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坤瑩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其母曰:“女還,顧反為汝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

    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待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豬去殺。她就勸阻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孩子不知道在和他開玩笑。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在欺騙他,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啊。”於是曾子把豬給殺了,煮了之後把豬給孩子吃掉了。

      曾子為了不失信於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體現了儒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

      教育兒童言行一致,家長不能信口開河,要有言必行。

    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為了不失信於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

  • 2 # 丹日

    曾子殺豬似乎也在心理博弈,殺豬花銅鈿,不殺留騙名,何況是自家兒子,言傳身教的關鍵時間段,銅鈿事小,塑兒為大,殺豬勝出。想當今世界疫情肆虐,一些國家當權者謊話連篇,一邊是病毒一邊是競選,孰重孰輕,不同角度答案大相徑庭,這個博弈還沒有結果。中西文化的差異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認知,博弈論作為一個方法,卻是可以你用我也用。

  • 3 # 海的浪花1

    曾子殺豬和博弈論的關係,表面看起來,一個是古代故事,一個是現代經濟學分析的工具。好象是風牛馬不相及的東西。

    其實,博弈論,包括的東西很廣。在金融學,政治學,經濟學,博彩,軍事戰略,生物學等許多方面用途很廣。說白點,博弈論研究的是怎樣用小的直接的代價,方法,取得最大收益的問題。

    這樣看來,曾子殺豬的事,也可以用它來分析。

    曾子殺豬的事兒,講的是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趕集,他的兒子也要跟著去,哭哭泣泣的。他的妻子說:“兒子你回去吧,等我從集上回來,把咱們家的豬殺了給你吃”。然後曾子的妻子從集上回來以後,曾子就要抓豬去殺,他的妻子,忙過來說:“我是哄兒子的,你怎麼就當真了”,曾子說:“不能和小孩開玩笑,他什麼都不懂,父母怎麼做他就怎麼學,你今天欺騙了兒子,母親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母親了,這樣教育不好孩子”。於是殺了豬讓兒子吃。

    把這件事情套在博弈論裡面,就是這樣的,要想把兒子培養成為一個言必行,行必果,誠實守信的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父母要言行一致,一言九鼎,做好孩子的榜樣。

    這就是博弈論在曾子殺豬事件上的應用。

  • 4 # 英文動畫學習屋

    小故事大智慧,

    故事中往往更充滿著親子教育哲理,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故事。

    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買東西,他們的兒子跟在後面哭著要一同去。曾子妻子說:"你回去吧,等到我從集市上回來了,我就殺豬給你吃。"兒子聽後,不哭了,乖乖地在家等待著。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一進門,只見曾子正在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急忙阻止曾子說:"我剛才臨走時說回來殺豬,只不過是騙騙咱們的兒子,讓他不要跟著我,你怎麼就當真殺豬呢?"

    曾子卻說:"孩子怎麼能隨便欺騙呢?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什麼道理也不懂,全靠向父母學習,受父母的教育。現在你欺騙孩子,實際上就是教他學會欺騙別人。母親欺騙自己的兒子,兒子今後就會不相信母親,那麼,今後要怎麼向孩子施教呢?"

    說完,曾子果然把豬捉來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身教重於言傳。

    如今,有些父母自己遊山玩水、揮霍逍遙,卻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勤儉節約;有些父母自己看不起讀書人,卻要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卻不關心孩子的德行……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其孩子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或者只注重孩子的分數,而忽視孩子的德行。

    身教重於言教,高喊一千遍口號,不如以身作則的一個具體的行動。曾經當選南京“十佳家長”的艾莉的身教讓人歎服。有一次,她帶孩子去游泳,游完後,發現自己的皮涼鞋不見了。孩子天真地說:“媽媽,別人把你的涼鞋穿走了,你就穿別人的鞋吧。”艾莉覺得這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她硬是光著腳,帶孩子走回家。走了二里路,腳也磨破了。艾莉說,她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一個道理:不能損人利己。做家長的一定要給孩子樹好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做到。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根據平常的觀察,我的孩子可算得上一個聽話、能吃苦、有上進心的孩子。但是即使這樣的孩子,做家長的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一味地相信孩子。記得孩子讀四年級的時候,做寒假作業,有一道應用題,孩子做好後拿來問我對不對。

    我一看答案應該是正確的,但解題過程有點不那麼有根有據,所以我就問孩子是怎麼想到這個解法的。孩子支支吾吾,還擺出一副沉思狀。因為當時我也不知道用哪種小學的解題方法來輔導孩子,所以我們只好當面表揚孩子會動腦筋,並提醒孩子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之後,我悄悄地打電話請教我的同事,得到了正確的解題過程。

    過了幾天,我翻開孩子的書包,發現寒假作業後面附有參考答案,孩子的解題過程與參考答案的一樣。大概過了兩個星期,我故意問孩子那道題的解題過程怎麼解釋,並暗示孩子做任何事都要靠自己,別人的東西拿得到一時,用不到一世,孩子似乎有點觸動。

    大概又過了兩個星期,我又問起那道數學題,結果他仍舊答非所問。這時,我非常嚴肅地對他講,你讀書是比較自覺,但有時候缺乏鑽研的毅力,一遇到難題就有一種畏難情緒,這對你的學習很不利。像上次的那道數學應用題,我估計你是一知半解,所以我才多次提起,目的就是提醒你要真正理解,不要不懂裝懂,否則,會成為你一生難以解開的疙瘩。

    孩子被我講得流下了眼淚,我也適可而止。在這件事情上,讓他感受到我的認真,重視過程和細節。自此,我很少發現孩子再拿參考答案敷衍作業的情況,有什麼疑難問題他一般能主動請教老師或家長。我相信,這樣的習慣會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一對父母都會嘔心瀝血地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父母的“示範性”和孩子的“向師性”,使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僮老師有話說

    父母的思想感情、價值去向、處世哲學、道德境界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對孩子具有薰陶引導的作用,因此,做父母應該時時處處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真所謂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種子山農24和山農28哪個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