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星剪輯
-
2 # 槐蔭樹下的老曹
都是雄主。
不過,雄主能不能成事,能夠成多大的事,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還要看環境條件,看各人的對手,是強還是弱。
所以,很難說,哪一個更厲害。
他們一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一個成為戰國七雄之首,都是站在了時代的頂峰。
-
3 # 歷史的星光
一位是春秋霸主之一,一位是戰國初期版圖最大的國君,到底誰厲害?那就比比吧。
一個有作為的君王,必然是有故事的人。
楚莊王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君王。一路走來,一路故事。
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絕纓之宴;邱城敗晉;蹊田奪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片精彩。有的再現了他的豐功偉業,有的記載了他的雄才大略,有的反映了他的博大胸懷。
楚莊王,最主要的功績有哪些?
(莊王)
平定了鬥越椒為首的內部動亂。徹底摧毀了鬥氏自楚武王以來形成的雄厚勢力,將其連根拔盡,造就了楚國數十年來的安定局面。
選賢任能,開闢了楚國春秋爭雄的嶄新篇章。(孫叔敖輔政)
他選拔了孫叔敖為令尹,修建芍陂等大批水利工程,使民歲豐糧足,國家大治。他任用了伍舉、蒍賈、蘇從一批能攻善守的良將,訓練出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開展了兼併戰爭,一躍而成春秋霸主。透過邲之戰,擊敗了內呈敗象、尚不可一世的霸主晉國,成了春秋新霸。在他的手中,國土擴大,“並國二十六,闢土三千里。”
反觀楚威王的一生,以恢復莊王時代的霸業為志向,
擊敗了越王無疆,盡取吳越領土,將楚國的版圖擴張至長江中下游。因為南京一帶有王氣,在長江邊埋金,建立了金陵邑(南京城)。他大舉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為政十年,他建立了東至河南淮陽,北到南陽,西到巴蜀,南過閩粵的龐大帝國。
楚威王為政十年,集中精力,對外擴張,卻沒做好內部的功課。吳起變法失敗,楚國貴族家族操縱政權、近親繁殖的制度繼續延續。到了威王,這一制度依然如故。
而此時,各國紛紛變法,尤其是秦國透過商鞅變法,改革更為徹底,發展勢頭日益迅猛。果然,楚懷王一接過這個外表強大、內部卻腐朽的攤子,與秦國五場大戰之後便敗了家,國土迅速縮小,自己也客死於秦國。
(懷王客死秦國)
總結:楚莊王當權20年,內固國政,外爭霸權, 人生波瀾壯闊,堪稱傳奇。楚威王為政十年,對外用兵,志在復興,建立龐大帝國。然不能順應潮流,革故鼎新,墨守成規,留下了亡國的最大禍根。兩相比較,還是楚莊王更為出色!。
-
4 # 欲雲談史論今
楚莊王是春秋時楚國國君,楚威王是戰國時楚國國君。楚莊王之時問鼎中原,在邲之戰中戰勝晉國而成為天下霸主;楚威王時,楚國國力達到了鼎盛,南吞吳越舊地,西取黔中,最遠曾攻擊到雲南滇池一帶。
兩位國君分別在春秋和戰國時代將楚國帶上了顛峰,那麼兩位國君究竟誰更厲害?楚莊王繼位之初,就連遭不幸:楚穆王剛去世,楚莊王太傅與太師就挾持他作亂,差點讓楚莊王遭遇不測;執政第三年,楚國又突發大面積饑荒,庸國(今湖北竹山縣西南)趁機率百濮、群蠻造反,嚴重威脅到楚國西南邊境的安全。
內憂外患之際,年輕的楚莊王當機立斷,作出了三項決策:其一,關閉申縣(今河南南陽)、息縣(今河南息縣西南)的北門,暫停北出中原爭霸;其二,集中全國兵力討伐帶頭鬧事的庸國,以徹底平息叛亂;其三,向盟友秦國求援,以增強己方實力。在楚莊王有力領導之下,楚國成功地消滅了庸國、徹底平定了這次叛亂。因為庸國在“二王並立”期間滅了褒國,楚莊王滅庸,也就意味著楚國領土向西擴張到今陝西省漢中一帶。這對於以後楚國向巴、蜀進軍,是極具戰略意義的一次擴張。
平定庸國之亂後,楚莊王又休整了數年,開始向中原進軍。公元前597年楚莊王攻破鄭國,迫使鄭人投降;同年,楚莊王又率楚軍在邲(今河南滎陽東北)之戰中打敗晉軍,成功稱霸東周;同年冬,又滅了蕭國(今安徽蕭縣);公元前594年,楚莊王率軍伐宋,與宋國訂盟。至此,楚莊王一生的征戰生涯才宣告結束。
楚莊王不但戰功赫赫,還留下了“止戈為武”、“問鼎中原”、“蹊田奪牛”等等文化典故,後人為此對他倍加推崇,將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相比於楚莊王的文治武功,楚威王似乎顯得遜色不少。他之所以出彩,完全是因為孟嘗君之父田嬰的一場陰謀。
公元前333年,越王無彊率兵北上,前往攻打齊國。此時,齊國之相正是田嬰。面對強大的越軍,田嬰派出說客,勸說無彊伐楚:“越國不去討伐楚國,大則不能稱王,小則不能稱霸。楚國軍隊,向北圍攻曲沃(今河南靈寶市東北)、於中(今河南西峽縣東),直到無假之關(楚地,今地不詳),戰線長達三千七百里;景翠則率軍集結在北方的魯、齊邊境,兵力極為分散。此時不攻打楚國,更待何時?只要越軍能打通無假之關,就能斬斷楚國糧區的供應線。我聽說,謀取王業而不能稱王,最不濟也可稱霸。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及時攻楚!”
越王無彊被這番話打動,立刻掉頭南下,轉攻楚國。結果,楚威王大發神威,舉兵大勢入侵越國,擊敗了越軍,殺死了無彊。從此,越國分崩離析,原來所佔吳國土地,全部歸入楚國門下。
在擊敗越王無彊之後,楚威王得知越國攻楚是田嬰指使,又大舉伐齊,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南)大敗齊軍,趁機要挾齊國驅逐田嬰。齊國大臣張醜出使,為田嬰說話:“大王您之所以能在徐州大勝齊軍,就是因為田盼不被重用。田嬰為政不善,重用申縛。申縛無法驅使大臣和百姓,大王才戰勝了他。如果田嬰被驅逐,田盼就會被重用。一旦田盼重整齊軍來與大王對抗,一定非楚國之福!”
被張醜這麼一說,齊威王才沒有再強求齊國驅逐田嬰。
在破越敗齊之後,楚國國勢大盛。在楚威王晚年,轉而向西擴張,“南有巴渝(今重慶市渝中區一帶),過江南有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部一帶)、巫郡(今四川巫山縣)。”
楚威王執政之時,是整個東周楚國國力的鼎盛時代。遺憾的是,楚威王執政時期實在太短,僅僅十一年就不幸去世了。
楚莊王執政於危難之時,能戰勝晉國一舉奪得天下霸主之位;楚威王執政時,強秦崛起,楚國始終未能壓過秦國而成為霸主。看起來,似乎楚威王不如楚莊王。但在楚威王時期,楚國國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五嶺,北至汝、穎、沂、泗四水,可以說是遠超楚莊王時期。這麼看來,能說楚威王不如楚莊王嗎?
況且,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短板:不稱職的接班人。楚莊王之後,其子楚共王繼位。楚共王執政期間,重用令尹子重、司馬子反,導致楚國政局走向了昏亂:子重、子反二人不但內鬥頻頻,還將申公巫臣逼成了楚國最為致命的敵人。為報滅族之仇,申公巫臣扶持吳國與楚國對抗,讓楚國在楚共王時期就失去了霸業。此後,北有晉國、東有吳國輪番伐楚,再加上楚國公室腐化墮落,讓楚國走向了中衰。公元前506年,楚國國勢跌入谷底,差點被吳王闔閭滅國!
楚威王之後,其子楚懷王繼位。楚懷王執政後,憑藉父親餘威,一度當上了諸侯縱長,與強秦長期抗衡。但楚懷王為人貪婪而昏庸,身邊也多讒臣。在張儀“商於之地六百里”的大餡餅引誘下,楚懷王主動斷絕了與齊國的盟友關係,讓楚國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此後,被張儀欺騙的楚懷王不甘心上當,主動與秦國開戰,卻在丹水之陽(在漢中)大敗,從此失去了漢中之地。為此,憤怒之極的楚懷王再度引兵伐秦,結果在藍田(今湖北鍾祥西北)再逢大敗。藍田之戰證明,秦人已突破武關,正式殺入了南陽盆地!晚年時,在秦國步步緊逼之下,楚懷王被迫前往秦國議和,卻不想被秦人扣押、致死都沒能再回到楚國。這以後,楚國國勢大衰,再也無法逞強。
因此,雖然楚莊王和楚威王執政時都將楚國帶到了鼎盛,卻在兒子執政時同樣讓楚國走向了衰落。這樣看來,誰比誰更強?
為什麼在楚莊王和楚威王之後,楚國都走向了衰落?有人把卓越的領導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報時者”,另一類是“造鐘者”。
某些領導者擁有偉大構想,能高瞻遠矚地把握組織前進的方向,率領組織走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這樣的領導,就好像隨時能準確說出時間的“報時者”。另一類領導則成功地建立起某個組織,這個組織在領袖離開之後,依然能夠取得成功,持續多年向前發展——這樣的領導,就好像製造出了一個能長期準確報時的鐘表,被稱為“造鐘者”。
楚莊王和楚威王二人,無疑是屬於“報時者”:他們都在在自己執政時期將楚國帶上了巔峰。但他們都缺乏了相應的制度建設和人才培養,使得他們成功的因素無法保留下來,因而他們走後成功也就無法再複製,楚國從此逐步走向了衰落。
事實上,兩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根源還是在於前人的改革。自楚武王創立縣制後,楚人就持續不斷地滅國為縣,並在楚莊王手中達到了頂峰,成功稱霸東周。楚悼王重用吳起改革,破除宗法制弊端,一度讓楚國興盛。雖然在楚悼王與吳起死後,改革沒能持續下去,但這次改革畢竟沉重打擊了楚國的公族勢力,減輕了楚國前進的負擔。因此,真正說起來,楚武王與楚悼王才是楚國的“造鐘者”,楚莊王與楚威王二人不過是享受前人改革紅利的最大收益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楚莊王與楚威王其實不分上下。真正比他們厲害的人,應該發起改革的楚武王和楚悼王。
回覆列表
楚莊王熊旅,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
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充套件,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還有三個典故: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絕纓大會。
楚威王熊商,羋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敗越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同一時期楚威王大軍伐齊,與齊將申縛戰於泗水,進圍徐州,大敗申縛。楚國的勢力至此不僅直推泗水之上,更擴張到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楚威王
時代,已經形成了七個最強的諸侯國。戰國七雄的實力是動態變化的,在楚威王時代,當時七國中,最強的是楚國,而不是秦國。楚威王同時代的其他國君,秦惠文王,齊威王、魏惠王等。
綜合上面的事蹟和所處的背景時代,個人認為楚威王要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