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武經總要

    韓國廢除漢字是根據國情決定的。

    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字就是其一,中國漢字從古代開始就一直影響著周邊國家,除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

    到了唐朝,新羅的一些大官員幾乎都會漢字,而且水平非常高,還會寫詩詞歌賦,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

    韓國千百年來在文字發展和書寫方面都是使用漢字,廢除之後弊端非常明顯,就是本國文字發展遲滯甚至是停滯。

    本民族文字又很難替代或者彌補漢字的地位和價值,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擾和不便。

    韓國在廢除漢字的幾十年之後,發現本國對漢字的依賴嚴重。

    現在韓國開始呼籲恢復漢字,據調查統計,有89.1%的韓國家長支援回覆漢字。

    在很多人主張取消漢字,保持民族文字純潔性的同時,英語正悄然而迅速地契入韓國語。

    與西方交往日益頻繁,韓國人在生活上和語言上都出現了西化的趨勢。自1998年起以韓國語文會發起了一場旨在恢復漢字教育的泛國民運動。

    這些團體向金大中總統遞交了一份請願書,他們要求:廢除韓文專用法。

    他們還開展了“百萬人簽名運動”,併成立了“全國漢字教育促進總聯臺會”。

    漢文化對韓文化的影響畢竟有幹年之久。

    目前的韓語詞彙有70%來自漢語。

    韓文中的漢字讀音大體上保持著中國中古時代甚至更早一些的語音。時至今日,漢字依然受到很多韓國人喜歡。

  • 2 # 綠青蛙

    朝鮮半島作為與中原王朝直接接壤的半島,幾千年來,不是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就是大一統王朝的忠實藩屬國。自然,朝鮮半島一直都深受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到在幾十年前,韓國所使用的主流文字還是是漢字。

    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樹立自己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朴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

    廢除漢字的報紙

    雖然這個條令出臺了,但是想要徹底廢除漢字,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畢竟整個韓國從古至今,國民使用最廣泛的仍然是漢字,即便在朝鮮王朝建立以後,他們也建立了自己獨有的新文字“諺文”,但是這種文字新型文字與漢字相比,實在是存在著太多的缺陷。因為這種文字只是一種表音文字,所以在一些書籍文獻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並不能明確的表達一個漢字要傳遞的意思。

    五六十年代的韓國

    “諺文”其實就像漢字裡面的漢語拼音,每當出現同字音的情況時,可能對所表達的正確含義有所誤解,所以在“諺文”出臺以後,使用起來並不方便。

    廢除漢字以後,還意味著韓國人要拋棄很多自己的古老文獻,古時候朝鮮的一些重要文獻都是用漢字來記載的,如果他們的後代不學習漢字,完全沒有辦法去深入研究古文獻,這就導致了韓國的教育開始出現斷層。

    韓國古建築

    只是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體系的改革,韓文教育開始普遍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學習漢字,雖然上世紀80年代仍然存在部分以漢字編撰而成的教科書,但是認識漢字的人仍然越來越少。

    尤其到了80年代後期,報紙、雜誌上幾乎都不再出現漢字,教科書也徹底被韓文所取代。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韓國恢復了文化自信,但是接踵而來的麻煩,卻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深遠影響。

    曾經的韓國課本

    比如在使用“諺文”的時候,其實名不字中的字完全不同,但是韓文的寫法和發音卻一模一樣,導致韓國人經常搞混淆自己的名字,甚至在他們的第20屆國會議員選舉中,就出現過這種尷尬情況。最後還是使用漢字書寫名字,才解決了這一問題,避免了誤會的發生。

    更糟糕的是,許多古老的歷史典籍,除了那些老人能夠閱讀以外,年輕人基本上不認識文獻裡面的漢字。當他們走過一座有著重大意義的歷史古蹟時,卻因為不認識漢字而匆匆路過。

    韓國文獻

    不過還有一些對於學術要求格外嚴謹的學界,仍然在堅持著漢字的使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看到漢字了。就是隨著漢字在韓國的逐步消失,近幾年恢復漢字的呼聲卻突然興起。

    韓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因為不認識漢字的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而且還有超過67%的韓國人,相當贊成重新恢復漢字的使用。據說在今年年底前,韓國的小學將會重新使用漢字課本,也許在廢除漢字幾十年後,韓國終究又回到了原點。只不過,但願別出現經過韓國的“研究”後,漢字又“成為”韓國人的發明才好。

  • 3 # 大江畢竟東去

    之所以把漢字同中國文化聯絡在一起是因為文字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也是一種文化的文化邊際。

    韓國的精英階層自己很清楚,從漢四郡開始算,自己國家已經被中國文化深深的影響了兩千年之久。而漢字是公元3世紀左右傳入朝鮮,公元六世紀開始廣泛使用。而廢除漢字是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光復以後的事兒了。漢字的使用時間少說有1300多年。朝鮮的很多古籍都是用漢字寫的,而朝鮮半島上的很多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依然會書寫漢字,尤其是到了過春節的時候,對聯還是由漢字所書寫。可以說整個朝鮮半島當時廢除漢字,除了中華文化在近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的弱勢以外,一時衝動的民族主義才是罪魁禍首。

    朝鮮分裂後,大韓民國的確從這種民族主義情緒中受益良多。民族的文字帶來了民族的自信,山姆大叔的援助帶以及越戰的訂單讓韓國人迅速的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大韓民國上到總統下到普通百姓都憋著一口氣兒,要變強大,要發展經濟,發展尖端科技。於是,在國家意志的主導下,五大財團牽頭,全民上下一心,創造了江漢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今的韓國已經成為亞洲少有的幾個發達國家之一。韓國人在全盤西化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富起來的韓國人已經不再滿足對外出口科技產品、高階工業品了。韓國人想像西方的發達國家一樣,對外輸出自己的韓國文化,於是一股韓流席捲全球,韓國人得意滿滿,自豪極了。“看看,我們不僅可以對外輸出工業品,我們的文化也為全世界所接受、認可。”夫復何求?

    但是,這股韓流真的像寒流一樣,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韓國人此時反應過來,疑惑的問道,怎麼回事?為什麼曾經在全球都紅極一時的韓國文化,現在一地雞毛?哪裡出了問題?

    原來,文化輸出是需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的,而之前的無論是韓劇、韓國明星、韓國音樂等任何文化產品形式都是屬於一種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品,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偶爾吃一次,還是不錯的,但是人們不會去長期吃快餐,也不會把快餐當成藝術品去細細品味。所以此時韓國人開始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經濟、科技以及社會文明程度已經如此之高,但是自己的文化底蘊在哪裡?自己的文化積澱在哪裡?

    於是韓國人又開始了一波風騷操作。開始瘋狂的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各種文化遺產,前後申請了9個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然後又申請了若干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比如和我國端午節非常類似的江陵端午祭,起源於我國的雅樂,甚至是活字印刷術等等。

    無論如何操作,改變不了被中華文化影響一千多年的事實,也改變不了全盤西化的韓國目前的精神困境。到底是擁抱哪個?還是這麼一直糾結、矛盾下去,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而韓國人對於漢字,就如對於中華文化一樣矛盾,糾結。無法完全拋棄,更無法全盤接受。到底何去何從,歷史會見證一切。

  • 4 # 常天書院

    韓國人對漢字當然是留戀不捨的了。

    中國漢字自從古時候就一直影響著周邊的國家。早在漢朝時期,韓國就已經開始使用漢字,而到了南北朝,韓國已經開始離不開漢字了。不僅如此,就連韓國的建築、服飾也都是模仿中國古代建造與服飾設計的。

    到了唐朝,韓國的一些大世族基本上都會寫漢字,甚至還會寫中國詩詞,可以說,韓國文化是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的,並且也是由中國文化所衍生出來的亞文化。而到了清朝末年,韓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國,他們的漢字在平民百姓之間都已經十分的非常普遍了。

    但在二戰結束後,韓國想脫離中國藩屬國的關係,所以開始逐步廢除漢字,但韓國政府未曾想過,這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麻煩。原來在韓國幾千年的使用漢字的情況下,民間已經充分的被漢字所改變,因為韓國自己的文字並沒有什麼年輕人認識。這就讓年輕人對韓國文化產生了懷疑。再後來,一出生就學習韓文的那代年輕人,開始看不懂韓國古代建築、書籍所用漢字,而且韓國貴族階級仍然在學習漢字。

    畢竟韓國的歷史學者如果想要查閱自己國家古籍,就必須需要學習漢字。可以說韓國到現在廢除漢字已經幾十了,但是這對於學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現在韓國民眾開始向政府呼籲恢復漢字,而韓國政府也覺得當初的廢除漢字法令是十分不對的。

    想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書法繪畫等文化知識,點我喲

  • 5 # 歷史思想家

    在1443年,韓國人發現對普通人來說學習漢字太費神,於是就發明了「諺文」(即今日的韓文)來幫助普通人,

    要說韓國人還是非常的聰明的,諺文使用了幾百年時間,由於語法和詞彙都沒經我嚴格的標準化,所以說即便大家都會使用,但是每個人的寫法和用法都不一樣,這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然而到了後來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發生了變化,那個時候整個半島都被迫使用日語作為官方文字,

    文人們都開始對漢字生疏起來。但殖民時期,日本人還是允許韓文和漢字出版物出現和使用的,但是單純使用漢字是被禁止的。

    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日殖影響,半島人民已經不能只使用漢字交流了。

    因此,漢字在韓語裡的重要性就漸漸削弱了。

    不過,漢字在韓國的使用淵源和中國基本是一脈相承,

    所以說即便韓國人不再使用漢字了,但是他們的文化已經深深的打上了漢字的印記想完全摒棄漢字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不到孩子使用了,但是隻是帶上了韓文的面具而已。

  • 6 # 北漂程式猿小陳

    本來漢字是朝鮮半島進入文明後,記錄文明的主要手段,朝鮮半島知道世宗大王時候才創出自己的文字,但是同音同字 不同意思的特別多,韓國精英階層還是認同並以學習漢字為榮的,普通大眾基本不學了,但在證件 證書等重要時候仍然以漢字為主

  • 7 # 米麥俍和

    東晉 高麗好大王碑 隸書,也許他們真覺得自己是漢人,後來研究發現自己是高麗族,受日本文化影響把我們的傳統書法改程“書道”。寫書法是日韓政客的必修課,或許“道”也是他們更難以理解的。

  • 8 # 山野居村夫

    韓國人在韓朝(即抗美援朝)戰爭前的官方文字是漢字,連國家行政體制的設定都是基本一致的,讀的教科書都是中國各個朝代的聖賢書。所以,韓國人不僅看得懂漢字,她的一些文化習俗都跟中國一樣,比如端午節。

  • 9 # 慕容閒話

    韓國人,對於中國創始的漢字,心情真是複雜、苦惱又尷尬。

    近百年來,他們的態度,基本情況就是:主觀上一直想廢掉漢字,但客觀情勢上又根本抹滅不了。所以呢,始終都陷在廢除與反廢除、恢復與恢復多少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這個難題,可以判斷,以後的韓國,也根本無法很好地解決。核心原因在於,這既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一個無解的死局。

    韓國人與漢字,淵源太深,深到並不會比我們遜色多少。導致如今,再來切割,怎麼都是尾大不掉。

    現在的“大韓民國”,是牛氣哄哄的,可千年以來,在東亞朝貢體系中,他們都是我們的屬國。更加麻煩的是,他們不僅政治上不能完全獨立,連自身的文化、文字都沒有。

    長久以來,他們亦步亦趨於中華的文明、制度、禮儀、文化,乃至文字,都是直接搬運。韓國可稱古代中國最忠誠也最具理想的“模範學徒”與“三好學生”。當初朱明滅亡,他們私下繼續尊奉崇禎年號,用了200多年,矢志不渝,這得是多鐵的交情呀!

    古代韓國,是使用漢字,傳承文化,記錄歷史的。這就導致,無論如何折騰,都脫離不了漢字。因為,即便是後來的韓文,它的骨子也還是漢字,無非羼雜了一些八思巴文的附肉,還有因為長期為日本侵佔,晚近夾了不少日文的文法。

    如果是為容易理解,再說的籠統大略不正確一點,所謂“韓文”,就是漢語拼音而已。我們的外語圈,長期流行一句玩笑話,說中國人學異域語言,是“3分鐘韓語,3小時日語,3天的英語,3個月的德語,3年的法語,300年的阿拉伯語”。這話固有夸誕,可也有部分實情在。

    為什麼是“3分鐘韓語”,中國人學起來何以會有得天獨厚之功,理由也在這裡。

    韓國人尊重古代中華文明是實,可也不是一味地甘當孫子。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嘗試,要去中國化、去漢化,去漢字——儘管要徹底搞定,終歸是徒勞。

    韓國早在1446 年前後,他們的世宗大王就“製造”了屬於自己的文字諺文(韓文)。為什麼既尊奉中國為天朝上國,又要“研製”自身的文字?這裡面的理由,當然不妨參考西夏、契丹等民族創字的成例,是有民族自尊心的考量,但是從現有文獻上看,世宗他們的用心,其實主要還是著眼在平民也能識字用字。

    因為,漢字這東西,雖然很華美,可畢竟也有絕大困擾:一方面是太難學,普通人根本沒那麼多精力去學成;其次,漢字畢竟是對著漢語的,是中國人語言的記錄,而韓國人說著韓語,卻寫著漢字,書面與口語割裂太大了,搞久了怕都會精神分裂。

    所以呢,韓文自誕生之初,主要目的就是要給漢字表朝鮮音的,是要讓普通韓國人也能讀書寫字,擴大教育面而已。韓國的貴族階層、高階知識分子群體,直到20世紀中葉,還普通嫻熟漢字。

    這是他們教養的體現,像朴槿惠父女都精通漢語,金大中、李明博都寫的一手好漢字書法,就是很好的例子。

    到了近現代,民族\國家意識深入人心,主要是出自民族自尊心的考量,韓國人需要廢除漢字。

    廢漢字、去中國化,對於韓國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不得已,畢竟他們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國家,倘若連文字都不能獨立,就未免說不過去。這在國際上,也基本是通例,像美國獨立後用英文也無所謂的達觀,反倒是較少數的。

    這一點,我們其實也需要體諒、尊重人家,沒必要冷嘲熱諷。只是可憐他們也不免偏執,朝韓都一樣。比如1950年代,他們頒佈國家訓令,只要是主張保留漢字的知識分子,一概打成右派,貶斥為破壞民族團結與民族政策的“大漢族主義分子”,受到非人待遇。

    他們韓國人想要廢漢字、獨立自主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

    可如此做法,他們的矛盾與問題,也是同樣深重的,只能永遠地頭疼:一方面,從文化傳承上看,去中國化也好、去漢字也好,一旦斬斷,文字是“獨立”了,可也絕了自己文化的脈絡。完全割斷漢文化的影響,不太現實,文化斷根,以後就不好活了。另一方面,去中國化->廢除漢字->讀不了古籍->喪失歷史,這個等式是一支劍,橫亙在他們頭上。

    另一方面,韓文只是表音文字,只標註發音,詞義還是靠漢字來表達。比如他們的“口卜”,“口”發m,“卜”發a,合起來就是ma;防水與放水是一個發音,日李萬機還是日黎萬機寫出來沒區別,廢除漢字就出現很多歧義。

    所以,他們的人名、還有諸如法律等需精確表意的用法,就必得漢字書學——韓國憲法文字就超過40%均是漢字所寫。還有一些文化程度高的韓國人,就像我們這裡以通文言為逼格一樣,他們會認為韓文粗俗,遠不如漢字精緻、古文優雅,也會特意學漢文、練書法、讀文言。

    我過去認識一個韓國留學生,與他交談,就發現他對《三國演義》非常熟悉,書法勉強也可提筆,四字成語甩的666,打出來的漢字噼裡啪啦。這也說明,即便是現在的韓國,文化程度高的,廢不了漢字,也不會去完全廢漢字。

    可以總結起來說,到了現在的韓國,大部分國人是不大懂漢字了,但是完全廢除漢字的言論, 一直都還是過激派。

    我所知道的情況是,現在的韓國,小學已取消了漢字課,可在初、高中,漢字課依然還是重要的選修課,“韓式高考”前幾年的資料是有17% 的人選擇了漢字科目。這就是說,在韓國,漢字並非完全廢除,可確實越來越小眾化、邊緣化。

    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漢字幾乎是不用的。他們學漢字,有點類似我們學佶屈聱牙的文言文,主要用意是為了能繼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不過這些年隨著中國崛起,韓國人學漢語人數也越來越多了。

    韓國現在的狀況,即便沒學過韓語,沒有結識韓國人,可去過旅遊的朋友也當所有體會:大街小巷、文物古蹟,也到處都是漢字;韓國人的身份證都是漢字作名,他們都會寫自各的中文名字;老一輩人很多都能認識書寫很多漢字;韓語輸入法可以輕鬆輸入漢字;一些莊重場合,也照例會用漢字。

    你說,韓國棒子尷尬,我們就不尷尬?

  • 10 # 中國鍵盤大俠

    韓國人怎麼看待我們不在乎!我們在乎的是,韓國人別來偷漢字,他們一天到晚都在惦記中國的東西!偷漢字他們不是沒有前科,中國真不知道怎麼老是有這麼不靠譜的鄰居,每天都惦記著別人家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生中是否會有個跟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把你放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