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你K先生
-
2 # 風瑟
會有, 沒結婚之前沒有節日恐懼症,盼著過年過節歇一歇樂一樂,家庭氣氛是單純的、融洽的。父母臉上是溫暖的笑意,就算那時候並不怎麼富裕,現在想來也是幸福的。
後來,結婚了,孃家弟弟們也都成家了,人際關係變得複雜了,增加了相處的難度,總要小心翼翼的。但是,大體也還好。
要說的就是婆家這邊,婆婆公公兄弟姐妹眾多,三姑六婆,七姑八大姨,老理兒多的很。
普通的節日還好一些,來串門的親戚不多,等到了春節,就會累得你到了恐懼的地步。
結婚這16年裡,每年都是,春節前忙忙碌碌的準備工作讓你疲憊的還沒緩過勁來,就開始過節了。
初一開始,去親友家串門,車馬勞頓。初二回孃家,車馬勞頓,不敢多待,趕緊殺回婆家給親友做飯。初三、初四、初五、在家裡等待親友上門、做飯招待。有時候一天兩桌,上午的客人還沒走,正陪著喝茶聊天,另外一波客人又來了,接著做飯、招待、陪聊。
有時候公公婆婆還會當著親友悄悄地說你幾句壞話,類似:“指不上,哪個孩子也指不上之類的”。
你累死累活不落好不說,你還要顧全大局裝沒聽見。不然,不孝順這頂大帽子就會給你扣過來。
老公也會各種指使你幹這幹那,生怕你幹少了。不會體諒你的勞累,一心讓別人看到自己老婆的賢惠順從。
等到各種受累,各種委屈受完了,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該上班了。
整個春節沒有一天是屬於你自己的,都是別人的。
所以,結婚以後,對過春節是恐懼的。其他節日到不了恐懼的份上,但也是發怵的。
-
3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可能會有的,節日其實是人們賦予意義的特殊時間,如果這一天不是節日,你可能不會特意去記住,但是如果這一天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人們通常會容易記住這個時間,比如,2月14日是情人節,當一些生命中發生的很痛苦的創傷事件,剛好發生在某個節日,就更容易會強化我們把這個事件和這個時間(節日)聯絡在一起,以至於,在以後的節日中,即使沒有再發生同樣的事件,但是每當到了這個特殊的時間,大腦中關於痛苦創傷的記憶再次被喚醒,那些曾經的痛苦的情緒和身體反應,都有可能再次發生。如果有這樣經歷的人,建議尋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諮詢,那些沒有被疏導和處理的痛苦,不會隨著時間而流逝的,只會埋在潛意識裡,對生活造成困擾,祝福您!
-
4 # 邊緣人133585420
這個話題好像針對我來說的,我最怕過節過年了,一到年節就打怵。人都說年節好過,平常日子難過。我正好相反,年節難過,平常日子好過。這與我的家庭困難也有關係。現在的親戚誰有錢誰招人待見,沒有錢就是白費。去人家家裡拿東西都看不上,窮嗖嗖的樣子惹人煩。
我剛結婚的時候,家裡窮,過節的時候,給雙方家人各送去一條大魚,俺們回家就得在吃土豆絲子。而且一吃就半個月呀!不拿吧顯得俺們不進人情,拿吧也真費勁啊!這還不算咋難,難得在後邊呢?
接著到了過年了,禮物不光送去,人還得到,而且還要住一階段。就在這住的時候,家裡的親戚都會回來的,他們家裡的條件都比俺們強,俺們就成了他們議論的物件,你一句他一句,沒有一句好話,吃完飯所有的活都是俺們應該乾的,他們有時候還願意指使俺們幫他們幹這幹哪。在他們眼裡俺們不是他們的親戚,就是應該伺候他們的窮人。俺家婆婆更是事多,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叨咕一些令人不愛聽的話,有時候也特別的生氣。可沒有辦法,俺這頭也回不去,沒有啥像樣的親人了。只能去他們家過年了,不去人家會笑話的,就一個兒子還這樣。再窮孝順不能丟呀。後來一到過年,我就嗓子疼牙疼的,啥也吃不進去。等到過了十五回家了,才開始好轉。那時候的年節呀!對於我來說就是折磨。
-
5 # 心理資料室
節日恐懼症是一種害怕過節,很害怕節日的怪病。在節日來臨前,就變得煩躁不安、緊張、甚至有想逃的衝動。發病多為節日前幾天。隨著節日到來和過去,病情日漸緩和,直至恢復。
對很多人說,過節不再是小時侯簡單而快樂的時光,而似乎成了繁文縟節、身心困頓束縛或者不知道如何打發大把時光的一個代名詞。尤其在我們每年都不能迴避的團圓佳節時刻,重拾一份輕鬆、愜意的美好節日感覺實在太重要。但是患者就是很害怕節日。
個人解釋系統的問題導致了“節日恐懼症”,在外界對人大腦的產生同樣刺激的情況下,個人解釋系統對刺激的反應不同會導致人們產生心理上的無法適應,或者是糾纏於某些細節而無法釋懷。一些人會對比別人覺得自己孤單,糾纏在這樣的情緒中無法解脫,因此出現對假日的恐懼。有些人會出現抑鬱、焦急、憂傷、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問題,個別極端的甚至會出現暴力行為。
回覆列表
你要清楚你為什麼而恐懼,所擔心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只是壓力大導致自己不想參與外界節日活動的話,這不叫節日恐懼,有點像壓力大導致的社交恐懼了吧。僅個人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