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港奕奕媽
-
2 # 隨影隨心
人都是如此,當你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以後,思維的能力會被限制,你可能會聽到周邊的人說外面有很好的機會,但你不會輕易選擇走出哪一步,你會擔心外面是不是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好?我去了哪裡能夠比現在更好嗎?我離開了這個熟悉的地方,我能做些什麼?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你面前!
對故土的留戀其實就是依賴,人一旦有了依賴,很難做出改變。
-
3 # 極度深寒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
窮就要離開?這是哪門子規定?香港現時的社會發展程度,經濟發展水平已是中國最高的地區,普通香港人離開香港能上哪兒?去深圳做三千塊的服務員嗎?還是去富士康做四千塊錢的流水線工人?
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導致貧困的原因有許多,但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於自身的能力不足,如學歷不足,技能不足。這樣的人去哪都成問題,還不如留在香港,最起碼有一份安身立命的保障。
其實香港遠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恐怖的高消費,香港最大的開支在於房租支出,除此之外的交通,日常用品、伙食開支其實並不比深圳高多少,但相應的工資卻高出一大截。以2018年為例,香港勞工月薪中位數在16500元左右,這個月薪還是足夠應付日常開支的。真正的香港居民區物價較熱門旅遊景點低得多,如深水埗這些地區。
何況香港針對貧困人士還有一系列的扶持和補貼,包括住房補貼,公屋計劃,老人的長者津貼,水果金、綜合援助等等。針對年輕人還有各種免費的語言和技能培訓以及工作推薦、鼓勵等等。並且政府還鼓勵香港老人在廣東和福建養老。
一個香港單身漢如果不懶,雖然在香港很難買得起房,但公平說道,還是要比離鄉背井的內地普通務工人員要強得多的。首先哪怕你身無分文,得了重病大病完全不用擔心,其次實在不想工作,每個月的綜合救濟也有4-5000左右。還有片區的各種社工,慈善組織派發的米麵糧油罐頭等等。
2018-2019年度,香港申請綜合援助計劃的個案有22.5萬人次,共計發放援助金額223億港元,平均摺合99389元/人次。當然有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申請,有的是單親家庭特殊照顧。
日常生活習慣方面,也區別於內地。香港人習慣於閱讀看報,習慣於六合和賽馬。習慣於港式茶餐廳文化,習慣於繁體字和中英交雜的粵語。
以上的種種文化,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福利方面的落差,哪怕是貧困,貧困人士也不會離開香港。
-
4 # 愛妮品歷史
香港,地處中國的華南,珠江口以東,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大都市之一,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三大區域組成,目前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三。說起香港大家對於它的印象更多的是富裕、經濟發達、生活水準高,但是在這些美好的現象背後也隱藏的不美好的方面。
作為繁華大都市,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的背後,高額的消費水平,迫使窮人在香港的生活越發的艱難,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無處安放的貧窮背後,他們為什麼不選擇逃離,而是堅持留下?
在香港月薪過萬依舊生存艱難
在內地,月薪過萬是一個不錯的收入,也是很多年輕人為之奮鬥的小目標,但是對比香港,由香港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月薪12000港幣在香港僅屬於中下水平。
在香港的衣食住行中,佔最大消費的是“住”這一塊,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想要買得起房子,靠著上班是不可能的,(根據政府資料)有一半的人在租住房屋,每人平均在住房這一塊,月均花費高達5000。
除了住,最重要的“大頭”是吃食,我們就以九龍塘為例子,作為簡單的一份皮蛋瘦肉粥,售價在20-50元之間,最普通的一份午餐價格也在30元左右,而且香港相對好一些的餐廳、酒家、日料等還有一項額外的服務費,一般都收取10%左右,所以在香港生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香港更是有“籠屋”這個特殊稱呼的貧民窟聚集地,人均居住面積僅為2平方米左右。
不願離開的原因
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為什麼這些讓你不願離開前往內地發展呢?這其中涉及到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居住在“籠屋”的人,大多數沒有一技之長,但即使是從事清潔工,刷盤子等工作簡單性質的工作,一個月的收入也有9000左右,相比大陸的工資價位,對半砍是正常的工資收入水準,相同行業甚至很多都達不到香港工資的一半,於是很多人就不願離開,更不願去冒險。所以即使生活壓力再大也會留在香港。
第二個方面:香港對於永久永久居民提供了比較多的福利,例如福利房的申請、永久居民老年綜合援助基金等,加之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很多人的虛榮心作怪,沒辦法放心那份大都市生活的“高大”感;因此綜合各方面的條件因素,香港的窮人不願離開家鄉,更多選擇留了下來。
生活方式的改變,需要極大的勇氣,無論從適應角度,還是從想法出發,我們大致可以體會他們不願離開的原因,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家鄉”一詞對於很多人都是沉重的,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離開自己從小生存的地方呢?相同的條件下,如果你在香港,你又會做什麼樣的選擇呢?
回覆列表
窮人在香港的福利好,失業了或不願意出去工作的,可以申請領綜緩,雖然少也夠生存,還可以申請公屋有地方住。我一個同事,她是單親媽媽,她雖然有做兼職,但還可以領到政府的綜緩,又有公屋住,學校可以申請各種費用減免,一個人在香港養大孩子和養活自己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