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行歌謠盛典

    你想多了,不會的,都是有模型假人去演示的,你想同學之間嘴對嘴,呵呵!你睡著了做夢到有可能。還有你可以找個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練習,這個到是有可能

  • 2 # 阿雷動物匯

    我學習心肺復甦的時候,學校裡已經購買了充足的模擬人用於教學,所以大多數是用模擬人來練習心肺復甦。但是在早期教學的時候,還確實有同學之間練習心肺復甦,其中的人工呼吸也要求口對口練習。

    做過被動通氣的同學回憶說,被捏住鼻子被迫通氣的時候,感覺一股空氣衝入氣道,甚至感覺全身都充氣了一樣,快要暈過去。指導老師會為了避免有同學出現氣胸、皮下氣腫等問題,讓做人工呼吸的同學不要真的吐氣,或者不要吐太多氣,避免志願學生不舒服。

    雖然以前同學們之間相互練習的時候有說有笑,但是操作和真人搶救差別很大。直到我們在臨床見過老師們上場搶救危重症患者和心肺驟停的患者,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以前學習的時候是多麼膚淺和敷衍——力度不夠、頻率低、通氣不夠、體力差... ...

    現在有了模擬人,我們的老師教課的時候更嚴格,同學們學習心肺復甦也更嚴肅,而且可以隨時前往教研室自己學習或請老師指導,不斷熟悉操作細節,臨床本就是經驗學科,這對現在正處於臨床學習的醫學生和未來要被搶救的患者都更負責。

    不過並沒有多少尷尬,老師很體諒學生,讓同學們按照性別配對去練習,就是男同學和男同學搭檔,女同學和女同學搭檔,如果有玩得好的朋友跟你搭檔,還覺得是一件蠻開心的事情,可以看成是小夥伴之間的親密互動。

    但是,心肺復甦不僅僅是操作人很辛苦,“被迫搶救”的人更辛苦——

    心肺復甦的時候,心臟按壓是搶救患者最最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這個操作是促進患者迴圈恢復的操作,搶救一名成人患者,心臟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胸骨下壓深度5-6cm。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搶救心肺驟停的患者,往往因為按壓不到這個深度,會利用上半身的重力為慣性下壓患者胸骨下端達到這個深度,這個力度也會導致一部分患者在搶救的時候遭受肋骨骨折,但是患者性命都難以保障的時候,有效的搶救措施 與 可能的身體傷害 之間,必須優先考慮前者。

    這個力度有多大呢?你可以想象一下,平時被鈍性撞擊到胸部的疼痛感,就能猜測一下被按壓的時候是多麼不舒服,而且是以高頻率100-120次/min,甚至有些指南建議到150次/min的頻率。

    當一個心臟正常跳動的人躺在地上被心肺復甦的時候,往往要做一些保護措施才不會出現不舒服和受傷。比如,老師會要求操作學生:搶救的姿勢擺對就可以,不要真的對志願同學的胸骨按壓下5cm,可以適當按壓1cm左右,不要太高頻率,不用完全做三個心肺復甦週期。

    心肺復甦的另外一個重要步驟是恢復呼吸,也就是人工呼吸,通常來說,心肺按壓與通氣的比例是30:2,也就是做 30 次心臟按壓,就要做2次通氣。(現在的指南更支援盡力恢復患者的迴圈系統,通氣作為輔助)。對於一個心肺驟停的患者,肺部不通氣,是逐漸癟下去的,需要人工支援他的呼吸,讓患者的肺重新張開。

    但是對於一個能正常呼吸的人來說,被動通氣是非常難受的,就像呼吸機套在臉上強迫你按照機器的節奏呼吸,可能你的肺活量比較小,呼吸頻率較慢,但是機器按照它預設的肺活量通氣量和通氣頻率給你通氣的時候,你會感覺很不舒服,甚至難以入眠。

    同學之間做人工呼吸的時候,會用紗布蓋在同學的口鼻,然後口對口呼吸。其實男孩子之間可能會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女孩子之間還輕鬆一些。

    做過被動通氣的同學回憶說,被捏住鼻子被迫通氣的時候,感覺一股空氣衝入氣道,甚至感覺全身都充氣了一樣,快要暈過去。指導老師會為了避免有同學出現氣胸、皮下氣腫等問題,讓做人工呼吸的同學不要真的吐氣,或者不要吐太多氣,避免志願學生不舒服。

    雖然以前同學們之間相互練習的時候有說有笑,但是操作和真人搶救差別很大。直到我們在臨床見過老師們上場搶救危重症患者和心肺驟停的患者,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以前學習的時候是多麼膚淺和敷衍——力度不夠、頻率低、通氣不夠、體力差... ...

    現在有了模擬人,我們的老師教課的時候更嚴格,同學們學習心肺復甦也更嚴肅,而且可以隨時前往教研室自己學習或請老師指導,不斷熟悉操作細節,臨床本就是經驗學科,這對現在正處於臨床學習的醫學生和未來要被搶救的患者都更負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寧公主,為啥會嫁給韋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