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哲軒鈺轅
-
2 # 醉魂入夢
對李商隱抄襲的個人看法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說夜雨寄北是抄襲,個人認為可能是某微博女網友想借李商隱出名。(目的達到了出名了,但卻是罵名)只能說某人:太無腦、太腦殘、太愚蠢、太無知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就算她不知道《夜雨寄北》也應該知道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這首詩吧!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首詩不知道別人學沒學過,反正我是學過,上學時語文教科書上就有。
還有就是說李商隱抄襲霹靂的詩,霹靂又是誰?幹什麼的?是詩人嗎?比唐代的李商隱還要早出名嗎?
說實話原諒我孤陋寡聞、坐井觀天要不是李商隱這件事,我都不知誰是霹靂!
說李商隱是冷門詩人?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唐朝著名詩人,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李白、李賀合稱“唐代三李”。試問這麼有名的詩人會是冷門詩人嗎?雖說李商隱沒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神”蘇軾等這些詩詞界封號“仙聖神魔”的詩詞界大咖那麼牛逼,但也是跟杜牧、溫庭筠這些著名詩人齊名的頂尖一線詩人吧,怎麼就成了冷門詩人了。
-
3 # 旁頭底
其實真沒有必要對這件事上綱上線。在現實的生活中,別說“小李杜”,就算“李杜”都有人不認識。拿我身邊來說,我個人雖然喜歡讀詩看詩背詩,但我身邊的大多數同事朋友對詩歌並不感冒。你問他們李白杜甫是誰,他們肯定知道。但是你若讓他們隨便背一首李杜的詩,恐怕他們除了“床前明月光”也背不出別的了。這跟不認識李商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不背詩,不代表他們就愚昧或者無知。他們依然堅強勤勞善良樂觀,並且充滿了生活的智慧。
詩歌從來都不是茶米油鹽的必需品。生活裡沒有詩的人,一樣生活的很好。
首先,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術業有專攻。這就像學生偏科一樣。有人偏文,有人偏理,有人偏藝術。我上學時,語文課本的古文詩歌幾乎過目不忘,歷史政治從來不用費心去背就瞭如指掌。但是對於數學,我是絞盡腦汁都一竅不通。離開學校若許年後,就叫買個菜,幾斤幾兩幾塊幾毛都算得糊里糊塗。菜市場的小販最喜歡我這樣的顧客,我在他們眼裡或如傻子一般。這可能比我別人不知李商隱更加匪夷所思。
其次,詩歌離普通的生活實在太遠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詩人兩個字幾乎都要成了笑話。好在古典詩詞以其歷史地位保住了臉面,但是依然改變不了詩歌被邊緣化的結局。對很多人來說,基本上離開了學校也就離開了詩歌的氛圍。繁重的生活壓力,紛亂的人際應酬,以及古詩詞本來就高的門檻,讓很多人對於詩詞的理解都來源於生拼硬湊胡編亂造的雞湯文。比如中國清代著名的藏族詩人倉央嘉措,他的名下有多少不屬於他的詩已經很難統計了。很多人沒有讀過哪怕一首倉央嘉措,卻能信誓旦旦地肯定那首流傳甚廣的“轉山轉水轉佛塔”是他的大作。
最後,詩詞是一個人的修行,各有各的緣法。對於現在喜歡詩詞的詩友來說,無論讀詩作詩,都是出於單純的喜歡,而不是為了功利。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憑藉一首或者幾首詩就飛黃騰達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於我自己而言,在日常的繁忙工作之餘,讀詩讓我感覺到真正的快樂。它能讓我寧靜,讓我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時時刻刻都充滿了感動。而這種感動往往只有自己可以體會。這種感覺與李商隱很相似。李商隱當然不是冷門的詩人,但是他也不是個鋒芒畢露的人。他的詩向來以隱晦著稱。他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如此曲折隱晦地寫在詩裡,絕不是要求得讀者的理解,而是在追求自己內心的平和與寧靜。
愛電影的人說,這是人生必看;愛讀書的人說,那是人生必讀;驢友們說,這裡人生必去;美食家說,這是人生必嘗。但其實人活在世上,除了活著沒有必須。就像杜甫在《北征》裡說的,雨露之所濡,甘苦齊結實。甘與苦,是人生的選擇。
對於不愛詩的人而言,只要無損於人,選擇快樂就無可厚非。
最後,用李商隱的詩結尾吧: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
4 # 酒加一
真是無知者無畏,近段時間以來,有人在網上說李商隱抄襲誰誰作品,甚至還發起了聲討,你發起個什麼聲討,抄襲了誰的作品?你認為他是現代的人士,張三,李四,你這是對知識的褻瀆,李商隱要是知道了,會來陪你說話的。
真心希望你們平時在家裡抽點時間讀讀書,上上網,不明白的事查查資料,人們常說,讀書使人明理,讀史讓人明智。別把無知做年少,竟惹聰明白髮生。
李商隱是誰?唐代著名大詩人,與李白,李賀並稱“三李”,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溫李"。
他的詩歌細膩嚴謹,風格迥異,在前人難以逾越的高度上,他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李商隱也曾有意仕途,但吏治黑暗的封建統治階級,容不下這樣一個既有抱負,又不涉世故的人,但其留下的很多詩篇被後人傳頌至今。名詩(無題),(隋宮)。是其代表之佳作。
《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隋宮》
唐.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注:開卷受益 ,多讀書總是有好處的。
-
5 # 蘇州野老
從李商隱“抄襲”之嫌來看李商隱的詩
第一次聽說有對晚唐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抄襲之嫌的指責,《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在客中寫給夫人的詩,情景和意景並不複雜,讀此詩的注就能明白。李商隱不說是晚唐時期最負盛名的詩人,也是最負盛名之一的詩人。李商隱除了在詩歌上與杜牧並稱“小李杜”外,其駢文的文學功底也很深厚,文學價值極高,與另一位大家溫庭筠並稱“溫李”。
說李商隱此詩有抄襲之嫌真不知從何說起,研究李商隱的詩,特別是研究李商隱以《無題》為名的詩大有人在,近一點說,有清代的紀昀,近代的國學大師王國維、陳寅恪,臺灣著名學者、作家高陽都對李商隱的詩作研究有濃厚的興趣,也沒有聽說他們研究出李商隱的哪一首詩系抄襲而來。李商隱的詩歌已經成為典範,影響了自他之後的一代又一代,只有後人模仿他、追求他的風格。因此,我認為不管指責者出於何種心態,李商隱就是一坐山,李義山!你搬不動!故不必理會!
“小李杜”之稱是相對“李杜”而言,“李杜”是指大詩人李白和杜甫,李商隱與杜牧能和李白與杜甫並稱“李杜”,不是浪得虛名,個人認為李商隱的詩氣勢上不如李白放的“開”,不如李白來的“狂”。李商隱的詩善於用典,特別是他的《無題》詩,這是令人歎為觀止的。
下面就李商隱的一首《無題》詩來看他的用典:
《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此詩中: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用了二個典故。
賈氏窺簾韓掾少,說的是西晉故事。西晉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時期,有個權臣叫賈充,位高權重,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生有二個女兒,大女兒賈南風,在司馬衷為太子時嫁給了司馬衷為太子妃,司馬衷即帝位後為皇后,二女兒賈午,也就是李商隱詩中的主角。賈充的二個女兒都是其貌不揚的人物,賈南風更是矮胖醜陋。相比起來,賈午身材短小但相貌總算還過得去,以賈充的門第,打扮出來應該有點誘惑力的。
韓壽,字德真,南陽人,其曾祖韓暨在三國時期做過魏(曹操)的司徒,家世門第也還不錯,加上少年風流,,有“才如曹子健,貌似鄭子都”之稱。走在街上,不少婦女都暗暗矚目,許為愛慕的夢中情人。
韓壽為圖仕途有個出身,投在了賈充的門下,賈充見韓壽果然如傳說的那般風彩過人,考察了韓壽的才學後任韓壽為司空掾一職,主管賈充府中所有的文案,賈充的許多奏摺文牘都出自韓壽之手筆。“賈氏窺簾韓掾少”的出處就在於此。
賈充十分欣賞韓壽,每宴集賓客幕僚,必請韓壽作陪,韓壽開始還有幾分拘束,後來就逐漸放開了,時常借酒鳴才,高談雄辯,滔滔不絕,眾賓客也為韓壽的才華而喝采。某日也是賓客滿座,韓壽照例口若懸河高談闊論。哪知在屏風後的錦帷裡,若隱若現的出現有女子的身影,眾人以為是賈府的婢女,因此都沒有在意。
躲在錦帷後偷窺的不是別人,正是賈府二小姐賈午,正當妙齡的賈午,一片芳心早被韓壽勾攝而去!回到房中,心中滿是韓壽的身影,世上竟有如此美男子,若能與他結成夫妻也不枉了自己的一生。這賈午自從姐姐賈南風出嫁後,閨中無伴,很覺寂寞,加上少女更易懷春,又到了出閣嫁人的年齡,多少顯赫門第的王孫公子的求婚都被賈充回絕,更使賈午暗中生出許多的失望和怨恨。此時見了如此這般能讓自己魂牽夢繞的美男子韓壽,更是抑鬱無聊,整天躺在床上,脈脈春情化為長吁短嘆,飲食不思竟害上了單相思病。
賈充夫婦還矇在鼓裡,以為女兒偶感風寒,每天請醫調理,醫生幾番診治,也知道賈午是少女懷春,愛上了某個人,得的是所謂的相思病。但此話對作為醫生的來說,是萬萬不能出口的,禍從口出啊,相府千金的臉面何在?連續的醫治,服藥依然無效,賈充的夫人,名叫郭槐,更是焦灼萬分,一昧責怪丫鬟婢女服侍小姐不周,致使愛女重病,婢女丫鬟倒是比賈充夫妻要明白些根源,苦於說不出口,只能忍受責怪。其中有個賈午的心腹丫鬟,對小姐的心思和病根病因一清二楚,心裡也有些計較,此時見小姐如此病重,日裡精神恍惚,夜裡夢中囈語,喚的都是韓郎,於是乎,這位丫鬟決心為小姐冒一回險了。
她悄悄來到賈充幕僚的住處,找到了韓壽,如實告知小姐的病情,韓壽也是聰明伶俐之人,相府小姐思念自己成病自然是既感動又驚喜,但不敢貿然行事,只能表示對此愛莫能助,這丫鬟當場發怒,指責韓壽,君若不往相就,就枉對我家小姐一片愛慕之心,更是害死了我家小姐。韓壽聽到丫鬟的指責,心動了,轉彎抹角的問及小姐的相貌,那丫鬟口吐蓮花說賈午是沉魚落雁,舉世無雙的美女。韓壽正當少年好色之時,也就不顧什麼利害,應允了私下約會賈午。
丫鬟回房細細告知了賈午,賈午為情所迷,叮囑丫鬟馬上安排,當夜就要見面,丫鬟也不怠慢,當即又與韓壽約定。一切準備停當,三更時分丫鬟到花園後牆處悄悄等待,韓壽越牆而來,引到賈午閨房。至此,兩人恩愛纏綿,互吐衷腸。讓韓壽奇怪的是賈午的床帷之中有一股特別的幽香,那是一種從沒有聞過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原來此香是由西域進貢皇室的一種奇香,晉武帝特賜給賈充,賈午從她父親那要來的。韓壽對此香大加讚歎!賈午見韓壽喜歡,就贈給了韓壽一些。自然,兩人的偷情幽會也就是常事了。
韓壽得香後也不敢拿出來讓人知道,但此香有個特點,只要一著人體,香味經月不散,韓壽在賈充府中當差,同僚們都覺得他身上有一股異香撲鼻而來,又不見他身上有什麼香囊,問他也是含糊其詞不說什麼,因此被大家覺得是樁奇事。此事傳到了賈充的耳中,賈充心裡明白,這是西域奇香。但此香除皇宮外只有大司馬陳騫和自己有一點,還是皇帝特賜的。賈充視為珍寶,除了分一些給妻女外,其他的都秘藏了,又怎麼可能到韓壽之手?再想到女兒賈午的病忽然痊癒,面色上看著還春色無限,難道這裡有什麼聯絡不成?於是賈充在半夜時分,詐稱有賊人偷盜,傳集家僕四下搜查,搜到園牆,發現了足跡,便報告了賈充,到天明賈充傳集女兒賈午的侍婢丫鬟,秘密查問,一嚇二騙,知道了全部實情。夫人郭槐還不十分相信,親自詢問女兒,賈午倒也有擔當,和盤托出,表示除了韓壽誰也不嫁,郭槐心疼女兒,便極力勸說賈充將錯就錯,將女兒嫁給韓壽,身名兩全!
史上傳說,韓壽偷香,其實應該是賈午偷香,說韓壽偷香只是引伸後的喻意。
再看第二個典故:宓妃留枕魏王才。這也是一個很有名的典故,李商隱用的是漢末魏國曹植所寫的《洛神賦》。相傳洛水之神是女的,即宓妃。曹植開始寫這賦用的是《感甄賦》的名,這個甄指的是其兄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後來被改名為《洛神賦》。
漢末光和五年,上蔡令甄勉生女甄氏,據傳甄勉之妻張氏懷孕時夢見一個仙人,手執玉如意,立於其側,臨產又見仙人入房,以玉衣蓋張氏之體。甄氏出生後,自小到大,性格非常的好。有一叫劉良的相士,看了甄氏的相後說,此女之貴,貴不可言。
甄氏嫁給了袁紹的兒子袁熙,袁熙對這位妻子似乎不是太憐香惜玉的,使得甄氏婚後的生活相當苦悶。《古詩源》中錄有甄氏的一首純屬閨怨的詩《塘上行》,抄錄如下:
浦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果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品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相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寢。
莫以賢豪故,捐棄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捐棄蔥與薤。
莫以麻臬賤,捐棄菅與蒯;
出亦復愁苦,人亦更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蓊蓊;
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東漢獻帝七年,袁紹擁冀、並、幽、青四州,與曹操展開官渡之戰,被曹操打得慘敗。戰亂之中,曹操的第三子曹植,即後來寫《七步詩》的曹子建,在洛河邊洛河神祠偶遇藏身於內的袁紹兒媳、袁熙之妻甄氏,曹植驚於甄氏的豔麗,贈甄氏白馬一匹幫助她逃回鄴城,甄氏回贈曹植隨身佩戴的玉佩以謝解危之情。官渡之敗,導致了袁紹的死亡,袁紹死後,其子袁譚、袁尚、袁熙因爭權而內訌,自相殘殺,最終讓曹操漁翁得利。
曹操次子曹丕,當時十八歲,隨父從軍征戰,攻入鄴城後直入袁紹府第,見到一中年美婦和一少年美婦,中年美婦是袁紹之妻劉氏,少年美婦即袁熙之妻甄氏。曹丕為甄氏的美貌而動心,甄氏也不免為了身家性命,又見曹丕也是一翩翩少年,英姿瀟灑儀表風流,不由得芳心大動而含情脈脈。等曹操進入袁府,見了甄氏也是心動不異。然而兒子曹丕對父親曹操說到:兒子一生別無它求,只要此人在側,此生足矣!望父王念兒壯年無人相伴之故成全。話說到此,曹操無法拒絕,便讓人做媒,曹丕娶了甄氏為妻。
曹操、曹丕父子經常在外征戰,曹植因年齡較小沒有隨父兄從徵,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即能撰寫詩賦。因此,是曹植經常陪著甄妃這位美豔而又多情的少婦,消磨了無數個風晨雨夕和花前月下。年齡小於甄妃的曹植表現出了天真無邪的情意,使甄妃陶醉在虛無漂渺的快樂之中,毫無顧忌的施展出了母性的光芒和姐姐般的愛,同時也沉醉在曹植的才華之中。曹植也給予了甄妃無限的柔情蜜意,兩人的濃情快速地升到了難分難捨的程度。
曹丕在曹操去世後,繼魏王位,對曹植與甄妃的曖昧情意耿耿於懷。當篡奪漢室皇位稱帝后,封曹植於臨淄,為臨淄王。曹植心中憤恨,常借酒說些悖常之語,臨淄監國灌均趁機彈劾曹植。於是曹丕欲趁此機會置曹植於死地,幸虧太后卞氏相救得以免死。著名的《七步詩》就是曹植在曹丕的副迫刁難下作出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稱帝后,內寵彼多,最愛的是郭氏。郭氏善媚,更善謀。曹丕能被立為太子繼位,據說郭氏出力不少,曹丕稱帝后,本想封郭氏為皇后,但因前面還有一個甄妃,郭氏僅封為貴嬪。曹丕對甄妃與曹植的關係難以釋懷,因此甄氏儘管生了曹丕唯一的一個兒子曹壑,也僅僅封了一個妃位。郭氏為謀皇后之位,多方設讒謀間,曹丕聽信郭氏,就把甄妃留置鄴城。後以甄妃心懷怨望而賜死,甄妃之子交郭氏扶養。
甄氏死後,某次曹植進宮,曹丕將甄妃用過的一個盤金鑲玉枕賜給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不免觸傷情懷,回程中經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中夢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對曹植說出了:我本有心相托等語。曹植一驚而醒,南柯一夢自是因情而來。逐就舟中寫下《感甄賦》一篇,借洛河水神宓妃為甄妃的化身,抒發了蘊積已久的思戀之情。
賦中寫經過洛水,遇見了美麗的洛水女神宓妃,相互產生愛慕,但因神人殊途,不能結合,不得不悵悵而別。他描寫甄妃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質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勉,儀靜體閒,柔軟綽態,媚於語言。”
曹植死時,甄妃的兒子曹壑已登帝位,為魏明帝,得知生母的死狀,為甄妃改葬。曹植的遺著大都被曹壑所得,《感甄賦》是曹壑重點要拿到手的,當然也在其中,原因就是牽涉到母親與叔父之間複雜的感情,行跡太過明顯。因此,《感甄賦》被曹壑改名為《洛神賦》。
我甚至懷疑,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洛神賦》,其內容已經不是曹植的原作,很大可能是被曹壑改寫過了。
-
6 # 商界詩人高曉君
隨著大唐王朝的衰落,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並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錦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詩題“錦瑟”,但並非詠物,不過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作者在詩中追憶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託了悲慨、憤懣的心情,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玉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
作品原文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白話譯文
精美的瑟為什麼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
莊周翩翩起舞睡夢中化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託身於杜鵑。
明月滄海鮫人流下了滴滴眼淚,藍田日暖玉石才能夠化作青煙。
此時此景為什麼要現在才追憶,只因為當時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秘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為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約858年),病逝於鄭州。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
7 # 耳東話春秋
李商隱應該不會想到,他會在一千年後成為抄襲者,去盜竊一個晚輩的作品。更不會想到被譽為“大唐三李”之一(另外二人是李白、李賀)的自己,會在千年之後被評價為“冷門詩人”。至於李商隱的微博……
李商隱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全唐詩》、《唐詩三百首》收錄的作品中,李商隱的數量在最前列。他作品詞藻華麗,讀起來使人流連其中。李商隱幼年喪父,造成他心理自卑。成年後又陷入“牛李黨爭”,他的恩師是牛黨骨幹,岳父卻是李黨元老,這種特殊的身份,使他遭遇兩黨的排擠,始終不能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因為這種種經歷,他的詩詞意思隱晦,有種朦朧美。
李商隱的無題詩成就是非常高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兩首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也是唐代律詩的精品,幾乎每一聯詩句都能作為千古名句。
說起文學史,“小李杜”作為晚唐文學的代表自然不能被忽略,可現在依然有人不知道他。唐詩宋詞在小學、初中、高中一直是要重點學習的,幾乎每一篇收錄的作品都要求學生背誦。能說出李商隱是冷門的抄襲詩人,可見有多麼無知!
中國一直以有輝煌的歷史而自豪,可由於西方垃圾文化的滲入,一部分人開始崇洋媚外,屢屢鬧出笑話。比如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因為中國沒有大象,印度有。難道楚河漢界也是印度的?曹操曹衝也是印度人?更有甚者,在一個街頭採訪中,問起南京大屠殺的事情,十幾個青年只有一兩個猜對了。嗯,是猜對了,他們的回答是:可能是日本吧?可能在他們心裡,小鮮肉穿的什麼顏色的襪子內褲都比這些更重要吧。
借用和李商隱齊名的杜牧的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回覆列表
只能說:說李商隱是抄襲的人無腦、無知,坐井觀天還自以為是。真是想出名想過頭了,雖然真的出名了、全網皆知了,但卻是罵名,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