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繭破
-
2 # V思維視覺
東漢末年的呂布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親手殺了董卓卻被李傕和郭汜給打敗了,後倉皇出逃長安城。如果說曹操擊敗了呂布,那是因為曹操是著名的軍事家,但為什麼呂布會敗給李傕和郭汜呢?
董卓作亂,群臣束手無策,後來,司徒王允說服呂布,和呂布一起聯合,呂布殺掉了董卓,但隨後呂布就被董卓的部將李傕和郭汜擊敗,呂布逃走,臨走前,呂布勸王允一起走,王允不走,最終被殺。呂布那麼厲害,居然被兩個小人物給打的大敗,狼狽逃走,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費解。
呂布殺掉董卓之後,王允任命呂布為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王允給了呂布很高的待遇,然而,呂布屁股還沒在板凳上坐熱,就被李傕和郭汜趕出了長安。
《三國志 董卓傳》記載: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長安,眾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
《三國志 呂布傳》記載: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
本來董卓死後,部將李傕和郭汜等人準備逃亡,結果賈詡烏鴉嘴,說了幾句話,讓李傕和郭汜殺了回來。賈詡說,你們要逃走,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放手大幹一場,打不贏再跑也不遲。於是,李傕和郭汜這兩個亡命之徒就率軍殺了回來,合圍長安,短短十天,長安就失守了,呂布被擊敗,只帶了幾百人逃出長安
這一戰,呂布與李傕和郭汜軍曾展開巷戰,因為長安被攻破,敵軍進來了。呂布與他們交戰,曾一矛刺中郭汜,但郭汜的兵士趕來,把郭汜救走了。
《三國志》注引《英雄記》記載: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之所以被李傕和郭汜擊敗,有兩個原因,第一,呂布殺掉董卓之後,得意忘形,沒有防備,沒有充分準備戰略戰術。第二,對方兵士很多,十多萬人,敵我力量懸殊太大,呂布兵少,處於劣勢
-
3 # 愛說話的老王
回答
首先來說,賈詡是一個謀臣,這是毋庸質疑。但是他一出世。不會有“四大才子”的燦爛光環。也不會有“臥龍鳳雛”的傳世之說。
他只是一個謀臣。在沒有“火燒宛城,三破曹軍”之際。賈詡無非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謀臣。
《三國演義》裡面很多的“鹹魚翻身”都需要一個過程經歷。而有一些無需過程經歷,一出場就“天下無敵了”。比如呂布。他以前只是太守丁原的乾兒子,“大帳前執掌官”。“驃騎校尉”。但是,沒見到他出場打一仗。就有很多人懼怕。
其實呂布也是在虎牢關一戰成名。
而賈詡則是為了在三國這樣的亂世生存,想要出人頭地在這亂世?那就看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要不就是“你上面有人”或者“你爸是李剛”。
而顯然賈詡都不具備。他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三國演義裡面是)。的謀臣,能出世就受到像當時已經成了“軍閥割據”的李傕郭汜的“青睞”。聘請為“軍師”。這就等於在職場上有了定位。等於在“三國江湖”裡面有的“名號”。
因為有這個經歷以後,賈詡後來在李傕郭汜失敗後,轉而投了宛城張繡。並且連出奇巧之計。大破三次曹軍。使得曹操長子曹昂,愛將典韋命喪黃泉。大挫敗曹軍銳氣。
隨後張繡投降曹操後。賈詡這才能夠在曹操面前脫穎而出。做了曹操的上大夫。高階謀臣。
如果不是如此,一個最開始很普通的賈詡。就像一個草根。哪有在三國演義裡的“群雄爭霸”時代。嶄露頭角機會?
-
4 # 允知
《三國演義》中,賈詡為何要幫助李傕郭汜來打敗呂布呢?
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賈詡,就會想到“三國第一毒計”,可謂聲名遠播,即便後來投靠了曹操,在曹操眾多謀士中依舊牛逼的不得了,也就比郭嘉的名次差點。
再說李傕、郭汜何許人也,兩人出場率雖然不高,但兩人絕對不可忽視,也有過巔峰時期的。兩人都是董卓女婿牛輔的手下,且和賈詡算是同僚,一個系統的。當呂布和王允合起來把董卓給殺了,佔領了長安,掌權了,手裡也掌握了漢獻帝。西涼軍全是董卓的老鄉,和董卓關係非常好就聽董卓的,看到呂布、王允殺害了董卓,當然會給董卓報仇了。李傕郭汜這時也算是時勢造英雄,整合了十萬西涼軍,就殺奔長安去給董卓報仇去了,賈詡也是在這時候給李傕郭汜出謀劃策的。其實就算沒有李傕郭汜賈詡,也會有其他人出來的,畢竟是十萬西涼軍呀。誰不眼饞,誰掌握在手裡了,就有了爭奪天下的本錢,當然掌握西涼軍的首要任務就是先給董卓報仇。
結果雖然是李傕郭汜打敗了呂布,逼的呂布投靠袁紹去了。也把大司徒王允全家給殺了,算是給董卓報仇了,後來我們習慣稱為“李傕郭汜之亂”。原因就是是李傕、郭汜兩個傢伙佔領了長安就開始勾心鬥角、各自算計,爭權奪利自相殘殺,使繁華的長安化為廢墟。
所以說,就算賈詡不幫助李傕郭汜,也會有張詡、李詡的出面。因為當時的大環境就是如此,逢亂世沒辦法,都是為了活下去且活的更好而已。
-
5 # 使用者1593643975983XX
亂世求自保,三國毒士非賈詡莫屬,算無遺策,得以高齡善終,是絕無僅有的異數,但是政治立場不鮮明,不是迂腐愚忠之輩,是個典型機會主義者,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典型,在亂世之中謀得一席之地,建功立業實屬不易,靠謀略揚名天下,功成身退得以安享晚年,幫李郭打敗呂布,只是權宜之計,最主要是為了自保而已,沒遇明主之前不得已所為,作為謀士盡職盡責而已。
-
6 # 日航通鑑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我也思考過,賈詡有能力,有魄力,我認為是排得上三國前三的謀士,但是賈詡最初登場確實跟著李傕郭汜這樣的無能之輩,這確實是令人費解的。今日我就想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為什麼頗有能力的賈詡願意跟著李傕郭汜幹。
一、 賈詡出世的尷尬境地我們可以發現,在東漢末年亂世開局剛開始的時候,能混出頭的人基本上都是各種名門世家的子弟,例如說袁紹、袁術、曹操(好歹家中是個大戶)、荀彧、荀攸等人,這些人能力強是一方面,出身高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但是賈詡的出身就很尷尬了,他是一個平民,普普通通的出身,雖然有著一身學問,但是在很看重家世的東漢末年,賈詡想要出頭太難了,我們透過《三國志》中的記載看到賈詡做官其實是很不如意的,其中寫到:
“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因此賈詡只得投靠西涼軍,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賈詡本身是武威人,相對於是西涼軍的老鄉,這就多了一副同鄉之間的情誼加成;另一方面,西涼軍上上下下從董卓到李儒到李傕郭汜等人,都是平民出身,因此同樣都是平民,西涼軍中的階級歧視氛圍就少了很多,比較重視個人才能,相對來說賈詡在其中出頭是比較好出頭的。
因此綜合以上兩個原因,賈詡最初是西涼軍中的一員,俗話說得好“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賈詡既然是西涼軍中的一員,當西涼軍出現危機的時候,賈詡自然就要鼎力相助了。那麼西涼軍的危機是什麼呢?
二、 西涼軍的危機與賈詡的自保西涼軍中出現的危機,說實話與賈詡息息相關,對於賈詡來說,挽救了西涼軍就是挽救自己。在《三國演義》中如此說西涼軍的危機的:
“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四人。’”當時李傕郭汜等人上書朝廷要求贖罪,但是王允卻要誅殺首惡。從後面賈詡勸說李傕郭汜後李傕郭汜馬上就聽了他的話,說明賈詡在西涼軍中是有一定地位的,也就是說如果清理首惡的話,其實非常容易就株連到賈詡的身上。
我們就賈詡一生的經歷來說,他是一個非常小心惜命的人,可以說為了自己的命,他願意去搭上別人的命以及前程。(例如說張繡投降曹操一事,對於張繡來說不一定是個好選擇,但是對於賈詡來說卻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面對著漢王朝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生存的圍剿工作,賈詡選擇了幫助李傕郭汜,因為這個時候幫助李傕郭汜說實話就是給賈詡留一條活路,賈詡需要強大的西涼軍作為自己的後盾和保護,因此賈詡出了一條毒計: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在賈詡的計謀之下,實力本來就不差的西涼軍輕鬆地打敗了呂布,並且重新抓回了天子。
此後馬騰等人率領著另一支西涼軍來勤王,可以說如果馬騰的軍隊戰勝了李傕郭汜的部隊的話,作為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賈詡難逃一死,因此這個時候的賈詡又主動出來幫助李傕郭汜,賈詡說:
“二軍遠來,只宜深溝高壘,堅守以拒之。不過百日,彼兵糧盡,必將自退,然後引兵追之,二將可擒矣。”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賈詡支援了李傕郭汜很多,但是賈詡的心願卻是保全自我,可以說賈詡就像毒蜘蛛一樣,如果你不動他,他就趴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像是無害之物一樣;但是你一旦侵犯了他的生存安全,他就會亮出自己的獠牙然後給你狠狠一口,讓你中毒而死。這樣的賈詡,才可以稱得上是“毒士”啊!
三、 奇怪的平衡點:同時效忠漢帝與西涼軍我們可以發現在賈詡身上,存在著非常奇怪的一點便是他雖然效忠於西涼軍,但是他一樣對漢室忠心耿耿。因此到了後期漢室忠臣甚至尋找到了賈詡作為助力進行謀劃,在其中寫到:
“侍中楊琦密奏帝曰:‘臣觀賈詡雖為李傕腹心,然實未嘗忘君,陛下當與謀之。’”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奇怪的情況呢?個人還是認為是出於賈詡的保命思維。賈詡幫助了西涼軍好多次,但是他發現李傕郭汜等人實在是不堪大用,如果繼續跟隨他們,那麼賈詡自己將性命不保,這時候該怎麼辦?
賈詡只能做雙面人,一方面投靠漢室去為自己洗白名聲,落下一個漢室忠臣的名聲以便之後投靠其他諸侯。賈詡甚至衰弱的漢室已經沒有辦法保護他,因此當漢獻帝投來了橄欖枝向賈詡表示招募的意願的時候,賈詡毅然拒絕,可以說賈詡只是把漢室當作了自己的洗白工具而已。
另一方面,賈詡仍然歸順於李傕郭汜,為了便是暗中挑起兩人爭鬥,然後趁機幫助漢獻帝逃跑。
因此我們發現在賈詡身上出現的這種奇怪的雙重效忠的屬性並非是偶然的,賈詡的出發點很明確,那就是在保住自己的性命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去實現自我價值。因此後面我們也可以發現,賈詡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命著想,因此賈詡才得以在76歲的高齡才去世,這背後離不開賈詡的小心翼翼與神機妙算。
四、 總結因此我想說的是,我們在分析賈詡行動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抓住賈詡的動機就是賈詡的求生慾望,在滿足了求生慾望的時候再看賈詡的晉升慾望。可以說賈詡是三國之中最為奇特之人,他不同於其他野心勃勃的同行,可以說對於賈詡來說,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他才是真正的“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啊!
-
7 # 路留星
賈詡、李傕、郭汜三人都是羅貫中先生作品《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賈詡更是三國前期比較出名的謀士。賈詡為李傕、郭汜出計打敗呂布,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為董卓報仇。作為古代文士一向以忠於自己的主公為榮,雖然賈詡在董卓陣營時,地位不算很高,但畢竟在董卓陣營沒吃過什麼虧,一度拿著董卓陣營的糧餉。身受董卓薄恩,古代人一向對這個很重視。就算是現在也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就像春秋戰國時的豫讓為給舊主公智伯瑤報仇,多次藉機刺殺趙襄子,不惜吞炭變聲和毀容。雖然賈詡沒這麼偉大,不排除這種可能。
謀士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第二,看不慣呂布。呂布武藝高強,幾乎無人能敵,三英戰呂布更是天下聞名,轅門射戟更是給劉備解了圍。當然,其中有很多都是後來的情節,但呂布在丁原身邊時,令董卓下不來臺,作為董卓陣營的賈詡心中應該也不舒服。呂布也看不起文官謀士,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這一點從之後陳宮很多計策不被及時採納可以看出,這一點是個正常人都會有意見。古人最講究仁義禮智信,呂布作為三姓家奴,明顯和這格格不入,作為文人的賈詡應該看不慣呂布。
布曰:“司徒放心。量此鼠輩,何足數也!”遂引李肅將兵出敵。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第三,借二人之手打敗呂布,為自己做宣傳。賈詡雖然在董卓陣營有一段時間,但真正論起來確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怎麼能為自己做廣告,讓各大集團知道自己呢?遇到董卓被呂布害死這個機會,正好藉機給自己揚名。李傕、郭汜也曾經是董卓的部將,也是在董卓死後沒有出路,正好借用這股勢力給董卓報仇,這樣一方面彰顯自己對於已故主公的忠心,另一方面也能讓有雄才偉略的人注意到,為後期的發展打好基礎。
李傕、郭汜聽知李蒙、王方皆被馬超殺了,方信賈詡有先見之明,重用其計,只理會緊守關防,由他搦戰,並不出迎。果然西涼軍未及兩月,糧草俱乏,商議回軍。筆者主要從報仇、對呂布不滿、為自己做宣傳三方面談了這個問題,認為賈詡幫
回覆列表
原文蒐集:
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三國志賈詡傳》
初,卓女壻中郎將牛輔典兵別屯陝,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略陳留、潁川諸縣。卓死,呂布使李肅至陝,欲以詔命誅輔。輔等逆與肅戰,肅敗走弘農,布誅肅。其後輔營兵有夜叛出者,營中驚,輔以為皆叛,乃取金寶,獨與素所厚友胡赤兒等五六人相隨,逾城北渡河,赤兒等利其金寶,斬首送長安。比傕等還,輔已敗,眾無所依,欲各散歸。旣無赦書,而聞長安中欲盡誅涼州人,憂恐不知所為。用賈詡策,遂將其眾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長安,眾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圍長安城。十日城陷,與布戰城中,布敗走。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藉。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三國志董卓傳》
傕、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幷州人,幷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牛輔既敗,眾無所依,欲各散去。傕等恐,乃先遣使詣長安,求乞赦免。王允以為一歲不可再赦,不許之。傕等益懷憂懼,不知所為。武威人賈詡時在傕軍,說之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傕等然之,各相謂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鈔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眾以為然,於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榮戰死,軫以眾降。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合,圍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城潰,放兵虜掠,死者萬餘人。殺衛尉種拂等。呂布戰敗出奔。王允奉天子保宣平城門樓上。於是大赦天下。李傕、郭汜、樊稠等皆為將軍。遂圍門樓,共表請司徒王允出,問“太師何罪”?允窮蹙乃下,後數日見殺。傕等葬董卓於郿,並收董氏所焚屍之灰,合斂一棺而葬之。葬日,大風雨,霆震卓墓,流水入藏,漂其棺木。《後漢書董卓傳》
答案在此:
賈詡勸說李傕等人造反攻打長安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為了自保,當時的賈詡原本正在牛輔手下任事,然後董卓的死引起了涼州集團的崩壞,由於牛輔的能力和器量都不足,導致牛輔的陝西兵團解體與內訌,牛輔也在棄軍潛逃時,被自己的心腹胡赤兒謀財殺害了,雖然賈詡本傳沒提,但賈詡應該是在當時的陝軍混亂中僥倖撿回了一條命。然後就發生了李傕等人的西歸,以及向王允乞降的經過,而王允這人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對長安的軍力以及天下局勢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概就是所謂的一朝權在手,就發麵膨脹的代表,這也說明王允這貨骨子裡也不是個好東西,不然不會這麼放飛自我傲世群雄了。他堅決不同意赦免李傕等人,當然賈詡也包括在裡面,不過就是罪大罪小的問題,李傕等人凌亂了,像牛輔一樣只顧著自保逃命,沒想過集結自己手裡的軍隊,還可以整一個大新聞。
但賈詡又不傻,像李傕等人這樣跑路,就算身邊的人不會各個是胡赤兒,但最後的結果一定上不會好,而且如果等朝廷緩過勁來,派出軍隊去追捕這些亡命徒,到時就算是逃入涼州也沒有,反而讓涼州原來的軍閥土匪強盜們,幫著捕快一起雞飛狗跳的,賈詡這種文人又哪裡是這些禍害的對手,最終的結局一定是死翹翹,而且是像野狗一樣的死在路上那種。所以賈詡必然不會答應李傕他們這樣作死,關鍵是他們作大死可以,但別拉著他一起亡命,相反賈詡還憑著自己的口才,說動李傕等人聯合起來,破罐破摔的拼上一拼,不是說長安實際沒多少兵力麼?現在正是去幫董太師報仇的時候,逃跑有個卵用,一個亭長村幹部就能發動群眾抓了你,哥哥們手裡的部隊是幹嘛的,不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麼?就算最後打輸了,那時在逃就是了,不戰而逃死了也窩囊?所謂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賈詡就是這樣鼓動李傕這幫人替他賣命的,其實賈詡也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