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俠客銀哥
-
2 # 卓客互聯
據國外媒體報道,神經科學家正在教導計算機直接從人腦中讀出單詞。近日,《科學》(Science)雜誌的專職撰稿人凱利·塞維克(Kelly Servick)報道了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的3篇論文。在論文中,3個研究團隊各自展示了他們如何將神經活動記錄解碼成語音。在這3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進行腦外科手術的患者大腦上直接放置了電極,當他們聽取語音或者大聲朗讀文字時,這些電極就記錄神經元的活動。接著,研究人員嘗試解讀患者聽到或說出的內容,患者大腦的電活動都轉化成了某種程度上能夠理解的聲音檔案。
第一篇論文發表在bioRxiv上,描述了研究人員向正在進行腦外科手術的癲癇患者播放語音的實驗。需要指出的是,實驗中採集的神經活動記錄必須非常詳細,才能用於解讀。而且這種詳細的程度必須在十分罕見的條件(比如腦外科手術)下才能達到,此時大腦暴露在空氣中,電極直接放在上面。
當患者聽取聲音檔案時,研究人員記錄了患者大腦中處理聲音部分的神經元活動。他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將神經元活動資料轉化成語音,發現“深度學習”的效果最佳。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分支,計算機可以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透過深度學習來解決問題。當研究人員透過一個合成人類聲音的聲碼器播放轉化結果時,由11個聽眾組成的小組解讀這些詞的準確率是75%。第二篇論文采用的是正在進行切除腦腫瘤手術的患者的神經元記錄。當患者大聲朗讀單音節詞時,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嘴裡發出的聲音,以及他們大腦中發音區域的神經元活動。研究人員沒有訓練計算機深度學習每一位患者的語音,而是教導人工神經網路將神經記錄轉化成音訊檔案。結果顯示,這些音訊檔案至少在相當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並且類似麥克風錄音的效果。以上這兩項研究的聲音檔案都可以在網上下載。第三篇論文采用的神經元活動記錄來自大腦中將決定說出的特定單詞轉化為肌肉運動的區域。儘管目前該實驗的記錄還沒有在網上公佈,但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成功重建了整個語句(也是在癲癇患者進行腦外科手術時記錄的),而且聽到這些語句的人在多項選擇測試(共有10個選項)中準確進行解釋的成功率是83%。該實驗的方法依賴於識別出生成單個音節(而非整個單詞)所涉及的模式。所有這些實驗的目標都是相同的,即有朝一日使失去說話能力(由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或類似疾病)的人透過腦機介面來說話。不過,目前這些應用的科學基礎還未達到。
必須說明的是,這些都還只是很小型的研究。第一篇論文采用的只是來自5名患者的資料,而第二篇論文采用資料來自6名患者,第三篇則只有3名患者。這些研究中記錄的神經元活動都沒有持續超過1個小時。儘管如此,科學仍然在向前發展。直接連線到大腦的人工語音裝置似乎已經有了真正的可能性,也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就將見證它的誕生。
福音方面確實有的,比如可以幫助一些失語人群實現重新說話的機會、罪犯也無法在隱蔽等。然而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性,當人工智慧識別人類腦電波的同時,也有可能會導致原本會說話的人喪失語言功能,會像三體人一樣不再存在謊言與秘密。這項技術如果能突破,必定將會是另一種顛覆。
-
3 # 有事寧說
關於人工智慧是福音還是毀滅的問題,我個人有以下幾個見解:
我認為人類對於人工智慧不必絕對的悲觀,也不能絕對的樂觀,因為發展人工智慧是全世界的主流,人類早已經不滿足單獨的機器,而是想要去探索更加智慧的機器,甚至想要打造有人類思維的機器,人工智慧就像一個潘多拉魔盒,它一方面可以促進全人類的發展,一方面有可能會不受人類的控制,進而引發人類危機,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對於未來我們無法控制,也無法預測,我們不知道未來人工智慧能夠發展到什麼地步,我們是否有控制他的能力,同樣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人類只會不斷探索人工智慧。所以,在目前智慧化水平的初級階段,我們應該要辯證的看待人工智慧。
第一,人工智慧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按照目前科技水平的預測,未來的人工智慧是有可能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所以這就有可能導致,人工智慧從改善人類生活的工具變成反客為主的“噩夢”。不僅僅是霍金提出人工智慧威脅論,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同樣強調人工智慧是人類文明的最大威脅,他甚至提出人工智慧在未來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會有這多悲觀的看法呢,其實是有原因的,如果人工智慧一旦擁有人的思維,並且人工智慧是不存在生老病死的,這種群體能夠用“更新”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一旦人工智慧成功“反客為主”,那麼它們對於人類的壓迫是持續性的,甚至很難被顛覆。
第二,是什麼吸引人類發展人工智慧?許多樂觀的人說,人工智慧是全人類的機會,它能夠讓人類生活更加美好,那麼它體現在什麼地方個呢?你的思維能夠被機器模仿並學習,遇到新的問題,人工智慧透過自身的學習功能,能夠為人類提供更加優秀的解決方案,甚至有可能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當年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或許在以後都能出現,就像馬雲所說,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很多的工作,但它同時也會創造出許多工作,甚至減輕人類的生存壓力,延長人類的壽命。
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於人類的未來是好是壞,我們都無法預測,人類只有發展當下的能力,換言之,人類還是需要充滿希望的往前走。
-
4 # 最初ins
1、人工智慧啊,有程式設定,在沒有木馬病毒的情況下是不會肆意傷人的。人工智慧就像把雙利劍那樣,對於創造人來說,它無疑就是社會的福音,但對於毀滅者來說,它無疑就是戰爭的利器。 沒有人能判別它是好,還是壞,打個比方來說吧:刀是個好東西吧:它既有利,也有弊;利者造福天下人;弊者,無惡不做。人工智慧有利也有弊,毀滅人類,你要根據使用者的一方。
2、當一個AI的基礎指令是不要被毀滅(既人工賦予此AI生命必要條件),AI就會找出全部全部自身可能被消滅的可能性,然後遵循基礎指令去規避自己被消滅的風險。你看,像不像一個試圖掙扎著逃生的小小的病毒?而當把這個AI接入網路的時候,它就掌握了人類幾乎歷史上所有的資訊庫,它所知道的所有自身被消滅的可能性就會有無數多個。這時候遵循著最基礎的生存指令,它開始著手保護自己,也許會開始用網路病毒的方式迅速複製自己(繁殖),也許會讓自身程式變得不可更改(生命的第二種存在形式:永生,就像永生的燈塔水母一樣),也許會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改變自己(進化),然後會利用所有可得到的資源(其實也就是人類的所有資源)來創造一個適宜自身生存的環境。這個時候AI會不會傷害人類,純粹看人類對AI的生存有沒有好處了。如果人類能對AI的生存有好處且樂意與AI和平共處共享資源的話(當然也幾乎不可能),AI就不會傷害人類(就像人和野生動物一樣),如果奴隸人類對AI有好處的話,AI就會想辦法奴隸人類(就像人和狗一樣),如果人類不僅對AI沒用還一心想奴隸AI的話,AI就會消滅人類(就像人和蚊子一樣)。
3、人工智慧是人類的助手,就目前而言。將來怎樣,我不知道。我是持樂觀態度。人類和人工智慧可以並存。人類歷史上,毀滅人類得往往是人類自己。
-
5 # 三處1
是福是禍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文明的道路一定是向人工智慧發展的,與其擔憂不入去擁抱未來。
-
6 # 晶片流
弱人工智慧
弱人工智慧又叫限制性人工智慧,其只能夠專注於解決特定領域的問題。比如我們熟知的AlphaGo(阿爾法圍棋機器人)就是弱人工智慧的代表性例子。眾所周知AlphaGo在圍棋領域是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它由Google公司旗下的DeepMind公司開發,2017年5月,AlphaGo Master 3:0 戰勝當時 GoRatings 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九段,從此笑傲江湖。但AlphaGo的能力也僅僅侷限於圍棋或類似的博奕類遊戲。並且在下棋時,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AlphaGo甚至根本從棋盒裡拿出棋子的能力都沒有。
可見,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所有的人工智慧都僅僅侷限於某個方面的應用,它更像是人類的一種工具,這種角度看來它其實是一種福音。比如你到了一個陌生國度時,智慧翻譯就幫你克服了當地的語言交流障礙的難題;IBM的人工智慧系統Waston透過醫療機構的大資料,輔助癌症研究;人工智慧技術管理的無人超市,如amazon go商店。正如李開復舉過的一個例子:“假設我們用時光機器將1750年的某個古人帶到今天,他會看到什麼?金屬鐵殼在寬敞的公路上飛馳,和太平洋另一頭的人聊天,看幾千千米外正在進行的體育比賽......這一切足以把一個1750年的古人嚇個半死”。但比較其古人,我們現在的生活便利,變革的巨大,已經不只是“福音”所能概括的。同樣的人工智慧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巨大變化才剛剛開始。
強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又叫做通用型人工智慧,寬泛的定義為可以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的人工智慧。可以說,只要人會做什麼,強人工智慧就會做什麼。
目前,強人工智慧比較有爭議的一個話題就是其是否有必要具備人類的“意識”。有的研究者認為,只有具備了人類意識的人工智慧才能叫強人工智慧;另一種觀點則是,強人工智慧只要能夠勝任人類所有工作的能力就行,不必需要人類的意識。
以人類目前對感情、自我及他人認知、記憶、對待事物的態度等的理解,這種“人類意識”的討論難免會牽涉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神經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短期內人工智慧還無法解決擁有意識的問題。但可以設想,一旦人工智慧具備了“意識”,那麼人類將要面對的是有健全的人格的機器。那時候,人與機器的關係就不再是工具的使用者與工具本身這麼簡單的關係。
擁有意識的機器還會甘心為人類服務麼?一個可以像人一樣學習認知的機器,學習能力和速度又比人類快無數倍,它們會不會因為某種共同的訴求而聯合起來站在人類的對立面呢?這些問題似乎將直接成為未來人類面臨的現實挑戰。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像《機械公敵》中的威爾史密斯那樣擁有矯健的身手和聰明的頭腦,當強人工智慧站在人類的對立面時,似乎就意味著人類智慧的被超越。所以,作為少數可以用數學公式精確描述和推導宇宙執行奧秘之一的人,霍金教授的人工智慧威脅論管帶你無疑是值得重視的。事實上,一些工廠自動化帶來的傳統制造業工人的失業,已經在將一些人淘汰,這對於他們的生活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但目前看來,強人工智慧的到來還為時尚早,我仍然持有樂觀的態度,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人工智慧都只是以人類工具的形式存在,很難突破人類的智慧,它們只能在特定領域發揮作用,幫助人們更便利的生活。
-
7 # 快準社
人工智慧是把雙刃劍,有好的一面,比如可以解放勞動力,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會讓大量低端重複性勞動者失業。
-
8 # 孵化器plus
我認為,人工智慧未來帶給我們的更多是福音,說是災難就有點嚴重了!隨著人工智慧的深度開發和極致運用,它無疑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革新。可以想像得到,人類終將不在為生存,生活,工作而煩惱,這個時候人類將會更多的去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解放。在精神世界方面,雖說人工智慧厲害到可以和人類進行很好的情感互動,到它終究不是人類,人類所產生的情感共鳴它終究無法達到!人工智慧的存在只會讓人類生活的更好!
-
9 # 小娣說
人工智慧,究其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工具。
它是人類更瞭解和改造這個世界的工具,也是人類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工具。
工具是福音還是毀滅,取決於如何利用工具,以及是否能掌控好這個工具。
目前為止,人工智慧都是為人類服務的,可以說是福音,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前進,很難保證他的走向到底是怎樣的。
就像有科學家利用基因技術合成編輯嬰兒一樣的,如果有人心懷不軌,人工智慧技術又強大到可以傷害人、甚至不受人控制的程度,變成脫韁Mustang,那麼福音完全有可能變成毀滅,所以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同時,如何控制人工智慧,也肯定會是科技屆考慮的一個方向。
關於人工智慧的科幻大片,我們都看過很多,好壞都有,善惡均沾。比如世界已經被人工智慧統治的《駭客帝國》,比如“好”人工智慧保護人類以防止未來被“壞”人工智慧統治的《終結者》,還有可以和人工智慧談戀愛,並且深深愛上的《她》。
目前的技術肯定還達不到科幻片裡的程度,但是提前有所預防,是必須的。
-
10 # 麥芽尐尐新
我認為啊,人工智慧它更像一個工具。用的好就能造福人類,用的不好就是毀滅。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工智慧的影子。例如,由核磁共振機,CT掃描器等獲取的放射學影象可以提供人體內部的影響,對獲取的影象可能會不清晰,模糊。那我們可以用一些人工智慧演算法將圖片恢復,增強等。這便是造福我們。現在很多慢性病也都有了一些解決方法,都歸功於人工智慧的發展。
-
11 # 愛AI
人工智慧的發展,目前定義為三個階段: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超人工智慧。史蒂芬·霍金先生所說的模仿人類智慧甚至超越處於超人工智慧階段,未來學家用“奇點”來形容這個時刻。科技發展速度很快,而且會越來越快,加速發展,這是霍金先生基於科技發展規律而發出的擔憂,但是這個時刻何時到來,無法得知。
目前人工智慧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即弱人工智慧,該階段人工智慧只能在特定領域解決實際問題,自動處理之前只有人類完成的工作。例如AlphaGo,它只是一個圍棋程式演算法,它並不會跨領域去思考對手錶情去猜測當時的心理狀態也不會自己將棋子放到棋盤上。“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來形容弱人工智慧一點都不為過。弱人工智慧需要大資料作為學習資源,透過深度學習去強化演算法,他現在的智商都不如3、4歲孩子。小孩子透過看幾張貓的照片,下次再遇到就可以認出那是貓,但現階段人工智慧需要龐大資料量,透過看百萬級,千萬級貓的照片才能認識,如果孩子也是這樣,父母就要崩潰了。
至於能不能超越人類智慧,首先是對人類智慧的定義,是一個很主觀的定義,好比我們定義美麗、漂亮。每個人對美的出發點不同,審美觀點不同,依個人知識、認知、品味等來衡量,我們沒辦法評價這個人比另外一個美麗5%,對智慧同樣。人類智慧發展到了什麼階段,沒有標準衡量。圍棋冠軍的智慧是人類頂尖智慧嗎,霍金先生是人類智慧頂峰嗎,愛因斯坦呢……我們沒有辦法衡量人類智慧,也就無法判斷人工智慧是否超越人類智慧,評判標準在哪裡。
從弱人工智慧到超人工智慧,中間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當科技在不斷髮展時,硬體也要匹配,才能駕馭科技應用。想要超越人類智慧,得有超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對應硬體裝置發展能否匹配應用也是問題。科技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加速前進。漫漫長路,困難重重,有多少瓶頸期不得而知。也許,在弱人工智慧階段,會遇到某種技術“天花板”,在問題解決後再一次發展,這些都有可能。
弱人工智慧階段人類可以根據現有能力去預測發展,但超人工智慧,沒有這個定義,概念,無法預測。超人工智慧階段,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會發生,出現機率極小。
-
12 # 沙漠龍城
任何先進技術都是雙刃劍,帶來益處的同時,也伴隨著風險,需要大家都保持警惕,持續研究和管控,做好各種預案。地球上的原子彈夠毀滅地球幾十次,現在還沒出大事。有危險就要盡力去風險控制,而不是因噎廢食,鴕鳥政策。而且技術的進步發展是限制不住的,積極面對現實吧。
-
13 # 顧而言他
作為一種技術,人工智慧談不上福音或毀滅。比如之前的核能技術,原子彈算是一種毀滅,但核能開發則可以算是福音。
但這些技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熱戰再怎麼打,可能都是可控範圍內的。但核戰爭,就沒人敢打了,因為超出了可控範圍。圍繞這些技術,相應地派生出了各種機制和產業,來應對技術的各種可能性。
2017年4月27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重申他的“人工智慧威脅論”。他提出:“人類必須警惕人工智慧發展的威脅。因為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就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而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文明所產生的一切都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我相信生物大腦可以達到的和計算機可以達到的沒有本質區別。人工智慧遵循了‘計算機在理論上可以模仿人類智慧,然後超越’這一原則。但我們並不確定,我們將無限地得到人工智慧的幫助,還是被藐視並被邊緣化,或者很有可能被它毀滅”。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回覆列表
不管是福音還是噩夢,但是新的技術出現,肯定會用在邪惡的地方,也會在好的地方。即使原子彈也可以用在好的地方。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還處於較低水平,還是按照人類設計來工作,什麼時候機器能讀懂人類大腦思維,才是真正的噩夢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