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霜含柿子鮮
-
2 # 投條說
這幾句話原是老子《道德經》中第二章的高度凝聚。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原文是: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王弼依據以上文字,按照老子暨道家無為無不為的思想,高度概括為:“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大概的解譯是: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生成,演變,執行的自然規律,無須人為的去改變和去做什麼。即使大自然有諸多神奇的造化,也不是人所能及的,故沒有必要居功自傲。
-
3 # 紅色老貓咪
《道德經》,也稱《道德真經》、《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著一部哲學著作,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是《老子》一書最重要的註釋之一, 也是研究王弼思想最主要的著作。“因物而用,,故不居也。”是王弼在《老子道德經注》中,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功成弗居”老子的意識是,取得了成就而不居功自傲。這符合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而王弼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註釋,也正迎合了老子的這種思想。“因物而用”即一件事物本身已經具備這種功能,只不過順勢利導,將此功能發揮出來罷了。“功自彼成”即一件事成功也是源於對方的主導作用,自己只不過站在對方的肩膀上順勢成罷了。“故不居也”即一件事因為自己內生動力完成,聖人不居功自傲罷了。所以,我認為王弼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完全符合聖人老子的思想,也符合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
4 # 北山雷達
《道德經》古人智慧之整合,作者老子在中國的思想界,哲學界的地位無出其右。此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可見其非同一般。
古人與今人相比物質條件無法比擬,可精神上的我們自愧不如。這也是現代人精神空虛的病根所在。道德經分為《道經》《德經》上下兩部。此段出自第二章,若從字面之意去解釋,出入不大。若從字外之意那可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下面我就淺談此文理解的個人感悟。
此章節老子以二元對立,矛盾相峙去闡述觀點——無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要是要把二元多元歸於一的主旨。這也與佛家的教義趨同。佛家講破妄顯真也是此意。無為即破除我執,達無我之境。以空無我慧去修證覺悟之道。道家佛家殊途同歸描繪出真“我”。
今人若能接納,可消一切煩惱。活出智慧人生。
-
5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王弼註解的《道德經》還沒看過,但是對這部哲學經典也有所感悟,雖然不知道“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是註解的哪段,但根據對“道”的理解,這句話應該是闡述“道”的無形勝有形,不拘泥於個體,而是無所不在又無所特在的思維方式。
因物而用,是因事物而有道,有道即無道,無為而無不為,故不拘泥於道。
-
6 # 雲清雲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決不會違反物性,他只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行事,做成功了之後也不居功自得,因為他明白倘若居功自得,那麼這個功也不會長久。
這世界上每一樣東西、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用處,把他安排在有用的位置,他就能自然地發揮自己的智慧才華。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因勢利導而已,事情終究是他做成的,所以我們怎麼能居功呢?
天底下的事情很少一個人單獨可以做成的,好比說現在我們建造一座高樓,那要彙集多少人的力量,多少的財力,多少的時間。倘若有人說因為是我倡導建立的,這是我的功勞,那就錯了。倘若硬要把做成某件事情說是自己的功勞,那必然會遭到眾人的反感。
中國有句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絞兔死,走狗烹”,還有句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7 # Sunny0221
王弼在《老子道德經注》中,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功成弗居”老子的意識是,取得了成就而不居功自傲。這符合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而王弼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註釋,也正迎合了老子的這種思想。“因物而用”即一件事物本身已經具備這種功能,只不過順勢利導,將此功能發揮出來罷了。“功自彼成”即一件事成功也是源於對方的主導作用,自己只不過站在對方的肩膀上順勢成罷了。“故不居也”即一件事因為自己內生動力完成,聖人不居功自傲罷了。所以,我認為王弼對上經第二部分“功成而弗居”的註釋完全符合聖人老子的思想,也符合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
8 # 道法自然powerup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這句話王弼老師是這樣註解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任萬物生長而不加以限制,孕育了萬物而不佔為己有。幫助了萬物而不求回報,建立了功勞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為不居功,所以也不會失去什麼。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做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比如婚姻,兩個相愛的人結合在一起,這是自由的結合,但我們都覺得對方是自己,什麼事都要過渡的去管,而沒有給對方一點自由的空間,這是一種自私和佔有的心裡。
比如孩子,孕育了孩子,但他(他)也是自由的個體,有自由的思想,愛好,生活方式。我們不因為有親密關係,就去限制對方思想和生活方式。
-
9 # 示器
逐句逐字的理解翻譯古文字就是不瞭解古人落了下乘 古人言文都以立意之境界分高下 是以都喜暗藏文眼 境界不到強析之徒惹人笑
-
10 # 讀書跑步是清歡
人生智慧:功成而弗居
——解答王弼註解《道德經》“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功成而弗居”,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功到自然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然有我,但不要居功自傲、據為已有,這是人生智慧。“功成而弗居”寫在《道德經》第二章,魏晉時期的王弼作了註解:“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功成而弗居”內含“易”的思想,老子稱之為“天之道”。現實中,只要功夫下到,自然會成功,這是功到自然成的客觀規律,當然也體現了功成必然有我,所以“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成功後,以功勞自居,必然走向反面,因此要功成不必在我,不要刻意突出自己,“故不居也”。范蠡幫助勾踐滅吳後帶著西施退隱,曾國藩破太平天國後主動裁剪湘軍,都是深諳“不居”、功成身退的道理。為了強調“故不居也”,王弼給“功成而弗居”的下一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補充註解“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指出,成功後要內斂、反思,要放空自己,要致虛守靜,居功為己,不可能長久。《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就是鮮明的對比。
“功成而弗居”,是老子做人做事的智慧。《史記》記載,老子當過“周守藏室之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博覽群書,特別有學問。老子眼見東周日漸衰落,無意為官,離開當時的首都洛陽一路向西,路過函谷關時,被關尹逼著寫下了五千言《道德經》,之後騎著青牛西度流沙,沒有人知道去了哪裡。《道德經》是老子思想的結晶,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道德經》為後人治世修德提供了“道”,而自己卻“莫知其所終”。
人生智慧不外乎兩個方面,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事。“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是做事,“故不居也”是做人,做人做事都要遵循“天之道”。“因物而用”是“有為”,是入世的,是主動作為。“功自彼成”是“無為”,是按照自然規律達到無為而治,是出世的。“故不居也”,是謙虛、謙下,要向水學習“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效仿“上善若水”,“不敢為天下先”。所以為了更好地闡述“功成而弗居”,《道德經》第九章進一步指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明白了“功成而弗居”,等於找見了人生智慧的“玄妙之門”。
-
11 # 青蔥小二
這句話原文出自《道德經》第二章,“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意不去。”得先理解原文的意思。
1、“萬物作焉而不辭”,“作”指興起,可以理解為生成及發展。“不辭”指不拒絕。整句意思是,天地宇宙間的萬物生息,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會因為什麼而改變。
2、“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恃”指依靠,憑藉。整句意思是,萬物的滋生繁衍,雖然聖人有所施教,但也不能成為私有;儘管聖人有所行動或作為,但所有的事物發展也都是遵循自然規律而發展的,並非依靠誰。所以說,即使功成名就,也不能把所有功勞都歸功於自己。
這讓我想起了四句話:“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這是上高中時政治老師第一節課就反覆給我們講的,“你們現在上的這本書概括起來就這四句話,你們掌握了就洞悉了社會發展規律,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以後遇到什麼事別急,先想想這幾句話。”一語驚呆夢中人,真是醍醐灌頂,人生的指路明燈啊!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比較好理解,正是因為世界萬物都不居功,不佔有,也就沒有什麼失去的困惑,世界萬物才能永久地存在,當然也包括你的功勞。
王弼註解的“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可以這樣理解: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自然就會成功,而無需人為,也不能把功勞居為私有。
這些都是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體現。老子的無為並不是沒有行動,而應理解為一種合理的社會分工,每個環節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只是工作性質不同;每個人都應該順應潮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推動歷史車輪滾滾滾前進!
當然,當今世界仍是弱肉強食的時代,以西方為代表的國家還是以武力作為維護世界秩序的主要手段,老子的“無為而治”或許還不太適合,但我相信,人類文明發展到比較高的層次,也就是老子思想大放光彩的時刻!一家之言,大家看看而已。
-
12 # 隨便閣
王氏此段註釋是強調要抑制人的主觀意志,所以其言“不居也”。
王氏所注道德經的美中不足就是過多地強調對人主觀意志的抑制,這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王氏幾乎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改造自然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老子卻極好地處理了人的主觀意志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係,所以老子曰:“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輔萬物,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弗能為,是抑制人的主觀意志。
回覆列表
這句話的中心思想就是聖人有“成人之美之德,沒有居功自傲之心”,“功自彼成”更是自謙到我的成功源自你的作用,我只是順勢而為。
這位教授修養近乎聖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