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藏寶
-
2 # 以瓷惠友
琺琅彩與漆器有什麼不同?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琺琅彩與漆器有什麼不同?
“琺琅彩與漆器”有太多的“不同”,甚至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不具有任何可比性,因為它們是截然不同的藝術品種與品類,無論是材質、工藝、加工方式還是成型工藝、藝術造型、美學側重、人文核心、歷史沿革等方面都有著極其巨大的差異和不同。
“琺琅彩”的歷史沿革距今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康熙一朝的首創與獨創,是把原來用於銅胎掐絲琺琅上的礦物彩料遷延用於瓷器之上的一種大膽創新,由於燒造成本過高而成品率極低,所以也僅在康雍乾鼎盛時期有零星燒造外技藝早已失傳,成為了千古絕唱。
而“漆器”的歷史沿革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查考,“漆器”又分為木胎漆器、銅胎漆器和脫胎漆器等品種,其中美好木胎漆器的歷史沿革最長、品類最豐富、樣式最多樣;銅胎漆器歷史最短暫、品類最單一,僅有剔紅一種;脫胎漆器則工藝最複雜、最耗費工時,藝術性也最高。
所以說“琺琅彩與漆器”有太多的“不同”,卻有著極少的“相同”。
上幾件“琺琅彩與漆器”的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乾隆無款神級臻品脫胎漆器外橘紅內橘黃子母口12瓜稜南瓜式蓋盒。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級臻品琺琅彩椒紅釉郎世寧繪雙犬詩文真金彩象耳盤口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級臻品琺琅彩黃地博古蝠紋描金石榴尊。
回覆列表
琺琅彩和漆器最大的不同:是這兩種工藝品的材質、年代、工藝,總之完全是兩類不一樣的東西。下面分別說一說兩類工藝品。
1、漆器先說漆器,漆器是木頭外面一層一層刷了很厚的漆,在漆面上精工雕刻而成的,不管是幹什麼用的漆器,首先它最裡面一定是木頭的,外面才是漆質。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經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實用功能和欣賞價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漆的特性並將漆調成各種顏色,用作美化裝飾之用的國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發現了一隻木胎紅色漆碗,由此揭開了中國漆器製造史上光輝的第一頁。新石器時代的漆器製造處於探索階段,主要製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紅、黑兩種單色為主,工藝僅有彩繪和鑲嵌兩種。
現在見到的拍賣會或古玩城中的漆器一般都是元明清時期的,雕工非常精美,器物多為紅色的,這種叫“剔紅”,也有黑色的叫“剔黒”,還有顏色很多是彩色的漆器,叫“剔彩”。
“張敏德”造剔紅賞花圖圓盒,元,通高7.5釐米,口徑20.4釐米。清宮舊藏。
盒蓋面雕窄長的回紋和方格花卉兩種錦紋地,上壓殿閣人物。以圍欄界出庭院,雕殿閣翠竹,湖石環抱,閣內二童子作飲膳之備,庭院中二人賞花。蓋壁與盒身黃漆地上雕各種花卉。蓋內一側有“張敏德造”針劃4字細款。 此盒構圖完美,刀法精湛,狀物逼真,儼如一幅工筆畫。其刻款與雕刻風格均與張成雕漆一脈相承。據文獻記載,元代雕漆的基本特徵為“藏鋒清楚,隱起圓滑”,此件作品完全體現了這種特徵,為元末雕漆的一件傑作。
圖為故宮博物館藏明早期剔彩寶相花圓盒,通高16釐米,口徑27.8釐米,足徑22釐米。
盒圓形,紅漆平蓋。蓋面中心雕盛開的蓮花一朵,周邊環繞花卉。蓋立壁與盒身均飾6個如意頭形開光,內刻寶相花,開光間以纏枝靈芝紋相隔。花紋間露黃色地,無錦紋。此盒刻工嫻熟,打磨圓潤。此盒表面為紅漆,從刀口斷面可見紅、黃、綠3種色漆重疊使用3次,共為9層,工藝上與黃成所著《髹飾錄》中記載的“複色雕漆”中所示特徵基本相近:花紋間露黃漆地未刻錦紋;髹飾方法如同剔犀,色漆間錯有綠漆層;表面紋飾基本上呈紅色(僅細部枝葉分層截色而成,與表面“純系一色”而“不露異色”的特徵略有出入)。
剔黑開光花鳥紋梅瓶,高28.7釐米,腹徑18.9釐米。清宮舊藏。
瓶小口,豐肩,圈足。通體以朱漆刻錦地,上雕黑漆花紋。頸部為靈芝紋,肩部為轉枝花,腹部一週四開光,內雕四季花鳥,腹下為海水異獸紋,各部分均以弦紋界隔。口及足部均鑲以銅鍍金邊飾。無款。
此瓶造型端正挺拔,線條優美。通身以弦紋界出多個區域,分別雕飾多種花紋,還用了錦上添花、紅黑對比的手法,更兼花紋細密工緻,紋理流暢,較早期雕漆器有了很大變化。此梅瓶華美可愛,在明代剔黑器中別具一格。
2、琺琅彩琺琅彩是指一種瓷器的釉色,它和“琺琅”並不是同一種東西。
琺琅彩,它是瓷器的一種!而且是清代瓷器,是彩瓷品種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帝后玩賞的藝術品,宮廷控制極為嚴格。製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運送到宮廷後,在皇帝的授意下,於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最後入炭爐經600℃左右焙燒而成。
琺琅料是一種人工燒煉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賴從歐洲進口,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琅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那些形狀看似普通的琺琅彩盤、碗、瓶等,已擺脫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純屬能給人們視覺帶來美的享受的藝術珍品。
圖為故宮博物院藏的 胭脂紅地琺琅彩開光花卉紋碗,清康熙,高7釐米,口徑14.8釐米,足徑5.7釐米。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內施白釉,無紋飾,外壁在澀胎上以胭脂紅彩作地,設三個花形開光,開光之間隔以折枝花紋。三個開光內均以黃料彩作地,各繪牡丹花一朵。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胭脂紅彩楷體“康熙御製”四字方款,外圍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牡丹花以工筆技法繪就,極具寫實感。
採用開光技法裝飾是康熙琺琅彩瓷器的特點之一,這種技法可以使所表現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琺琅彩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釐米,口徑14.6釐米,足徑6釐米。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以琺琅彩描繪梅花兩株,枝幹蒼老虯勁,設色嬌豔。樹下牡丹花朵怒放。一側墨彩題“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七言詩句。引首鈐閒章“先春”,末尾鈐閒章“壽古”、“香清”。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外圍藍料彩雙方欄。
此碗圖案描繪細緻入微,設色清雅,令人賞心悅目。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案記載,琺琅彩瓷器的畫匠多出自供奉於內廷的如意館畫師,雍正朝有戴恆、鄒文玉、唐岱、賀金昆、宋三吉、焦國俞等。正是畫工的精湛技藝和非凡的藝術修養,方使琺琅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