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09127189985

    是說要給孩子儘量大的自由空間,不是說什麼都不管,他打人罵人,你還能不管嗎?老師留的作業他不寫,你也不管嗎?……

    不違法,不犯紀律,……總之,不損人,不害己,就儘量不管。

    他對街舞感興趣,你就別叫他研究奧數了

  • 2 # 使用者50873537831公益

    專家是自己有錢,說話不腰痛的,專家的話基本是放屁,因為他不管家庭的人,所以不懂孩子的事,孩子不管讓公安去管!所以孩子必須要管而易要管好!

  • 3 # Lw說教育

    孩子畢竟是孩子,心智各方面都不成熟,怎能放任不管?

    比如早戀,比如玩遊戲上癮等,家長必定要管,且要嚴管。

  • 4 # 夏天在美國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年齡,認知都沒有發育到像成年人一樣完善。這就導致了孩子在很多事情的判斷上,不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理性的思考。作為父母,作為監護人,怎麼能夠不管孩子呢?

    “專家”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很多毫無相關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的人,僅僅是辦辦講座就敢說自己是專家了。這樣的人,我覺得叫“磚家”更合適。因為他做的,不是在專業領域提供技術支援,而是像一塊板磚一樣把你打暈,在暈頭轉向的時刻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孩子的成長過程看起來很長,18年。其實真正能管孩子的時間不超過10年。你想想,一個17,18歲的大小夥子,180的身高,150斤的體重,你想管他?最多是商量商量,提提建議吧?所以,孩子不光要管,還要趁早管。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自覺主動的學習作風,這些都是孩子長大後能夠受益終身的財富,而家長只有10年的時間可以去幫助孩子做好這些。

    最後講個笑話吧!一個小夥子遇到一個很知名的鋼琴老師,問“老師,我現在學鋼琴能學會嗎?”老師搖搖頭。小夥子很納悶,問為什麼我學不會呢?老師說“因為你媽打不動你了呀!”

  • 5 # 致嘉

    專家說這話之前,得問問自己的孩子管不管,不管的話會發展咋樣,就喜歡站著說話不腰疼。小孩子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就比較低,禁不住誘惑和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更何況小孩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禁止沉迷玩手機、玩遊戲;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結交朋友等,哪一項不需要家長的管束與引導,讓小孩放任自流,自我發展,行嗎?

    我們古話都說,玉不琢不成器,更何況人呢?

  • 6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目前,絕大多數的家庭當中,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家中的頭等大事。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是父母們都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時代在發展,教育觀念也是不斷變化的。

    現在,各種育兒觀念百花齊放,並且支持者都不在少數。那麼,孩子到底是該“管”還是該“慣”?孩子要“管”也要“慣”,“管”要分情況,“慣”要有分寸。

    一、小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教育”其實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

    中國人歷來就有“望子成龍”的心理,特別是男孩子,從小就會被家長“嚴加管教”。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這樣那樣的問題層出不窮。在很多人看來,對“不聽話”的孩子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就是“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類所謂的“古訓”,更是被很多家長奉為家庭教育的良方,以“為了孩子好”為藉口,動輒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

    但是,無數的研究和事實證明:打罵、懲罰,都只能對孩子起到短暫的、表面的效果,但並不能起到“管教”的作用。“棍棒教育”(打罵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嚴重的畸形教育方式,是不人性、不文明、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是最失敗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也出不了人才,卻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1、打罵孩子,解決不了問題,“負面影響”倒有一大堆。

    該不該打罵孩子,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老話題。在生活中,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無理取鬧時,很多家長往往都是採用打罵、懲罰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管教。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是80、90後,大部分都是“棍棒教育”的“受害者”,對“棍棒教育”的危害也會深有體會。

    (1)身體上的創傷。有些家長生氣時,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還會抓起身邊的掃把、樹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認錯態度良好則罷,如孩子“犯犟”,則很可能是越打越氣,越氣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但是,大人的力量是遠遠高於小孩的承受能力的。曾有爸爸用棍子打孩子的屁股,腎臟受到了損傷,家裡花了好幾萬,才治好這個“打”帶來的“病”。

    (2)心理上的創傷。打罵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孩子由於得不到父母的支援,對父母也會產生膽怯心理,孩子往往變得冷漠、孤僻、自信心差、攻擊性強、仇視等等,並且這些心靈的創傷將永遠無法抹去,往往是導致孩子犯罪的根源。

    (3)讓孩子染上“暴力”惡習。父母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而且,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往往從父母那裡學會了“以暴制暴”,學會了“打人經驗”,染上了暴力行為。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樣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以“武力”解決人際衝突,結果是破壞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4)讓孩子養成“愛撒謊”的習慣。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被打後,可能暫時被鎮住了。但是,下一次再“犯錯”之後,就可能會找理由掩飾,以此避免捱打。久之,便會養成說謊話、不誠實的惡習。

    (5)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如果孩子經常被打罵,慢慢的就會對打罵有了“免疫性”,自然不再害怕,被打罵後反而不聽話了,變得越來越“犟”,什麼事都喜歡跟父母作對。

    (6)影響孩子智力發育。經常在孩子的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由於缺乏肯定,而且長期存在暴力之下,因為智商也得不到開發。

    (7)阻礙孩子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孩子不斷試錯,構建認知的階段。如果這個階段孩子做錯什麼事情都採取打罵的方式進行制止,那樣只會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做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不敢自己去發現,變得沒有主見。

    2、對待“不聽話”的孩子,打罵、說教,無異於“對牛彈琴”,沒有任何意義。

    現在很多新式教育都提倡不能打罵孩子,而且,作為“棍棒教育”的“受害者”,也都深知打罵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反而會對孩子產生一大堆的“負面影響”。所以,家長也不想對孩子動輒打罵。但是,孩子總是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讓父母覺得“不打不行”。可是,打了、罵了,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4歲之前的小孩子,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懂任何規矩和基本道德。只有等到4歲之後,才能逐漸形成所謂的“換位思考”能力。所以,對4歲以下的孩子,不論是打罵還是講道理,都是在“對牛彈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比如4-6歲)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了“。這時候家長的打罵,不但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還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想要”挑戰“父母的”權威“,進行”反抗“,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以,打罵孩子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是在”火上澆油“,讓事情變得更糟。

    教育家尹建莉說: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的順從,但不會讓孩子變的聰明和懂事;能讓孩子變的聽話,卻不能讓他們變的自覺和上進。很多家長已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對待“不聽話”的孩子,打罵、說教,無異於“對牛彈琴”,沒有任何意義。

    3、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對映,最好的“管教”就是父母能夠“以身作則”。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將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自己的孩子雖然很多父母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是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很多父母只知道單方面地管教孩子,居高臨下地對孩子講大道理,甚至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卻完全忘了,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

    榜樣的力量遠勝說教!如果自己的表現都不夠好,卻總是要求孩子這樣那樣,只會讓孩子不勝其煩,根本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果。最該“管”的,其實是父母自己,最好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

    “好孩子”是“慣”出來的?“熊孩子”也是“慣”出來的!

    我們80後這一代,很多人都是被父母輩“打大的”。比如我家若蘭爸爸,現在還時常和我說起,他小時候被婆婆(也就是他的母親)打得有多慘。作為一名“捱打專業戶”,若蘭爸爸對“打罵教育”是“深惡痛絕”。現在,很多專家又提出了“好孩子是慣出來的”的觀點,這應該迎合了很大一部分被“棍棒教育”傷害過的父母的心思,於是,紛紛改“管”為“慣”了。

    好孩子真的可以“慣出來”嗎?這話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慣”是遵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要一味違背孩子的天性,更不能一律按照家長喜歡的方式拘著孩子。

    國外的教育研究證明:學齡前和小學初期這一段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這時期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對世界的認識受大人的影響少,有獨特的思維和觀點,雖然有幼稚的成分,但其中有不少智慧的火花和未來創造的靈感。所以,我們不要嫌麻煩怕收拾爛攤子,就輕易拒絕孩子的嘗試,打擊了孩子的探索熱情。我們要“慣”著孩子多嘗試,要適當“慣”著孩子的天性。

    但是,中國家長有一個毛病,喜歡“嬌慣”孩子。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也是正常的,對小孩一些“作惡多端”的行為都不以為然。所謂的“熊孩子”,就是這樣慣出來的。

    生活中,我們都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鬧心的熊孩子。電影院裡,亂踢前排人的椅子;公交、地鐵等公共場合,大喊大叫……這些看起來似乎無傷大雅,我們通常說,孩子還小,別和他計較。確實有時候孩子搗搗蛋,釋放下天性也不失可愛。但一旦影響到他人,往小了說是沒禮貌,往大了說,就是一種惡。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張“白紙”,尚且沒有辨是非的能力,若家長一味地放任,一點點地累積,終是會影響他一整個人生,乃至人格的形成。一次又一次的“嬌慣”,終究會讓孩子成長為不知善惡、不懂感恩、沒有教養的人。

    孩子要“管”也要“慣”,“管”要分情況,“慣”要有分寸!

    我堅決反對“打罵教育”或者“棍棒教育”。但是,我認為孩子還是需要“管”的,但是要注意“管教的方法”,而且需要分情況,不能什麼都管。

    1、孩子需要“管”,管子如修枝。

    老話說:小樹在砍,孩子在管。孩子就像一棵樹,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充當這“花匠”的角色,修剪,除草,透過外力來促使這棵樹枝繁葉茂。

    未成年的孩子,必須要管教,必須要懲戒。透過管與教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一味以愛的名義讓步,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2、孩子需要“管”,但要講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心靈的交流與愛的結果。孩子是有自尊心、自愛心的一個獨立的人,粗暴的打罵只會使孩子從心理上遠離父母,叛逆性增強,親情減弱。經常打孩子,不僅使孩子受皮肉之苦,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心靈留下不可彌補的創傷。

    管,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不是命令孩子,也不是對孩子大喊大叫,更不是對孩子打罵責罰,而是透過溫和的溝通交流與以身作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點。

    3、孩子需要“管”,但不能什麼都管。

    好孩子是“管”出來的。管,是要敲打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比如,孩子出現了說謊、偷東西、打人等錯誤行為。不想讓自家娃成為“熊孩子”,有些情況必須管!

    蘇聯傑出的教育家、作家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曾說:你們(父母)應該由著他(孩子)冒險,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冒險。

    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是人之常情,孩子也需要父母的“指導”。但是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父母不可能陪他走一輩子。如果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管教與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而且,時時事事都管著孩子,孩子也會失去動力。

    所以,對孩子不要管得太多,在沒有危險和傷害的情況儘量給他自由。孩子能做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去做,不要包辦代替。有意讓孩子吃點苦頭,受點挫折,鍛鍊他的毅力。因為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沒有經過這樣鍛鍊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突遇挫折,往往會一蹶不振。

    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家長不要斥責,要耐心引導。有時在大人眼裡是天大的錯誤,而在孩子眼裡是很平常的事。孩子犯了錯誤,要耐心的講解錯誤的原因和危害,以後應該怎樣做,不要粗暴的訓斥,打罵,其結果是令孩子膽小怕事,遇事畏縮不前,或是產生逆反心裡,讓孩子變得崇尚暴力,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4、孩子需要“慣”,“慣”要有分寸

    說完了“管”,我們接著說“慣”。"慣"不是嬌慣孩子,不是放任、縱容孩子,而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給孩子一個自由表現和發揮的空間,順著孩子的思路,採用引導和培養、規範和糾正、肯定和鼓勵等方式來約束孩子的一些行為,使孩子養成有利於健康成長的好習慣。

    總之,“慣孩子”不是不管,一味縱容,而是以引導為前提,以約束為準繩,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好的心態和品質。以“養成好習慣”為目的的"慣",才更有積極意義。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7 # 阿布提說育兒

    孩子不管怎麼可以,放任不管只會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越走越遠,反而是那些被父母管教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有個燈照著,選擇正確的道路就顯得簡單些。

    有一些專家說“千萬別管孩子”,所謂專家就一定了解你家孩子嗎,所謂的專家自己的孩子又教育的如何呢,所謂的專家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個體嗎,簡單點說,專家能負責別人家孩子的未來嗎?

    一顆參天大樹,長了一個小枝,你想掰斷它非常容易,可是當它長成一個粗大的樹枝,再想掰掉它就很困難了。同樣的道理,當孩子的某個小毛病第一次出現時,就應該及時的去管教,把它扼殺在萌芽之中,如果你不去管教,不去糾正,等它已經形成習慣再去糾正,往往會難上加難。

    孩子的錯誤分為兩種,一種是必須立即糾正與引導的;一種是可以適當不管的。

    必須糾正的:

    跟小朋友打架和小朋友玩耍時搶玩具,佔為己有亂丟垃圾破壞公物欺負比自己小的

    以上種種的錯誤如果不加以管教,那就是放任不管,以後就難“收拾”。

    允許適當不管的:

    孩子在做家務時,打破碗碟或者打了父母喜歡的某物件時,作為家長就不能批評孩子年齡較小的孩子需要大人餵飯,在跟他講道理或者用表揚的方法後,孩子還是需要餵飯,那家長可以放任不管,吃與不吃隨便孩子,等他們餓了自然會找吃的。孩子適當鬧情緒也是正常的,家長視情況的輕重,可以適當不管,只要不是太過分,滿足下孩子也是能夠激勵孩子的。但總是去遷就,那以後就難以用語言說服孩子了。所以,不能放任孩子不管,孩子犯錯誤的過程是不斷改正錯誤,獲得正確認知的過程。假如不給孩子機會,而是放任不管或者是用罵聲來制止的話,非但剝奪了孩子尋求正確方法的樂趣,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無法管教。

  • 8 # 心靜如水126002001

    沒有耕耘就難有收穫,養花如是,育兒亦如此!

    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不難發現,家庭教育才是擺在第一位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下是資訊時代,社會風氣浮躁,孩子們接受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就更需要家庭的引導和管理!家長要在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性格的塑造,品行的修正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適度灌溉,才能靜待花開!

  • 9 # 重慶季布地產小魯哥

    大家好!不知道這位所謂的專家有沒有自己親自教育過小孩!說出這種不切實際的觀點!身為父母,養育兒女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正確引導,耐下心來,從孩子邁出的第一步開始,你就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和教育好自己的兒女了,責無旁貸。孩子是一張白紙,你要是不管,他如何能分清好壞,見什麼學什麼,久而久之養成習性,到時候相管都沒法管了!咱們接著影片講,謝謝大家如果喜歡我可以加個關注!

  • 10 # 戴家圩

    按說,孩子當然需要管。尤其在少年兒童時代。管孩子似乎也應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懂不懂管理孩子的方法和技巧,在管孩子之前,你必須先學習一些管理孩子的常識。否則,你還是少管一些比較好。因為你自己都不懂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你怎麼去管孩子?

    管理孩子,應該說,並不是讓你隨隨便便,就按著你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當然,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孩子必須得聽大人的話。無論大人的話對還是不對,都要絕對服從。這也許就是那些專家們說的,“千萬別管孩子”。就是因為如果你不懂管理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你就會把孩子自然生成的天性給扼殺了。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這一代扼殺下一代,下一代又扼殺更下一代。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我們必須剔除。

  • 11 # 心理師喜微

    專家不瞭解每個家庭,不瞭解每個孩子,教育理念不能一刀切。

    不管孩子,孩子上房揭瓦,惹是生非咋辦?最後還不得父母兜著。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養育人。養育,養育,既要【養】,還要【育】。

    與其說【管】,不如說【育】

    聽到【管】這個字,很容易讓父母想到,要麼說服教育,批評教訓,要是孩子油鹽不進,還是不聽,還是不改正,那就得更嚴厲了,打,打,打。

    反正是為了管孩子,糾正他,動手也是合情合理的。

    這些,都是傳統的教育方法。太老舊了,過時了。

    現在講,育兒即育己。父母也要好好學習,學習怎麼跟孩子溝通,怎麼教育孩子。

    正所謂,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所以,當孩子出現了【問題行為】,比如跟同學打架了,比如發脾氣了,父母知道怎麼有效地引導。

    是的,父母這個職業挺難的,不好當。是這個世界上責任重大,又門檻低的職業。當個醫生需要好幾年的培訓,開車上路都要考個駕照,可是,父母呢?

    有人結婚,就能生娃。

    父母也需要上崗證。管教也需要智慧。

  • 12 # 貝二貝二加油寶貝兒

    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或不具備自我管理能力之前,管是一定要管的。教育專家的話也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為我所用。但怎麼個管法,卻是要下一番功夫去思考的。到底什麼事情一定要管,什麼事情順其自然,什麼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家長則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去具體分析。不過任何事情也有個大致的範圍和標準。就我認為孩子的這些事情是家長一定要管的。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孩子早期尤為關鍵。陪孩子閱讀,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再慢慢放手,讓他自己去學。我兒子還在幼兒園的時候,只要他拿起書讀,我是一定要當聽眾和觀眾的。兒子見我聽他讀書、看他讀書時喜歡、鼓勵的眼神,就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他讀書看書的興致就特別濃。後來,他慢慢地會認一些字,讀一些書後,我就慢慢地找一些理所當然的理由讓他獨自讀書看書。比如在他讀書的時候,我就去做家務,拖地掃地。他要我陪他我就會說:"寶貝,你看媽媽這麼忙,現在不能陪你,你自己看書啊。"他見我確實在忙,就會乖乖的自己到一旁去看書。漸漸地他就習慣了一個人看書了。上了小學寫作業也是。開始陪他寫,教一教,然後找理由退出。現在疫情期間他寫作業、上傳作業都是他自己搞定,我只偶爾過問一下。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在網上經常看到孩子多大了也要餵飯、多大了還要幫忙穿衣,我就知道這些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方面是欠缺的。這樣的父母"管"孩子吃、"管"孩子穿衣,卻是最徒勞無功的,累了自己、害了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拿勺子就可以教孩子自己吃飯了。雖然此時的孩子會將飯菜酒好滿桌滿地都是,還可能弄髒衣服,可這是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的必經之路啊。作為家長,要不厭其煩的教他儘量不灑在桌子地上,不弄髒衣服,即使灑了、髒了,擦一下、打掃下即可。孩子在自己動手吃的過程中就會慢慢地學會怎麼不弄亂不弄髒,灑飯的情形必然逐步好轉。只有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實踐他才能學會。你在他小時管一管,等他長大些,你便放手,比長大了還要再去管要輕鬆許多。

    三、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如何培養呢?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不要溺愛孩子,不能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千依百順。2.教孩子從小懂禮貌,尊重長輩。家長以身作則,尊老愛幼,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3.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父母不能永遠做他的保護傘,一定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4.教會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知道生活不易,懂得感恩父母,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

    總結上面的這些該管的,如果父母和孩子做到了,其實便可以適當放手,儘量不管了,孩子自己就能管好自己了。

  • 13 # 不完美男人99

    是引導、倡導、糾偏、鼓勵,不是管!父母與孩子之間是親情也是朋友,放下強制、命令式的口吻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行為意識的好壞鑑別力,才是上上之策。試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生活的技能,還是學習的本事,都需要潛行默化,依靠其他強權容易產生對立情緒。當然,涉及安全、生命、危害法律法規的行為,是必須採取措施的。

  • 14 # 藍橋清吟

    “千萬別管孩子”,這是哪裡的“專家”說的?孩子必須要管!第一、孩子必須要管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管能行嗎?現在很多的孩子都被家長寵壞了,集一身的壞毛病於一身。自私自利,不知天高地厚,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一點的責任感。不少孩子動不動你就離家出走,有的選擇自殺,更有甚者選擇殺自己的父母走上犯罪的道路。這都是與家庭教育分不開的,這都是不管,等意識到要管卻管不了的結果。

    第二、孩子要管,但要掌握方法

    管孩子誰都會,關鍵是怎麼管?怎麼才能管好?這是每個家長需要認真思考和學習的問題!必須要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在家庭乃至學校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地增值,讓孩子一生都在享受著他的利息。

    1、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綜合素質的體現

    2、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禮貌看起來是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

    3、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幼兒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具有高度責任感。

    4、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與孩子的成材直接相關。

    5、良好閱讀習慣。讓孩子經常進行廣泛的閱讀,讀中外名著、寓言童話、散文詩歌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會終生受益。

    6、良好的自律性和獨立意識。自律性在人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疫情中就很明顯的看出來了。自律性好的孩子,自己在家想方設法的上網課,比如:訊號不好去大隊部學習的,去山頂上學習的……自律性不好的孩子在家想方設法的玩。

  • 15 # 張cuper

    一些專家說“千萬別管孩子”,這是從“釋放孩子的天性,把自由還給孩子”的角度來說,有一定道理!中國家長確實管孩子“太多了、過度了”,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導致孩子的問題較多,比如:問題兒童,問題少年,巨嬰症等!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需要反思!

    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伴隨一個“問題家庭”和“不靠譜”的家長!有什麼樣的家庭及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及家長都不能缺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能代替。如果不管孩子,相當於“放任自流”,孩子只能“野蠻生長”!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換?答案是肯定的!如何管孩子?這是個“嚴肅”的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家庭也不一樣!

    管孩子、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成為“正常的人”,這一點是共同的!家庭及家長不僅要提供給孩子成長的環境,提供物質基礎,更需要從道德觀念、生活習慣,精神品質等多方面來培養。

    一、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對孩子道德觀念的培養,強調“家庭”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中華文化講究“家風、家教,忠厚傳家、詩書傳家、禮義傳家等”!家庭的對孩子道德觀念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一般都“三觀”正常,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反之,家庭不和睦,有家庭暴力,孩子一般都有“問題”,女孩容易“早戀”,男孩長大後也容易“家暴”,因為“家暴”是一種“病,會遺傳”!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影響孩子健康成長,而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源於家庭的薰陶和家長的“主動培養”:培養孩子將物品歸類擺放整齊,那麼孩子就會做事有次序,長大以後處理事情也會“有條不紊”;培養孩子按時上床睡覺,那麼孩子就會有時間觀念,長大以後管理時間的能力就很強;培養孩子閱讀與傾聽,那麼孩子就會養成傾聽別人的習慣,長大後就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培養孩子的精神品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精神品質!孩子的氣質和品性來源於父母,孩子是家長最好的“作品”:家長“堅持原則”,孩子會“遵守規則”;家長“積極向上”,孩子會“陽光開朗”;家長“堅韌不拔”,孩子會“勇往直前”;家長有“責任心”;孩子會“有擔當”!家長“踏實做事”,孩子也會“踏實學習”。。。。。。相反,家長“隨隨便便”,孩子 “吊兒郎當”;家長不“孝順父母”,孩子將來也不會“孝順父母”。。。。。。

    總結:陪伴是最好的成長!不能將孩子的教育扔給“老人”;也不能只是媽媽“管孩子”,“父愛”也不能缺席!家長管孩子,關鍵是要“用心”!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及家長、學校、孩子本人三方共同努力。

  • 16 # 人生無常25965623

    我覺得這個管與不管是統一的,管是要密切注意孩子,要能發現孩子的性格取向和興趣愛好,注意配養他的進取心和持久力。不管是說不能把框框定的太死,優如一個機器人一般。

  • 17 # 句句到肉

    我這裡有位副校長,對不學習的孩子使勁誇。例如,不學習的學生在同學、老師、校領導面前親嘴,這位副校長誇學生“情商高”、“會表達”;這位副校長自己的兒子因為談戀愛導致成績下降,氣得他直接呼他兒子大嘴巴。你品,你細品!

  • 18 # 醫護有約

    孩子的成長首先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前進的指路人,是指明孩子前行道路的燈塔,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初步對社會價值觀的建立的基石,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告訴他不要過於嬌慣,要懂禮貌,但也要時常和孩子交流,陪他們玩耍,用自身來教育他,什麼時候可以胡鬧,什麼時候要尊重他人,禮貌對待他人,要讓孩子多讀書,瞭解學習的益處,不管孩子是建立在已經將孩子帶到正軌的基礎上

  • 19 # 萊讀教育

    有一些專家說“千萬別管孩子",看如何看待“管”個字,個人認為專家所說的“管”字是大人要求孩子,要做什麼就需要執行什麼。對於中國家長來說確實是管太多了,有時會超越界限,導致不好的後果。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需要執行對孩子的【養】和【育】,確保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能順順利利。

    面對需要【管】的孩子,家長又應該如何管呢?

    管好孩子,不如先管好自己

    孩子從來都不是管出來的,越是管教嚴格的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容易不受規則所限制,反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的隱患。

    有些人認為家長不管孩子就是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但真的不是這樣,問題的關鍵不是在於要不要管孩子,而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去管。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應該先穩定情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我是孩子,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

    從最根本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先一味的發火、責怪、放任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後果。

    理性看待專家,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資訊爆炸的時代,專家無法瞭解所有人的家庭情況,他們只能根據自身研發的方向,所看到的情況去告訴家長,“千萬別管孩子”。

    確實有些情況,“千萬別管孩子”,例如:孩子經常和別人動手打架,這種情況如果是在1歲之前,孩子動手打人,確實千萬別管孩子。

    在成人的世界裡,動手打架是十分惡劣的行為舉止,甚至會達到犯罪的境界,但這和孩子的世界裡"打人",其實是兩碼事。

    對於孩子來說,透過觸碰、撫摸的方式,探索世界的過長。同時,他們也是在進行社交演練,他們用過試錯的方式,能獲取到更多的反饋並積累經驗,從而提高應對意外的局面處理的能力。

    雖然不能管,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孩子的動作以及力度的大小,判斷孩子是否會出手打人的行為。

    如果發生這樣的行為,請家長們及時中斷,給他手裡放一個東西,等孩子情緒穩定後,跟孩子進行一次溝通,並制定規則,讓孩子瞭解動手打人會造成什麼的後果。

  • 20 # 源頭活水570

    專家說的千萬別管孩子,是讓我們不用主宰欲和控制慾去管孩子,孩子雖然是我們生養的,但是孩子在人格上是獨立的,孩子屬於他自己,不屬於父母。如果父母把自我意識,期望,想法強加給孩子,美其名曰是在管孩子,這種“管”對孩子內在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這就是千萬別管孩子的真正含義。

    “千萬別管孩子”並不代表就是對孩子放棄,放任,放縱,這又是走另外一個極端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不負責任的行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導航儀和協助者,教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孩子正確的品質,這些都是父母需要管的部分。

    那如何做到管而不管,不管而管。這就需要父母有智慧的拿捏,猶如農民種田,選好種子,選好時機,把田地耕耘好,給予充沛的水源,這些都是農民需要管的,至於這莊稼怎麼長,長成什麼樣,這些是農民管不著的,只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可能種瓜得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薪50萬的機會你要爭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