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480407
-
2 # 當幸福來撬門
經濟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經濟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以理論經濟學為主,兼有應用經濟學的屬性,也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實踐性;旨在培養出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以及有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經濟學專門人才。
金融學(Finance)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物件,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學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
3 # 吹哨劍客財哥
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經濟專家可以理解為【建築師】,從整體看問題。也可以理解為將的是宏觀經濟,不需要技術實際操作。金融專家可以理解為泥瓦匠、木工等工匠。是技術工,實際操作者。
二、現在的所謂專家嚴重【偏科】。懂經濟的不一定懂金融,懂金融的不一定懂經濟。經濟是為道的層面,金融是術的層面。舉個例子:企業老闆所知道的是,應收款和應付款,利潤多少?這可以理解為經濟層面。金融呢則是負責透過現有條件,透過什麼樣的手段進行融資或投資。
所以經濟危機比金融危機可怕得多!
-
4 # 璀璨星空路人甲
金融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經濟反過來促進金融發展,他倆就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和調節器
-
5 # 老萌有個存錢罐
金融學是屬於經濟學的大範疇之內的,經濟/金融領域的理論跟物理學、數學等有明顯區別。
比如1+1=2,這是公理,在科學層面無可辯駁。
比如重力G=mg,在其適用的物理場境中,就是鐵律。
但是經濟學不一樣,很多經濟學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之下,而這些假設條件並不能完全反應真實的世界。而且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人們對於同一種現象的反應也是不同的,也會導致經濟學結論的不同。再有,人們都是有預期的,當大家都瞭解了某個經濟執行規律後,就可能提前作出反應,而這種預判行為也會導致原有的經濟規律出現偏差。在整個複雜的經濟生活環境中,很難有一個百試百靈的經濟學理論,所以爭論是必然的,在最終的結果出現之前,也很難去認定到底誰說得對。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經濟學裡有一個理性人假設,就是說,每個人都會理性地透過最小的代價去獲取最大的經濟回報,人都是利己主義。那麼具體應用中是怎麼樣呢?小明去菜市場買菜,一斤四季豆5元錢,很新鮮;但同時路邊有一位老奶奶在也在賣四季豆5元一斤,但是品相不好,明顯比不上菜市場裡的。按照理性人假設,肯定應該買菜市場的四季豆,但是小明卻選擇了老奶奶,因為他覺得老奶奶風吹日曬的,想幫助她。可見,人類社會並不是完全的理性人,而理性人卻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前提。
正是因為不同理論學派之間的爭論,才能夠推動經濟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沒有任何理論是可以永遠正確的。即便是物理學這種較為剛性的學科也是如此。曾經牛頓力學是被奉為圭臬,但是隨著微觀物理學發展,發現牛頓力學不適用了。於是又有了量子力學。
經濟學也是同樣的道理,爭論不是問題,不爭論才是最大的問題。
-
6 # 股海合一
你這個問題可以說非常巧妙的揭示了經濟學的面紗,在我看來經濟學不能算是一門科學。因為經濟學目前來看就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學稍微靠譜點,目前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全都是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全體人都是理性的,市場資訊是完全公開透明的,市場能夠自由流通,迅速供需平衡。
然後在這三個假設之上,透過複雜的量化分析,數學演繹,推匯出一些不知道是否正確的結論。
從經濟學的假設就可以看出,經濟學從根源上就存在缺陷。人不可能是理性的,會貪小便宜,會恐懼,會受到情緒的影響作出很多極端事情。所以你用理性人的假設,模型肯定不準準確。
然後是市場資訊完全公開,這件事我覺得沒有人會信。怎麼可能,就炒股來說,一堆的內幕訊息,很多檔案少數人可以透過渠道提早知曉,所以做股票的大機構會花費大量資金來蒐集資訊。就算是房地產也一樣,李嘉誠,王健林等人早就開始拋售地產,老百姓還在拼命往裡衝,這些就是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資訊肯定是不全面的。
最後是市場出清,能夠快速供需平衡。這點要是做得到,全世界就不會發生經濟危機了。比如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美國農場又在傾倒牛奶,產品壓根賣不出去,老百姓也沒有錢買。這些理論完全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給予推翻。
經濟理論本身存在問題,那麼目前全世界最權威的經濟領域是怎麼樣的呢?
來看一下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經常頒給兩個自相矛盾的理論,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三位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Eugene Fama)、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和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分享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這兩位一個是有效市場假說的創始人,一個是有效市場假說的批判者。
從普通老百姓的觀點來說,這不是搞笑嘛,難道要他們在領獎臺上現場battle麼?
所以經濟學壓根不存在所謂的正確性,這不是物理學,物理學那就是公理,最多分宏觀微觀,經濟學就是百家爭鳴的。
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每一個時代,都會出現兩個頂級權威的經濟學家,他們的理論爭鋒相對,但是最終你會發現,兩個人都是錯的。
所以經濟學本質上和算命沒多大區別,預測不一定準,但是事後分析可以頭頭是道。
所以你的問題金融專家和經濟專家為啥相互否定,膽子大點,說不定你提出的意見比他們靠譜多了。
最後說一句,經濟學的真正有前途的方向應該是行為經濟學,把心理學,人的要素和經濟學結合起來,才比較靠譜。
回覆列表
我不懂金融,也不懂經濟,但從常識和邏輯上理解,金融專家偏重於理論,經濟專家偏重於實踐。二者有聯絡,但並不相等。理論與實踐有一定差距,故而出現相互否定的現象。但二者又是相互支撐的動態統一體。實踐在理論的指導下執行,對不符合變化了的環境的部分及時給與了修正,取得成功後又反過來補充、完善理論的內容。這就是經濟領域裡的動態的、辯證的執行規律。不知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