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燕子姐姐
-
2 # 秋香T
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自己是無條件愛孩子的,只要是為了孩子好什麼都可以做。
前兩天回答了一個阿姨的問題:單親帶大的兒子三十多歲了,最近聽前夫的唆使要自己幫他買房,而且還要讓前夫來住。要不要給他買?
但是,我覺得如果阿姨真的覺得兒子可以不要了,那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所以即使再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再不理解自己,做父母的都還是想要為了孩子過好一點,哪怕委屈一下自己。
那到底什麼才叫無條件的愛呢?從字面意思,我們很容易誤解無條件的愛。以為無條件愛孩子就應該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甚至無理的,不符合家庭條件的要求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無條件的愛更多的表現在孩子愛父母身上。之前有一個很火的訪談影片。影片裡面主持人問媽們,你給自己的孩子打幾分?有些媽媽說6分吧,孩子有一些小缺點需要改正。有媽媽說9分吧,孩子很乖,但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當主持人讓孩子給媽媽打幾分?所有的孩子都打了滿分10分。
所以,我們總是會對孩子有要求有期待,也很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還很容易陷入為了孩子好就強行要求孩子的怪圈。然而,所有的這些都是基於愛,只是孩子感受到的卻可能是壓力。
就算如此,孩子還是能無條件的愛我們。不管我們是溫柔型還是暴躁型,不管我們是普通婦女還是職場精英,不管我們在人群中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所以從行為這個角度看,作為父母很難無條件的愛孩子。因為,我們擔負著教養的責任。我們是孩子的引路人。
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用為你好去肆意綁架孩子呢?顯然不可以。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性格和人生使命。我們雖然擔負著教養責任卻不一定具備教養的能力。《園丁與木匠》這本書告訴我們應該追求做一個園丁,允許孩子野蠻生長,多姿態綻放,我們只需要努力為孩子提供土壤、Sunny、水分。至於開出什麼花,要結何種果都是孩子的選擇。
所以,從精神的角度,我們是無條件愛孩子的。這種愛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透過血脈相連著。不管他乖還是不乖,聰明還是不聰明,學習好還是不好。我們都在心底愛著他。
-
3 # 楓葉影視分享
沒有Sunny,萬物無法生長;沒有愛,孩子的精神人格無法發育成長。愛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長的原因。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心理分析學家埃裡希•弗洛姆對於無條件的愛和接受給出瞭如下定義:無條件的愛和接受是指堅定地愛和接受某個人,而不取決於當時的條件。這樣的愛與有條件的愛相對立,有條件的愛只有在它的客體符合某種條件的情況下才存在。
為了培養孩子健全、幸福和協調發展的個性,對於父母而言,學會無條件、無私地去愛自己的孩子很重要。這樣的愛有助於維護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間的關係,也能避免衝突。
如果你對孩子的愛只表現在他們給你帶來歡樂的時候,那麼這是有條件的愛。這種情況下,孩子並不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這種有條件的愛可能會引起孩子的自卑感,從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
這是一種對自己孩子的親近感,是發自內心的,無關其他條件。這樣的父母不會只關注孩子的某些優點或缺點,也不會按照某種模式去培養孩子,更不會限制孩子的行為。
很多父母會想:“怎麼可以這樣?孩子什麼都可以做,難道就沒有限制嗎?” 需要立即澄清的是,無條件的愛並不是默許和放縱孩子的任何無理行為。絕不能盲目地去愛孩子。需要遵守一些規則,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對孩子全盤否定,否則將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如何正確地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孩子。 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總因未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如果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那麼孩子永遠不會質疑這份愛;但是如果大人總是強調自己的愛帶有某些附加條件,那麼孩子就感受不到愛。而且,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無意識迴應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否真的愛他。
觀察大人的行為,不難發現,他們總愛給孩子這樣的承諾:“只要你完成這個和那個,媽媽就會愛你。”孩子的理解是:我要符合這些要求,媽媽才會愛我。這樣,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愛就變成了有條件的愛。
為了培養聽話和獨立自主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而且這樣的話語多多益善。每當孩子聽到“我愛你”時,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信任周圍的世界。但是光口頭說說是不夠的,要讓孩子親眼看到和感受到父母的愛。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可以透過3種方式:目光交流、身體接觸和不與別人分享的注意。
擁有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會有下面的表現
能正常成長,自信,相信自身的力量;
沒有不良或不恰當的習慣;
有較高的自我評價;
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容易做決定,並付諸行動;
能夠公開地談論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有較高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會關心他人;
能夠充分開發自己的內在潛能;
很容易消除恐懼、自責和自卑感。
父母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了自我價值和自身的獨特性。與缺乏這種愛的同齡人相比,他們更自信,能更輕鬆地面對困難,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當然,這樣的孩子也會犯錯,也會遭遇失敗,但是他們能坦然接受,因為他們知道,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為什麼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無私地愛自己的孩子呢? 什麼阻礙了他們表達這種愛?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社會熱衷於評價他人。父母認為主要的培養方法是獎懲,也稱為“鞭子和蜜糖法”。也就是說孩子先表現出守紀律、有責任心等,父母才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經常批評孩子,老是要求他們做什麼,會導致孩子的不滿,家裡的緊張度會上升,衝突也會隨之爆發。
父母應該記住以下幾點:在家庭關係中紀律性不應該排在首位。開始大人應該先跟孩子建立聯絡和試著相互理解,再談紀律性問題。
我愛你!”“你真是我的好孩子!”“你太聰明瞭!”等話語會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這不一定要用說的,也可以把自己的愛轉換成愛的目光、溫柔的撫摸等。
缺乏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會長成什麼樣
成年後這類小孩會非常擔心自己的不權威;
他們經常會比其他人更覺自己無助;
他們只是需要在個人力量上找自信;
他們認為,不管怎麼做,都沒法達到想要的結果,自己將會成為無用的人;
不願意相信自己;
太過於關注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我評價低;
不夠果斷,也因此常感到壓力很大;
成年後不擅長做決定和不遵守承諾。
不與別人分享的注意—是指當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孩子身上,時間完全屬於孩子的時候,孩子能感覺到自己被愛,明白自己對於父母的意義,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讚許和尊重。
當孩子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父母就應該嘗試著將自己的愛向無條件靠攏。這不僅能幫助孩子成長和正確定位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愉快,也是父母有平靜的晚年的保證。想要一個人在成年後能給予別人關愛,那麼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應該給他足夠多的無條件、無阻礙的愛。
可以給父母提個建議:每天都應該挖掘自己對孩子的愛,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而不是說他們的某些表現。而且一定要將這種愛表達出來,讓孩子明白和感受到:“爸爸媽媽愛我!”這樣才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無窮的益處。
-
4 # 郴州的山裡人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給孩子愛是無私的,但得明白什麼是無條件吧!
無條件的愛並不是默許和放縱孩子的任何無理行為。
絕不能盲目地去愛孩子。需要遵守一些規則,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是對孩子全盤否定,否則將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回覆列表
父母的愛是無私奉獻的,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不是一樣無私奉獻了愛給我們嘛,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無私奉獻的愛我們的孩子,爸爸媽媽希望我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也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長大了要孝順父母,讓他們能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作(百善孝為先)都希望天下的爸爸媽媽都無私奉獻的愛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的童年有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