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橦霖

    漢朝時的宛城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位於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大概方位在洛陽的南面。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敗於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

      宛城區,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陽市下轄區,面積662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擁有中國惟一儲存完整的郡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有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一代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大將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宛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環境宜人。焦柳鐵路、寧西鐵路兩大鐵路幹線在區內十字交匯,二廣、滬陝、許平南、南鄧、嶺南、環城等六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國家4D級民用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已開通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等航線。

      宛城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等榮譽稱號。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棉紡織、食品加工為主體的五大產業叢集。其中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完備,被確定為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河南省10家重點培育的環境友好型示範產業集聚區之一,曾榮獲“河南省十先(進)集聚區”。

  • 2 # 彌mi爾堅

    漢宛城遺址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漢代宛城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

    佔地面積

    約4萬平方米

    景點級別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

    南陽古稱宛,古宛城為周、秦之際興建,兩漢盛極一時,是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

    南陽人民公園古建築

    城垣遺蹟現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北牆東端殘長800米,高出地面4~6米;東牆北端殘長600米,高出地面5~7米;護城河道殘長1800米,寬50~80米,深6米。城垣為夯土築建,夯層中雜有大量漢代陶片。另一處為南部城垣,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高臺建築遺蹟殘存二處:一處今稱“明遠頂”,坐落於老城東北隅,原為一高大的地上建築,人稱“明山”。現存臺基南北長46米,東西寬44米,殘高9米,為平夯堆築。臺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漢代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宮殿基址。另一處今稱“望仙台”,坐落於南陽市人民公園內。臺基為夯土堆築,東西長80米,南北寬70米,殘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漢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大型建築基址。此外,在城區內還散佈有漢代灰坑遺蹟、冶鐵遺蹟、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漢代文化遺物。

    南陽漢宛城遺址

    古宛城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城,原有兩重,即外城和內城。外城即郡城,也稱“廓城”,城周18千米,當為生產區、生活區和工商貿易區;內城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隅,應是封建官吏的宮殿區。

    漢代宛城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漢朝時的宛城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位於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大概方位在洛陽的南面。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敗於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

    宛城區,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陽市下轄區,面積662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擁有中國惟一儲存完整的郡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有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一代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大將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燦爛文明歷史。

  • 3 # 心繫清歡

    宛城簡介

    歷史上出生于于宛城的著名人物有著有《傷寒雜病論》的張仲景,恢復漢室江山的漢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黃忠,著名景點有宛城縣衙,衙座落於南陽市宛城區民主街西部北側。始建於南宋鹹淳七年(1271年),歷經元、明、清共199任知府。現存房屋150餘間,南北長24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36000平方米,是中國唯一儲存完整,規制完備的知府衙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古代宛城是一座規模巨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而據相關資料記載,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敗於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

    總結

    現存的漢代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 4 # 生活工作隨筆記錄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宛城,最早追溯至南周時期,所在地南陽被成為“南國”,隨後有唐、鄂、謝、(西)蓼、申、呂、後等諸國受封管理此地;戰國時期,由於鐵資源儲存豐富,宛成為全國著名冶鐵中心之一,先後歸屬於楚、魏、秦等國;秦統一後,宛為南陽郡的郡治(郡治,是郡守府署所在的首縣);漢承秦制,其中東漢帝劉秀起業與南陽,因此被後世稱為“帝鄉”。

    現存南陽府、縣誌中也有記載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卷一《城池》載 “南陽府城即古郡城,其制甚大,後魏改荊州乃治大城,自郡移治於鄧,改宛縣為南陽縣,城因縮小止據西南一隅,元復置府,不復改築。”;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卷三《建置》載: “漢南陽郡故城,在縣城東北二里許,秦建,漢日南郡,今僅存廢墟一面。

    另一方面關於漢宛城的規模,僅有盛弘之《荊州記》載, “南陽郡城週三十六里”。根據漢代一里約合今415.8m進行計算,漢宛城的周長約為15000m。

  • 5 # 歷史作者

    漢代宛城遺址諸多文物的出土更加論證了古城南陽在漢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秦代始置南陽郡,漢承秦制,仍設南陽郡,郡治宛,下轄三十六縣。東漢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現出經濟、文化大都會的面貌。秦末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流。

    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汗宛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城垣遺蹟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另一處為南部城垣,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高臺建築遺蹟殘存二處:一處稱“明遠頂”,坐落於老城東北隅,原為一高大的地上建築,人稱“明山”。臺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漢代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宮殿基址。另一處今稱“望仙台”,坐落於南陽市人民公園內。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漢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大型建築基址。此外,在城區內還散佈有漢代灰坑遺蹟、冶鐵遺蹟、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漢代文化遺物。

    漢代宛城遺址諸多文物的出土更加論證了古城南陽在漢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秦代始置南陽郡,漢承秦制,仍設南陽郡,郡治宛,下轄三十六縣。東漢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呈現出經濟、文化大都會的面貌。秦末遷“不軌之民”於南陽,促進了南陽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流

    政治因素在特定時期於文化的發展也具重要作用。西漢時期,被封在南陽的王侯有二十多人。著名的有冠軍侯霍去病、博望侯張騫、新都侯王莽。東漢時,光武帝劉秀髮跡於南陽,其著名的28位將領多出於宛縣、湖陽、冠軍、新野一帶,劉秀的公主中有七人封於南陽,另有25人被封為侯王,其它還有皇親國戚以及出身大家的功臣、名將等。這些豪強地主在政治上享有特權,經濟上頗具實力。對南陽漢文化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此時的南陽城內,皇親國戚,絡繹不絕,王侯將相,第宅相望——這就是人們又稱其為“帝鄉”的原因。

    從人文角度看,法律學家張釋之,大文學家、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漢王朝重臣左雄、朱穆等學者,正是南陽漢文化精粹的體現。南陽境記憶體在眾多的漢代城址、水利遺蹟,莫不證明了漢文化的繁榮。大量的漢代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漢文化的昌盛。豐富的漢代遺物在南陽境內大量存在。兩漢時期的南陽達官貴人們,追求極度奢華的生活,聲色犬馬,宴飲遊獵,並渴望最終能得道昇仙,獲得永恆,厚葬之風熾盛。這倒為後世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實證。

    漢代宛城遺址,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南陽古稱宛,古宛城為周、秦之際興建,兩漢盛極一時,是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

  • 6 # 90創作者

    漢代的宛城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代,位於白河(古稱育水)北岸。大致的方位在洛陽的南面。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拜於張繡,使得愛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犧牲。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留長,春秋時期,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擁有中國唯一儲存完整的郡府級官署。同時也有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

    有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光武帝劉秀,蜀漢時期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年的輝煌歷史文化。

  • 7 # 囧老爹love瀟小丫

    南陽古稱宛,古宛城為周、秦之際興建,兩漢盛極一時,是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城垣遺蹟現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北牆東端殘長800米,高出地面4~6米;東牆北端殘長600米,高出地面5~7米;護城河道殘長1800米,寬50~80米,深6米。城垣為夯土築建,夯層中雜有大量漢代陶片。另一處為南部城垣,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南陽市漢宛城遺址

    高臺建築遺蹟殘存二處:一處今稱"明遠頂",坐落於老城東北隅,原為一高大的地上建築,人稱"明山"。現存臺基南北長46米,東西寬44米,殘高9米,為平夯堆築。臺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漢代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宮殿基址。另一處今稱"望仙台",坐落於南陽市人民公園內。臺基為夯土堆築,東西長80米,南北寬70米,殘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漢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大型建築基址。此外,在城區內還散佈有漢代灰坑遺蹟、冶鐵遺蹟、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漢代文化遺物。

    宛城遺址-望仙台

  • 8 # 夢話春秋

    宛城現在的宛城在河南省南陽市內。現在地圖可以查詢的到,問題是現代的宛城真是漢代的宛城嗎,千年沒有變嗎,漢末曹操與張繡發生宛城之戰的宛城嗎。讓曹操戰敗,長子曹昂,名將典韋戰死之處嗎。

    我們來分析一下。那個歷史中的宛城真的存在嗎。

    我們看《三國演義》裡面寫道,張繡屯兵於宛城,準備犯南陽。曹操興兵討之,張繡降曹,讓曹操進宛。曹操看張繡嬸子漂亮,竟然納之。張繡怒反水曹操,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曹操幸好大宛良馬,逃過淯水河,才救回一條命。《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情節是人為編的,但地名都是可查的。南陽,宛城,淯水都出現了。《三國志》是如何寫的呢,這是史書可信度更高。繡領其眾,屯宛,與劉表合。太祖南征,軍淯水。也出現了宛城,淯水等地名。說明這些地名是真的存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提到的淯水,在酈道元作的《水經注》是可以查到的。淯水出弘農盧氏縣支離山,東南過南陽西鄂縣西北,又東過宛縣南。現在宛城的淯水已經改名叫白河。在《南陽志》可查。秦時為了防楚設南陽郡,其中南陽郡的治所就在宛縣,後漢沿秦治,南陽郡沒有變過,一直沿襲到三國演義裡曹操與張繡發生宛城之戰。這《史記》可以查到秦治四十八郡名。

    以上几上是在書中查詢到了,由此可推斷今天南陽宛城區漢代宛城沿用名稱,但時境過遷,原來的宛城可以已經遷地,最真實的有考古實據。在今天的宛城區有宛城遺址可查。所以基本判定,漢時宛城就在今天南陽市宛城區內。以上只個推論,不做歷史依據。希望大家提供更好的證據證明。

  • 9 # 風雨同舟繼續前行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漢代宛城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

    佔地面積

    約4萬平方米

    景點級別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

    南陽古稱宛,古宛城為周、秦之際興建,兩漢盛極一時,是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

    南陽人民公園古建築

    城垣遺蹟現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北牆東端殘長800米,高出地面4~6米;東牆北端殘長600米,高出地面5~7米;護城河道殘長1800米,寬50~80米,深6米。城垣為夯土築建,夯層中雜有大量漢代陶片。另一處為南部城垣,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高臺建築遺蹟殘存二處:一處今稱“明遠頂”,坐落於老城東北隅,原為一高大的地上建築,人稱“明山”。現存臺基南北長46米,東西寬44米,殘高9米,為平夯堆築。臺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漢代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宮殿基址。另一處今稱“望仙台”,坐落於南陽市人民公園內。臺基為夯土堆築,東西長80米,南北寬70米,殘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漢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大型建築基址。此外,在城區內還散佈有漢代灰坑遺蹟、冶鐵遺蹟、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漢代文化遺物。

    南陽漢宛城遺址

    古宛城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城,原有兩重,即外城和內城。外城即郡城,也稱“廓城”,城周18千米,當為生產區、生活區和工商貿易區;內城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隅,應是封建官吏的宮殿區。

    漢代宛城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10 # 曉曉曉

    漢朝時的宛城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位於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大概方位在洛陽的南面。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敗於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

    宛城區,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陽市下轄區,面積662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擁有中國惟一儲存完整的郡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有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一代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大將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宛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環境宜人。焦柳鐵路、寧西鐵路兩大鐵路幹線在區內十字交匯,二廣、滬陝、許平南、南鄧、嶺南、環城等六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國家4D級民用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已開通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等航線。

    宛城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等榮譽稱號。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棉紡織、食品加工為主體的五大產業叢集。其中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完備,被確定為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河南省10家重點培育的環境友好型示範產業集聚區之一,曾榮獲“河南省十先(進)集聚區”。

  • 11 # 記錄歷史人生

    漢朝時的宛城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位於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大概方位在洛陽的南面。東漢末年時,曹操在宛城敗於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  宛城區,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陽市下轄區,面積662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  宛城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秦漢時期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之美譽。擁有中國惟一儲存完整的郡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醫聖祠,有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一代商聖范蠡、醫聖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蜀漢大將黃忠等歷史名人都出自宛城,鑄就了宛城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  宛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環境宜人。焦柳鐵路、寧西鐵路兩大鐵路幹線在區內十字交匯,二廣、滬陝、許平南、南鄧、嶺南、環城等六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國家4D級民用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已開通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鄭州等航線。  宛城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等榮譽稱號。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棉紡織、食品加工為主體的五大產業叢集。其中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完備,被確定為國家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河南省10家重點培育的環境友好型示範產業集聚區之一,曾榮獲“河南省十先(進)集聚區”。

  • 12 # 宋韻千年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

    南陽古稱宛,古宛城為周、秦之際興建,兩漢盛極一時,是中國著名的古城之一。

    城垣遺蹟現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北牆東端殘長800米,高出地面4~6米;東牆北端殘長600米,高出地面5~7米;護城河道殘長1800米,寬50~80米,深6米。城垣為夯土築建,夯層中雜有大量漢代陶片。另一處為南部城垣,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高臺建築遺蹟殘存二處:一處今稱“明遠頂”,坐落於老城東北隅,原為一高大的地上建築,人稱“明山”。現存臺基南北長46米,東西寬44米,殘高9米,為平夯堆築。臺基上部暴露有大量漢代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宮殿基址。另一處今稱“望仙台”,坐落於南陽市人民公園內。臺基為夯土堆築,東西長80米,南北寬70米,殘高9米。地表亦暴露有大量漢磚瓦和陶片,當為一處大型建築基址。此外,在城區內還散佈有漢代灰坑遺蹟、冶鐵遺蹟、古井、陶井圈、地下水管道、漢磚漢瓦、陶瓷陶片等大量漢代文化遺物。

    南陽漢宛城遺址

    古宛城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古城,原有兩重,即外城和內城。外城即郡城,也稱“廓城”,城周18千米,當為生產區、生活區和工商貿易區;內城即小城,位於大城西南隅,應是封建官吏的宮殿區。

    漢代宛城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13 # 西風悍馬

    宛城遺址,歷經千年,始建於西周申伯國,漢代時,宛為南陽郡管理,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冶鑄業發達,城周長約15公里。明代時周長約3.4公里........

    宛城故址位今河南省南陽市,是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見證,對於研究古申國、楚國、南韓、秦國及漢到清的歷史有重要學術價值。

    宛城遺址,位於南陽市區北部瓦房莊附近,東西長60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繩紋簡瓦片、耐火磚、磨石、燒結鐵塊、鐵渣等遺物,發現了鐵塊300多公斤以及大量爐渣、木炭屑;陶範三四百塊及坩堝、殘鼓風管,鍛制鐵器有刀、鐮、斧、錘等;範鑄鐵器有盆、鼎、罐、齒輪等,還有分佈稠密的陶券井,被專家斷定是漢代一座規模較大的冶鐵作坊。

    宛城的歷史變遷

    宛城始建於西周申伯國,漢代時,宛為南陽郡管理,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冶鑄業發達,城周長約15公里。明代時,周長約3.4公里。

    1963年前宛城北牆、東牆、南牆各一段。北牆長約800米,高4~6米,東牆長約600米,高5~7米,南牆長度待考,殘高1~6米。牆基寬約10米,夯層8釐米,平夯堆築。遺址記憶體春秋、戰國及漢代陶片,城垣外有寬約50~80米的護城河遺址。

    而現如今,宛城遺址殘存二處:一處為古宛城東北角一部分,即北城牆的東端和東城牆的北端及相連的一段護城河,位於南陽市城區東北隅防爆電氣研究所附近。北牆東端殘長800米,高出地面4~6米;東牆北端殘長600米,高出地面5~7米;護城河道殘長1800米,寬50~80米,深6米。城垣為夯土築建,夯層中雜有大量漢代陶片。另一處為南部城垣, 位於南陽市閘口到琉 璃橋北側,為今護城河水注入白河處。此處城牆地面遺蹟不明顯,從地下斷層處可見城垣遺蹟,亦為夯土築建,夯層中亦含有大量漢代陶片和磚瓦。

    宛城遺址,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歷經千年,卻至今夜可以從這些遺留的痕跡上看出南陽的歷史悠久,聯想著當年這裡的繁華景象,對於研究中國歷史經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 14 # 天行珙

    漢代宛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區的東北部,現存有城垣遺蹟、高臺建築遺蹟等,故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它對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以及古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15 # 三十年人間

    宛城遺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代,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名都洛陽的南面。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漢代時宛城周長約十五公里,在秦漢時期是銅最大的冶鐵中心和六大都會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的美譽!可以想象出當時的宛城可媲美今天的一線城市那麼富有和輝煌!

    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東漢末年,著名的宛城之戰,曹操因為玷汙良家婦女(可能這麼說不好聽,但確實是這麼個事),在宛城敗與張繡,使得虎將典韋戰死,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犧牲!可見這地方當時是經濟繁榮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宛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中國唯一儲存完好的郡府級衙門——南陽府衙。

    紀念醫學家張仲景的——醫聖祠

    全國道教四大叢林之一——玄妙觀

    宛城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商聖范蠡,醫生張仲景,光武帝劉秀,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等都是出生在這座歷史名城!

    1963年宛城存北牆、東牆、南牆各一段!現今存東北殘牆,長約180米,高出地面2—5米,另有“明遠頂”“望鄉臺”等漢代高臺建築遺蹟!

    現如今宛城區,是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是南陽市發展較快的轄區之一!也希望宛城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願意徹夜陪你聊天的男生,是真心喜歡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