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小侃

    今天媳婦剛乾了這種事,我做調解人,首先要明確各方的錯誤,不能一味退讓,你發火一是你沒控制住,另外就是孩子有事你看不慣。明確錯誤後,也不用說其他,大家儘量改正就行了。家長一定要做好平衡,不能太緊,更不能太過妥協。

  • 2 # 拳頭才是硬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物件,父母做錯了,敢於承認錯誤,並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諒,孩子以後做錯了,他也會學習父母的道歉,並取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

    不要覺得在孩子面前道歉有失於自己的威信,不道歉才是真正的失去自己的威信和孩子對你的不認可。這樣母女間的關係會越來越遠。

  • 3 # 易查分

    吼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叛逆,然後也會學習這個壞習慣。以後遇到問題也會吼叫,所以家長要多多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自己也要改掉一些壞習慣。

  • 4 # 集美早教

    1⃣️建議不要輕易的對孩子吼叫,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易怒暴躁的性格,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動作告知孩子我現在很生氣,需要走開冷靜一下

    2⃣️如果真的對孩子吼叫了,要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錯承認,關鍵點是事情的原因,把事情解釋清楚,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好,承認錯誤

    3⃣️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接受孩子有時會沒有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這是很正常,進入孩子的世界,用她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去交流溝通

  • 5 # 若魚雜談

    願意反思就是很好的了。

    只要願意和孩子解釋,和孩子道歉孩子是能夠體諒你的。對於和孩子溝通這件事情就是這樣的。

    慢慢地孩子會安慰你的,孩子會轉過頭來安慰你的情緒。

  • 6 # 鷹眼龍雨

    1 家長為什麼會這麼做?

    像這種做法的人我身邊就有一個。因為對她和孩子比較瞭解,所以我非常能理解你跟孩子的情況。

    這個媽媽愛孩子嗎?事實上很愛孩子,但是她卻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至少我的這個朋友是這樣的情況,從小她非常想讀書,但是父母卻不是很支援,因為讀書無用論。另外父母對她的教育是經常性的打罵。

    正是這種教育方式,無形中形成了這個朋友的情緒表達方式,她會無意識的延續父母的做法,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這是潛移默化的。

    2 為什麼每次打罵孩子後,又對孩子很好,並且解釋自己沒有忍住呢?

    因為這名家長深知自己曾經被自己父母打罵後,自己難過痛苦的心情。

    因為懂得,曾經感同深受,所以會去對孩子很好。

    那是對她幼小自己的情感彌補,也是對孩子受傷情緒的彌補。

    3 忍不住自己的人情緒,怎麼辦?

    其實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理。

    明明知道吼罵孩子不對,而且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卻總是忍不住。

    自己其實很清楚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可是怎麼辦呢?

    建議嘗試一下下面幾種方法,看哪種對自己有效,自己也可以嘗試找到一些方法:

    每次發火之前,給自己心理暗示:說話輕,聲音小,語氣和氣。

    不斷進行這種暗示,就會發現同樣一件事自己的處理方式變了。

    看到孩子繼續做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時,能夠好好說話了。矛盾衝突變成平和的交流。

    這種方法不是一次就練好的,因為之前習慣於這種情緒表達,一時改過來難。所以要經常練習,只要做一次,就有很好收穫,從發脾氣頻率和時長,都會改善。

    自己情緒平穩時,跟孩子說,一旦要發脾氣,要她提醒自己。一旦發現孩子要讓自己生氣了,馬上起來,出去。平靜心情後,再回來處理。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孩子的小錯誤不苛責。大問題,說一下。一旦有這種想法,會覺得大問題沒有多少。修身養性,學習深呼吸三分鐘。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還有很多,希望你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跟孩子建立非常親密和善的關係。

  • 7 # 專注教學的數學老師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專注教學的數學教師。我也是一個孩子媽媽,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以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剛開始還有點耐心,後來怒火攻心,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我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當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後來我發現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對孩子的性格方面也沒有好處,後來我總結一個方法。

    當孩子想買一個不必要的東西時,我們家長首先要從心裡接受她的想法,對孩子要抱有充分的理解態度,然後耐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可以,態度要明確。不可以的事情哭鬧也沒用,如果孩子的情緒還是不穩定,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喜歡這個東西,但是現在我們不能買,孩子還是不聽勸,這時候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先哭一會。媽媽去忙別的事情,這是冷處理方法。

  • 8 # 小強plus

    家長經常難以控制情緒的責備孩子顯然是不對的,我對你為此煩惱,內疚表示理解,同時你能向孩子事後解釋道歉說明你還是想做位更好的媽媽![呲牙]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性!

    有意識地控制好自己的脾氣,這是很對的想法,試試你對陌生人一般都不會很暴躁吧,因為你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惹到了會有什麼後果。但是,對於親近的人,我們很容易吧情緒發洩在他們身上,由於又是最親近的人,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容忍,都是對暴躁脾氣的縱容,這也成為暴躁脾氣的助長點。試試下次想要發脾氣的時候,把對方當做陌生人吧,腦子裡他們是陌生人,我不能這麼對他們就好了[捂臉]

    人總有不耐煩的時候,你能吼孩子的爹,就能吼孩子,這是你的權利。而且人在發脾氣的時候,背後原理都差不多:

    你的期待沒被滿足

    你覺得你能打得過對方

    對方的反應讓你感覺“這招行得通”

    只要滿足這三條,誰都會發火的,這種時候還能忍住不發脾氣的,都是情緒管理的超級達人,咱們不能拿這個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家長。如果趕上家長身體疲憊或者時間緊張的時刻,發脾氣是本能,不用特別自責,能知道發脾氣不好就行了。

    下面說下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真實有效的辦法:

    打一棍子給個甜棗,發脾氣沒事,跟孩子道歉就好,有補救就比沒補救強,帶孩子吃點冰激凌就行。

    有些家長每次都發脾氣,但是孩子依然信任父母,是因為這樣的家長不光發脾氣,而且真能幫孩子解決問題。有些家長只會衝孩子吼“你怎麼寫作業又這麼磨蹭!”但是完全沒有幫忙解決孩子寫作業磨蹭背後的那些:基礎差不會做、陷入暗戀情緒、厭惡老師、校園霸凌等等實際問題。那就很討厭了[可愛]

    你要發脾氣的時候,最後一句話可以是:我現在特別生氣就要打人啦!你快跑啊!——這至少告訴孩子,你會發脾氣,但你不想傷害他。這會變成一個遊戲,而不是你對他的虐待。

    徹底解決發脾氣的問題,其實在於“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

  • 9 # 天河水29209501

    我不會隨便對孩子發火,更不會拿孩子當出氣筒。我對孩子發火必須是孩子做錯事了,並且在發火前我就會告訴她我為什麼要罵你,你錯在哪裡了。我對他發完火以後絕對不會馬上就跑去求孩子原諒,即使很心疼也不會表露出來,因為我們罵孩子的目的是讓他知道自己錯了,該捱罵。所以我們當父母絕對不能憑著自己的情緒好壞去管理孩子,自己高興了孩子錯了也不說,自己不開心了,孩子沒錯也會被罵,那樣的人不配當父母,也不會成為讓孩子尊敬的家長。

  • 10 # 囧媽解讀智慧育兒

    你經常吼孩子,說明你是一個不會控制情緒的家長,建議去系統看下這本書《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既然吼完又後悔內疚,說明剛才關於孩子做的事也好,說的話也好,沒有那麼不能被原諒,所以還是你當時處理的時候心胸不夠寬廣!

    多次發脾氣又輕易跟孩子道歉,長久之後會失去父母本應該的威信,孩子慢慢摸透你的脾氣,認為我媽發完脾氣肯定後悔,一會就來道歉了,這樣孩子會變皮,不利教育!

    作為父母,要覺醒,首先要覺察自己的內心,尤其感覺自己情緒要來了,如何控制和調整,覺察在前,處理事在後,這種習慣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因為你也為人父母了,脾氣也沒那麼一下子就能改,建議學習,早日覺醒!

  • 11 # 志遠老師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出現問題,或者做錯事的時候,就會對孩子怒吼,吼完之後真的很想靜下心來給孩子談一談,可是在談的過程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回到了原始的起點。

    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我認為:對在管了,錯在方法。

    我相信家長吼孩子只有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至少我們對孩子的成長是關心的,我們在管孩子,是想讓孩子儘快改正錯誤,這個本質的出發點是沒有錯誤的。

    但是經常吼孩子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取,時間久了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經常吼孩子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首先,經常吼孩子很容易造成孩子自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如果一犯錯就吼孩子,時間久了,孩子都不知道幹什麼了,甚至啥也不敢幹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做的都是錯的。

    其次,容易迫使孩子走向叛逆。身邊,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孩子,你越吼他,他反而越不聽,越來越跟家長對著幹。直到後來,家長再也管不了了。

    最後,容易疏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吼孩子次數頻繁,會讓孩子從心理上覺得缺少關愛,缺少呵護。時間久了,就不願意跟父母交流,那種感情越來越淡。

    所以,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長要講究方法。

    1.妥善處理孩子的第一次錯誤,非常重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在某一方面第一次出現錯誤,家長應該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引導。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孩子出現的錯誤,交給孩子怎麼處理,怎麼彌補,怎麼預防。從錯誤中讓孩子懂得道理,讓錯誤成為孩子成長的墊腳石。

    2.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經常吼孩子的家長,多半是對孩子不信任。孩子稍微出現一點問題,總感覺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憤怒的情緒瞬間就被點燃。

    實際上我們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孩子鍛鍊自己,及時出現錯誤,就當是“吃一塹,長一智”。

    3.多與孩子溝通。

    作為家長,我們當然比孩子更有經驗,更有能力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但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架子。

    而是要靜下心來多與孩子溝通,從交談中瞭解孩子的想法,找到他們錯誤的原因,對症下藥。既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找到自信,也能培養和孩子之前的感情。

  • 12 # iYC成長鑑

    父母的暴力溝通,往往來得無聲無息,卻讓孩子心驚膽顫。對父母而言,這可能是一場情緒不斷積累至爆發的過程,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卻對此毫無察覺。他們只是做著想做的事,完全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行為會引來父母的勃然大怒。

    這也正是讓很多父母苦惱的地方。我所指的父母,並非那些為一己之私刻意施行暴力的父母,而是那些明明深愛孩子卻不得其法的人,也包括我自己。

    很慚愧,我就是家裡容易發脾氣的那一位。也正因如此,我建立了這個公號(iYC親子功課)來收錄和反思遇到的教育問題。

    在去年舉行的幾次家庭會議中,孩子每次都提出媽媽愛發脾氣、大聲講話等問題,但當時的我很不服氣:我為什麼生氣呢?還不是因為你惹我生氣?如果你乖一點,我怎麼會發脾氣呢?

    我一直抱持著這樣的願望,想必也有不少父母擁有和我一樣的想法。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卻讓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從頭到尾都想錯了。

    1

    那是一個很平常的週末,下著小雨,我送孩子去學畫畫。

    有所不同的是,因為最近新加坡的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往常送孩子到畫室就離開去附近商場轉悠的我,選擇留下來看他作畫。

    這一看,看出了問題。

    我一直以為孩子在畫室就是安靜地作畫,送他去畫畫也是為了培養他的專注力。但我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畫室的三個男孩(包括我家孩子在內),從老師佈置作畫主題開始就一直打鬧、說笑、走動聊天。

    至於作畫呢?完全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我看到孩子快速畫完了一隻看上去比例奇怪的老鼠,又在旁邊畫個三角形的乳酪,然後歡快地把筆一丟,找小朋友去玩了。當我把他叫回來之後,他用僅僅三分鐘時間,就為整幅畫快速地塗滿了顏色,當然塗得橫七豎八…但他顯然認為自己已經畫完了,又準備跑開去玩。

    他的這種態度,又讓我開始上火。幸好此時,老師過來了。

    他首先仔細看了一下孩子的畫,然後摸摸孩子的頭,驚訝地說:“哇,你畫得很好啊!”

    老師居然說畫得真好?我內心很驚訝!

    只見老師俯下身,動筆在孩子的畫上改了幾下,整個畫立刻顯得生動起來。“你看,你的老鼠畫得真的很好啊,把輪廓一加強,老鼠就凸顯出來了。我真喜歡你這隻老鼠!”六十多歲的老師,笑得可愛又真誠。

    孩子神色輕鬆很多,甚至有點憨憨地笑了起來。

    看到孩子笑了,老師又回過頭,和顏悅色地對我說:“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能逼他,如果你逼他,他可能連興趣都沒了,以後你想讓他提筆都難。畫畫,首先是要呵護他的興趣,他有興趣畫,技巧都是其次的。這個畫畫得挺好,回家可以掛起來。”說完他轉身真的找了一個畫框,把孩子的畫放進去,然後把畫交給我,

    我看著孩子的笑臉,謝了謝老師,接過了那幅畫。

    2

    回家的路上,雨還在下。

    我和孩子沒有說話,他低頭玩手裡的樂高,而我回想著剛才自己說的那些話。

    我的言行已經構成了暴力溝通。

    說到這裡,也許有些父母會好奇何謂“暴力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其著作《非暴力溝通》中對暴力溝通做了如下四個方面的定義:道德評價、迴避責任、進行比較,和強人所難。如果,我們正在進行或面對的溝通中隱含這四點,可能就是一種暴力溝通。

    而我呢?我從一開始就把孩子的行為和期待的樣子對比(進行比較);然後因為他沒有達到我的標準而去責怪他(道德評價);我認為自己提醒了多次孩子還不改正,都是他的問題(迴避責任);最後我還強迫他按我的意願去修改畫(強人所難)。

    我的言行完美得契合了以上四點,這不是暴力溝通,又是什麼呢?雖然我依舊可以不服氣地自我辯護說,我只是為了孩子好,如果孩子乖一點,我怎麼會生氣呢?但這蒼白無力的話語,無法掩蓋我言行的本質。

    那麼,暴力溝通有哪些深遠的影響呢?

    知乎上曾有人問過一個問題:被父母暴力對待過的孩子,心理上會不會留下大面積的創傷?很多人站出來以親身經歷做了回答:

    他,嚴重地不自信,做事情拖延,而且有嚴重的討好和自責心態;

    她,有嚴重的社交障礙症,對於別人的熱情往往很不適應,和權威者(比如老師或上司)的關係都很差;

    還有他,妒忌心重,又十分地敏感刻薄,別人無心的舉動(包括他的伴侶)會讓他如臨大敵,常常下意識地打擊對方,否定對方。

    ... ...

    當然,這個問題關於暴力的定義比暴力溝通要寬泛很多,但其危害已可見一斑。

    所有的暴力溝通,都會在孩子的心上留下痕跡,有些很淺,可以被時光與愛撫平,但有些卻很深,它會永久地留著,再也無法抹去。

    在這些聲音中,有句話讓我記憶深刻!

    他說,並不是每個被傷害過的孩子都會在長大後報復社會,但他們內心的裂縫一生都無法彌補。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們寬容他們,他們害怕踏錯一步,活得緊繃,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父母的印記。

    這絕對不是為人父母的初衷!作為父母,明明我們是最關心孩子的那個人,卻因為期待過高,反而用力過猛,導致過猶不及,這正是許多和我一樣的父母,需要警惕的地方!

    3

    那麼,正確溝通的開啟方式,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馬歇爾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也給出瞭解答,包括:

    2)學會清晰地表達感受,比如:你這樣讓我很受傷

    3)說清楚要求,而非命令

    4)學會傾聽,接受和尊重

    在剛才發生的那一幕中,老師已經為我做了很好的示範。他先仔細地觀察了孩子的畫,找到了畫中的亮點:那隻很有特色的老鼠;然後,他對畫進行了修改,告訴孩子正確的畫法;最後,他建議把畫框起來掛在牆上。這既是對孩子的鼓勵,也是對我的一種善意提醒。

    優秀的教育,果然都是相似的。一個好的老師,不僅有能力取得專業方面的高造詣,其為人處事的方式,也有很多值得父母學習的地方。

    一句簡單的肯定,可能對孩子產生莫大的推動力;反之,來自父母的一聲斥責或謾罵,則可能無意中成為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巨石。

    我曾追求的,既讓孩子聽話,又不需要生氣的方法,其實並不存在。孩子從來都.不需要聽我的話,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期待他聽話本就是一種錯誤。

    孩子來到世上,不是為討我們的歡心,而我們,也絕不僅為了孩子的幸福活著。我們彼此成長,學著接納和愛,只有這樣才能各得所願。

    那些真正幸福快樂的孩子,一定是被尊重的;而那些真正深愛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會給予孩子犯錯的自由,會堅定地對暴力溝通say一聲,NO!

    (回答有所刪減,原文可檢視本人寫的《對暴力溝通Say NO》iyc_001)

  • 13 # 午後荷葉的花

    可以肯定的說,這樣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對孩子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這種方式是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的

  • 14 # 輕鬆育兒學堂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才不容易失控。

    有了孩子以後,更應該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好,畢竟孩子不是自己情緒的發洩物件。

    雖然生活的瑣碎,帶孩子的辛苦很容易讓媽媽情緒失控,但是我們要懂得這樣的壞情緒產生後,我們要懂得處理,最好先回避一下,不要透過怒吼孩子來發洩。

    這樣的發洩方式事後會讓自己處於內疚後悔中,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傷害。

    經常被吼的孩子,很容易走進兩種極端,要麼學會用怒吼解決問題,要麼變得自卑膽小怕事。

    吼孩子最好和孩子講明,這樣做的原因,原因最好是他做錯了什麼。

    吼完孩子要讓彼此冷靜一下,哪怕是簡單的把孩子抱在懷裡,什麼也別說。

    立即道歉會讓孩子失去對事物的判斷,不知道分辨對錯。

  • 15 # 楓葉菜刀

    高中時期,有一次我和隔壁的說話,當時他正在做題,很不耐煩的吼了我一句。中午放學,他跑來和我說了聲:“對不起,剛才太專注了,沒控制好情緒。”從那天開始,他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也經常吼吼孩子,也和你一樣很後悔,常常在他上床時和他說:“對不起”

    我相信他能理解我的愧疚,同時他也將一定能在長大後和別人說:“對不起”

  • 16 # 常麗平

    肯定不對啊!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費腦子的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不熊”的時候,能讓你甜到心都化了,可是他們一旦“熊”起來,各種搗亂,各種惡作劇,很少有家長能始終hold住自己,於是就開始大吼大叫了。過後,孩子一臉驚恐,嚎啕大哭,家長呢又心疼,又後悔,又愧疚。

    表面上看呢,吼叫似乎能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孩子可能因為害怕而變得乖起來,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吼叫實際上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首先就是孩子與你的關係會變得疏遠起來,孩子不喜歡給你說話,不想和你一起睡覺。其次就是他們覺得自己做的很差勁,充滿負罪感和自卑感。所以吼叫不能讓孩子在犯錯後反省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這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孩子如果長期遭到吼叫,會形成對自己、對世界的扭曲感受,讓他們在青春期狀況百出。

    作為父母,我們很辛苦,我們在盡力做好,雖然曾經或以後仍然可能犯錯,但是我們要意識到要改變,不能讓吼叫成為一種習慣,要儘量在吼叫時保持正念、清醒,觀察、覺知自己的吼叫和後果,讓自己感受到這種行為對自己和孩子的影響,嘗試著去改變。

    生活為很多人提供了從經歷中學習的機會,作為父母,有時候我們要退讓一步,不要干預,讓孩子接受自然後果即可,承擔後果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會讓你不發脾氣。

    為人父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修行,我們都希望自己表現的完美,但生活不如意之事有八九,無論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多艱難,都要記得,我們是大的,孩子是小的,我們比他們更有控制力,為了他們,我們得保持平靜和清醒。

  • 17 # 糖豆豆媽媽會帶娃

    同感。

    我還是做教育培訓的,有過很多育兒知識,可是輪到自己帶娃,慢慢的也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平靜下來跟孩子解釋也是對的,這是有效溝通。可是最重要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思路,以便於下一次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最重要。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慢慢變得很有主見,又要求獨立,又要求尊重,而有時候兒子跟我的時間或者事件有衝突,心裡著急,而孩子又不肯聽勸的時候,我也會控制不住情緒吼孩子幾聲。可是發現不管用啊,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

    兒子平時每天晚上八點半開始洗漱,九點半之前就入睡了。有一天晚上洗漱的時候,他非要玩水,後來我看都快九點了,就催促他要睡覺了,不聽,繼續玩。我還有工作要等他睡覺後才能做,著急的把水龍頭強行關掉,兒子就哭了起來,嗓門比我還大,一抱就連踢帶蹬的,嘴裡還喊:媽媽,我就是想玩水。沒辦法,我冷靜下來跟他商量:我們再玩十分鐘就睡覺好嗎?好!這次答應的非常痛快。

    有一次上午帶兒子出門玩,他騎平衡車,玩了近三個小時,到中午了,還是不肯回家。我又累又餓不算重點,要回去買菜做飯啊。好不容易哄到單元門,又不肯上樓,還要玩。又帶著在小區了轉了半個小時,到了單元門要上樓了,又不肯了。哎,想想我的耐心和體力都已經達到極限了。我忍不住把他抱起來就上樓,頓時整個樓道迴盪著兒子撕心裂肺般的哭聲。我敗下陣來,調整了一下思路。餓了,我可以先吃點麵包,累了,我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下,不就是著急回家做飯嗎?兒子都不餓,我急什麼,奉陪到底。

    結果我不急了,兒子玩了半個小時就主動要求回家了。我還反覆問:再玩一會兒吧,

    所以,我們理清一下思路。為什麼著急?

    不管什麼事情,晚一會兒天塌不下來。

    孩子為什麼不聽你的話?那就尋找源頭所在。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以身作則了。家長權威的喪失是從說話不算數開始,家長形象的喪失是從“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開始。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天天葛優躺耍手機。不讓孩子看電視,自己天天躺沙發上追劇。天天讓孩子學習,自己卻連本書都不摸一下。這樣的行為會慢慢毀壞掉家長在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讓孩子打心眼裡看不上,更有可能讓孩子繼承你的一切。

    所以你的吼叫已經失去了作用。只會讓孩子逆反,所以,在我們吼叫之前,先考慮一下,有什麼事值得我們這樣大呼小叫的。想明白了也就不著急了。

  • 18 # 伊卡白白

    “控制不住要吼,吼完又後悔,”這是當前很多媽媽的狀態。我們在這裡要說明的是:

    第一:不要輕易的吼,不起作用,相反會有反作用。

    第二:常吼常道歉,給孩子留下媽媽反覆無常的印象,會失去媽媽應有的權威性。

    第三:經常被吼的孩子會失去安全感、變得怯懦、壓抑或者叛逆,對孩子的性格產生不良影響。

    女性在社會上承擔著多重角色。職場角色——或員工或主管或領導,主婦角色——操心柴米油鹽各種家務,媽媽角色——照顧孩子日常吃喝拉撒、輔導作業、課外班、家長會,還要承擔妻子角色,兒媳角色、女兒角色......如果丈夫能夠做到體貼和幫助,日子過得還能輕鬆一些,如果丈夫不怎麼給力,家裡的擔子其實女人挑一大半的——女人的壓力可想而知。

    每一個負向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心理願望。所以媽媽們在壓力和焦慮的雙重壓力下,會更容易產生負向情緒,而負向情緒的積累就會產生情緒的爆發。

    孩子記不住單詞,不會做數學題,這些只是情緒爆發的誘因。所以讓孩子來承擔母親爆發的情緒對孩子來講是不公平。 所以媽媽們真的要有所反思,你的每一次失控對孩子來講就是一次傷害。而孩子會在這種情緒風暴下,採取逃避、不在乎、或者反抗等防禦機制,對他以後的成長是不利的。另外,他還很有可能將來採取和你一樣的態度對待他的孩子,一代傷害一代,是很可怕的。

    所以每一位媽媽要學習一下情緒管理的方法:

    一、要覺察自己的情緒,如果當天有影響情緒的事情發生,如工作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與懷疑丈夫在外面有情況而心生不快,在踏入家門之前一定要告訴自己,“我今天的不高興與孩子無關,我不可以把這些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當與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回想這句話——“我不可以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80%的情況下,是媽媽們錯把孩子當做出氣筒,發洩了其他原因引起的情緒。

    二、在感到自己要控制不住情緒時,強迫自己從一數到十,然後走開。或者用深呼吸的方法,深深地吸入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5秒,然後慢慢呼氣5秒,重複3-5次,情緒便會平復許多。

    三、如果真的沒有控制住,那麼事後除了向孩子道歉外,還一定要做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發怒的過程仔細回憶一遍,找到自己發怒的那個觸發點,看看是不是以前也有同樣的觸發點。可以把這個過程寫下來,這樣就會把下意識的內容轉變為有意識的內容,找出情緒失控的那個點,以後就會注意到它進而可以控制它。認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情緒的原點,就解決了一大半的問題。

    四、日常生活中要及時處理情緒,不要讓情緒積累,影響自己也影響孩子。常見的舒緩情緒的方法有:運動、音樂和正念冥想等。日常生活中多做這些活動,有助於給身心減壓,排解不良情緒。

    請努力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情緒穩定媽媽會帶給孩子最好的教養和最大的安全感,是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 19 # 兒童專注力思思學堂

    經常吼孩子,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不敢去嘗試,甚至自卑。吼完再去哄孩子更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原則,甚至是學會兩面派,對孩子成長都是不利的。

    雖然很多地方孩子並不能讓我們滿意,但是我們仍要找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去鼓勵他,認可他。我們也要學會控制我們的情緒,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話。

  • 20 # 蘋果樹0228

    吼解決不了問題,先解決情緒,後解決問題。瞭解孩子行為的原因,溝通彼此的想法,尊重對方的觀點,這才是有效解決問題的態度。如果已經吼了,該解釋道歉還是要做的。但是不能學會有效的處理問題的思路,這樣週而復始,道歉的意義就越來越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品茶最重要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