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野居士

    一部紅樓夢,再現了封建社會形形色色人。透過表象看本質,反映了腐朽沒落封建等級社會,由盛到衰的必然過程,戀愛結婚完全取決於社會和家庭,窮人與富人,權貴與平民、奴僕的等級鴻溝…等等封建秩序。當然不愧為名著,曹公文筆生花,語言精練生動,人物刻劃得栩栩如生,文中情節一氣呵成,詩詞歌賦水平高超,常人難以企及,寫景寫情如行雲流水、恰到好處…是四大名著的佼佼者。曹公給後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同時,一部紅樓夢,催生了多少紅學

    家,養活了多少藝術人,給人們增加了多少話題。

  • 2 # 荷聲茹夢

    我看到了人心輸給了

    現實的踐踏扭曲

    愛情最是無聊的遊戲

    人在一起

    誰沒有自己的算計

    林黛玉彷彿一轉身就是

    無法忘卻的窒息

    活在詩裡誰又能懂得你

    淚水在心裡奔騰不息

    繁華錦繡的背後

    又如何躲得過去

    那令人膽顫心驚的恐懼

    誰都可以戴著面具

    精心演戲

    只是因為

    彼此之間沒有溫度的虛與委蛇

  • 3 # 茜莎窗下讀紅樓

    我看到了女人的痴情。

    比如黛玉對寶玉,寶釵對寶玉,襲人對寶玉,晴雯對寶玉,尤三姐對柳湘蓮,司棋對潘又安等等,這些女孩子皆因被情所困,所以活得都不安生,命運也被感情所牽絆。

    如果能像劉姥姥那樣活得通透,能上能下,豈不人生順利。不過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這也不是強力所為的。

    總之我看到的是這些女孩的執拗,不變通。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機變。但是書中人物個個都如我期盼的那樣,估計紅樓亦不成紅樓了。

    如上所言,寶釵似乎不能對號入座。她是最有機變的,也最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但只就她長期住在賈府裡讓我看不懂。像她這麼聰明的人,未必不知道距離產生美的道理,所以我認為她也逃不脫執拗的梗。

    這些人的執拗都表現在吊在一棵樹上,都盯著高富帥的賈寶玉,僧多肉少,競爭激烈,誰都失敗不起,結果誰的耐力好,誰的身體好,誰就是最後的嬴家。

    林黛玉,我很同情她,她才華橫溢,但敗在身體條件上,如果她的身體棒棒噠,寶釵是沒有希望的。

    寶釵幾近完美,她的堅忍圖騰讓人欽佩,她愈戰愈勇,妥妥的一部勵志劇,逆襲翻轉。

    襲人分不情工作和家庭的區別,拿家庭當工作來經營,未免活得太累,太沒有尊嚴。

    晴雯正好翻過來。

    總之,紅樓,千人看千人面,百讀不厭,長噓短嘆,消磨時光,增長見識,也算於國於家有益了。

  • 4 # 隨河入海

    繁榮昌盛易,長盛不衰難

    相愛想知易,相撕相守難

    談佛說道易,修道向佛難

    聰明機巧易,智慧大愚難

    為眼下目前思易,為長遠未來慮難

  • 5 # 騫茉愛分享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濟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我,看見的當然是美食啊!

    飲食文化自古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內容森羅,形式永珍。《紅樓夢》作為一部包容“百科”的鴻篇鉅著,其中關於“美食”的描寫真實再現了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兩朝飲食文化的風貌。聚焦“吃什麼”和“怎麼吃”,作者以厚重的積澱和超強的筆力穿插了大量美食和享美食的描寫,或鐘鳴鼎食,或清新小巧,或奇思妙想……面目各不相同;時而烘托富貴,時而凸顯性格,時而對比差距……恰到好處地為情節和人物服務,堪稱鬼斧神工。

    01、全面展現出“鐘鳴鼎食”之家的富貴氣象

    很多古典小說不乏飲食文化的描寫,而這些描寫往往與全書主基調驚人的一致:《三國演義》的飲食中充滿“陰謀”,鴻門宴就有一股陰森森的“殺氣”;《水滸傳》的飲食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吃人肉包子,充滿了“綠林氣”;《西遊記》的飲食中大多仙桃、仙果,充滿了“仙氣”;《金瓶梅》的飲食中以酒為“媒”,充滿了“淫邪氣”;《儒林外史》寫窮酸知識分子的飲食,常常露出一股“窮酸氣”。

    《紅樓夢》中的賈府是京中八公之一,“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日常生活用度都極排場,所以在飲食方面也表現出世族之家的富貴氣象。譬如劉姥姥見到的“螃蟹宴”,吃去了七八十斤籠蒸清水大螃蟹,要花去二十兩銀子,是莊戶人家一年的生活費;要十隻雞來配的茄鯗更是唬的劉姥姥直唸佛。平日裡,林黛玉、秦可卿吃的“人參湯”、“燕窩粥”,不是幾錢幾分,而是一開口就是“一兩”;賈母吃的“牛乳蒸羊羔”,天知道那“不見天日的東西”要多少錢。遑論各種年節裡大排筵宴的盛況,無一不透著一股富貴味兒。

    02、側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據不完全統計,《紅樓夢》中食品多達186種,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樹上結的……各路美食伴著各路人物粉墨登場,展現賈府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也為其間的人物形象平添了不少顏色。

    譬如賈母,那就是個美食家+聚餐狂人。偌大年紀,“凡百的事情都減了”,卻還要“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寫了,天天轉著吃”;打著劉姥姥的旗號,兩宴大觀園;鳳姐的生日策劃成了嘉年華,召集了兩府女眷齊聚一堂;元宵佳節後半夜,把所有賓客女眷挪到暖閣地炕上並了三張大桌……就連甄家獲罪都沒有影響她聚餐的雅興,自己主動交代“看著多多的人吃飯,最有趣的。”凡此種種,一個及時行樂的貴族老太太形象躍然紙上。正是金鼓饌玉不足貴,會當一飲三百杯。

    譬如寶玉和薛蟠,一個是食不厭精的公子哥兒,到了薛姨媽家要吃鵝掌、鴨信,生病念著荷葉湯,伏天要酸梅湯消暑,雪天和湘雲一起算計烤鹿肉;一個是頭腦簡單的呆霸王,千里迢迢得了鮮藕、西瓜、鱘魚、暹豬四樣稀罕吃食,一面孝敬長輩,一面特意拿來與心目中“最配吃”的寶玉分享,這是典型的“吃貨相惜”。可笑之餘也令人感嘆,薛蟠,也不過就是個慣壞了的孩子。

    上述這幾位是吃的比較“招搖”的,探春和寶釵則屬於那種“低調地會吃”,曾經有人還原紅樓食譜,做出來的菜餚卻大多見面不如聞名,唯獨這兩人商量出的那道油鹽炒枸杞芽兒,食材天然,操作簡單,只需要略微加工,那種鮮嫩清香,就勝過人間無數,生動地側寫出兩人的玲瓏心思和務實本色。正是“治大國若烹小鮮,人間至味是清歡”。

    什麼人吃什麼飯,這是筆力,也是一種妥帖。

    03、豐富了小說的故事情節,渲染了故事氣氛

    書中很多重要情節的進展,都是伴著美食進行的。譬如“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鳳姐兒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那是整部《紅樓夢》裡最歡樂的情節,沒有悲傷悽苦,遠離陰謀陽謀,大觀園裡的眾姐妹痛痛快快地大笑了一場。而諸如此類在美食中演進的精彩華章還有“櫳翠庵品茶”、“瘦怡紅群芳開夜宴”等等,全面彰顯了“紅樓飲食”的獨特魅力!

    突然想起後四十回裡,高鶚給食瓊漿飲玉露的林妹妹上了碗五香大頭菜O(∩_∩)O哈哈~張愛玲怎麼說來著:“《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請原諒我這混雜的比喻。”

  • 6 # 跪射俑

    《紅樓夢》中很多小人物雖然出場不多,卻也有血有肉,寫得豐滿真實,展現了複雜、真實的人性。

    01

    倪二

    賈芸是賈府的旁支,為了生活,想在賈府謀個營生,這要先巴結鳳姐。他想向開香料鋪的舅舅卜世仁(不是人)賒香料,但是舅舅不僅不幫他,還把他數落了一通。賈芸父親去世得早,留下的家產被舅舅卜世仁侵吞,現在走投無路來求舅舅,卻碰了一鼻子灰。

    從舅舅家出來正煩惱時,撞上了醉金剛倪二。這倪二是個潑皮無賴,放高利貸,混跡賭場,這類人物在人們眼中一般是尖酸刻薄的。倪二卻頗有義俠之名,為幫朋友能仗義疏財。聽賈芸說了自己的遭遇後,為他憤憤不平,當下拍板就借給他銀子,而且不要利錢,也不定文約。

    很多時候,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在危難關頭不能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會落井下石,親疏關係與血緣沒有必然關係。

    倪二這種人,從事的職業是有些剝削性質,容易給人刻薄、醜惡的印象。但這與他講義氣並不衝突,對自己敬重的朋友能仗義相助,慷慨解囊。不能因為成見而否認了一個人的全部,尤其是他人格中的閃光之處。

    02

    藕官

    藕官是扮演小生的戲子,與扮演小旦的菂官在戲裡經常扮作夫妻。一來二去,假戲真做,兩人就相互愛憐。菂官死後,又與蕊官好上。當被人疑心得新棄舊時,藕官說:

    “這又有個大道理。比如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 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有人認為這一段影射了寶玉、黛玉、寶釵三人的愛情與婚姻,黛玉去世後,寶玉迎娶寶釵,並不是來自家長權威的逼迫,而是一種自覺的選擇。坦然接受與寶釵成為夫妻的事實,並不能說寶玉忘了黛玉、對不起黛玉,也不能說他不愛寶釵、卻娶了寶釵是一種辜負。

    蘇軾為亡妻王弗寫下情真意切、悽婉動人的《江城子》,但那時他已經與第二任妻子一起生活,並不是東坡刻薄寡恩,喜見“新人”笑與心中念“舊人”兩者並非水火不容。人性中很多看似矛盾的東西,其實並不衝突,可以並存。

    有時,我們自以為做出自我犧牲是對他人的愛與尊重,但可能並非他人的真正心意,也可能會不利於自己。

    03

    秦鍾

    尤二姐、尤三姐是賈珍妻子尤氏的繼母帶來的妹妹,生得十分美麗動人。賈珍、賈蓉父子這兩位紈絝子弟垂涎兩位姨娘的美貌,有輕薄舉動。尤老孃和尤家姐妹的生活要常靠賈府接濟,尤三姐不能公然違抗,只能迎合他們,這是不得已的,但她心裡對賈家這些高粱紈絝十分瞧不起。後來,她讓賈珍等知道了她不是好惹的,不像她姐姐尤二姐那樣軟弱。

    早在五年前尤三姐就傾心於柳湘蓮,決定要嫁他後就改掉從前的淫亂性子,一心想等他回來後成親。不久後,兩人在賈璉的幫助下定親,但柳湘蓮聽聞了尤三姐名聲不好後要退婚,尤三姐心灰意冷,最終揮劍自刎。

    尤三姐並非生性輕浮,部分是由於生存環境的逼迫。尤二姐只是求一個好歸宿,順水推舟嫁了賈璉。而尤三姐十分堅定,只有一個真正愛慕的人,非他不嫁。表面上表現得輕浮不堪,內心卻十分剛烈。柳湘蓮因她淫蕩的名聲而退婚,也是人之常情。但他還不瞭解真正的尤三姐,也可惜了這位剛烈的女子。

    從他人的傳言中聽聞的只是表面或者一面,而人性從來不是隻有一面,也不能只從表面去判斷一個人,簡單地肯定或否定。

    04

    秦鍾

    秦鍾是秦可卿的弟弟,生得風流俊俏,大有女孩兒之態,和寶玉合得來。他姐姐去世後,送殯至水月庵,他早已跟庵裡的小尼姑智慧兒眉來眼去、情投意合。他趁天黑時找智慧兒,欲行風月之事,智慧兒推說不能在此時此地。秦鐘的理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是因為自己無法忍耐,智慧兒沒有反抗之力只好服從。秦鍾對智慧兒有感情,但他沒有真正為智慧兒考慮,出發點是滿足自己。智慧兒作為尼姑,要承擔的風險要比秦鍾大得多。秦鍾對智慧兒更多的是愛、還是欲呢?

    生活中,很多人平時掛在嘴邊的所謂的“愛”、“為你好”往往是自我滿足,而不是切身地為他人考慮。真正的愛他人,是為對方著想,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對於對方有責任感。

    05

    李嬤嬤

    李嬤嬤是寶玉的奶媽,對寶玉有慈母一樣的關懷。她勸告寶玉少吃酒,對寶玉房裡的丫頭有監督的責任感。寶玉聽了紫娟的話暈死過去後,丫鬟們首先想到的是叫李嬤嬤來,可見她對寶玉樸實厚重的愛、在寶玉生活中的重要。

    但李嬤嬤的缺點在於不識趣,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倚老賣老。仗著對寶玉的恩情,就依著自己的想法為所欲為,不懂得把握分寸。

    她擅自喝了寶玉的楓露茶,喝了留給襲人的酥酪,吃了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她對寶玉有恩,寶玉的好東西都應該是她的。她還肆意地罵寶玉的丫頭,在她看來這些女孩兒都有狐媚子的嫌疑。這些都是對寶玉生活的無理干預,使寶玉對她心生怨恨,不會贏得對她的尊重。

    寶玉與李嬤嬤的關係,比起與王夫人,更接近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母子關係。養育之恩,當湧泉相報,但無需過度強調,讓恩情成為了重壓的枷鎖,成了要挾的資本。

    《紅樓夢》中的小人物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細細揣摩和品味,聯想到生活中接觸過的形形色色的人,會給我們很多啟發和感慨。

  • 7 # 木語石歌

    魯迅這段話的完整節錄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出自其《集外集拾遺補編 小引》一文中,意思是說每個人的三觀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對《紅樓夢》的認識、理解並價值取向也就不盡相同,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一方面說明《紅樓夢》所涵蓋社會內容之豐富,可以說是包羅永珍,站在哪個角度評論都可以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評論者易犯的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錯誤。至於我從書中所看到的就是在帝制條件下,封建社會數千年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的意識對女性打壓迫害的根深蒂固,即使“曹公”在書中搞了個“試驗點兒”,讓她們住在受“護花使者”賈寶玉庇護的大觀園裡, 也無法擺脫封建倫理對她們的迫害與摧殘......用偉人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受到“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四重壓迫。只不過在書中強調的主要是家庭層面的族權和夫權罷了。下面筆者只想從夫權一層加以分析:

    首先,作者透過主人公賈寶玉和林黛玉的生死之戀及最後的勞燕分飛說明:那個時代青年男女的婚前戀愛是行不通的。因為那時的婚姻模式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膽敢有婚前戀愛的行為是大逆不道的。比如書中第54回賈母曾藉著女先兒說書之事借題發揮的:“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作賊,難道那王法就說他是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不成”——從老祖宗的這段話來看,劇友們所普遍認為的賈母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似乎應該存疑。所以,那時的青年男女因缺少婚前的相知與相戀,要想獲得一段美滿婚姻的機率似乎是極小的。比如被封建家長看好的“金玉良緣”:寶玉和寶釵即使成了婚,也是凶多吉少的。

    可即便如此,賈府貴婦中也有心胸豁達能夠活出相對瀟灑人生的,比如賈母和尤氏:賈母的丈夫國公爺雖然離世多年,可在第29回當她帶領族中內眷到清虛觀打蘸見張道士,聽到他誇獎寶玉說長得像他爺爺,"賈母聽說,也由不得滿臉淚痕”。由此可見,她對丈夫還是有很深感情的——可這位國公爺生前除了賈母,還有六房妾室(在賈府的賬本里被稱為“六個老姨奶奶”)......可是她一輩子不但沒有活成“木頭”,還成為一個有博大愛心,妙趣橫生,且懂得享受藝術及人生的老者,確屬難得可貴;另外,還有寧府的尤氏,面對丈夫賈珍的糜爛、下流,無所不用其極,“下三爛”到“扒灰”兒媳,佔有她的兩個“拖油瓶”妹妹,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竟然活出了自己的一份寧靜和灑脫,不由人不敬佩。可終究難以逃脫家族被抄後的滅頂之災。

    參考書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乙卯本

    百二十回程高本《紅樓夢》

  • 8 # 詩人盧偉宗

    盛極必衰,世間沒有不散的宴席。

  • 9 # 國際歌

    一部《紅樓夢》,我看到了賈府的腐敗――榮國腐、寧國腐、人性腐!家寶愚,林呆愚,雪抱柴!哈哈哈!

  • 10 # 金城千里一布衣

    我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美女們終將凋零!——天,多麼令人心痛!知道那一口氣說三件事卻沒有一句廢話的是誰嗎?是聰明的小紅。一部《紅樓夢》,或許只有她能和丈夫天長地久,擁有一個完美的生命!

  • 11 # 低吟淺唱因詩境

    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 12 # 虎氣生生

    《紅樓夢》是一部聚集文化藝術、經濟醫學、政治哲學等知識的百科全書,它引起各個階層的人們以及中外不同學術界的學者們的關注,由於所處的立場、觀點、水準不同,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部《紅樓夢》;

    就我們平民百姓來說,不可能全面領悟《紅樓夢》的博大精深,能夠讀懂《紅樓夢》書中的“好了歌”,就一輩子受用無窮。

  • 13 # 襤褸的靈魂

    應該是情吧,紅樓夢,是講愛情的故事的。也是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 14 # 我愛自然我愛笑

    我看到了《夢》。夢,是做出來的,是看不到的。《紅樓夢》讓我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看到了一場夢,而且是從夢的開始一直看到夢的結束。這樣的夢,是難得的夢,是一部歷史的大夢,是一部百科的大夢。能讓您看到夢的夢,只有偉大的雪芹先生。感謝雪芹先生,您的鉅著,把一場活生生的大夢淋漓盡致的展現給了我們。

  • 15 # 曹自理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殘酷!書中全部都是真實的歷史原型。

  • 16 # 大悔憶智冰

    偉大的作家思考的問題,往往是人類的終極命題。

    我首先看見曹雪芹對人類終極命題的解答,即人生、家族無論怎樣轟轟烈烈,最後的歸宿總是那麼空無。

    其次我看見《紅樓夢》裡方方面面深厚豐富的文化,對照出資訊時代的沒文化。

    其三我看見農耕社會的詩意和人性。不管怎樣說,相對於工商文明,相對於市場經濟,農耕社會的詩意和人性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紅樓夢》激發我懷舊。

  • 17 # 文錦17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濟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我,看見的當然是美食啊!

    飲食文化自古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內容森羅,形式永珍。《紅樓夢》作為一部包容“百科”的鴻篇鉅著,其中關於“美食”的描寫真實再現了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兩朝飲食文化的風貌。聚焦“吃什麼”和“怎麼吃”,作者以厚重的積澱和超強的筆力穿插了大量美食和享美食的描寫,或鐘鳴鼎食,或清新小巧,或奇思妙想……面目各不相同;時而烘托富貴,時而凸顯性格,時而對比差距……恰到好處地為情節和人物服務,堪稱鬼斧神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一起喝酒的人,因幾句話不合就幹架,你對此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