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銘人歷史
-
2 # 魯江散人
秦昭襄王是秦武王的弟弟,本來王位輪不到他身上的,但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和人比賽舉鼎,意外被砸斷脛骨,傷重而死。秦國內部為繼位之事發生了爭執,秦昭襄王在趙國趙武靈王支援下回國繼承了王位。
秦昭襄王繼位後起用大將白起,從此開始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攻打六國的戰爭。秦國繼續向東向西同時擴張,最著名的還是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位41年,活到了七十多歲,秦國七代君主共發動了六十五次戰爭,在他手裡就有四十八次,他在軍事上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比秦始皇毫不遜色。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太長了,在位四十一年,熬死了六國兩代君主,連他兒子秦孝文王也熬的奄奄一息,繼位才三天就死了,秦孝文王死後,他兒子秦莊襄王繼位,但只當了三年就死了,莊襄王死後,秦始皇贏政繼位。說到這你明白了吧,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親太爺爺,從秦昭襄王死到秦始皇繼位就三年時間,當然感覺秦昭襄王時的攻趙發生在秦始皇時期,而且這爺孫好像,都是把畢生的時間用在統一上,而且都取的了很了不起的成就。
-
3 # 梅溪沐雪客
白起
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所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稱為“戰神”。
攻打戰國公元306年,秦國和趙國果然爆發了一場關乎各自國運的世紀大戰——長平大戰,持續了三年時間,長平之戰勝利後。秦王想任命白起,繼續攻克趙國邯鄲,但是白起推辭了,因此實際攻打戰國是沒打成的。原因是有其他兩個國家支援戰國,輸的機率很大。
趙括對決白起“紙上談兵”的主角趙括第一次上戰場,他最大的悲哀,也許就是人生第一戰,就碰到了白起,你說其他事情失敗了還有成功的機會戰場就是如此無情,失敗了有時候就永無翻身機會了。
圖:白起劇照
秦昭襄王與秦始皇關係秦昭襄王是秦始皇還沒統一六國時候,戰國七雄中的諸侯國秦王,秦昭襄陽退位以後,由秦孝文王繼位,秦孝文王去世以後,由秦莊襄王繼位,秦莊襄王的女子就是“千古一帝”嬴政。因此,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產生錯覺原因我覺得你之所以會產生錯覺可能是因為對秦國這段歷史領域不熟悉,因為我們對於秦朝接觸更多的是秦始皇嬴政,因為他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人,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歷史就是如此,如果你不懂的時候,你會覺得很複雜,似懂非懂的感覺,但是你當你弄懂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挺簡單的,而且很難再忘記了,再用所學的知識去答疑解惑,學以致用,就會發現學習歷史的樂趣。
-
4 # 惜秦皇漢武
可能是因為是嬴政統一了全國的緣故,所以自然而然的認為白起是嬴政麾下一個橫掃六國的大將。或者是認為長平之戰過後趙國就滅亡了。長平之戰結束後,只是全殲了趙軍的主力部隊,使得小夥子再也無法與秦國抗衡,而滅掉趙國的則是嬴政。嬴政能夠統一六國靠的是秦國幾代人的努力,白起則是秦昭襄王時期典型的代表,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列武廟十哲。因戰功被封為武安君,即“以武安民”。他在輔佐秦昭襄王期間,屢立戰功,在擔任主將的30年間,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伊闕之戰、 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長平之戰。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長平之戰結束後的三年,因將相失和,加之功高蓋主,被秦昭襄王賜死於高郵,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就自殺了。
他有功也有過,功是他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他也豐富了中國古代的兵法。過則是備受是非詬病的坑殺四十萬趙軍。
-
5 # 歷史方位
長平之戰發生在秦昭襄王時期,但很多人都會以為是發生在嬴政時期,而秦昭襄王和嬴政之間隔了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兩代秦王,之所以發生這種錯覺,就是因為這兩代秦王在位時期特別短。其實歷史上有很多能夠讓人產生時間錯覺的事情,例如秦朝和漢朝是兩個不同的朝代,但秦始皇和漢高祖劉邦卻是同齡人。
秦昭襄王47年,秦國攻打南韓上黨地區,秦軍勢如破竹,接連攻下南韓多座城池。韓王見秦軍咄咄逼人的態勢,被迫將上黨地區割讓給了秦國。但戰爭遠沒有以南韓的忍讓而結束,秦韓之戰,一個小人物的決定讓秦趙兩國被迫走上了強強對決的道路上。南韓上黨郡守韓鍾決定將上黨地區獻給趙國,而趙王卻貪圖眼前利益,決定接收上黨地區,秦趙兩國因此在戰國末期長平之戰中不期而遇。
當秦韓上黨之戰時,趙孝成王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躺在金銀珠寶堆裡。正當上黨郡守韓鍾提出獻城的要求時,趙孝成王向大臣們講述了自己的這個夢。有人認為這是不祥之兆,而有人認為這是橫財的象徵,趙孝成王認同了後者,於是利益燻心決定接收上黨。趙國接受了上黨,秦王一方面怒不可遏,一方面又認為這是攻趙的天賜良機。秦昭襄王嬴稷以白起為主將,王紇為副將攻打趙國。趙國守將廉頗已經據守長城要塞堅守了三年,這三年不僅耗空了趙國的財力,也讓秦國負擔不起。於是,秦國利用反間計讓趙王換下了廉頗,該用初出茅廬的趙括。
趙括一上任,以為主將是王紇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便推翻廉頗堅守不出的策略,決定全線出擊迎擊秦軍。沒想到白起才是幕後真正的主將,白起用兵憑藉廉頗的百里石長城要塞,將趙括團團圍住,積貧積弱的四十五萬趙軍在經歷斷糧四十多天,多次反擊無果後被白起盡數坑殺在長平。這一仗,不僅打退了趙國南下的野心,也讓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為秦始皇吞併列國買下了伏筆。
長平之戰的第二年,嬴政在趙國出生,誰也不會想到,這個一出生便在趙國為質的人,居然是日後一統六國,光耀千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此時的嬴政只是一個邯鄲街頭一個人質,只是秦昭襄王已經遺忘了的曾孫。一個商人的出現,改變了嬴政的父親子楚的一生,也改變了嬴政的一生,更改變了歷史的程序,這個人就是呂不韋。衛國商人呂不韋認為子楚雖然是沒落的貴族,但也是嬴氏後裔,自己可以以他作為賭,以自己的家產乃至身家性命作為賭注,爭得一生的榮華富貴和流芳千古,這便是奇貨可居的由來。經過呂不韋的一番操作,本以沒有希望的子楚成為秦國太子妃的養子,成為了最有希望繼承王位的人。
公元前251年,威震列國的秦昭襄王去世,傳位給了太子嬴柱,這便是秦孝文王。但是,秦昭襄王去世時,太子嬴柱也已經年邁,僅僅即位三天,還沒來得及一展抱負便與世長辭。於是,皇后華陽夫人的養子子楚便成為了秦國的繼承人,這就是嬴政的父親秦莊襄王嬴子楚。秦莊襄王嬴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滅周,周天子在多次合縱攻秦中起到旗幟的作用,於是子楚決定直接滅周才能讓列國臣服,於是以呂不韋為帥,出征東周。呂不韋果然不負眾望,一舉滅掉了東周,為統一六國埋下了伏筆。但是,秦莊王僅僅即位三年後,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嬴政掌握秦國大權。
從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到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僅僅13年的時間。秦昭襄王與嬴政雖然隔著兩代君王,但是從秦昭襄王去世到嬴政即位,僅僅相差三年的時間,因此常常給人以時間上的錯覺。另外,長平之戰是戰國末期最慘烈的戰爭之一,無論是戰爭的規模還是陣亡人數,都與秦始皇的滅國之戰相差無幾。因此,很多人都以為長平之戰出自秦始皇嬴政的手筆。
-
6 # 小遷歷史
白起打趙國是秦昭襄王47年的事,為何會有發生在嬴政時期錯覺?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個方面解釋。
一、兩代君王中間間隔比較短。
我們知道昭襄王是個超長待機的一位國君,在位56年。享年75歲。他去世的時候秦始皇已經8歲了!要知道嬴政可是他的曾孫啊!也有可能是為了給嬴政騰位置的原因他爺爺秦孝文王登基後3天就直接蹦了,他老爸秦莊襄王也只做了3年的秦王就迫不及待的撂挑子了。這麼算下來秦始皇接昭襄王的位置只用了3年多一點。
二、兩代君王在位時候的功績都是很卓越的。
昭襄王在位56年間功勳卓著,先是抄了巴蜀的家獲得了天府糧倉。然後收拾了宣太后的老情人,猥瑣發育伺機偷塔的義渠王。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軍隊,更是培養了工作能力超強的武安君白起。最後一個滅東周,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動作,這個事件代表了東方六國徹底淪陷的開始。他不僅把周王朝打到投降更是順走了別人家祖傳的九鼎。
秦始皇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喜歡旅遊、修道、吃仙丹的秦始皇 統一全國、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對歷史也是做了很大的貢獻的。
著爺孫量一個是想著法的削弱其他國家的實力,另外一個更是趁你病要你命直接給一鍋端了。兩代君王都對全國統一做了傑出的貢獻,所以難免會能混。
我是小遷,一個愛歷史的年輕人。歷史有著無盡的魅力讓人身心向往。
回覆列表
首先要知道的是,白起死的時候,秦始皇才兩歲。產生這樣的錯覺很簡單,因為秦昭王做的事和秦始皇做的事是一樣的,秦昭王時戰國時期的人物,他的一生基本上都在對其他六國作戰,而秦始皇也在統一六國的路上奮鬥並且成功了,所以他給我們的印象是最深的。
白起在秦昭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出現,並且因為軍功官爵製得到了重用,而白起長平之戰給我們的印象是最深的,並且他還是四大名將之首,也讓我們有很深的印象。
你的錯覺就是誤把秦昭王期間做的事以為是秦始皇嬴政時間發生的了。畢竟秦始皇的是第一位始皇帝,讓人印象很深,白起的一路是成功的,秦始皇的一路也是,所以重合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