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日晟
-
2 # 泛談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史書”這一概念進行明確。
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在百科的解釋中,史書是和古籍緊密相關的,這也符合中國目前在史學研究方面的時間界定。所以,我們可以把提問者的問題進行擴充套件,進一步明晰問題的本質。即現代人編寫過哪些有關歷史的書籍。
回答上述問題,就簡單的多。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歷史研究方面的成效顯著,著作頗豐。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文化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編撰歷史書籍。歷史學家、作家、文人、普通大眾都是歷史類書籍的撰寫者。因種類繁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只向大家推薦兩本我看過的歷史書籍。
《大唐興亡三百年》(全集)《大唐興亡三百年》的作者是王覺仁,他本名王林,是福建漳州人。據瞭解,他是《南方都市報》、《百家講壇》的專欄作家,曾經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最輝煌的朝代—唐朝,他對唐朝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歷史人物有著他自己的見解。
這本書是描寫唐朝的全景式史書,內容詳實,史料充足,觀點鮮明。對每一個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有詳盡的描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發表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看法,讓人耳目一新。書中,既有李世民奪嫡的血腥,也有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愛情故事,還能看到唐朝衰退後的悽慘境況,以時間為順序,將唐朝的榮辱興衰娓娓道來,值得一看!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清:矛盾重重的王朝》的作者是當代著名文史作家梅毅,其著作因“七分實,三分虛”的風格而廣受好評。梅毅的歷史著作風格輕快,以文學手法描寫歷史事件,別有一番風味。
這本書對清朝做了詳細的解讀,將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透過嚴謹的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在他的筆下,專制與開拓並存。清朝歷史前期的繁榮穩定統一和後期的衰敗腐朽散亂,共同構成了統治中國近三百年的清王朝。康乾盛世,清王朝的威名遠播海外,辛丑條約,卻讓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就是充滿矛盾的清王朝!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跪射俑
推薦以下三套叢書:
1、中國斷代史叢書,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6冊,從中國猿人至辛亥革命。
2、二十五史簡明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15冊,以歷代紀傳體正史為藍本,融合現代研究成果編寫而成。
3、話說中國,16冊,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一套融故事體的文字閱讀、精彩圖片鑑賞、實用的檢索功能於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
-
4 # 狸貓三太子
我補充一本,蔣廷黻編寫的《中國近代史》,這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卻包含了整個近代中國的現代化程序。《中國近代史》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很高,全書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出,好讀耐看。是每一個歷史愛好者夏日消遣之佳作。
-
5 # 歷史在想什麼
現代人,尤其是現代華人編纂的最重要的史書,當屬號稱“二十五史”的《清史》。
眾所周知,前朝的歷史一般由後朝編寫。但是清朝滅亡之後,中國發生了千年未有的大變局,編寫《清史》的事情就被擱置了下來。但隨著國家逐漸安定太平,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編寫《清史》的重要性,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後,官方編寫《清史》的工作得以啟動。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清史》編寫工作的開展過程。
1965年,在郭影秋等人的運作之下,國務院正式提出建立清史編纂委員會。
後爆發文革,編寫工作暫停。
1972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了清史研究小組。
1978年,清史研究所成立。
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的學者意識到編寫《清史》的重要性,一些高校、研究所開始獨立編寫《清史》。
1990年,中國社科院出版《清代全史》。
2001年,經過多方運作,“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正式啟動。從此,《清史》的編寫正式成為國家專案。
2010年,清史草稿完成,開始進入修改階段。
2012年,進入定稿審批階段,但何時面試仍然未知。
由於種種原因,《清史》編寫的過程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因此至今編寫任務尚未完成。
但是,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其做一個最後總結,還是極其必要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深入瞭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於我們今天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眾多歷史學者的努力下,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清史》的編寫一定能夠順利完成,讓我們共同期待!
回覆列表
1.中國史:
范文瀾《中國通史》
翦伯贊《中國歷史綱要》
張豈之《中國歷史》(沒有共和國史)
錢穆《國史大綱》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張傳璽《中國史綱》
周谷城《中國通史》
白壽彝《中國通史》
內藤《中國史通論》
2.世界史: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6冊)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湯因比《歷史研究》
阿爾德伯特《歐洲史》
3.歷史地理:
藍勇《歷史地理學》
史念海《中國歷史地理綱要》
4.專門史:
《中國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中國經濟史》
《世界經濟史》
《宗教史概論》
《中國政治制度史》
《世界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