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雲藝朵
-
2 # 繭破
第一個:
兩人貢獻及影響的大小,在伯仲之間,難以定論。自中唐以來,就有“揚李抑杜”和“揚杜抑李”兩派紛爭。知性格浪漫的人,羨太白之灑脫超俗,故推崇李白。性格沉穩的人,慕子美之學深品正,故推崇杜甫。至宋代,嚴羽站道在公平的立場上對二人作了評價:“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深(滄浪詩話》)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筆者認為,若從詩歌形式的發回展及詩歌的思想內容對後世所產生的積極影答響而論,杜甫應稍尊於李白。下面試從藝術形式、思想內涵等方面對二人作一比較。
第二個:
杜甫,因為李白是仙,他是聖,人跟仙說不到一塊,跟聖好溝通.
-
3 # 糖糖籃球地帶
李太白
從對社會文明發展講,李白詩的思想更適合當代的社會意識形態,自由奔放,在封建社會難能可貴
從創作水平講,不分高下。
從詩史講,杜甫意義更大。杜工部對格律詩貢獻太大了。中國古詩看唐代,唐代詩歌看律詩,律詩看杜甫。
-
4 # 老樹新鴉
李白,一代詩仙,生逢其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時代孕育了他的浪漫主義標籤。從他的詩歌裡,我們看到了低頭思故鄉的情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灑脫,君子喚來不上朝的不羈,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氣勢。
而作為詩聖的杜甫,經歷亂世,內外交困,民不聊生的時代,塑造了他悲天憫人的現實主義情懷,從他的視力,我們看到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期盼。
兩者一仙一聖,行走在各自不同的單行道上,都為後世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名篇佳作,給後人不同的藝術享受,實在是難分伯仲,如勉強為之,也只能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我選杜甫,因為偉大是形容凡人的。
-
5 # 佛說心語
兩人貢獻及影響的大小,在伯仲之間,難以定論。自中唐以來,就有“揚李抑杜”和“揚杜抑李”兩派紛爭。性格浪漫的人,羨太白之灑脫超俗,故推崇李白。性格沉穩的人,慕子美之學深品正,故推崇杜甫。至宋代,嚴羽站在公平的立場上對二人作了評價:“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深(滄浪詩話》)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筆者認為,若從詩歌形式的發展及詩歌的思想內容對後世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而論,杜甫應稍尊於李白。下面試從藝術形式、思想內涵等方面對二人作一比較。
-
6 # 一源心閣
“ 李杜文章在 , 光焰萬丈長 ” 。若說影響,從本人說,也許年少時,容易感嘆杜甫的詩作 。及進“老”的時候(退休以後),或是有些經歷後,也知道有些事情能說,有些事情不能說,也就更多的理解了李白的千山萬水,,,寫作時多了點“ 佛” 性,自然,,,
-
7 # 你好美麗的愛情
一從創作水平講,不分高下。二人都是中國詩歌桂冠上耀眼的明珠歌行李白稍長,律詩必須杜甫。
二從格律上講杜工部對格律詩貢獻太大了。中國古詩看唐代,唐代詩歌看律詩,律詩看杜甫。
三從意境上說李白意境高遠,汪洋恣肆,難以追尋。杜甫的詩意境渾厚大氣,較為沉鬱,
總體評價杜甫對後人影響較大。
-
8 # 數學趣味課堂
雖然說文無第一,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各有特色,難分伯仲,但是要說李白和杜甫誰對後事影響更大,個人認為還是杜甫的詩對後事影響更大。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詩人,因為兩人所處節點不同,所以作詩特點也不同。李白是盛唐時候的典型代表詩人,又因為李白生活在蜀地,民風比較彪悍,所以說李白的詩句總體特色是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特別擅長寫絕句,李白絕句真的是天下一絕。
杜甫生在晚唐時期,當時已經不像盛唐時期那樣繁榮昌盛,國家也日益衰敗,因此杜甫的詩句以寫實為主,反映真實社會生活。杜甫更擅長七律,對於律詩杜甫已經到了爐火純青地步。
當然每個文人都有自己的文風,李白和杜甫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就總體說內容文風這兩種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畢竟各花入各眼,有的人喜歡浪漫大氣的,有人喜歡沉鬱寫實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單從內容上是無法分伯仲的。
但是從後事影響來看,杜甫的詩句影響更大。因為杜甫的詩句格律嚴謹,一字一句都經得起推敲,古代的學者都比較推崇杜甫。然而就從當今來看,人們研究杜甫的詩句也比李白得多,從語文課本古詩文收錄上還是各大考試中,人們還是更加偏向杜甫的詩句。
-
9 # 痞子青蛙
雖說文無第一,但這兩個人還真能比一下。首先,唐詩分為古體和近體,近體又分為絕句與律詩。李白與杜甫雖說都是全能型詩人,但難免有些擅長有些不擅長,就猶如一些大作家記敘文寫得比議論文好一樣。
李杜也是這樣。比如說李白,他因為從小生活在蜀地,民風剽悍,又教育落後,所以李白實際上是自學成才的,他最擅長的是無拘無束、自由狂放的古體詩。
還有就是,學界公認的,李白絕句是當世一絕,可以媲美七絕聖手王昌齡,整體上來說是可以壓杜甫一頭的。再說說杜甫,在古體上杜甫不擅長,絕句上杜甫寫的也好,但比不上李白,不過杜甫最擅長的是律詩,尤其是七律。
七律在盛唐才算是發展完備,是新玩意兒,後來對中晚唐詩句影響最大的,也是律詩。至少在當時,律詩似乎也就只有杜甫玩的爐火純青,所以你如果要比律詩,那杜甫肯定要在李白之上了。所以我總結一下,古體與絕句,那李白更勝一籌,律詩,杜甫說我還沒怕過誰。
當然了,每個文人都有自己的文風,而文風這種東西很難比較,畢竟各花入各眼,有的人喜歡浪漫,有的人喜歡沉鬱,除非是兩個人水平真的相距太大的,否則硬分個誰勝誰負,沒有什麼意義的。
所以,與其去問李白與杜甫誰的詩寫得好,倒不如換個問法:李白與杜甫,你喜歡誰寫的詩?最後,我倒是想起了《浮生六記》裡,沈復與陳芸聊天的時候,有過這樣的情節:
餘曰:“唐以詩取士,而詩之宗匠必推李、杜。卿愛宗何人?”
芸發議曰:“杜詩錘鍊精純,李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
餘曰:“工部為詩家之大成,學者多宗之,卿獨取李,何也?”
芸曰:“格律謹嚴,詞旨老當,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非杜亞於李,不過妾之私心宗杜心淺,愛李心深。”
餘笑曰:“初不料陳淑珍乃李青蓮知己。”
我的看法與芸娘相仿,杜甫的詩格律嚴謹、一字一句皆經得起推敲,古代的學者都推崇杜甫,因此杜甫對後世的影響遠遠大過李白。可我個人卻心儀李白。就猶如芸娘說的,李白的詩句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所以,我也愛李心深。
-
10 # 郭季汐駿
應該是李白吧,李白的瀟灑自由、放蕩不羈一直是現代人的夢想,雖然已經無法放下所有,像李白一樣持劍遊蕩天下,可是,在每個男男女女心中都有李白這樣人生的夢想。年紀大的人也喜歡李白這樣超然灑脫的狀態。
而杜甫更多的是憂國憂民,由於時代背景,更多是有一些“喪”文化,“悲”心態,喜歡的會很喜歡,但是和平時代的大部分人,並不理解和賞識杜甫。
所以李白的受眾比杜甫要廣。
而說到成就,兩人是不相伯仲的!
-
11 # 忘離虛
首先,“仙”和“聖”從級別上來說就不一樣。
超凡脫俗是為仙,智慧通達而為聖。人雖無貴賤,但級有高低。
其次,李杜二人風格各異。
仙,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其作品如狂風怒吼,如洶湧波濤,可排山倒海,可氣貫長虹!
而聖,悲天憫人,憂國憂民。其作品如和風細雨,如諄諄叮嚀。可沉鬱頓挫,可妖嬈多姿。
若論對後人影響,則要看後人是居於何種層次。不同時代,不同群體,不同水平受其二人影響各異。因而,不可一概而論!
就個人而言,受李白影響更大。因為李白不僅是“詩仙”,還是“酒仙”和“劍仙”。其高度令人仰止,其成就令人神往!
-
12 # 宋韻千年
在唐代,李白詩名盛於杜甫,天下皆知;而後世,杜甫影響大於李白,則常人莫曉。
生活在同一時代,論名氣,李白自然要高於杜甫:李白曾經受到玄宗的徵召,受翰林之職,相傳還讓高力士為之脫靴、楊貴妃為之磨墨,可謂名動京華,譽滿天下也!但杜甫則終生顛沛流離,官職卑微,人所罕知,可謂是頗為潦倒的。
然而,論在詩壇上,李白和杜甫哪個對後世影響更大,杜甫卻又首屈一指,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在作詩上,李白寫的詩猶如出水芙蓉,清新俊逸;又似天邊野雲,瀟灑出塵。李白的詩歌貴在不事雕琢、渾然天成。因此極難以模仿。杜甫卻與之相反,他是寫律詩造詣最高的詩人,在用典、韻律和以史入詩方面,都做到出神入化。因此,後來的許多詩人都紛紛模仿。有了許多模仿者,自然影響彌大、名氣倍增!
其次,李白更加追求精神自由,張揚個性,蔑視禮法,高蹈出塵,具有較為“消極”的道家無為思想,因此主要是對後世所謂“退而求其次”的隱君子產生精神與情操方面的共鳴。而杜甫則憂國憂民,忠誠不二,符合儒家“修齊治平”的君子理想,因此被後世所稱許、讚揚,引以為模範。
最後,因為李白的詩比較隨意、簡單,故後世人為其做注得少、研究得少,主要以欣賞為主;而歷代學者、詩家專門為杜詩作注的大有人在,最著名的非仇兆鰲莫屬。因此,杜詩研究幾乎成了一門學界的顯學。可見杜甫對後世的影響要遠遠高於李白的。
-
13 # 狼圖案00
二人風格不同!李白一生境遇比之杜甫要好上許多!所以所處環境不同,看問題角度也不同!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看盡了底層的民生疾苦!也間接的給後世呈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與風貌!對後世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定的旁證價值!李白生活優越,就對後世而言,杜甫的意義更大!
-
14 # 翠堤芬曉
100%能,而且肯定成大V!
他們除了能寫外,李白愛飲酒!杜甫愛唱歌!蘇軾愛旅遊!有這些愛好的人都不是小眾![大笑]
-
15 # 人生就是兩個字
外行看排名。內行看價值。
從創作水平講,不分高下。歌行李白稍長,律詩必須杜甫。
從詩史講,杜甫意義更大。杜工部對格律詩貢獻太大了。中國古詩看唐代,唐代詩歌看律詩,律詩看杜甫。我再愛李白也不能說胡話。
從文體範本講,杜甫影響和參考性更大。後世的大小詩人往往是從學杜仿杜開始,何況,你也配學李白?太挑人。
從讀者喜好講,愛誰誰。
如果說羨慕,覺得杜甫更幸運。在律詩發展到最需要巔峰時出生,上承家學,自己又是不世出的天才,歷經磨礪,終成大宗師。
杜甫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行合一,兼濟天下之心從未有一科改變,無論窮達。儒家所提倡的修齊治平的理念,杜甫是真正用一生去履行。
難得的是,他只拿這一套來律己,從不用儒家思想去苛求別人什麼,與李白相比可能缺少一點天分,但他用自律和堅持達到了和李白同樣的高度。
我想沒有一個喜歡古詩詞的人會不喜歡李白,他太耀目,像一朵花,在你看它的那一刻它就處於盛開狀態,而且從來沒有衰敗的跡象,李白好像一直處於創作高峰,從來沒有才盡的時候,嬉笑怒罵皆文章,無法想象李白“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寫詩於他彷彿探囊取物一般,只能說他是天生的詩人。
他的詩作也大多如天外來客,不講究起承轉合,上來第一句就是高潮,而且讓人覺得理應如此,寫詩的技法在李白這兒都是屁話,他對文字的感知力,把控力語無倫次,對感情的抒發,對讀者的影響簡直霸道不講理,又讓人甘之如飴。
思想性:杜甫略勝一籌,“詩史”對後世的價值不是吹的。而杜甫悲苦的經歷和悲憫的情懷,更是讓詩文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藝術性: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可以說是《楚辭》之後集大成者,藝術手法和才華可以說是“天上應有,人間難得”。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謫仙人”的才華怎麼吹都不為過。這一局,李白小勝幾分。
最後,對於這等偉大的人物,我們的評價實在無足輕重,根本不會影響他們的偉大。我姑妄說之,諸君姑妄聽之,如此甚好。
-
16 # 麥穗日記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合成“李杜”,李白側重於情感的抒發,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側重於對社會現實的感悟,被稱為“現實主義”詩人。
兩人在詩壇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但是若要論哪位對後世的影響較大,我認為是杜甫。
時代造就二者地位差異李白是盛唐之人,杜甫是晚唐詩人,兩人相差十幾歲,雖是摯友,但是卻經歷了不同的唐朝。
在李白的詩中,我們多見到“酒”、“劍”、“水”等氣勢恢宏的詩句,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中表達無盡的氣派,若不是盛唐時的國泰民安,詩人做出這樣的詩詞,是很難得到重用。
但杜甫生活的時代,風雨飄搖,國家瀕臨滅亡,所以他的詩以“沉鬱頓挫”而出名,他感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詩中的杜甫表達無盡的憂國憂民,面臨著國破家亡,他不可能像李白一樣,再寫盛唐的輝煌,而是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
所以,李杜二人的詩歌發展,由於時代不同,得到人們的喜愛。中國封建社會多是崇尚“現實主義”的“所用之處”,所以杜甫的詩歌對後世影響更大。
宋初文學更偏向杜甫,用詩歌推動社會發展宋初趙匡胤從晚唐吸取教訓,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讓宋初的文人更加強調現實,宋代的程朱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意思大概是不主張人過分表達自己的情慾,而李白的詩歌多是在情慾激昂時所作,固然不符合時代更迭下,宋初詩歌的發展。所以,宋初文學更偏向於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詩人。
宋初的西昆體多以模仿晚唐詩人為主,以楊億為代表的西昆體詩人,多崇尚“以詩諫言”,即在詩歌裡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看法。所以,李白對宋初文學的發展,毫無借鑑價值。
杜甫詩歌更易模仿杜甫詩歌裡展示了他求真求實的生命意識,悲天憫人的現實關懷,是將個人與國家融為一體憂國憂民的情懷,縱觀中國各個朝代,他們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國家搖搖欲墜,民不聊生的現實困境,所以詩人在看到現實景象是,更易於觸景生情,表達自我對國家寄予的期望。如宋代詩人范仲淹的“先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蘇東坡面臨貶謫時“一蓑煙雨任平生”等這些現實的詩歌更易被抒發、抒寫。
而李白的詩歌多采用誇張手法,更多是激情而發,所以後人多稱為李白是天才,詩中散發著仙氣,不易模仿。
綜合來看:李白的詩歌多是由他自己有著足夠的天分,才能寫出讓後人驚歎的詩句,感嘆他不畏權貴,張口一說便顯示了盛唐的景象。而杜甫的時候多沉鬱頓挫,表達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憂國憂民的悲痛,這對於剛建立的宋朝來說,重文抑武,更強調詩歌的“文以載道”,而不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所以能夠得到宋初文人的喜愛,對宋朝這個文學發展興盛的時代,杜甫的詩歌得到極大推崇,奠定了杜甫在文壇上“詩聖”的地位。
所以,我覺得,詩壇上,和李白相比,杜甫的詩歌對後世影響更大。
-
17 # 詩和歌
山東大學的王小舒教授在講授詩歌神韻欣賞與詩歌神韻理論探析的時候提到過李白和杜甫對後世的影響。他認為杜甫對後世尤其仕人的思想影響要遠遠大於李白,這個觀點顛覆了我以前對二人的印象,現在我也比較傾向於他的觀點。
之所以以前大家都認為李白要比杜甫對後世影響要大,主要是李白被後人譽為“詩仙”,杜甫被後人譽為“詩聖”,二人與並稱為“李杜”,或“大李杜”。提起二人往往是先詩仙后詩聖,從排序上看李白在前,杜甫在後,自然就認為李白比杜甫的貢獻大,對後世的影響也就大了。其實這個排序是從歷史先後來排的,李白生在杜甫之前,比杜甫出道要早,按輩分來排序,自然李白在前杜甫在後了。但大家也知道,輩分高的不見得水平就高,也不見得成就就高,更不見得對後世影響得就深遠。
先談李白李白十五歲就寫詩多首,得到當時的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要知道,在唐朝人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參與社會活動抬升自己的地位。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學會“炒作”,給自己的人生謀劃一個“人設”。小小年紀的李白,就參與到個人形象設計上來,可見李白的火,和他的自身炒作是有直接關係的。
再看看以後人生路上的李白,從十八歲起就開始隱居戴天(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這裡的隱居要和大家特意說明一下,不是咱們理解的那種隱居,不和社會交往了,把自己和現實社會隔離開來,頓悟了,或者修仙了等等。而是那個時代文人炒作自己的一個方式,隱士之所以隱士,是高人的代名詞,越隱越出名。
李白之所以這麼費盡心思又交往社會名流,又到處遊歷,還玩山中隱居,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出名了。出名做什麼,出世做官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呀。在唐朝做官有兩條路,一條是應常舉和制舉以入仕途,一條是獻賦謀仕,見了名流就把自己創作的詩獻上,以得到舉薦。於是就有了李白挖空心思找機會偶遇名流。
李白真就遇到了兩個幫他的人,一個是玉真公主,一個是賀知章,這兩個人看了李白的詩交口稱讚,找機會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由於李白的自身的精心設計策劃,使自己在當時特火,受過皇封的人歷來被世人推崇,因此李白在世的時候比杜甫獲得更多榮耀。
再看杜甫杜甫不是靠獻賦謀仕來實現自己的仕途之路的。他在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杜甫官做的不大,也沒有機會伴隨皇帝左右,但他的文采和品行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地位無人比肩,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人生坎坷,遇到了安史之亂,一生顛覆流離。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是個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在安史之亂敵軍攻破國都,大多數官僚,包括著名詩人王維都屈就敵軍條件,委屈為敵軍做事形勢下,杜甫依然逃離京都,不為敵軍所利誘,開始了漫長的逃難生涯。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以及以後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和為官行道相聯絡。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為底層勞苦大眾鼓與呼,這也是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的原因之一。
-
18 # 又見半瓶醋
李杜詩篇眾口傳,如今已覺不新鮮。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個人覺得李白的影響應該更大一點,李白的詩屬於浪漫主義詩,相對樂觀向上,大氣磅礴。杜甫的詩多關心百姓疾苦,國家安危,屬於現實主義詩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不分伯仲!
-
19 # 槐夢居主人
若說對詩壇的影響,那肯定是杜甫的大。杜甫於詩諸體皆能,而且對於律詩具有開創性的發展,以至於唐後學杜者代不乏人,於宋時形成了江西詩派,更尊杜甫為祖。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李白在他們心裡的地位就要比杜甫更高了。畢竟叫幾千年來,詩仙的就這一個。
-
20 # 甩岀軌道的星
兩位都是偉大的詩人。但因身心所處的環境和處世論世不相同,所以詩的風格也不同。
一、李白
1、思想:李白的詩,很多表現出求仙出世和及時行樂的思想。
2、 風格:李白偏向於浪漫,李白經常用誇張的手法,生動的比喻,抒發出熱烈奔放的感情。
3、擅長的體裁:李白的七言古詩和絕句寫得最好。
二、杜甫
1、思想:杜甫的詩,很多表現出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思想。
2、 風格:杜甫偏向於寫實,杜甫經常用剛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現對社會實況的深厚同情。
3、擅長的體裁:杜甫的律詩寫得最好。
回覆列表
你好!
這個問題真的不好直接回答,他們兩個,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對後世的影響都很大啊!
一,李白的詩充滿想象和誇張,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詩風豪放飄逸,魅力獨具,為後人所崇拜,直到現代,很多文人的浪漫情懷也都受他的影響,比如毛澤東的詩歌。
二,杜甫作為詩聖,其詩歌充滿現實主義精神,他對社會現實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感悟人民疾苦,替人民代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是代表。他的詩歌對後人也有很大影響,比如韓愈,文天祥等。
三,李白杜甫二人在不同的方面對後世文學起著巨大作用,所以他們對後世的影響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