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怎麼沒有i124678
59
回覆列表
  • 1 # 上古人皇伏羲

    還有Xeon e 3 5 7 9

    添騰 atom 等 但沒有成功。

    i1-10 產品線就冗長啦!不是不可以。

  • 2 # 程式設計師茶館

    酷睿系列有i3、i5、i7以及i9系列,分別對應中低端、中高階、高階以及超高階。處理器命名沒有i4,i6,i8,其命名並沒有特殊的含義,僅僅出於商業運營以及產品定位考慮。

    酷睿系列一般由5個部分組成:品牌,品牌識別符號,Gen標識,SKU數值,產品線字尾,以下圖為例;

    字母i代表是英特爾(intel)公司的CPU,一般來說i後面這位數字越大,代表的效能越好,但不是絕對的,還要結合後面的幾位數字來綜合考慮。

    i之後第一位數字,代表是第幾代CPU,從2代到9代,每一代都會有更多的新技術,通常來說數字越大,效能越好。

    i之後第二和第三位數字代表該CPU的強度,在同一代的CPU中,第二和第三位數字越大,代表強度越大,效能越好。

    最後一位數字與生產代號有關,不影響效能。

    一般還能看到,這四位數字之後還會附帶有後綴,通常是一位或兩位字母或者數字與字母的組合,用來區分處理器的型別或版本。

    不帶字尾:表示CPU已鎖頻,也就是它的最高頻率已經固定,效能也是相對穩定的。

    K:表示CPU不鎖頻,可以對CPU進行超頻操作,發揮它更高的效能。

    S:表示低電壓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T:表示超低電壓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P:表示已遮蔽核顯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F:表示沒有核顯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X:表示最高效能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M:表示標準電壓的筆記本雙核處理器,可拆卸。

    QM:表示標準電壓的筆記本四核處理器,可拆卸。

    U:表示低電壓的筆記本處理器,可拆卸。

    Y:表示超低電壓的筆記本處理器,且不可拆卸。

    XM:表示最高效能的筆記本處理器,可拆卸。

    H:表示高電壓的處理器,且不可拆卸。

    HQ:表示高電壓的筆記本四核處理器,可拆卸。

    從CPU的型號命名可以看出一個CPU的大致效能。

  • 3 # 帶刺的黑曼巴

    非常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一點看法

    i3、i5、i7處理器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這是商品很流行的一種根據級別定位命名的方式,即數字越大,代表相應產品價格越貴、效能越好。不過很多消費者並不十分清楚他們之間的具體差異,更不要說確定自己到底該選擇哪一款了。下面筆者將為各位簡單進行一些說明。

    在臺式機系列產品中,Intel Core i7系列定位為發燒級、高效能使用者專屬,他們擁有4核心+8執行緒(Extreme系列則擁有6核心+12執行緒)、高主頻、超大容量三級快取等特性,效能是最強的,當然價格也是最貴的。遊戲玩家、圖形、設計工作者、影片編輯、多工處理等對電腦效能有著最苛刻要求的使用者,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首選i7系列處理器。

    那麼Core i5系列產品則可以看作i7的降低規格版本:i5系列多為4核心+4執行緒的規格,快取容量和處理器頻率略低於i7,取消了多執行緒特性,這一點的主要影響在於多工的處理、大型設計、3D軟體的最佳化上。而對於此外的大部分遊戲、程式來說,i5和i7的執行效率差異並不大。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確定自己常用的應用需要超執行緒技術,那麼i5處理器會是比i7更加有價效比的選擇。

    Core i3的定位則更加貼近主流使用者,它的規格可以看作是i7的一半:雙核心四執行緒,快取也容樣縮減。我們應該知道,至今仍有很多遊戲和軟體僅僅對雙核處理器有最佳化,而有部分程式有所最佳化,也很難發揮出四核心、八執行緒CPU的潛力,那麼實際上雙核四執行緒的i3的效能已經被完全榨乾,當然,它的價格也僅僅不到i7處理器的一半。因此,對於主流使用者來說,對PC效能沒有過高要求,i3處理器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需求。

  • 4 # 嘟嘟聊數碼

    英特爾的酷睿i3、i5、i7等CPU名稱只是一種命名方式,英特爾當初在經歷了奔騰處理器的失敗之後,決定重新打造全新品牌,這個品牌就是酷睿系列,從酷睿E6000系列開始英特爾就在效能和能耗上全面翻身了,但是之前的酷睿6000、7000等明明方式還是稍顯複雜,為了提高辨識度,英特爾就再次改進了命名方式,i3、i5等字首式命名更佳清晰,讓人一眼就知道CPU的層次和定位,避免混淆。

    對於CPU產品線來說,產品線豐富有利於提高產品的使用者覆蓋面,擴大盈利能力,但是過多的產品線也會導致出現浪費,而現在英特爾主要產品線除了i3到i9,還有低端市場的奔騰系列產品,價格大都在500元以內,除此之外還有面向高階使用者的平臺,按照現在的市場環境來說,這樣的產品佈局已經足夠完善了,沒必要再細分更多的產品線。

  • 5 # 稅務局老兵

    瀉藥……357都知道是劃分等級的,但有i4吧,是不是沒有宣傳呢?[機智]是不是隻有筆記本上才有的?[偷笑][偷笑]i6i8沒見過

  • 6 # 睿享科技

    我從通俗的角度來說一下,為啥INTEL只區分了I3,I5,I7,I9。

    從晶片外觀來說

    不管是I3,I5,I7還是I9,我們會發現他們的面積、大小、甚至是重量(手裡有的可以稱稱看)都幾乎一樣。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在本質上,它們就是一樣的東西,區別就是效能的差距。

    從晶片生產工藝來看

    晶片是個技術超級高的行業,有這個技術實力的放眼全球也沒幾個!

    所以,生產一款晶片需要極大的資金。INTEL實力再強,也不可能為每個系列做單獨的設計,它們都是同一個設計版本。

    即從工藝上來看,它們也是同樣的產品。

    那到底區別在哪裡

    從以上2條就可推測出,所謂的i3、i5、i7、i9肯定是一條生產線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同一條工業生產線出來的產品也有品質的差別,所以會有質檢部門。

    而晶片這種高階產品,同一塊晶元出來的產品也會有極大的差別!

    因此,聰明的INTEL就把這些晶片進行效能劃分:最優產品稱I9,其次的是I7,核心有部分缺陷的是I5,整個核心沒多少能用的是I3(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的劃分,有一套評測標準的)。

    為什麼沒有I2、I4、I6、I8?

    已經有4個產品檔次劃分,夠用了,再細分也沒有多大意義不是嗎?

    如果一款產品效能比I3高,又不I5弱,該怎麼劃分?字尾加個K不就好了嘛!

    這樣就能最大化利潤和最優產品佈局,是個很好的辦法。其他各家晶片廠商,也基本都按這個套路來!

  • 7 # 網路圈

    眾所周知,CPU處理器就是電腦的核心(相當於是電腦的“大腦”),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電腦的CPU廠商主要有兩大類:英特爾(Intel)、AMD。

    這兩家CPU廠商生產的CPU都有自己的型號代號,目前因特爾的家用CPU主要有i3、i5、i7、i9這幾個系列,不少電腦使用者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沒有i1、i2、i4等呢?

    英特爾CPU的編號規則

    很多人覺得英特爾的CPU只有i3、i5、i7、i9這幾類,其實英特爾的CPU處理器遠不止這些系列和型號。

    1、英特爾CPU有很多種子品牌

    英特爾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它所生產的CPU根據用途及級別是可以分為多種子品牌的,大家較為熟知的有:

    普通電腦:賽揚(Celeron)、奔騰(Pentium)、酷睿(Core)伺服器:至強(Xeon)、安騰(Itanium)手機/平板:凌動(Atom)

    2、子品牌CPU也有系列之分

    對於一般使用者,使用到的基本上都是酷睿處理器了(從效能上,酷睿>奔騰>賽揚),而酷睿品牌的處理器又按等級被分為以下幾類:

    Core i3:入門級,一般是雙核或四核,用於經濟型電腦Core i5:中端級,通常為四核,用於中端電腦Core i7:高階級,一般是雙核/四核/六核,用於旗艦機和遊戲機Core i9:旗艦級,通常是六核,是英特爾當下最好的晶片,用於終極電腦多數是專業的遊戲本

    我們日常所說的i3其實指的是英特爾酷睿i3處理器,在同代產品中,i後面的數字越大代表性能越強,也就是說i9處理器效能好於i7處理器。

    3、各系列的CPU又有代數之分

    英特爾的CPU除了有系列之分外,即使同個系列還有第幾代之分!比如說i5系列處理器可能就有第9代和第8代之分,所以不要單純認為i7就一定比i5要高階。

    如何看懂因特爾的CPU型號?

    假設有款CPU的型號標的是:Intel Core i7 3820QM,那這個型號代表的意思如下:

    Intel:晶片商標識,Intel代表的就是因特爾Core:子品牌為酷睿i7:系列為i73820QM:第1位數字代表的就是第幾代的CPU,這裡的是第三代的i7處理器為什麼因特爾的處理器沒有i1、i2等系列?

    透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英特爾酷睿子品牌的CPU目前只有i3、i5、i7、i9這幾個系列,卻沒有i1、i2等系列,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型號的命名權是掌握在廠商手裡的,廠商想怎麼命名就怎麼命名,雖然因特爾公司沒有公開表示過這些命名規則,但酷睿CPU的系列命名還是有一定規律的:

    1、高階產品的數字一般都較大

    對於一款產品而言,型號數字越大一般代表的是此產品更新更高階,而CPU系列按照級別一般只需要分為高、中、低這幾級就行了,所以代表系列的數字只需要取10以內的個位數表示就行了。

    2、歐美地區的幸運數字是“7”

    我們知道數字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中國人喜歡“8”,英特爾是美國的企業,而歐美地區的人喜歡“7”這個數字。

    所以i7代表的就是高階級別的,那中端和低端產品只需要取小於7的數字,如果中端用i6表示,那感覺差距不是太大,還不如稱為i5讓人覺得差距大一些。

    綜上,不管是因特爾還是AMD,它們都有自己的型號命名規則,就拿因特爾來說,目前酷睿有i7、i5等系列,但如果英特爾公司願意,未來也許真的會推出i1系列的處理器。

  • 8 # IR紅外熱像儀

    Intel Core i3/i5/i7命名方式最厲害之處在於: 直接的把處理器的價值展現在了消費者的面前. 普通的消費者一眼便知i5好過i3, 而i7好過i5, 層級區分十分明顯. 如同BMW一樣, 不用記憶引數, 3系5系7系這幾個標籤就是最好的引數.

    對於發燒友來說, 這樣的命名方式也很人性, 比如: i7-2700K代表這是第二代Core CPU, 最高階的i7, 字母K表示著不鎖倍頻, 隨便Overclocking.

  • 9 # 老郵條

    酷睿處理器按代號分為Core i3/i5/i7/i9四個等級,以核心數和執行緒數作為區分標準。以目前最新的8代CPU為例,i3是4核4執行緒,i5是6核6執行緒,兩者都不支援超執行緒技術。但i7是6核12執行緒,i9則被定位成旗艦機桌面產品。

    如Core i3 4030M:

    第一位“4”:代表英特爾酷睿第四代處理器;(從第一代到第二代都有,所以第一位1-10都有)

    第三位“3”:這一位基本上就是對應核芯顯示卡的型號;(對一般人來說貌似沒啥用)

    第四位“0”:處理器的功率,數字越大,功率越低。

    那CPU最後一位有個字母,是什麼意思,又代表什麼?

    先說每個字母的含義:

    HQ:表示CPU是焊接在主機板上的,不可拆卸,高效能集顯的四核處理器, BGA封裝,原則上不可更換/升級

    MQ/QM:常規效能集顯的四核處理器

    M:代表標準電壓CPU,雙核標準電壓處理器, 效能較高,頻率高,一般見於12-14寸的商務機上

    U:代表低電壓節能的,效能一般

    H:是高電壓的,代表高效能,CPU是焊接的,不可拆卸

    HK:也是移動版CPU,在H基礎上,支援超頻,筆記本CPU超頻,想想都刺激,如Core i9-8950HK

    X:代表高效能,CPU可拆卸

    Q:代表至高效能級別

    Y:代表超低電壓,除了省電,沒有別的優點,CPU是不可拆卸的

    K:代表不鎖倍頻的

    G:這個就厲害了,是Intel與AMD合作的結晶,CPU部分由Intel提供,GPU由AMD提供,結合HBM2視訊記憶體,三者整合在一塊小小的基板上,無論是CPU、GPU效能都非常強大,我們常稱之為Kaby Lake G處理器

    X:發燒級產品,目前常見於超過六核心產品上,一般隸屬於發燒級X99/X299平臺,需要配合專門的LGA2011平臺使用,如i7-7820X、i9-7900X

    XE:發燒級CPU中的戰鬥機,最最最頂級的CPU,目前只有一款,那就是Core i9-7980XE

  • 10 # 小明v587

    英特爾的酷睿i3、i5、i7等CPU名稱只是一種命名方式,英特爾當初在經歷了奔騰處理器的失敗之後,決定重新打造全新品牌,這個品牌就是酷睿系列,從酷睿E6000系列開始英特爾就在效能和能耗上全面翻身了,但是之前的酷睿6000、7000等明明方式還是稍顯複雜,為了提高辨識度,英特爾就再次改進了命名方式,i3、i5等字首式命名更佳清晰,讓人一眼就知道CPU的層次和定位,避免混淆。

    對於CPU產品線來說,產品線豐富有利於提高產品的使用者覆蓋面,擴大盈利能力,但是過多的產品線也會導致出現浪費,而現在英特爾主要產品線除了i3到i9,還有低端市場的奔騰系列產品,價格大都在500元以內,除此之外還有面向高階使用者的平臺,按照現在的市場環境來說,這樣的產品佈局已經足夠完善了,沒必要再細分更多的產品線。

  • 11 # 匯聚魔杖

    因特爾除了有以i3、i5、i7、i9命名的酷睿系列外,還有我們熟知的至強、凌動、奔騰、賽揚、安騰和Quark系列,它們都是屬於因特爾旗下的品牌。 賽揚、奔騰、酷睿系列多用於普通電腦;至強、安騰系列多用於伺服器;凌動系列多用於手機和平板電腦;Quark系列多用於可穿戴裝置和物聯網裝置。為什麼因特爾要分多系列品牌?

    因特爾分多系列品牌不僅僅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辨識度,還有一些早期的原因:

    之後英特爾推出了“486”:前面缺少“80”,零件編號不是“486”。AMD開始銷售“486”處理器,英特爾提起訴訟。法院裁定“486”不夠獨特,客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它是零件號的一部分,尤其是“80286”和“80386”早已經被媒體和公眾簡稱為“286”和“386”。

    商標法中判定不能出現的商標內容:

    1、描述性名稱,例如:沒有做出雙核處理器,卻將其命名為“Dual-Core”,然後再為該名稱註冊商標並期望該商標能夠保留下來。

    2、零件號,競爭對手可以使用相同的零件號作為它的零件命名。

    這就是為什麼英特爾“486”的下一個處理器叫“奔騰”。這樣看起來就不再像是零件號,因此英特爾成功使AMD不再以“奔騰”的名義銷售相容處理器。從那以後,英特爾一直堅持這一原則。例如:“i3”未命名為“i3”,而是“Intel Core i3”。即使“i3”部分也沒有涉及處理器,這樣故意設計可以幫助商標保護。

    為什麼酷睿系列沒有i2、i4、i6、i8?

    為什麼酷睿系列沒有i2、i4、i6、i8?這個是困擾了我們很久的一個問題。

    一、有人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市場營銷人士認為:絕大多數人喜歡“奇數”多於“偶數”。例如,寶馬汽車X系列對各種級別車輛進行分類行銷,3系列是入門級產品,5系列是升壓產品,7系列是高階產品。因此,因特爾的市場營銷部可能要求,與其只編號為1、2、3、4,還不如使用奇數,它可以幫助消費者更快地瞭解英特爾處理器及其所購買的效能水平。

    隨著2008年11月釋出Nehalem微體系結構,英特爾為其核心處理器引入了新的命名方案,有三種變體:Core i3、Core i5、Core i7。名稱不再對應於特定的技術功能,例如核心數量。取而代之的是,對酷睿品牌從低端(i3)到中端(i5)到高階效能(i7)進行劃分,對應英特爾英特爾處理器評級的三、四和五顆星。從入門級賽揚(一顆星)和奔騰(兩顆星)處理器開始。

    二、有人從生產和銷售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當因特爾釋出了酷睿i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時,許多人從事晶片生產和銷售的人都不知道ix名稱中數字的確切含義,而是以該處理器大致相當於單核處理器的數量來區分。

    推理是這樣的:

    超執行緒並不能完全構成真正的核心效能水平,只是1個核心充當2個核心。因此一代i3的雙執行緒+ 2個來自超執行緒的執行緒比3個核心更等同於3個核心。大多數一代i5是四核的沒有超執行緒,但使用上一代單核晶片所沒有的L3快取,它們的效能大致相當於5核core2quad。 一代 i7當然具有4個核心+ 4個透過超執行緒的額外執行緒,因此,它們的效能加在一起,並考慮到4個執行緒不是真正的核心,因此它們的效能可能略低於8個核心。i9系列的命名也保持了潮流。 移動晶片是個例外,這些L3快取記憶體通常可以幫助彌補這一差距,並且一些低功耗的i7更接近於移動i5。

    三、有人從技術的角度做了分析:

    比如:一個程式在4執行緒的CPU下執行,對應系統執行的4個執行緒:邏輯核心0、邏輯核心1、邏輯核心2、邏輯核心3。

    一代i3:2個核心2個超執行緒,最大執行緒/邏輯核心數為:2x2 = 4。最後一個邏輯核心稱為邏輯核心3。因此,將其產品命名為i3。

    一代i7:4個核心4個超執行緒,最大執行緒/邏輯核心數將為:4x2 = 8。最後一個邏輯核心稱為邏輯核心7。因此,將其命名為產品i7。

    一代i5:i5處理器不支援超執行緒,而是具有4個核心,執行緒/邏輯核心的最大數量為:4x1 = 4。最後一個邏輯核心稱為邏輯核心3。但是效能在i3和i7之間,因此,將其命名為i5。

    我們沒有參加過因特爾的酷睿系列命名的會議,所以不清楚ix命名的確切的原因。

    但我更加願意相信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所作出的分析,對酷睿品牌從低端、終端、高階效能分級的命名方式,幫助消費者更快地瞭解因特爾處理器及其所購買的效能水平。因為ix命名越是到後面越是沒有技術邏輯可言。

  • 12 # 墟里虛實

    因特爾處理器只有i3、i5、i7、i9,官方沒有明確的解釋,但坊間版本還是挺多的,這裡重點挑幾個靠譜的,和大家說一下:

    處理器的核心數通常是偶數

    至少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奇數的處理器個數。如果英特爾把i3命名為i2,人們會慣性的認為,這款產品的處理器應該是雙核;i5命名為i4一樣,人們會認為它是四核。所以用奇數命名可以避免這種理解的混亂。

    基於避免與英特爾以前的產品的混淆

    英特爾在推出i3、i5、i7系列之前,已經擁有了Core 2 duo和Quad-core等產品。如果新系列產品被命名為i2、i4、i6,則客戶可能會將其與早期的產品混淆。

    營銷需要

    因特爾當是學習效仿寶馬的市場營銷策略。希望i7等同於BMW7,i5等同於BMW5,而i3相當於BMW3。正如看到的,i3/5/7僅僅用於營銷目的,而英特爾同樣希望消費者不要將過多的技術細節與這種用於營銷目的的命名過多的相提並論。

    基於商標的考慮

    對於技術描述性的東西,比如雙核處理器,我們就算把他命名為“Dual-Core”,在美國也不可能透過商標申請而把它保留下來。再比如,一些零件號的名稱,你的競爭對手也完全可以合理合法的使用,不受任何約束。

    總之,不管基於何種的猜測,英特爾的這個系列的命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幫助消費者更快的認識英特爾處理器。可以說如今英特爾打下的江山,與這種高中低齊頭並進的營銷策略有莫大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u2偵察機闖入我南海實彈演習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