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社野老
-
2 # 巴陵人說歷史
三國中魏武曹操和晉宣司馬懿,是兩個躲不開的人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漢室,為曹魏代漢奠定了基礎;而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卻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的大權,為司馬氏代魏打下了伏筆。同為梟雄,同樣是篡權,同樣是後代改朝換代,為什麼曹操的名聲卻比司馬懿好很多?究其原因,或許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白手起家一統北方,司馬懿卻引來淮南三叛
曹操相當於是白手起家,在漢末亂世中首起義兵討賊。而東漢政權在經歷董卓遷都、李催郭汜亂長安之後,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曹操迎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戰十幾年,統一北方中原地區,三分天下有其二,活生生地憑空扶植起了一個朝廷。而在這個基礎上,曹操內修政治,透過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北方經濟恢復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外治武備,平烏桓降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對於漢室和北方百姓來說,曹操的功績都是無法磨滅的。而且文學方面,開建立安文學,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反觀司馬懿受曹魏兩代君主器重,雖有斬孟達,抵禦諸葛亮北伐和平地遼東的功勞,但是在曹魏實力冠居三國的前提之下取得。對於曹魏固然有大功,但並沒有與曹操平定群雄定乾坤相媲美的偉績。且司馬懿為了爭權奪利,發動高平陵之變,將曹魏幾代辛苦經營的江山據為己有,可以說是坐享其成。在司馬氏奪權專政之後,更是引來了淮南三叛,致使北方大地再次陷於戰亂。第二、曹操是政治家,司馬懿卻是投機者
曹操在《述志令》中言“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終其一生始終是以天下為己任,家國一體。機緣巧合之下,卻走上了爭霸天下的道路。曹操在亂世之中,審時度勢,極盡人謀,平亂治天下,文治武功均可圈可點。唯才是舉和興辦屯田,更是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對於東漢這個爛攤子,曹操自始至終是勉勵維持的,使得漢朝延續了幾十年,並維護了漢室的最後尊嚴。曹操在《述志令》中自稱“天下無我,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這句話雖然有些自負但也絕非虛言,要知道曹操操至死都以漢臣自居。
反觀司馬懿眼中只有家族利益,國要服從於家,是一個政治上的投機者。早年裝病躲曹操,晚年又裝病奪權,裝的一次比一次像。最後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曹爽,桓範等人三族,架空魏室,用赤裸裸的方式撰取了曹魏的政權,並由子孫完成了謀逆篡權之事。手段之卑劣,為人所不齒。
第三、曹魏是打下的江山,司馬懿是透過政變奪權
曹魏是曹操白手起家打下的江山,說句不好聽的,曹氏代漢是名正言順,畢竟當時是人心已移,漢祚已盡。雖說漢獻帝的禪讓並非自願,但是曹魏好歹給漢室留下了最後的尊嚴。曹丕稱帝之後,封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使其安度晚年得以善終。開新朝之君善待亡國之君的先河。
與此相對應的是,司馬氏卻是靠陰謀詭計搶了曹魏的天下。受託孤之重,卻竊人國祚。司馬懿以高平陵之變,架空魏室;司馬師廢魏帝曹芳;司馬昭弒殺魏帝曹髦。名位、權勢來路如此不正,焉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以至於後來司馬家族的後代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都感到羞愧至極,說道“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
第四、曹魏數代明主,司馬氏卻是後繼無人
曹魏數代君主算得上是明君,政治上相對清明,社會穩定;而且在在抗擊少數民族入侵的時候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而司馬氏在奪權建國之後,蠢貨輩出後繼無人。剛統一中國不久,就發生八王之亂,使國家元氣大傷,再接著的五胡亂華,拉開了三百年的分裂動盪,百姓再次的陷入了戰亂之中,更是使得漢民族差點遭受滅頂之災。因而後世一直對其進行口誅筆伐。 綜上所訴,司馬懿的名聲如此之差,除了自身的原因,他的子孫們所做的也有很大的關係。 -
3 # 尼賴吉哈佐
曹操白手起家,平定亂世,讓北方的百姓安居樂業,雖名為漢賊,但是對漢獻帝還算不錯,如果沒有曹操,大漢王朝滅亡的時間會提前幾十年。司馬懿是曹操一手提拔的,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都對司馬懿委以重任,而司馬懿不知感恩反而篡奪曹氏江山,屠殺曹氏後人,實在為人所不恥。而他的後人更是引來了五胡亂華,生靈塗炭,實為歷史的罪人。
-
4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這個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三國時代,曹操做過的不好的事情比司馬懿多的多了,但是在後世之中,卻頗有為曹操翻案之說,但是很少有為司馬懿翻案之說。我們一談到曹操,可能想到的是雄才大略與詭異擅殺的奸雄;但是我們一談到司馬懿,想到的便是陰險狡詐的陰謀家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解。
一、 三國時代,司馬懿和曹操誰更過分?在三國時代,曹操和司馬懿誰幹得過分的事情更多呢?我們來看一下。
曹操幹過的過分的事情:
事情一:屠城。曹操是的的確確有過屠城的舉動的。當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在徐州陶謙處被殺,曹操震怒之下便去進攻陶謙,其實進攻陶謙這一點尚可以理解。但是曹操為了發洩自己的憤怒(或者是為了震懾徐州人民),曹操做出了非常殘忍的屠城舉動。據記載:
“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東晉人孫盛曾經評價曹操的行為說陶謙有罪你打他沒關係,但是你把怒氣發洩到陶謙的人民身上就是你不對了。東晉距離三國很近很近,這說明曹操確實是有著屠城的舉動的,此言不虛。
事情二:盜墓。在三國時代,因為連年征戰,軍費不足的問題很多諸侯都有盜墓的舉動,例如說董卓、曹操等。曹操是三國時代最為著名的盜墓賊,因為曹操的盜墓舉動,甚至影響到了後世一部名叫《鬼吹燈》的小說的誕生。當年袁紹為了進攻曹操,便讓陳琳寫了檄文,其中便說了曹操盜墓之事,其中記載: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略取金寶……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墮突,無骸不露。”雖然曹操有貼補軍費的需要,但是不論在任何時候,盜墓都是一種為人所不齒的行為。
事情三:濫殺。曹操為人性格多疑而且濫殺,喜歡利用武力手段來降服別人。在最初的時候,曹操因為自身疑心而殺掉了呂伯奢一家;在兗州,他又殺掉了名士邊讓;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坑殺了袁紹家的降卒八萬人,據記載“殺紹卒凡八萬人”……我們可以說曹操是十分嗜殺的,因為他自身的不安全感,他喜歡利用殺戮的手段去穩固統治,去安撫人心。
司馬懿幹過的過分的事:
這一點,我還真難說出來。司馬懿此人不屠城,不盜墓,不濫殺。他出身自司馬世家,家學淵源,司馬懿本人文采極好,也善於作戰,可以說即便是在三國時代,司馬懿也是深受大家欽佩與讚歎的。
司馬懿在曹魏期間,進行過上邽軍屯,為曹魏進攻蜀漢營建了一個堅實的基地;興修水利,營建關中;進行過兩淮軍屯,為進攻孫吳營造了一個堅實的基地。即便是後來毋丘儉、文欽反抗司馬師的統治時所發的檄文之中,他們也僅僅是譴責了司馬師但是沒有譴責司馬懿,在檄文中寫到:
“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可見司馬懿在當時人看來是非常正面的一個人物,黑點不多。如果非要尋找問題的話,我認為就是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殺掉了曹魏大臣曹爽並且獨攬了曹魏的朝政。但是關於這一點,個人認為這屬於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在這場政治鬥爭之中不是司馬懿死就是曹爽死,司馬懿總不能就束手就擒吧。因此我本人還是挺難找到司馬懿的黑點的。
因此綜上來看,要是論黑歷史,那曹操就比司馬懿多多了,為什麼最後司馬懿的罵名比曹操高多了呢?
二、 司馬懿名聲敗壞的歷史因素司馬懿的名聲敗壞,應該是從東晉的衰敗開始的。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的後代建立了東晉,成功地將司馬一家推向了皇位,但是東晉建立不久就出現了一個傻瓜皇帝並且隨後引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後又是五胡亂華,至此中原漢人過上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這個時候的人們就會去尋找原因了,人們就會覺得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實際上都是因為東晉,如果不是昏庸無道的東晉朝廷,怎麼會有這些事呢?追溯到東晉朝廷後,人們就會找到東晉的開國人之一司馬懿,於是司馬懿便被黑了。
此後在民間風氣之中,逐漸掀起了一股“尊劉貶曹”的風氣。這股“尊劉貶曹”的風氣隨著東晉、南宋兩個朝廷的南渡而不斷髮酵,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段時間之中,整個劉備陣營的人都被無限拔高,而他們的敵人曹魏陣營的人則被無限貶低。在這段時間內,曹操、司馬懿等人都是屬於被黑得很厲害的人。
這股風氣的集大成者便是現在的《三國演義》了。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塑造了一個神人一樣的諸葛亮,他算無遺策,高風亮節,可以說是千古第一完人了。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威風,他的對手司馬懿便再次被貶低,我們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一個被諸葛亮無限戲弄,玩弄於手掌之中的可憐蟲。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諸葛亮玩弄的章節就有“武侯彈琴退仲達”,“武侯鬥陣辱仲達”,“上方谷司馬受困”,“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得了,活著的諸葛亮玩弄司馬懿也就罷了,死了的諸葛亮也在玩弄司馬懿。裡面空城計、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火燒上方谷、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等故事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也正是在這些故事之下,司馬懿進一步被貶低,而司馬懿所幹的一些功績則被人忽略了。
三、 為曹操翻案之風與被忽略的司馬懿在現代史學界,人們越發注重為曹操“翻案”,這個翻案翻得正是在《三國演義》中的不實及抹黑的描寫,為大家還原一個更加真實,更加有血有肉的曹操。曾有詩曰:“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在這首詩歌的號召下,中國史學界也開始塑造一個新的曹操。
因為曹操自身的能力比較突出,做過很多好事,而且他敢於與士族鬥爭的精神也比較符合現代思維,因此曹操便脫穎而出了。國內有很多新的描寫曹操的書籍,寫得都不錯,還原了一個比較好的曹操,我個人讀過的就是《卑鄙的聖人:曹操》,《品曹操》等;除了國內書籍,還有不少國外學者也重新給曹操寫傳記,例如說澳大利亞學者張磊夫的《國之梟雄:曹操傳》,日本學者掘敏一的《曹操》等。
在很多遊戲作品例如《三國志曹操傳》、《真三國無雙》、《無雙大蛇》等,曹操也都被描繪成了雄才大略的一代英雄人物。
但是反觀司馬懿,不論是在任何作品,任何遊戲之中,司馬懿永遠逃不了那麼陰險狡詐的鬼樣子,再加上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注重描寫戰爭與權謀之術,司馬懿其他貢獻便被忽略了,以至於司馬懿到了今天仍然翻不過身,這也是歷史的悲哀之處啊。
-
5 # 為窮苦百姓發聲
司馬懿功績雖多,但奪權乃是天下人所唾棄的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其後人奪權篡位,司馬家的天下是從魏國的曹家手中奪過來的。歷史上的人認為司馬家的天下是從曹家孤兒寡母手中盜來的。這種欺負女人和孩子的卑劣行為自然被那些拿著真刀真槍講究儒家道義打出來的皇帝們所不齒。曹操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戰亂,對人民貢獻很大; 恢復了生產:屯田制啦,安撫流民啦; 、另外對待外族:平三郡烏桓,分制南匈奴; 、對人才選用上:大力壓制豪門貴族,啟用大量寒門人才。
-
6 # 曹老師xixi
曹操和司馬懿雖然都是架空的前朝的皇權,但背景區別很大,因此司馬懿的口碑才那麼差。
曹操時代,是漢末天下大亂的時代,曹操的詩歌寫道“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多麼悲慘,中央朝廷腐敗無能,社會民間痛苦不堪。曹操掌權之後,逐漸消滅各地軍閥,統一中原,穩定社會,恢復生產,讓原本已經破爛不堪的國家,迴歸到了正常軌道當中,而曹操的後代,曹丕曹睿也是比較勵精圖治的,一個重視教育,回覆經濟,一個加強集權,重整法理,讓中原的實力逐漸恢復,社會穩定,國泰民安。
而司馬懿,就不一樣了,他除的時代,已經經歷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建設,只是因為此時皇帝年幼,曹爽無能,導致司馬懿掌權了,後來司馬懿父子三人,屠殺魏室皇親,剿滅淮南軍閥,又把皇帝曹髦殺了,在人臣倫理上比曹操是過猶無及,最後司馬炎及其後代也也不好好幹,280年才統一,291年就把天下打炸了,開始進入幾百年天下大亂。
相當於,劉漢公司要倒閉了,大家推薦,曹操出任CEO,曹操經過努力把劉漢公司幹到了世界第一,於是大家推薦曹操的兒子曹丕繼續出任CEO,把公司乾的更牛。司馬懿是在曹魏公司最牛的時候,把原來CEO曹爽幹掉了,搶了曹魏的CEO之位,然後誰不服就開除誰,再不服再開除,後來子孫繼續當CEO,把公司幹倒閉了。你說這兩個CEO誰口碑更好一些。
-
7 # 93四個金
曹操比司馬懿的名聲好是公認的,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曹操其實說到底都並沒有最終篡漢,他最高只做到了魏王,加九錫,並沒有完成最後一步篡漢。
第二,對東漢王朝來說曹操幾乎有再造之恩,因為曹操當時是將幾乎已經崩潰的東漢王朝從生死線上拉了回來,並且從法理上又讓他多活了幾十年。
司馬懿呢?
第一,他雖然也沒有真正的稱帝,但他在高平陵之變之後對曹氏宗親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而曹操並沒有。
第二,司馬懿的名聲沒有曹操好還有可能是受到他的子孫的影響,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的名聲都不好,而曹操呢與曹丕,曹植並稱為文學史上的三曹,這也是曹操比司馬懿名聲好的一個原因之一。
以上這些就是我所認為的曹操比司馬懿名聲好的一些原因。
-
8 # 指尖阻擋流年088
因為司馬懿深受曹魏提拔之恩。而曹操的崛起,單從崛起歷程來說,很少看到漢室主動幫了曹操什麼。(當然實際上曹操本身就是漢朝體制的受益者,這裡僅就表面以及網路看法分析。)
晉書裡司馬懿被曹操徵辟的記載太草氮了,應該是魏略裡的更可信一些。無論哪本書記載,曹操都是司馬懿走入政治中心的引路人,而之後司馬懿的晉升之路走的還是比較順風順水的,也看得出來曹操並沒有虧待司馬懿的地方。曹操之後更不必說,兩朝託孤,恩寵備至,從各種角度來說司馬懿都沒有篡權的正義性可言。
而曹操則不一樣了,董卓進京以後,漢室對於地方的影響力就已經趨於零了,各地諸侯都已經在建設屬於自己的府屬體系了,這種情況下要去要求曹操對漢室保有絕對的忠誠那太強人所難了。忠心不能當飯吃,漢室給不了利益給曹操,那曹操又為什麼要保持忠心。
當然,曹操當權臣本身也沒有什麼正義性,但是總比司馬懿吃幹抹淨還把shi拉人家曹操墳頭幹得好。
-
9 # 歷史小廚
曹操比司馬懿名聲好,主要還是兩人掌握權力的時代不同而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就掌權,處於亂世,那時候獻帝被架空,群雄割據,誰有本領誰就可以稱王稱霸,你要說曹操稱王不對,那劉備、孫權、袁紹等十八路諸侯都不對,畢竟那時大家都是憑本事佔地盤。
就像是董卓,大家都好好的在外面佔領地盤,你爭我奪,雖然瓜分的是漢室天下,但還是明面上保全了漢室的皇權,不管這權利有沒有用,但是至少沒人去碰,就像日本的天皇一樣。
這本來是大家預設的一個潛規則,你董卓突然蹦了出來,佔了皇宮,奪了漢室,你這不是找打是幹什麼?那身為漢室臣民,當他們預設的東西被觸碰,少不得大家要象徵性的團結一下,也算是給天下一個敲打,讓其餘有心之人明白這遊戲的規則!
但是經過董卓這麼一鬧,這遊戲多少都會變了味,就像是窗戶紙捅破之後,你再糊起來也不好看,那這時候就只有一個辦法,換了重來!
曹操就是在這個時候崛起,不是換窗戶嗎?那就各憑本事,誰技術好誰就來換!有了這一層關係,十八路諸侯明面上還是打著漢室江山的名號,背地裡已經開始了自己的統治道路,既然大家都放開了,那曹操的一些所作所為也就被認為是合理合規。
你說曹操善良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我想這不是善良人能說出來的,再說了,爭權鬥勢的哪一個是善良的?就連劉備也算上,他是善良的嗎?都只是相對而已。
但是曹操這傢伙也的確做了不少缺德事,單憑他那“摸金校尉”就違了天理,足以讓世人罵死。司馬懿再不濟,至少也沒去說總去盜人墳墓!
幹一件事先搬出獻帝來,那你說這是為私還是為公?雖然都知道很多是為私,但是你也不能否定他為公,這就讓人多了一些想象。
你說他在亂世中謀私利,但是他保住了漢獻帝,維護了北方的穩定,你說他為了漢室江山,但他還代替皇權,權傾天下。所以說曹操這人的功過能議論的很多,只要不是做的太出格,一般都會議論議論而已,畢竟人家即使再怎樣,到底還是個漢臣名聲!
至於曹丕稱帝,那不是孫劉也將漢室瓜分了嗎,法不責眾,也就不能單獨罵曹家了!
但是司馬懿可不一樣,算上曹操的話,司馬懿可是魏的四朝元老,特別是在曹丕、曹睿時期,司馬懿那簡直就是扮演了跟諸葛亮在蜀一樣的角色,特別是曹睿,直接就託孤了!
你說這樣的人身份得有多高,說句功高震主也不為過,但是依然安然無恙,給大家一個忠臣的印象,其實他的所作所為也的確是忠臣!
只不過是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才被人罵,在這裡我覺得不能以點概全,司馬懿前期還是一位挺不錯的人臣!
不管怎麼說,司馬懿掌握權利的時期,天下已經分好了,他是魏臣,也就說這塊蛋糕已經不再切了,你應該老老實實吃魏這塊蛋糕,但是最終司馬懿還是吃膩了,這就不對了!
曹家是光明正大的建朝稱帝,還拖著孫劉兩家一起做壞事,那自然就分攤了罵名。但是你司馬家可是一個人做壞事,而且還是在天下基本成型的情況下,那你這罵名可就大的多了!
雖然曹操跟司馬懿到死都是人臣,都是幫後代打下稱帝基礎,但是曹家名正言順,不怕丟臉可以說是靠自己辛苦打來的,司馬家可是從人手裡奪來的,一個打,一個奪,自然這個奪就被人所不齒!
最後說一點,曹操跟司馬懿這個名聲問題,只是因為司馬懿活得太久,晚節不保罷了!
-
10 # 富元製作
首先曹操廣納平民人才,唯才是舉,而司馬懿是按士族名望選拔官員,這樣讓很多有能力的普通百姓無法為官。
其次曹操統一北方征服了一大批諸侯,為天下統一起了很大作用,而司馬懿只是繼承了曹操的江山。
-
11 # 白龍赤子
曹操和司馬懿都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腳印。曹操是曹魏集團的建立者,魏國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司馬懿雖然沒有稱王,但是他的後代建立了西晉王朝,這離不開司馬懿的奮鬥。
曹操和司馬懿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不同的一面。曹操早年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少年,並且足智多謀,據史書記載: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知奇也
意思是說,曹操少年的時候就擅長權謀,但仗義且放縱自己,不注重德行的培養和學業的研究,當時的人沒有人認為他是異乎尋常的人。
但是當時的人物品評家橋玄卻認為曹操是不同凡響的人,他說道:
天下將要大亂,不是有治國能力的人才不能挽回這個局面,能夠安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你吧!
對太祖的評價極高。
再來看看司馬懿的少年時期,據史料記載:
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說明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透過史料對曹操和司馬懿年輕時候的記載來看,曹操年輕的是候是不招人喜歡的型別,而司馬懿招人喜歡。
可是,經過歲月的沉澱為什麼曹操的名聲反而比司馬懿好了呢?
首先,曹操的政治軍事才能要高於司馬懿,在曹操的一生當中,“挾天子以令諸侯”、除掉袁紹袁術兄弟、收編青州軍、征服呂布、討平漢中和拿下關中等等,東漢末年的政治人物中的第一人。司馬懿呢?五丈原一戰的確厲害,但是輔佐曹魏的時候總是想著人家的江山,最後奪到自己手裡,平心而論,是不厚道的。
另外,魏武帝曹操在文學上具有異常的天賦,也為他取得好名聲增添了不少發碼。他的詩歌膾炙人口,在這兒摘抄幾句,供大家欣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這是曹操53歲時寫下的詩句,依然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對筆者依然有精神上的激勵。這樣的文學作品司馬懿寫不出來,他的子孫也寫不出來。
最後,眾所周知,曹操和司馬懿的性格不同。曹操喜歡將自己的想法、愛好說出來,比如他對政治、軍事的看法,沒有藏著掖著,大家都很喜歡。而司馬懿呢?給人一種深不見底的感覺,摸不著頭腦,甚至讓人感覺有點兒陰暗,這樣的人當然沒有曹操受歡迎了。
結語
無論如何,曹操和司馬懿都是漢末三國以來最傑出的政治軍事人才。對於他們名聲不同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他們的民族政策、他們的教育思想等等。在這兒,筆者只就自己知識範圍之內的一些東西進行探討,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
12 # 慕慕說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混亂,各路諸侯,割據一方,開始逐鹿中原。
曹操,三國時期著名的奸雄,於漢室式微中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篡奪漢權;
司馬懿,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奸雄,最後篡奪了曹魏政權,建立晉朝。
同樣是奸雄,同樣是奪權,為什麼曹操的名聲要比司馬懿好上太多了呢?換句話說,司馬懿是做了什麼事,才讓自己的名聲那麼差勁呢?
面對這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這二人之間有何區別。
一、性格、能力方面“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
“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餚膳皆沾於巾幘,其輕易如此”
——《三國志》
根據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曹操雖然是個奸雄,但他在文學、音樂、排兵佈陣方面同樣精通。
而且曹操本人,生性闊達、豪放不羈,喜歡與人開玩笑,每逢興起還手舞足蹈的,甚至頭髮上還沾了酒、菜渣之類的,可以說是非常的“親民形象”,再加上曹操是出了名的愛惜人才,這種性格“俘虜了”不少將才為其賣命;
而司馬懿呢,對於權術謀略,是精通不已,但除此之外,他在文學、藝術方面,是一律“不感冒”,而且司馬懿為人表裡不一,表面是個溫文爾雅、豪爽大度的認,但背地裡是個陰狠狹義、冷酷無情的人。
在能力方面,曹操雖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在三國爭霸過程中殺過很多人,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反對他的軍隊、政敵們。
他秉承著少殺的原則,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不會大開殺戒,趕盡殺絕。
而司馬懿,則跟曹操相反,他認為曹操的舉動純屬婦人之仁,他奉行的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概念,不會放過任何落網之魚。
他對於對手,不分主犯和從犯,都是直接滅族,讓人斷子絕孫啊,就是因為這麼狠毒的做法,讓他在名聲上比曹操差勁。
二、奪權的方法曹操起兵的時候,漢室已經是處於名存實亡的地步了,自董卓火燒洛陽,李催、郭汜打亂長安之後,漢獻帝就已經開始自危了,各路諸侯,包括漢室宗親們都不把漢獻帝當成天子了。
這種情況下,曹操卻迎接漢獻帝於許都,接手東漢這個爛攤子,透過一系列的政策恢復了經濟發展,穩定社會秩序,又整頓軍隊,降服匈奴,使之不敢南下,還中原一片安寧,他維護了漢室最後的尊嚴。
可以說,曹操是憑自己的本事來獲得東漢大部分疆土的,是光明正大的。
而司馬懿呢?他是受曹魏幾代君主看重,得到機會帶兵出戰。
雖然司馬懿有許多功勞,比如大斬孟達,平定遼東等,但遠沒達到曹操的那種地步。
而且他受明帝“床前託孤”之恩惠,卻恩將仇報,還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變”,將曹魏江山佔為己有,可謂是“鳩佔鵲巢”。
也就是說,在奪權這一方面,曹操是光明正大的,而司馬懿是名不正,言不順德。這也是他名聲不好的原因之一。
三、對故主的態度曹操雖然是逼著漢獻帝禪位的,但在當時,漢室已經保不住了,他此舉是正常的,而且他好歹給了漢室最後的尊嚴,上位後也沒虧待漢獻帝。
曹丕稱帝后,更是冊封劉協為山陽公,賜封地、食邑,讓其安享晚年。
司馬懿呢?他不仁不義,竊國亂政,兩個兒子也不善待故主。司馬師廢了曹芳,司馬昭殺了曹髦。
他們的權勢、名位來路不正還喜濫殺,這種做法怎能讓人不唾棄、謾罵。
四、後世能力曹魏江山時期,在位的君主無論是品德、能力都是不錯的,政治清明,能穩定社會;在軍事上也曾抗擊匈奴,阻止胡人南下,濫殺百姓。
而司馬一族呢?建國之後,後繼無人,君主無能,還出了個無能皇帝,先有八國之亂,後又是五胡亂華,導致國家動盪,百姓朝不保夕,民不聊生。
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還是會謾罵司馬懿,如果不是他篡權奪位,也許歷史回發生改變,不是這種情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名聲比曹操差是有原因的,無論是從自身還是後世子孫來說,他都不佔優勢。
-
13 # 細數風流人物
曹操總的來說是結束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亂局,行成三足鼎立。天下進入平穩。而司馬家篡位奪權立晉後沒過幾年就異族入侵中原,而且只能南渡江南。異常狼狽。本來得天下已經名不正言不順,還沒把天下治理好,守衛好。那名聲能好到哪裡去。源頭是司馬懿,名聲肯定聲名狼藉。
-
14 # 明月照小江
為什麼曹操比司馬懿的名聲好?
這是因為,曹操和他的兒子曹丕,所犯的罪只是一個“篡”字。司馬懿父子祖孫,所犯的不僅是“篡”,還加上一個“竊”字。
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
曹操雖則是目無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兒子曹丕可以順利篡漢的環境,使得當時與後世的人都認為他與王莽是一個型別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
然而他畢竟與王莽不同,與司馬懿也不同。
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漢高祖劉邦所留下來的。曹操叫兒子所篡的天下,卻不是漢光武帝劉秀所留下來的,而是漢靈帝以後被董卓和袁紹等人弄的分崩離析,經過曹操自己的“力征經營”才又像個樣子的天下。
換句話說。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打出來的。
曹操不僅把中國的極大部分,東漢十三州部之中的九個州一個部,與荊州的一半,都統一於設在許縣的中央政府之下,並且把這些地方的行政和司法都辦的很好。他清除了貪官汙吏和盜匪,也根絕了東漢的宦官外戚的老毛病。
曹操並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只是借重天子的名義,討伐諸州諸郡的割據之雄,倘若不是曹操東征西討,一手削平了這些軍閥,漢獻帝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有問題。
換句話說,曹操所把持的許縣朝廷,原是曹操自己所建立的朝廷,曹操不曾“竊奪”這個朝廷的政權,曹丕也不曾“篡取”漢獻帝的帝位,而是“繼承”了他父親為他奠立的帝位。
曹操授人以柄的事就是,倘若曹操從開始便以自己的名義打天下,不利用漢獻帝,那就誰也不能說他與他的兒子是篡漢的奸臣了。
司馬懿也是自己不肯竄位,而讓兒子孫子去篡。可見,司馬懿的“小聰明”不在曹操之下。然而,司馬懿不曾“力征經營”,打下這個天下。這個天下,是曹操留下來給曹丕、曹叡、曹芳的。
曹操與他兒子,最多可被罵為強盜。司馬懿和他的兒孫們,卻實實在在的是“小偷”。
司馬懿不是沒有打過仗。他對諸葛亮打兩次,對孟達打過一次,對公孫淵打過一次,對孫權打過半次。這些戰事,都不過是邊疆上的小接觸,與奠定中原無關。
司馬懿對中原的“法律與秩序”也談不上有什麼貢獻。荀彧、崔琰、陳群、鍾繇,那些人,才是造成了“安定和清廉”的功臣。
司馬懿被後世的歷史家批評為“以狐媚取天下”。
這狐媚二字很恰當,一點兒也不冤枉。
司馬懿的一生,便是他如何媚了三個人,哄了一個人。
在他所騙所媚的三人中,最難騙、最難媚的當然是曹操了。曹操自己是騙人專家,對司馬懿來說,他是前輩,他是大巫,怎麼反而“敗”在司馬懿之手呢?
原因相當簡單。
曹操只知騙而不只媚。曹操一生沒有媚別人的需要,自然也沒有練習媚的機會。
換句話說,曹操對於媚與被媚,十足外行。
於是,他終於被司馬懿媚得不知道這是司馬懿在對他媚。
曹操與司馬懿相處久了,對司馬懿的才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對他也生了一種恐懼之心。
曹操而且做過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同在一個馬槽吃草。因此對司馬懿更不放心。
司馬懿也察覺到曹操對自己不放心,就更加在辦公之時特別賣力,一天到晚辦公,辦到深夜,應該睡覺之時,仍在處理公事。而且他大事肯做,小事也肯做,奉了命令的事,一定去做,不曾奉到命令而視乎不妨一做的事,他也親自去做。例如喂曹操所騎的馬,如此的小忠小信,使得曹操漸漸感覺到:這樣的一個忠心耿耿、辦事賣力的司馬懿,也許沒有什麼不可靠罷。
結果,曹操終於也像曹丕那樣,對司馬懿放了心。
-
15 # 戰爭8年叫wildbeast
古代講求一個名。師出要有名。曹操到死都是丞相,並未稱帝,就算拉著一個傀儡皇帝,當時在讀書人眼裡不一樣啊。君臣之別是要有的。曹操的帝號是死後追認的,曹操能把魏國治理那麼強大,他沒有兩把刷子怎麼行呢,絕對不是孫仲謀那種安居一隅的諸侯可以比較的。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3]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這是歷史評價
司馬懿也沒有謀朝篡位。名聲不好是被小說和戲曲抹黑的。司馬懿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憑什麼諸葛亮有功就是好的,司馬懿有功就是壞的,這是文人的軟刀子,不尊重歷史,不過他兒子比曹操的孫子有本事,司馬昭之心嘛。孫子就更有本事了,直接稱帝了。
所以說這兩個人實際上並沒有誰名聲特別不好,主要是小說和戲曲的渲染造成的。
-
16 # 簡運書生
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對天子還是很恭敬的,即使已經大權在握,想要晉位稱王,也是小心翼翼,顧及著群臣的反應。終其一生都是漢臣。即使曹丕接受禪讓,也是善待漢獻帝。
而相比司馬懿,高平陵事變,幾乎屠盡曹氏滿門司馬炎為奪帝位,甚至連年幼的魏帝都不放過。
魏承漢制,是大勢所趨,東漢衰微早已名存實亡,漢獻帝之所以活著是因為有他曹操。江山本來就是曹操一手打下來的,只是掛著漢獻帝的名字而已。
司馬晉篡魏,則是實實在在的謀反,竊奪。要不是曹爽得意忘形,司馬懿也沒機會。
簡單地說,雖然都是篡位,但是司馬家族吃相太難看。
-
17 # 執墨史事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司馬懿:個人觀點首先從形象上判定,司馬懿一看就屬於那種陰險狡詐之人,我們都知道,司馬懿的後代建立了東晉,成功地將司馬一家推向了皇位,但是東晉建立不久就出現了一個傻瓜皇帝並且隨後引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後又是五胡亂華,至此中原漢人過上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這個時候的人們就會去尋找原因了,人們就會覺得之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實際上都是因為東晉,如果不是昏庸無道的東晉朝廷,怎麼會有這些事呢?追溯到東晉朝廷後,人們就會找到東晉的開國人之一司馬懿,於是司馬懿便被黑了。
此後在民間風氣之中,逐漸掀起了一股“尊劉貶曹”的風氣。這股“尊劉貶曹”的風氣隨著東晉、南宋兩個朝廷的南渡而不斷髮酵,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段時間之中,整個劉備陣營的人都被無限拔高,而他們的敵人曹魏陣營的人則被無限貶低。在這段時間內,曹操、司馬懿等人都是屬於被黑得很厲害的人。
這股風氣的集大成者便是現在的《三國演義》了。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塑造了一個神人一樣的諸葛亮,他算無遺策,高風亮節,可以說是千古第一完人了。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威風,他的對手司馬懿便再次被貶低,我們可以說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是一個被諸葛亮無限戲弄,玩弄於手掌之中的可憐蟲。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諸葛亮玩弄的章節就有“武侯彈琴退仲達”,“武侯鬥陣辱仲達”,“上方谷司馬受困”,“見木像魏都督喪膽...”活著的諸葛亮玩弄司馬懿也就罷了,死了的諸葛亮也在玩弄司馬懿。裡面空城計、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火燒上方谷、死諸葛嚇走活司馬等故事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也正是在這些故事之下,司馬懿進一步被貶低,而司馬懿所幹的一些功績則被人忽略了。
其次是曹操:個人觀點,從歷史形象上判定,曹操是一個風度翩翩,文才武略的軍事家!由於曹操自身的能力比較突出,做過很多好事,而且他敢於與士族鬥爭的精神也比較符合現代思維,因此曹操便脫穎而出了。國內有很多新的描寫曹操的書籍,寫得都不錯,還原了一個比較好的曹操,我個人讀過的就是《卑鄙的聖人:曹操》,《品曹操》等;除了國內書籍,還有不少國外學者也重新給曹操寫傳記,例如說澳大利亞學者張磊夫的《國之梟雄:曹操傳》,日本學者掘敏一的《曹操》等。
在很多遊戲作品例如《三國志曹操傳》、《真三國無雙》、《無雙大蛇》等,曹操也都被描繪成了雄才大略的一代英雄人物。但是反觀司馬懿,不論是在任何作品,任何遊戲之中,司馬懿永遠逃不了那麼陰險狡詐的鬼樣子,再加上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注重描寫戰爭與權謀之術,司馬懿其他貢獻便被忽略了,以至於司馬懿到了今天仍然翻不過身,這也是歷史的悲哀之處啊。
回覆列表
曹操正面的東西很多,他為了漢室天下敢刺殺董卓,體現了他過人的膽量,從此,他號召天下有了資夲。他不以門閥觀念看人,力薦桃園兄弟,斬華雄,挫敗董卓,獨自一家追殺董卓,雖然他敗了,但展現了他的毅力和勇氣。他挫敗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黨,平定了混亂的局面。他又削平袁紹,呂布諸雄統一了中國北方。他屯軍田,減輕了百姓負擔。他是一個大文豪,是漢魏樂府的代表作家,為文化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結交文人,武將,象張遼 ,賈詡,陳琳等,不記前嫌,坦誠相處。他也有負面的,但正面多過負面的。
而司馬懿則不然,總給人一個奸詐的形象,他演技很好,騙過了曹操,騙過了曹爽,藏府很深,使人莫測。跟諸葛亮對陣,自已不想打反來個千里請戰。他有一副賴相,公然接受了諸葛亮的巾幗服裝,用一副賴皮伎倆與諸葛亮長熬。他也殺戮極重,征戰遼東時,左都督一句大雨連綿不利戰的話,他就把這樣手臂大將給斬了。在挫敗曹爽以後,他不僅殺害曹氏兄弟,又殺太多太多的株連者。
再者,在文化風騷方面他不象曹操那麼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