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和歌
-
2 # 拾遺蹟
張恨水是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著名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他的小說通俗易懂,婦孺皆知他的作品,他的語言風格親切溫和,含蓄節制,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
也不能說他現在不火吧,也還是有很多人在拜讀他的作品,只是時代在發展,每天都有新的作品問世,會有所覆蓋,但好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
3 # 漂石
每一位作家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時代,那個時代過去了,另一個時代又開始了,沒有轉型過來的,就只能面臨逐漸消失和被人們所淡忘的境遇。當然,這不僅是作家,各行各業也都是如此,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4 # 獨吟黃昏
張恨水,著名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在那個時期,張恨水可謂是如日中天。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火”以什麼為標準,廣大讀者的興趣愛好肯定不一樣,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或許,一個人瘋狂熱愛的,正是另一個人非常厭惡的。
我讀過張恨水的《啼笑因緣》和《金粉世家》,這兩本書都非常火,《啼笑因緣》不但拍了電影,還拍了電視據,《金粉世家》也拍了電視劇,而我這個很少追劇的人,也一集不漏地看完了《金粉世家》,當然,主演陳坤,董潔,劉亦菲的表演,也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之一。
不同時代的文學作品,都會有時代的烙印,或許,張恨水筆下的人物與現代人有所區別,但人性,在任何時代都一樣的,張恨水將傳統的章回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醉心於風花雪月式的詩詞典章及才子佳人的愛恨纏綿,非常受文藝青年的喜愛和追捧。
我個人非常喜歡張恨水的作品,我認為張恨水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他用白描的手法,準確入微地刻畫社會生活,惟妙惟肖地塑造人物形象,語言獨特,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其作品多次被翻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就證明了受眾的認可,至於火與不火,我相信,時間會告訴你。
-
5 # 田月桑時
竟然有人認為張恨水不火?
你知道張恨水嗎?
不知道?
那你看過陳坤董潔主演的《金粉世家》嗎?
看過袁立和胡兵主演的《啼笑姻緣》嗎?
看過萬人迷陳好主演的《紙醉金迷》嗎?
這些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都是來自張恨水的同名小說。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他原名心遠,是安徽潛山人。恨水的名字有個典故,取自南唐李煜詞《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在20世紀的漢語文學史、白話文發展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作家。
現代人感覺不到他的火,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早在1967年他已經離開了我們,當時的宣傳方式和如今的宣傳方式是天壤之別。雖然目前我們還能看到他的大作改編的熱門電視劇,但風頭肯定不如往日。
第二,按照現在社會的概念,什麼是火?火就是流量為王——無影片,無真相。
曾經有人在《景觀社會》這本書中說道:“景觀是僅供注視的貨幣”。彷彿預言了現在的世界。
(景觀社會一書出版)
這個人就是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obord)(1931~1994),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景觀社會》這本書出版於1967年。
後來的1973年,德波根據自己的《景觀社會》又拍攝了同名電影。最後德波在其隱居地自殺身亡,享年63歲。
也許是覺得景觀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人生?被磨滅了生活的意義?這不得而知。
但是他預言的社會真的實現了現如今,影像景觀掌握了真實存在的關鍵。
對於任何熱議的社會事件或者人物,只要網路媒體從某一天開始,徹底抹去相關的影像,不出幾個月,人們就開始淡忘這件事這個人了。
比如趙明明,周傳雄,孫耀威等,是不是感覺這名字沒聽過一樣?其實他們每一位,都曾是時代巔峰的驕子,鏡頭前的寵兒。
只是趙明明後來息影,後兩位被雪藏。
跟“火”相對應的一個詞就是——雪藏或者封殺!真可謂冰火兩重天。
不管這個人曾經多有名,一旦網上不再有他們的景觀影像,也就是這些要素被“封存”起來,甚至從來不曾建立過,那麼這個人就相當於被無生命了,在現代都市人的腦海裡無聲無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他熱門的星星。
因此,隨著時代文化導向的不同,知道和欣賞張恨水作品的人似乎少了。
其實,早在1926年,張恨水就發表了《金粉世家》,當時連載於《世界日報》,百萬餘字。後來又把《啼笑姻緣》改編成了戲劇和曲藝,廣為流傳,至此,張恨水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火得不得了。
茅盾先生說:“三十年來,運用章回體而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首推張恨水先生”,因此張恨水無疑是有很高文學成就的人。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向一千多人頒發了抗戰勝利勳章,張恨水也在其例。
1931年,張恨水以稿費收入創辦北華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兼國文教員。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曾任該校教員。從這一點,你就能知道當時的他,是有多火了吧?相當於現在的作家富豪榜首富!
時也勢也。
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新的輪迴!好作品總會發光的!
-
6 # 珠珠雜談
我們來認識一下誰是張恨水?
張恨水,安徽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章回體小說家,通俗小說家,是"鴛鴦蝴蝶派"作家,憑藉章回體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他為什麼看起來不火?第一,世人皆知張愛玲,卻不知張恨水?非也,張恨水的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他其實是火的!
張恨水先生是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鴛鴦蝴蝶派是寫言情小說的,在當時的時候是不太被主流所接受的,所以很少有正統的傳媒去宣傳,打個比方,今天的人民日報會去宣傳你喜歡的網路寫手的言情小說嗎?但是不妨礙他在民間火。張恨水先生的作品《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現代青年》等等都被改編成電視劇,而且是由大明星主演。當年也許你都看過,但是你沒有注意到電視劇上的字:改編自張恨水先生的某某小說。《金粉世家》——由董潔,陳坤,劉亦菲,主演。這部劇可以說是很經典的。《啼笑因緣》被拍成很多個版本,你現在都還可以找得到。《現代青年》這部作品被改編成《夢幻天堂》由明道,李曼,羅晉主演,可以這樣說,裡面的大牌明星非常多。第二,屬於以前他們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再加上沒有主流宣傳,可能知名度不是那麼高,但是現在在專業的領域來說,已經有人在研究他的作品,只是沒有張愛玲的那麼火,張愛玲主要是那些小說,被大眾所熟悉,加上關於愛情的名言比較多,被現代人所喜愛。但是同時期的張恨水先生其實是火過張愛玲的,只是屬於他們的時代漸漸過去,非專業的領域人,不知道他是很正常。
-
7 # 天府文藝
張恨水,我個人認為是文學上的大家,很火的!才華橫溢。他出生在1895年5月18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市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很喜歡他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911年,張恨水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張恨水憑藉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此後,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1967年,張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
8 # 一鶴高飛
每一時代都有自己的審美和需要。
張恨水在他的時代是通俗小說之王,無人能及。可時代變了,人們的口味高了,他的那路寫法,那類故事,顯然無法跟今日的通俗作家相比。和今日網文相比,他的小說顯然失去了競爭力,沒有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他仍是一位好作家。
-
9 # 璞玉待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張恨水曾經也是文壇叱詫風雲的人物,但是我覺得他更願意把機會讓給新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被不火了,但是《金粉世家》依舊被讀者深愛
一、張恨水人物簡介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市人。他是中國章回小說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憑藉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此後,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達到頂峰。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更是對我國章回小說的傳承和發揚。
二、《金粉世家》和《紅樓夢》的跨越時空遙相呼應很多人把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和曹雪芹的《紅樓夢》會聯想到一起,認為《金粉世家》是民國版的《紅樓夢》。金家少爺金燕西被認為是民國版的“寶二爺”,冷清秋是“林妹妹”,白秀珠是“寶姐姐”。不得不說張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真的是近現代章回體小說的巔峰,不但對人物塑造深入人心,而且需要生動有趣,對民國時期腐朽的社會也進行了淋漓精緻的批判。《金粉世家》被搬上銀幕之後,更是受到了大眾廣泛的喜愛。陳坤、董潔、劉亦菲更是把人物塑造得活靈活現,讓觀眾賞心悅目。
三、作品才是作家的靈魂,優秀作品永垂不朽對於一個文字寫作者,他們最看重的並不是個人的名聲,而是作品是否受人們的喜愛,因為作品是他們高貴靈魂和深邃思想的外化。張恨水先生可以遠去,但是當我們在午後或者深夜捧起一本他的佳作的時候,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他就在我們身邊,從未走遠。
結語:對於一個優秀作家,我們可以忘記他這個人,但是一定要記住他的作品,因為作品比他本人更重要。
-
10 # 幕卷新晴
每個時代追求的的文學潮流不同。現在最火的是網文吧,男頻女頻各種型別的文火透半邊天,人們愛看爽文,傳統作家寫的名著也有人喜歡,不過是小部分,這就解釋了傳統文學遇冷的原因。
我們再回到張恨水的文體上,他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鴛鴦蝴蝶派起源於20世紀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內容多寫才子佳人情愛。以言情小說為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這股文學思潮存在時間較長,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而現在書裡內容與我們相去甚遠。
回覆列表
引子
提到張恨水,大家立刻會想到《嘀笑因緣》這部小說,這是張恨水的頂峰作品,也是讓他的聲望一下子上了天的代表作。張恨水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可以說張恨水在文學史上既有名望又有功績,在他所在的時代大火是有基礎的。但,這不是根本,如果要回答張恨水現在火不火的問題還要客觀地從歷史、媒介傳播等多方面來分析——
媒介的催化作用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的聲望和他的知識積累以及所在的領域獲得的功績是分不開的,這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一定大火嗎?那也不一定,還要有另一個促成聲望的催化劑,這個催化劑就是媒介,也就是資訊傳播。張恨水成名時的催化劑是什麼呢?就是當時佔統治地位的紙媒。
1924年他開始在《夜光》上連載第一部作品《春明外史》,這也是他的成名作,後來產生影響的長篇小說。可以說,一開始,張恨水就踏上了時代的快車,以後順風順水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了。1925年,張恨水擔任《世界日報》副刊主筆,又是紙媒,而且有了對紙媒的控制力。這個時候張恨水的長篇小說《新斬鬼傳》、《金粉世家》也相繼在該報的“明珠”副刊連載。當時是人們文化消費的黃金平臺,不火那隻能怪水平問題了。可張恨水不是一般的有水平。1930年,張恨水在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上連載了集言情、譴責、及武俠成分集於一體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開始還是藉助紙媒。全媒體的運用《啼笑因緣》是張恨水火的冒油的作品,這部作品引出來的另一個成名因素——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這一下讓他火得不要不要的。
《啼笑因緣》這部小說之所以比以前張恨水的作品影響力大,就是因為該小說被戲曲、電影、電視等多種藝術樣式所改編。可以說,在當時該用的資訊傳播方式全用上了,全媒體的積極推動,不火就沒天理了。據說,因《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這就是《啼笑因緣》一下子讓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