用分別是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及強相互作用。萬有引力是上述相互作用中作用力最微弱的,但是在超距上萬有引力仍然具有較大吸引力的作用。在經典力學中,萬有引力被認為因引力場發生作用。在廣義相對論上,萬有引力來源於存在質量對時空的扭曲,而不是引力場的作用。在量子引力中,引力微子被假定為重力的傳送媒介。前不久一項實驗推翻了引力場存在的猜測。
地球的吸引作用使附近的物體向地面下落。方向總是豎直向下,但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兩極指向地心)。萬有引力是太陽系等星系存在的原因;沒有萬有引力天體將無法相互吸引形成天體系統。萬有引力同時也使地球和其他天體按照它們自身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轉,月球按照自身的軌道圍繞地球運轉,形成潮汐,以及其他我們所觀察到的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
綜上所述,重力和重力變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科幻電影中的重力問題,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