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佛僧的文廟
-
2 # 艾擷英
先說我的成果吧,本月拿了三篇青雲獎勵,主要是這個月開始發力,我自認為還是蠻不錯的,而且我獲獎的青雲都沒有長篇大論,都是2000字左右的“觀點文”,沒有深刻的大道理,文筆也不優美。
但我對獲獎還是蠻有自信的,這裡主要就是體現在選材和構思上。
重點!重點!重點!
無論說的有多玄乎,一篇好的青雲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立意。
所謂立意就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你到底是想表達什麼?一旦你有了想要表達的核心,那麼想要寫出一篇文章就很容易了,無非是給你的觀點羅列證據,安排文章的邏輯。
文章選題我覺得並沒有太多技巧,在生活中找靈感,比如和朋友的對話,或者是做了一個夢,甚至是看了一個新聞,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當作選題,尤其是比較熱門事件。
就拿我最近獲獎的這篇來說,我最近在玩《動物森友會》這個遊戲,這個遊戲有一個設定就是買的東西隔天才能到,我就在想為什麼會這樣?不能立刻讓我拿到嗎?所以一篇文章就有了。
最好不要刻意去選題,就拿你最近在做的事情,在看的書去寫自己的觀點就好了,這樣的選材才符合青雲的“新穎”。一但選題都有套路了,文章也就陷入了套路。
我本月獲獎的第一篇文章,我玩遊戲的時候打不過去,發現網上大部分人都不覺得這個遊戲就應該很難,打不過去是“活該”,這個選題就水到渠成了。
從生活中選材才容易出彩,大道理誰都懂但那不夠新穎,一旦你的選材達到了“新穎”,獲得青雲我想並不困難。文筆優美並不是青雲文章考慮的方向。
最後,不要把青雲文章看得太難,不要為了寫而寫,平時多注意觀察生活,有時候朋友的一句話都能給你帶來靈感。抓住這個靈感去找材料就好了。
最後,祝早日拿到青雲,平步青雲!
-
3 # 辰媽說
安然媽媽是青雲育兒榜與健康榜的常客。
不廢話,全部乾貨!要麼不寫,寫必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
因為育兒領域又包含照顧小孩子方面的知識,若青雲側重這期,那麼孕產類中獎機會就會渺茫。
因此如何挑選青雲獎側重領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安然媽媽會根據前一期的青雲獎來判斷該期應該在哪一小分類上努力,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青雲計劃升級後的變化自青雲計劃升級後,安然媽媽就發現單純的知識普及以及長篇幅,並不能提升大家上榜的機會。
升級後的青雲榜單,開始注重文章本身的邏輯性與真實性,也就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單純的知識普及已經很難上榜。
總結:
小夥伴在衝刺青雲榜單時,一是要參考前一期的中獎題目,分析題目側重,行文質量要跟上,切忌賣弄詞藻湊篇幅,自己的真實經歷才是決定現階段是否能上榜的最主要因素。
-
4 # 牛皮社
雖說到目前為止,我總共還只有2篇文章獲得青雲獎,不過好歹也看了不少的獲獎文章,所以也試著來說一下。
要想獲得青雲獎,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青雲獎文章的評選標準:
當然了,以上這些標準都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事實上也無法量化),那麼應該怎麼操作呢?
個人的看法是:突出選題的稀缺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述的這些標準雖然無法量化,但是是可以橫向比較的。
但一篇選題稀缺的文章,就不需要和很多文章比較。只要自己的文章具備一定的可讀性,就有很大的獲獎希望了。
我有一個朋友,寫了一篇關於饅頭的歷史的文章,不出意外,獲獎了。我自己最新一篇獲獎的文章,是關於古人對彩虹的認識和研究的。寫的人也相對不多。文章發出去沒多長時間,就獲獎了。
再比如下面這篇獲獎文章,是寫宋朝的玩具的。寫童年,寫玩具,都不算稀缺,但寫宋朝的玩具,就稀缺了。在寫法上,作者讓自己穿越過去,以第一人稱寫,代入感強,趣味性也有,獲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麼,稀缺性的選題是從哪裡來的呢?個人經驗是透過看書得來。比如我寫彩虹的那篇文章,起源於看到《詩經》中的《蝃蝀》這首詩。因為蝃蝀就是古人對彩虹的叫法,我覺得挺有意思,就去查了些相關資料,最終寫了篇文章。
看書的時候,多留意一些小細節,往往容易寫出獲獎文章。比如有一篇關於李白喝酒的獲獎文章。寫李白喝酒的文章沒有一萬篇也有八千篇,但這位作者獨闢蹊徑,去計算李白的酒量有多少,這就在大眾選題中找出了稀缺性。最終的文章融入了李白的詩詞和古代的酒類知識,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十足。
至於有了稀缺的選題之後,文章該怎麼寫,個人覺得沒有一定之規。根據你佔有的資料,把文章寫得主題鮮明、結構完整、邏輯自洽就可以了。
-
5 # 哈博士的日常
下面我就談談我的選題與構思:
1、《探訪“女兒國”,邂逅瀘沽湖》這篇文章是個遊記,顧名思義,描述的是我之前去瀘沽湖的見聞和感受,我很喜歡旅行,也去過幾十個城市,之所以寫瀘沽湖是因為這裡給我留下的印象確實很深刻,再有就是我真的健忘,其餘地方旅行的細節已經記不清了。遊記嘛,我的思路就是:去了哪裡-那裡怎麼樣-感受如何。不過這篇獲獎蠻意外的,全篇文字並不多,我以時間為軸線,按照我遊玩的次序,以第一視角,儘量用輕鬆歡快的口吻進行描述,避免了單純的圖片堆疊。使得整篇遊記脈絡十分清晰,有很強的代入感,對景色的描寫也比較細膩文藝,再加上我覺得照片拍的還不錯。其實本來我想起一個很俗的名字《大美瀘沽湖》,可是發表前,我看了一眼往期青雲獲獎文章,題目都很出色很抓人,所以我又聯絡當地的民俗,改為了《探訪“女兒國”,邂逅瀘沽湖》,可能相較之前的題目能更吸引一些。
2、《愚人節不愚人|想象力推動創造力,將“不靠譜”變為現實》如果說第一篇的獲獎是無心插柳,那這一篇《愚人節不愚人|想象力推動創造力,將“不靠譜”變為現實》則是有意為之了。這篇是專門在愚人節那天寫的,構思四月文章選題的時候就在想四月有哪些特殊的日子,那映入腦海的首先就是愚人節嘛。那愚人節有什麼特色?那就是彼此開玩笑、愚人嘛。那我可以做哪些文章?我就想到了是否有很多以前覺得只是玩笑的事情如今變為現實呢?那愚人節這天一些荒誕的“玩笑”是不就是可以引申為人類的想象力呢?憑藉這個思路我就寫下了這篇文章,主要框架為:
1)愚人節有過哪些充滿想象力的玩笑?(我舉了淘寶和小米關於火箭的例子)
2)有哪些曾經的想象如今變為了現實?(我舉了掃地機器人、3D列印等例子)
3)想象力是什麼?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意味著什麼?(進行昇華)
我不喜歡寫諱莫如深的文章,我的寫作風格是偏向輕鬆詼諧,喜歡用口語化的文字表達觀點和情感。按照這個思路成文,順利獲獎。
3、《戰“疫”說理|國家、人性和政治,對映疫情之下的真善美》這篇則是跟隨時事,前不久西方國家總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對中國進行詆譭,特朗普政府也總是發表一些不實言論,引起我們的憤慨。那我也在思考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呢?畢竟政府言論背後都有很強的政治意味。而我想揭露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疫情之下,在事實面前,到底什麼才是真善美?什麼才是假惡醜?這就是我這篇文章選題的初衷。
主要框架為:
1)疫情中,中國到底是怎麼做的?(把中國方案的事實擺出來)
2)疫情中,有哪些感動的人和事?(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3)國際上的政治聲音(包括肯定和詆譭的)
4)最後是我的思考,分析國外詆譭中國做法的原因,以及我們該如何做?
再具體寫作中,文字的表達同樣重要,上述第2)點主要描寫的是疫情防控中湧現的感人事蹟,如果你寫的文字連自己都無法感動自己,無法達到共情,那怎麼打動別人呢?這點我覺得我寫的挺好的。不出意外地,這篇文章也獲得了獎勵:
總結我選題和構思都是從身邊的生活中出發的。無論你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你寫出來的內容一定是自己的真實感受,那你就要從你最熟悉的地方入手,在生活中發現自己能寫的東西,而不是硬寫。
回覆列表
第一,主要是靠積累。很多人以為不讀書,不思考,學技巧就可以。雖然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但是一篇可以兩篇可以,三篇十篇呢?未必可以,畢竟圖文還是要靠內容支撐的。
所以,選題構思只是一個謬論。首先得有選題,選題從什麼地方來,這才是大問題。其實大部分人最難的不是不會寫,是沒東西可寫。這時候那些常讀書,常思考,甚至有童子功的長期讀書寫作者就很有優勢,他們很輕鬆可以從自己腦子裡的知識中找到選題。能不能寫好是下一步的事情。但選題這個事情,長期的積累是第一步。
那麼如果沒有積累呢?
那就找憑藉,不能心急,慢一點,嘗試往下走。其實很多人是找憑藉的,書評影評那麼多,已說明了這個問題,就是憑藉書和電影來激發想法,尋找選題和角度。
第二,有選題了,如何構思呢。
這或許是更難的一不。因選題只是第一步,有時候甚至只是腦中一個想法,心中一個感受,如何寫,那才是個問題。這時候的構思步驟大約有如下幾種可以採取:
這就是根據清明節的時景,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的父親,那麼絕對值得寫一篇文字。即便不中青雲,那以文字紀年父親有何不可呢?!
2.與現代生活的結合。
當然,這個需要有些積累,比如深入瞭解過一些知識,讀過一些書,那麼人的生活總有相似之處,否則怎麼會有“以史為鑑、以人為鑑”的話呢?這時候,需要腦袋中大量的搜尋你所知道的關於你想到的點的一切。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從現在往前想,也可以從以前往現在想。這都可以,比如我們常遇到有人拉黑彼此的情況,這是現代社交常有的。但,你仔細想,為啥要拉黑?說透了不就是人情之間的拒絕和排斥嗎。現代人如此,以前人也一樣,人性變化很少,人情世故的變化也並非很大,古人也可以“拉黑”別人呀,只不過他們沒社交軟體,無法點個手指操作一下,但這種情況是存在的呀。那這就是從現在往前想,於是,就會有如下文——
3.反著想。
所以,反著會讓選題有一定的新奇性、稀缺性,當然你要構架這個選題,還是從正的方面架構,從而激發。李清照被寫爛了,那你寫趙明誠啊,趙明誠為何如此?為何能做出 這種事來?有人想過沒有?這並非一句“無情渣男”可以說得清的吧。可以去探究他的內心、他的不得已,再批判他的不堅定沒良心嘛。當然這需要花點心思去讀書,找關於趙明誠的素材。可是,寫作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付出。
再比如,最近《清平樂》很火,大家都寫宋仁宗,那你再寫就基本沒戲。宋仁宗是皇帝,那你寫宋仁宗的媳婦啊,寫皇后。這就是從正到反的構思,比如這篇——
反正這種方法多得是,字數限制,就不多講了。本月青雲太多,圖也不全放了。
因為其實最關鍵的不是選題。選題只是其中之一,畢竟還要靠文章內容,只是很多人把選題的作用過分放大了。很多時候,簡單的選題,只要本事足夠,照樣寫出很好玩的文字,內容上也能勝出。所以——
第三,把選題寫好,才是完成了選題的構思。
讀書少,那就去讀書,有些人總是說,你就告訴我怎麼中,我不愛讀書,我也不愛文學。那這有啥辦法,你今天想掙一千塊錢,去做快遞,那也得學會打包、拆包、會玩地圖、會開車才行啊,啥都不學,怎麼會有呢?寫文也一樣。
在寫的時候,屁股要坐的主,腦子裡少想點其他的東西,把文字寫好,是唯一的目的,不要總想著我要中,不中怎麼辦。這些都是寫文時不該想的,如果你寫的時候老想這些,那你是在受罪,趁早睡覺。
沉下心,把選題想透,心中牢記著你想的那些點,如何用文字完整而優美地把他們串聯、表現出來。這個過程,就叫完成選題。
即便選題很簡單,只要你的心思在文章上,一般就能想出辦法來,有時候甚至靈機一動,就有了想法,會寫得很有意思,比如這篇——
所以,就把唐莊宗李存勗的《如夢令》和李清照的《如夢令》放在了一起: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風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就是個很有趣的試驗了,一般人不會這樣去幹的。但恰恰是因為這樣幹,是新奇好玩且又合理的事情。那內容上就會比較抓人一點了。
這樣完成一篇文字,整個選題就算構思完了。切忌硬掰。很多寫書評的,基本都是拿著一知半解的文學術語強行往下說。同樣也很無趣,閱讀情況也不好。
第四,告誡,不用總是在“構思”。
首先是寫,很多人的問題在於寫不出來,想三天跟想十天沒什麼區別。那何必想呢?不能幹想。先行動。想到多少,寫多少。今天你能寫 800 字,那就 800 字,不中青雲又如何?沒事的,這 800 字你寫好,寫透,算是個構思的草稿。明天寫 900 字,後天寫 1000 字。很快你就會發現,你能寫到 2000 字。
這是最實用,最合理的方法。誰給你講再多,都沒這個有用。
否則,你一直在“構思”,何時寫文呢?腦子裡想得天花亂墜,寫的時候憋不出來一個字。那可就是自找難受了。
寫文如練功,也如生活,生活裡面也有很多事,欲速則不達,空想沒鳥用。一步一步往前走,就是在不斷穩固你的“想法”或“構思”。我最初寫的時候,拿一個筆記本,全寫了一堆垃圾,酸腐陳臭,毫無用處,這種筆記本有一大堆,但無所謂啊,到後來寫的時候,就如筆下往出淌字。至少不會卡,不會糾結,至少能把“構思”完成。至於完成的這構思是否能經過評定,能否中青雲,那都不是我該操心的事情。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