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順風順水平安一生

    李鴻章用8個字評價慈禧:“似有韜略,卻無大才。

    1.作為一個女性,她不失聰明與能幹,做出了雖不成功但在當時可稱合理的反應。她曾經在1884年馬尾海戰爆發後向法國宣戰。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戰。1895年6月21日向八國聯軍宣戰。

    2.她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運動,造成所謂“同治中興”氣象;

    3.執政後期,釋出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4.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依然大興土木,花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並留有名言“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就讓他不高興一輩子”(有多種版本)。 5.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使中國依舊沉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她又殺害支援維新變法的光緒寵妃珍妃。

    總而言之:慈禧太后是一個過大於功的女人,她領導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向列強卑躬屈膝做奴才。

  • 2 # 調侃歷史的幻苦君

    你好,慈禧這個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評價這個人不是很複雜,當然我個人對她的看法總的來說是負面的,慈禧個人貪戀權力,奢靡浪費,在個人品格上毫無可以誇獎之處;主政前期,創造了“同治中興”,應該給與肯定;主政後期,打壓主戰派,喪權辱國,簽訂了數個不平等條約,讓中國承受從來沒有過的屈辱,稱慈禧為中華民族之罪人並不為過,從以下幾點簡單談談:

    一,有的人動不動就把慈禧和武則天相提並論,何其謬也,武則天在上千年之前憑藉自己的政治手段竟然能驚天動地的當上女皇帝,治理國家也是井井有條,而近年有的人竟然誇讚她當初怎麼誇讚能鐵血收拾掉肅順,奪取權力,其實你看看她當時也就跟恭親王勾結了一下,具體她做什麼了?她是高瞻遠矚還是親自佈置了?

    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等起義軍,穩固了清朝的統治。同時,啟用洋務派,發展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加強政權實力,清朝的綜合國力得以提高,迎來了“同治中興”。這是慈禧的功績,但主要是依賴奕的得力輔佐,當奕被罷黜之後,清朝開始快速衰落。

    二、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了以奕為首的所有軍機大臣,開始獨裁。

    此後,慈禧開始廣收貢獻,甚至挪用海軍軍費,大肆修繕頤和園。

    清軍陸軍和海軍由於軍費不足,主要裝備陳舊,導致了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引發了西方列強瓜分的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敗之後,中國新生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為了挽救危難中的中國,發起了“戊戌變法”。

    1898年,慈禧悍然發動“戊戌政變”,處死了“戊戌六君子”,清朝從此失去了自我圖強的最好機會,走向了徹底的覆滅。

    三,慈禧對中國犯下的罪惡,看看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就知道了。

    1881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

    割地:割讓塔城東北、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給俄國。

    賠款:賠償900萬銀盧布,約合509萬兩白銀給俄國。

    1885年,中法簽訂《中法新約》

    清朝喪失了對越南的管轄權,被迫降低對法進出口的關稅。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割地: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款:賠償2億兩白銀給日本。

    1901年,中國與入侵中國的11個侵略過簽訂《辛丑條約》

    賠款:本息共計9.8億兩白銀

    條約規定,清政府要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慈禧執政期間,總共送出去了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1.95億兩白銀。11.95億兩白銀加上她修繕園林、搞慶典浪費掉的財物,在當時足以建立起一支稱霸全球的海陸軍了,結果卻白白資助了敵人。

    此後中國遭受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西逃。慈禧最終在1908年,在屈辱中去世。慈禧臨終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可見慈禧對她自己的作為是心知肚明的,她很清楚她已經葬送了清朝。

    四,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光緒是慈禧的親侄子,幼年稱帝一直在慈禧的羽翼下,相當於大半個兒子,即便光緒也不是一個多成熟和睿智的政治家,作為一個老女人在死亡前的一刻還下令,秘密毒死光緒,這心腸.......哎呦,這還怎麼洗白呀?(雖然也沒有正史說是慈禧處死的光緒,但是種種跡象都證明了,兩人死亡只差一天,而且光緒的頭髮裡也被查出了砒霜的成分。)

    以上是我的幾點評價,最後說一下,現在民族融合了沒毛病,但是就別刻意美化使中國開倒車的滿清皇帝皇后了。

  • 3 # 曉曉曉

    慈禧絕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那麼愚蠢,一個透過政變登上政治頂峰的女人,哪會是蠢人?很多事情並不是她愚蠢,而是作為清政府的主事人,她的立場不能和中華民族的立場完全一致。 中國在面臨近代化列強的侵襲時候,慈禧穩定大清數十年,最終沒有徹底地淪為殖民地,應該說是做出一定貢獻的。 慈禧太后一生與“二”相伴,這些“二”帶來了鉅變。正是在她的手中,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老大帝國,淪落為聽命於人的悲慘命運,淪落為列強們的半殖民地。正是在她手中,連續三任皇帝都是以孩童之身繼位,都沒有行使過執政之權。在她去世後僅僅三年,辛亥革命一聲炮響,中華大地上結束了長達兩千餘年的集權帝制,中國從此沒有了皇帝。所以,慈禧太后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可以總結為三個字:二、半、無,諧音“二百五”。 評價作為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她的成功在於在男人統治的世界上,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並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業。人們不禁要問:當時入宮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獨有慈禧脫穎而出,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顯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又絕不能迴避慈禧所獨有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這個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敢作敢為,而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試想她若無此過人之處,如何以女人身而君臨天下? 慈禧又是失敗的,她的失敗在於,對權力她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領略追逐權力的刺激和盡情享受得到權力的快感。也就是說,為了權,她什麼都在所不惜! 慈禧所處的歷史時代,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風東漸,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也是中國這頭睡獅應對這場生死攸關的挑戰的關鍵時刻。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本應該運用她的權力,引領中國這艘搖搖欲墜的古老航船,闖過險灘急浪,成功的駛向彼岸。遺憾的是,她雖然熟諳權力場上的帝王術,卻昧於世界潮流。面對險象環生的時局,或視而不見,或反應遲鈍,或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結果讓中國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這實在是中國的悲劇,也是她個人的悲劇!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獲得了那個時代女人難以得到的地位。慈禧並非出身於世代簪纓、鐘鳴鼎食的顯貴之家,她不過是當時一箇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若不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憑著選秀的偶然機遇,進入紫禁城,從而為她搭建了扭轉乾坤的政治平臺,她的命運與千千萬萬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別?慈禧靠著一步步的鑽營,從貴人到嬪,又靠著幸運地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皇子,從而“母以子貴”,被晉封為妃、貴妃,直到皇太后,並藉此“垂簾聽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作為妻子和母親,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雖然她擁有至上的權力,使無數王公大臣匍匐在腳下頂禮膜拜,卻無法得到一個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歡女愛,也無法獲取一個正常的母親所擁有的兒女繞膝、含飴弄孫的幸福。我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宮牆所圍築的禁宮中孤獨地度過那漫長的日日夜夜。

    編輯本段正面評價

    慈禧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清廷的絕對權威。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皇太后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援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也有人開始認為,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 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后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舉以新式教育,甚至立憲準備。社會改革方面,顯著者有:禁止婦女纏足等。 總結慈禧執政四十八年中,對於政務掌握相當嚴格,即使在病中亦然。在她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勉力維繫並且牢牢掌控著中央集權帝國的局面,中國因得免於陷入割據亂局。 此外,慈禧太后家人除襲“承恩公”一虛爵外,並無家人能干涉朝政。相對當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歪風,慈禧於這方面尚算公私分明。

    編輯本段負面評價

    個人的人格方面,從宮廷鬥爭中奪得政權。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后的葉赫納拉氏,聯合恭親王奕訢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後為建立及維繫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極為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許多人對慈禧皇太后當政的結果做出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併成功阻止法軍登陸臺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皇太后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慈禧皇太后雖然政治上非常幹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繫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在乙酉時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臺。慈禧皇太后的選擇,一直是以婦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此外慈禧個人於早年當政之初尚知節儉與勵精圖治,但後來即日漸奢靡。舉凡重修圓明園(後為恭親王等大臣所阻)、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與籌辦萬徇壽誕等均耗費大量銀兩。上述之事雖非均由慈禧之意而興,但對於皇帝及臣工等對其進行討好之作為,慈禧並不加以勸止卻反而多有縱容。甚至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鉅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無形中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閉。

  • 4 # 這人有點皮

    慈禧太后是一個霍亂了中國半個世紀的女人,她牢牢的把持著朝政大權,把光緒皇帝當成自己的傀儡!生活上驕奢淫逸揮霍無度,政治上昏庸腐敗無能,軍事上對洋人卑躬屈膝,只會一個勁割地賠款,篝和。

    她經常拿自己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相提並論。但是她有武則天的病,卻沒有武則天的命!本來已讓到了末期的大清帝國,在她的手裡更加的風雨飄搖,搖搖欲墜,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她統治的中國的那一段歷史,就是華人民被人魚肉宰割的一段屈辱史!

  • 5 # 歷史的波瀾壯闊

    作為政治人物,慈禧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她成功在於在男人統治的世界上,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並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一番事業。 人們不禁要問:當時入宮的秀女何止千百,何以獨有慈禧脫穎而出,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並且極大地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顯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又絕不能迴避慈禧所獨有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這個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於心計、個人至上、敢作敢為,而這正是專制帝王所應具備的素質。 試想她若無此過人之處,如何以女人身而君臨天下? 慈禧又是失敗的,她的失敗在於,對權力她有著近乎病態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領略追逐權力的刺激和盡情享受得到權力的快感。也就是說,為了權,她什麼都在所不惜!

    慈禧所處的歷史時代,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西風東漸,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新時代,也是中國這頭睡獅應對這場生死攸關的挑戰的關鍵時刻。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慈禧本應該運用她的權力,引領中國這艘搖搖欲墜的古老航船,闖過險灘急浪,成功的駛向彼岸。遺憾的是,她雖然熟諳權力場上的帝王術,卻昧於世界潮流。面對險象環生的時局,或視而不見,或反應遲鈍,或判斷及決策一誤再誤,結果讓中國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這實在是中國的悲劇,也是她個人的悲劇!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獲得了那個時代女人難以得到的地位。慈禧並非出身於世代簪纓、鐘鳴鼎食的顯貴之家,她不過是當時一箇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若不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憑著選秀的偶然機遇,進入紫禁城,從而為她搭建了扭轉乾坤的政治平臺,她的命運與千千萬萬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別?慈禧靠著一步步的鑽營,從貴人到嬪,又靠著幸運地生下了咸豐帝唯一的皇子,從而“母以子貴”,被晉封為妃、貴妃,直到皇太后,並藉此“垂簾聽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作為妻子和母親,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雖然她擁有至上的權力,使無數王公大臣匍匐在腳下頂禮膜拜,卻無法得到一個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歡女愛,也無法獲取一個正常的母親所擁有的兒女繞膝、含飴弄孫的幸福。

    我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宮牆所圍築的禁宮中孤獨地度過那漫長的日日夜夜。

  • 6 # 談天說地那些事兒

    禧太后(1835~1908),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後人對慈禧太后是褒貶不一,那麼慈禧太后究竟是也什麼樣的人呢?

    說道慈禧太后就不得不說清朝了,清朝1636年由努爾哈赤建立,1912年清朝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統治者為滿洲愛新覺羅氏。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共經歷了二百九十六年。清朝的滅亡則標誌著中國封建史的結束,早期的清朝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比較的貧窮,但是,還有可圈可點的地方,譬如康乾盛世,清朝的乾隆皇帝時期是當時非常不錯的,在乾隆皇帝的統治下,很多的東西都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過,晚清時期,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不如外界溝通,導致當時的清朝是非常的落後了。在這情況下,很多人也是提出了救亡圖存的觀點,不過,都被當時的統治者慈禧太后給扼殺在了搖籃中了。

     

    慈禧剛進宮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因為慈禧也是被選秀進宮的,但是慈禧和其他的宮女不同,慈禧有著很大的心機和陰謀,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咸豐皇帝臨幸了,慈禧便成為了貴人。成為貴人之後,因為慈禧寫得一手好字,深的咸豐帝的喜歡(平時還得多練練字啊,關鍵時候還真能排上用場)。另外慈禧時常也在皇帝身邊獻言獻策,幫咸豐帝排憂解難。而後慈禧為咸豐帝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同治帝,咸豐帝老來得子。高興不已,將慈禧升為懿貴妃。此時慈禧的地位就已經是僅次於皇后了,可以說是後宮之中一人之下,好多人之上啊!後來,咸豐帝駕崩,自己的兒子上位,慈禧便成了我們後人熟知的慈禧太后了。

     

    同治帝六歲登基,十九歲駕崩,期間及其之後的光緒年間一直是慈禧太后掌權,而且還是實權。慈禧太后掌權以後特別奢侈,從來不顧黎民百姓的死活和生計,她平常普通的一頓飯,都需要整整的一百盤菜,而且每個菜餚都不重複,都是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御膳房忙壞了。更別說擺個宴席,她的生日都少不了金銀首飾,置辦衣服。一天的消費都將近幾萬銀兩了。

    甲午戰爭的時候,國庫處於緊張當中,而北洋海軍一直想添置新的戰艦和裝備,由於慈禧太后掌權,不願去虧待自己,硬是不同意不批准,釀成了悲劇。當滿清王朝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她卻去討好列強人物,不斷的出賣國家的利益和國家的尊嚴,來換的自己一時的安穩,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伊犁條約《伊犁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

     

    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中華大地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最初,是由慈禧太后親自負責剿滅他們。但是失敗了很多次,反而讓義和團發展進入了北京。此時,慈禧太后希望招安義和團。但是西方列強要求慈禧太后完全剿滅義和團。於是,慈禧太后就開始派張之洞等人負責剿滅義和團。

     

    慈禧太后也有進步的一面。慈禧太后曾主導過由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負責的洋務運動,這是一場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闢了道路,培養了一大批留學生,廢除了科舉制度,興辦新式學堂,明確禁止鴉片。雖然說洋務運動是由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具體負責,但是還是由慈禧太后主導,她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的。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長期執政的女性(還有武則天),她非常有政治手腕,善於平衡各個大臣之間的權力,能夠很好的維繫著自身的絕對權威。慈禧太后當政期間,清政府面臨著中國內部和西方列強的種種威脅,但是她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實施了很多舉措,這些舉措在當時來看,應該是合理的。百日維新過後,慈禧太后認識到此時繼續維持帝制已經不可能了。於是開始改變官制,廢除科舉,禁止婦女繼續纏足,開始大力興辦新學學,開始重視教育,派人出國留學等等。總得來說,慈禧太后功過兼併。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7 # 玄心收藏

    慈禧太后與同時代的許多政治人物,包括曾左胡李張袁,有個共同特點:

    若非生在19世紀下半葉,即,只用中國傳統政治眼光去看,他們可算是合格、某些方面甚至優秀的政治家。各自有手段,有機變,有權數,有涵養,不失為梟雄。

    可惜,一碰到中西對抗那根線,碰到封建社會與農民矛盾,就全部要糟糕,就顯出他們禍國殃民的糟糕一面來了。

    因為時代不同了,評價方式也不同了。

    比如,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前,整軍平亂,推進洋務,外交斡旋,幹得不壞;可是一沾了甲午,立刻生涯汙點,左支右絀。還要被梁啟超感嘆他不學無術。

    比如,曾國藩直到1864年為止,如果按士大夫們的吹捧,簡直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可惜,晚年天津教案,簡直氣死個人——他自己的死,也跟那不無關係。

    慈禧太后,也如是。

    觀其一生,則辛酉政變剷除顧名八大臣,沒啥了不起:宮廷內鬥,自古有之。西漢平諸呂,唐初玄武門,玄宗殺姑姑,乃至清朝我們熟悉的康熙擒鰲拜,都一回事。

    至於兩宮聽政半個世紀,也無非是武則天從嗣聖到神龍年間所做的勾當。古已有之。

    若論她的統治,至少是初期,按中國傳統看,尚算靠譜。採納徐啟文意見,允許臣工批評時事;採納鍾佩賢意見,崇尚節儉。採納卞寶第意見,嚴賞罰,整肅吏治。

    而且也算幫推了洋務運動。

    平了太平天國和捻軍——現在當然說他們是農民起義軍了,但在朝廷眼裡,那時是土匪嘛。

    包括控制了雲南與陝甘的變亂。

    史稱同光中興,擱以前的史書裡,估計評價也不差了。按說一般朝廷經歷太平天國這種規模的事,王莽是被起義軍給切碎了,東漢在黃巾後就諸侯割據了,隋朝被反王一鍋端了,黃巢基本把唐朝元氣耗盡了,明朝直接被李自成給撅了。

    而太平天國自洪秀全死後,清朝還續了接近半個世紀的命。固然是清朝本身集團水平不低,曾左胡李中興名臣,但慈禧與慈安作為政治領袖實際掌權者,也做得有可圈可點處。

    至於平發平捻後,東南越來越呈現半獨立狀態,漢人大臣日益抬頭,那卻不是慈禧能夠左右的。至少在她有生之年,張之洞們最多在以為慈禧要死的情況下,搞搞東南互保,但大體上,還好。

    慈禧身為政治人物與統治者,並不可愛。但如果按傳統史書眼光來看:領導中興,開展洋務,平亂定難,名臣歸心。至少是個小武則天,不比呂后差多少吧?

    可惜了,她遇上了匪夷所思的劇變時代。

    在這個劇變時代,連李鴻章都被梁啟超評價為不學無術,何況慈禧?

    甲午之戰到戊戌變法,都有爭權奪利的陰影在。眾所周知,李鴻章實際不是領導中國海軍輸給日本海軍,而是以一淮軍派系輸給了日本海軍。戊戌變法實際上是個沒有實權的天子在搞些試驗,但因為觸及到了權力交接的敏感點而失敗——其實本來成功指望也不算特別大。

    然後就是慈禧最大的昏招:從義和團之亂到八國聯軍,雖然洋人可惡,但慈禧也是自己作死,禍國殃民。

    戊戌之變後,慈禧已經不相信光緒並仇視洋務了,加上權貴折騰,終於同時宣戰全世界。

    然後就辛丑條約了。

    不學無術啊!

    但辛丑條約後,慈禧太后領導的庚子新政其實也有優點。科舉制度推翻。中央行政改革。地方自治開始。司法立法責任內閣都起來了。說實在的,庚子新政比戊戌變法了不起多了,也實在多了。

    可惜,那時候已經晚了。這種不徹底的改革,在那時代已經不夠了。

    可以說,慈禧太后身為政治人物,在1860-1880年代,勉強算個有錯能改、懂得納諫、善於籠絡人心的統治者。洋務運動與庚子新政,都是她作為統治者自上而下進行的改革,雖然搞得不大對,但她不笨。

    但她與一切專權者一樣,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時(戊戌、辛丑)犯了巨大的渾,做了大罪孽。她與整個滿清,都是古代套路遇到了現代組織,自然要犯大錯。

    我之前的看法:就像,蔣先生是當時舊軍閥中,最有權謀者。故能以一軍人起家,勾心鬥角、收買利用、江湖派頭、行伍兄弟。連打帶拉,五年間粗定亂世。可惜畢竟是舊派系套路,所以蔣先生遭遇本朝開國那種極端嚴密之現代組織動員之人民下層,幾如冷兵器遭遇槍械,立刻完蛋。

    慈禧太后也是。若將她放在中國古來統治者裡,不失為一個悍婦女傑。

    可惜,她的權數趕上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所以,雖然她老人家確實善於歸納總結(沒被滿清貴族群弄暈時,她還是很理智的),但終究還是,左支右絀,犯渾了吧!

    時代潮流這種事就這麼洶湧。早年梟桀如袁世凱,早年機變如李鴻章,都不免晚年落花流水。慈禧太后,大多數統治者該有的毛病她都有,潑悍耍權謀,但納諫用人,實在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可惜到了1890年代,就顯出她所在的體制、她整個人的思想,落後時代了。

    最後一個段子。

    “大多數時候,太后都保持著冷靜,始終給自己留有後路;只有這一次,她表現得像個情緒化的女人。”

    ——即,哪怕在列強的高傲眼神裡,在這次犯渾發神經之前,慈禧太后的確是夠冷靜夠理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海洋,兒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溪流。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