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的糖7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就比如說我女兒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我每次就會很認真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她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一回到家,我就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她也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她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 2 # 笑紅塵1314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烈士家庭,爺爺參加地下黨做情報員聯絡員,複雜情報傳輸工作,在爸爸滿月的時候由於叛徒的出賣,爺爺犧牲了。我姥爺也參加過戰爭,是一名戰地醫生。我呢也是兩邊來回跑,兩個家庭雖然環境不同,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從小到大奶奶就告訴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們,要踏實做人,真誠待人,厚德之人自然會有福報。不要投機取巧,別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小時候會遇到乞討的人,奶奶總會把家裡的好吃的給他們,她總說不到萬不得已,誰會為了口吃的下別人點頭哈腰。奶奶一生善良,我的爸爸也在我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奶奶跟媽媽就跟母女一樣,她活到八十六歲從來沒有跟媽媽紅過臉。她們都是很善良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我和哥哥都性格溫和,雖然不是朋友遍天下但是每一個留在身邊的人,都對我們很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那種。 姥爺是醫生記得那時候還真是給窮人拿藥不要錢,哥哥長大了也學醫,剛剛參加工作就遇上地震。醫院剛剛下來通知姥爺就跟哥哥說,去吧參加抗震救災吧,現在真是需要你的時候。今年的新冠疫情,哥哥也是沒日沒夜的加班,一直在抗疫一線忙碌,除夕夜都還在開會。 我覺得家風其實就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傳承,在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中,滲透到骨子裡的一種東西。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滲透在生活裡點點滴滴中,有時候就想是一種習慣一樣,不用刻意的去踐行,就是深入骨髓,自然的就會流露出來的一種素養。

  • 3 # 西岐琴姐

    從爺爺那一代就一直嚴格執行家訓,如若有犯,就要面壁思過,挨戒尺抽打。到了我父親這一代,對我們的執行力是,每人心中必須熟背家訓,而且要傳承給各自的子女。每年年終要家族聚會,每人要發言,總結自己一年來的成績和過失,並且要求每家長子對過世的先輩寫一篇祭文,在先輩面前背家訓一遍。有功則賞,有過必罰。如此這般下來,所有後輩兒孫,無一違法亂紀的,無一品德低劣的,都是很優秀的守法公民。

  • 4 # 愛情未完待續

    由於我們姓“孔”,所以一直傳承著自己祖宗的儒家文化,從每一個孩子出生的起名開始,都要按照“孔”式家譜的輩分來起名字!然後從小就要熟知“孔子”的由來和事蹟,每年都要去孔林祭拜,還要背誦“論語”,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並引以為自己的座右銘!而中國一直傳承著儒家思想,每一任領導人上位後都要前往曲阜祭拜孔子,可以說儒家文化也已經成為了無數家庭的家風家訓!我為自己姓“孔”而自豪!

  • 5 # 隨筆隨筆

    關於家風這一說,家裡面其實沒有嚴格的定義。像長輩給我們踐行家風這一塊,跟多的是言傳身教吧,我們家以前是4代同堂,相對來講是十分幸運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我的太爺爺是一個割大料的木匠。十里八鄉都說他的手藝好,做事做人都像彈墨線一樣正直,眼了容不得沙子。

    很小的時候就教會了我很多規矩,例如吃飯要等所有人上桌才可以吃,吃飯不能吧唧嘴,吃菜不能翻,不能只吃自己喜歡的,吃飯不能剩飯等,小時候就跟我們講一些以前他出門在外,怎麼與人溝通等等。

    我爺爺是個赤腳醫生,爺爺奶奶兩個人,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所有夫妻裡面最為對方著想的一對,爺爺出診不管多晚回家,都有熱騰騰的飯菜。因為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好,爺爺是捨不得讓奶奶做太多的事情,基本上承包了所有家裡重一點的事情,萬一奶奶有個頭疼腦熱的爺爺那是緊張到不行。對待外人的話,我也從來沒有見過爺爺跟誰紅過臉。為人處事這一塊真的是我見過所有人裡做的最好的一位,那怕因為對自己的身體不夠重視,導致癱瘓在輪椅上坐了十年,探視他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的。我爺爺所能做到的是我一輩子學習的榜樣。

    我爸爸子承父業也做了一名鄉村醫生,媽媽的性格有點辣,經常見到爸媽吵架,但是多是媽媽對爸爸和碾壓。他們兩個讓我見識到了什麼是孝,不管是對90的太爺爺,還是對癱瘓10年的爺爺,一直是不離不棄的照顧著。

    其實就個人而言我們家的家風沒有明文定義,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動踐行著。

  • 6 # 總是南飛的鳥

    我有一個方圓百里教書先生的爺爺,還有一個從小就讀私塾的父親。父親後來考入上海公安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公安部門工作。文革“三反五反運動”中,被揪出,弄到南京一個農場勞改,接受寫大字報、批鬥再教育,留在南京了。

    父親今年94歲,神精矍樂,鶴髮童顏。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男尊女卑” 。父親的話就是“聖旨”。我們家有四個女孩,一個弟弟。如果我們家第五個不是男孩的話,母親是必須再生的,只到生出男孩才行。“楊門女將”在我家沒有發生,可“重男輕女”在我家被髮揮到極致:

    弟弟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大8歲的大姐,大6歲的二姐,要輪流把弟弟背到上學,放學,不背的後果,打!

    弟弟上初一時,大兩歲上高上的我要在早晨起床的第一時間幫他把他牙刷上擠上牙膏,有一次我氣憤難忍,把他牙刷丟到垃圾桶裡,結果,被父親狠狠抽一個巴掌,至今想起隱隱作疼。

    弟弟有一次,跟門口鄰家男孩打架,寡不敵眾,被打出鼻血。父親回來後,一句話不說,依然非常文雅地和鄰居打招呼。晚飯時囑咐媽媽每天再給他加一個煮雞蛋。然而不知從哪裡找來個武術教練,三個月後,鄰居家小孩碗裡多個雞蛋,而我才開始有機會吃雞蛋。

    我家的家風,就是我那飽讀聖賢書的父親制定:男人是天,女人要服從男人(完全是錯誤的)!

    我很不喜歡,從小就試著反抗,除了被父親教訓外,就是三個姐姐“算了”同情地安慰。

    長大後,三個姐姐都在家等待分配工作。父親把弟弟年齡找人偷改下,讓弟弟頂父親的職參加工作了。別人家為此種事打的人仰馬翻的多了去了。

    家有房產兩處,女孩子的我們是嫁出門的女人沒資格回孃家繼承家產的。所以理所當然的全是弟弟的,還包括現在父親近五千元的退休金。別人家遇到的這種事,正在法院鬧著呢。現在人哪個不懂法?大義滅親是常態。

    我們家,家風就是法律,法官就是父親,說了也等於白說:隔靴搔癢。

    父親養老問題呢,除了弟弟,還有我們四個姐妹。從小都心疼弟弟,從小都被灌輸孝順,所以老

    父親依然健康快樂,寫毛筆字、養花,吹口琴成了天天必做的事。

    姐姐們正商量老父親百歲的生日怎麼辦,在哪辦!

  • 7 # 情人班長髮明家036

    人是一種高階靈長類動物,至所叫人首先是兩個棍子相互支撐成為人、這叫單的合作、慢慢的進行復制、成為一個群體,在社會結構中叫做家庭。

    經進長年累月的風雨滄桑、每個家庭都會形成一種不成文的默契,也就是現在的規章制度、其實就是群體內部的一種分工、例男人、個高力大做一些強體力勞動、女人細心做一些做飯、洗衣帶小孩的事、略大一點的孩子、照看家畜、我小時候、每天上學前必須準備羊兒的一天草料,不然是會捱揍的,這就是家風的一部分,都是在生活中慢形成積累成經驗、世代延續下來的。

    這是平常百姓家,如果以前的封建家庭會有很多不合理的規距、吃飯時一家人到齊、長輩不動筷、小輩餓得乾瞪眼,小媳婦只能坐在灶堂邊吃不上桌、我家有位堂嬸孃一輩子都沒上桌子吃過飯、活到九十多歲。

    家風各有不同、也就是傳統的門風、一種習俗、也叫規距、叫不上規距不成方園、現在淡化了、家庭的和諧度己提升了不少。

    現代生活讓人更輕鬆愉快,房、車已是每個家的象徵、過去那種讓人生厭的壞規距早應扔進歷史的垃圾箱、享受更加美好的新時代生活、明天會更美好!

  • 8 # 半緣修行半緣入世

    平時在家裡我對孩子們比較寬容,但她們如果觸犯到我的底線,我也是會發飆的。在我的意識裡,小孩子是不可以說謊,不可以貪得無厭,做事情要光明磊落,不能偷偷摸摸。坐得直,行得正,長大不犯法,父母也安心。

    自己對公公婆婆要尊敬,同時也要小孩子們尊敬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問話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對長輩和別人說髒話。

  • 9 # 安媽說親子

    如今我為人母,有個學齡前女兒,正是從小培養教育的時機!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習國學中的禮—義—仁—慈,當然,有些價值觀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我會棄之!取其精華而教之,棄其糟粕而改之!

    一:到別人家裡做客不可吵鬧!不可隨意翻動別人的物品!

    這一點,我女兒從二三歲開始就實踐了,這點大的孩子,想去拿人家的玩具,都會先問一問!更不會自己去開啟別家的櫃子拿她想要的玩具,臨走時也會把玩的玩具放回原處!這樣的孩子雖然在別人家裡拘謹有禮,但不容易被人嫌棄!

    二:此外,我還交代,在接受外人禮物之前,都要推辭,不許眼皮短淺,見了任何東西就欣喜若狂,馬上接過來!

    三:再則,吃飯的時候,要禮讓雙親,長輩,不可以將自己愛吃的東西劃拉到自己面前!分吃的時候更要懂得予人多,留己少的原則!

    四:人前人後注意言辭禮貌,問好招呼…對待長輩,必須尊重,不可嫌棄論是非!

    ……………………………

    成長曆程中我們也是在邊學習邊陪伴,我所給予女兒的也是我的原生家庭曾經給予我的家風傳承!好的家風持續傳承,有所缺漏補之,有所弊端改之!

    #家風# #情感生活#

  • 10 # 情感珍愛君

    在我爺爺奶奶那一代,他們以身作則地孝順長輩,言傳身教,影響到我的爸爸和媽媽他們。爺爺奶奶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我爸是老二,上面有大伯,下面有個么叔,爺爺奶奶另外住在一邊的。在我有記憶起,爸爸媽媽在爺爺奶奶面前說話一直都是輕言細語的,每逢家裡煮什麼好吃的,都要讓我們去請爺爺奶奶過來吃,並且都是先給他們盛上一碗先吃著,再才給我們吃。每到過年過節,我們幾個孫兒孫女總是提前候著爺爺奶奶到自家來吃飯,那時大伯家有哥姐五個,我們家有四姐弟,各家派兩代表去候爺爺奶奶。一般爺爺奶奶都去這家去端個碗吃點,又去那家端個碗吃點,省得怕沒吃到的孫兒孫女不高興。平時,爸爸媽媽見到爺爺奶奶做事時,就幫著做了,那時爺爺奶奶家的季節性忙的農活都是三個兒子,兒媳,兩個女兒一齊來給他們一下子就做完了。在我們這代來了,孝順的家風還是傳遞下來了,但比爸媽他們差得遠,因為我們平時呆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太少了,為了生計,幾姊妹只有父母生日和春節時在父母身邊,想起很遺憾。雖然現在通迅發達,影片,電話平時少不了,但沒真正在他們身邊做過什麼。在我們下一代,孝心是有的,順字就不能用了,時代不一樣,他們太有主見了。並且一家還只有一個一或兩個小孩,以後我們自己老了,要把自己身體管理好,現在的年輕人都挺忙的,負擔重,兩邊都有父母,社會壓力也大。所以爭取靠自己吧!

  • 11 # 博愛召令

    家風是一個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家庭或者家族,經過幾代人或者歷代人傳承、沉澱下來的治家格訓。一般都是大家族或者書香門第或者達官貴人等家庭才有家風的傳承。我們做為一個普通家庭,是沒家風的,從小到大,無非是家長言傳身教的教給你一些禮儀規矩,做人的道理,然後就是做錯事後的訓斥或者是打罵。後來上學了,就由老師開始教給你文化知識,為你解惑,引導你成長。

    到我們成家立業,有小孩後,也沒有形成什麼成條文的家規家風,無非是接過父母當初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該怎麼為人處世。至於如你說的怎麼踐行家風,無非是要做好這幾點。

    一,從老人方面,父母年齡已大,年輕時為了生活奔波,拉扯我們都成家立業了確實不容易,父母對我們姊妹的教育就是透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對我們形成影響,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怎麼與人相處。

    二,從我們夫妻來說,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比以前要進步科學的多。從小就採取透過古詩,小故事告訴她人生的道理,對人對事的態度等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倒不是一定能做到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做出表率作用的。主要是現實生活中,既要承擔生活負擔,也要承受工作的壓力,實在是不能實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夫妻間的爭吵,朋友間的不和,都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但是大方面還到位的,沒有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三,從孩子方面看,如今已讀大學了,自有自己的觀點、處事方式了,基本不用我們去過多的操心了。有時候還會針對我們提出一些意見要求,總體感覺是比我們這代人要進步很大的。

    這就是我們家裡人對踐行家風的做法。沒有什麼家風古訓的傳承,只是作為社會里的一個普通家庭,讓一代一代人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遵紀守法,不給社會添亂。

  • 12 # 非你莫屬whj

    我家的家風是“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多讀書”,我不知道我家家風從哪一代開始傳承下來的,我只知道從我爺爺那輩起就在嚴格踐行著。

    一、爺爺是那個年代在農村為數不多的幾個能識字人中的一個,他一生勤勉,辛勤勞作,在他去世多年以後,還會有村裡的老人告訴我當年你爺爺可是個大好人,大善人。

    爺爺養育了二男三女五個孩子,我大伯和父親又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算得上有文化的人,後來大伯建立我們那裡的第一所中學,而父親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我的三個姑姑成了那時我們村唯一三個有文化能識字的女孩。

    二、大伯經常告誡我們說,家風是從祖祖輩輩先人的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對後代最有指導意義,也是先人對後代的深深囑託和殷切期盼,作為後代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堅守。

    三、從我孩提時起,父親我經常告誡我,人一定要心善,也一定要有文化,並不是強求你們能有多大本事,但是一定要記住:有一定的文化才能達到一定程度的素養,才會有一定高度的眼界。

    在農村知識無用論如此盛行的年代,父母硬是把我們姐弟三人都供進了大學的校門。我記得那時我姐姐因為體會到父母的艱苦,寧可不上學,非要跟著其他家庭的孩子出去打工掙錢,父親知道後狠狠地把姐姐打了一頓並親自把她送到學校,我記得那是父親發火最大的一次。一直供養我們三個孩子上學,而父母所受的苦可想而知。

    家風不僅是祖輩傳承給我們的最高涵養,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作為晚輩我們一定要謹遵祖訓,踐行家風,讓家風世代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夥伴們有哪些青春期的正能量暗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