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爾城
-
2 # 夏雨風
雲南潑水節,過去是水潑到誰,就是姑娘看中了誰。戰爭年代地質人員正好趕上潑水節,有已婚的二人,有未婚的二人,巧的是全潑在了已婚人士的身上。花環套上。
當晚外面敲鑼打鼓的人群,越來越近走向了臨時帳蓬,怎麼辦?二個未婚的自告奮勇,喬裝打扮準備應付新娘…
-
3 # 繭破
傣族的新年-潑水節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潑水節,一般為3至4天。第一天,傣語稱之為“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稱之為“惱日(空日)636f70797a6431333238653862”,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互相開始潑水了。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烈。"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 祝福,因此其他民族 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關於傣歷新年(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 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 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 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 枯死,人畜遭災……。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英達提訴拉, 拆說人間的災難。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 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 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 成一位英俊小夥子,佯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瞭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瞭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髮,製作一張“弓賽宰”(心絃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汙穢,洗去遺臭。 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傣歷新年佳節,多數在傣歷的六月下旬,少數年份在七月初,傳統的過節時間, 一般是3天(有時為4天)。第一天稱為“麥”相當於陰曆的除夕,各戶要打 掃衛生,準備過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飯。第二天稱為“腦”,是個多餘的日子,不計算在舊年內,也不計算在新年內,稱為空日,傳說這天就是捧瑪點達拉乍頭顱腐爛之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說就是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日子之王來臨。按照古俗,這天要“趕擺”,放高升,劃龍船慶祝新年的來臨。傣歷新年(潑水節),是西雙版納傣族最隆重的節日。節日來臨之前,家家要縫新衣,買新傘,備辦節日盛裝。每個村寨都要製作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開展划船訓練,青年人還要排練節目,作歌舞表演。節日來臨,要殺豬宰牛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年飯,宴請親朋好友。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慶祝活動長達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網黴”(死的意思)。人們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大家去趕擺、賽龍船、放高升。第二天叫“網腦”(臭的意思)這天被認為不乾淨,要沐浴、洗頭、理髮、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髒東西統統送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這兩天在傣歷裡,認為是“空日子” 不稱在舊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網瑪”(意為神靈,也是歲首之意)。傣家人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潑水節的高潮。要進行堆沙、賧佛、潑水、放高升、丟包、跳“依拉賀”舞、拜年等活動。解放後,除傳統的活動我,還加有文藝、體育、電影、物資交流等活動,十分熱鬧。傣家人在潑水節,喜歡排成隊伍,敲著芒鑼,擂起象腳鼓,集體跳起“依拉賀”舞,挨家挨戶去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依拉賀”,是一種邊舞邊歌的唱詞。具有傣家人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情感,在“拜年”、“潑水”、“賽龍船”、“放高升” 時演唱,十分有趣。如:“拜年”詞:“攀枝花,紅豔豔,桑開傣(新年賀新),已來到。帕薩傣(傣族),盡開顏,糯米酒,密樣甜,共舉杯,賀新年,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潑水詞:“瀾滄江,黎明城,各族人,似穿梭。深情人,心中出,似潔泉,如甘露。銀水花,在飛舞,一個個,溼漉漉。透進心,是祝福,笑臉盤,是花朵。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賽龍船詞:“銅芒響,齊舉槳,團結緊,有力量。象蛟龍,譬波浪,昂起首,使勁劃,帕薩傣,賽龍船,依傳統,爭上游。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放高升詞:“做高升,放高升。學科學,練本領。火一點,黑煙噴,似利箭,衝入去。祝來年,好光景,願五穀,又豐登。依拉賀,依拉賀,水水水
-
4 # 山人聊歷史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傣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
5 # 檸檬檬說
侗寨鼓樓風雨橋
侗歌胡琴蘆笙舞
侗裝刺繡鳥獸圖
侗食祭祖拜薩母
自編的打油詩[可愛],作為侗族菇涼,我愛我家鄉的風俗。
-
6 # 文以載c
你好,感謝提問。
風俗為長期相沿積久的風尚與習俗,故我用一句話介紹少數民族的風俗則為:
民族生存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生活、宗教、禮法的總結與具象。以上拙見,僅供參考。
-
7 # 新鮮態度
每個少數民族的習俗都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環境、生活、文化、經歷的變遷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沉澱,潛移默化行程的。我覺得每個少數民族的習俗都是最美麗的瑰寶,為這些少數民族增姿添彩!
-
8 # 易塵
用一句話很難概括,但是我卻想起了一首歌。
歌詞就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這10個字,或許對於少數民族的形容最恰當了。
每一個少數民族都是一朵與眾不同的花,都有不同的習俗,有些充滿神秘,有些令人嚮往。
中國一個多民族的繁榮國家,56朵花生活在一個大花園中,爭奇鬥豔,滿庭芳香,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
-
9 # mv佳木
大家好,我是水木森品牌策劃。
每個少數民族,都具有各自的文化,
讓我們互相尊重,互相進步。
-
10 # 二莽9044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習俗。光是我們貴州就有很多的奇風異俗。
給牛過生日: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貴州務川道真一帶的仡佬族同胞都要過一個“牛王節”,殺雞備酒,敬奉牛王,保佑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這一天牛是主角,不用耕田犁地,還有主人家的糯米飯獎賞,感謝它一年的辛苦勞動。
正月十五“偷青”和八月十五“偷瓜送子”
黔東南黃平清水江一帶的苗族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要去附近菜地偷菜俗稱“偷青”。這一天主人家不會怪罪,還會特意留一些讓別人來偷。八月十五中秋節,黔南一帶的水族布衣族同胞要偷老瓜來煮糯米飯。還要偷瓜送給沒有小孩的人家,讓這家能夠儘快添丁, 俗稱“偷瓜送子”。
種姑娘樹和釀姑娘酒。黎平,從江,榕江一帶的侗族在小孩出生時,就要栽一些杉樹,待小孩年滿十八,把樹砍了來辦置嫁妝。還有女兒出生時釀一罈米酒,窖藏在地下或埋在池塘裡,姑娘成人出嫁時才開窖啟用。
藏在花蕊裡的節日“姊妹節”。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在臺江施洞地區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盛裝,吃姊妹飯,跳踩鼓舞。遊方對歌,挑選意中人。這也是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侗族的薩瑪節:薩瑪節是南部侗族地區最古老而盛大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要祭拜他們的祖先“大祖母”。大祖母也是神靈的化身,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也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風俗遺存。
行歌坐月:這是侗族男女青年交往戀愛的方式,也稱玩山或走寨。透過唱歌,互相傾吐心聲。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坡上,在樹下。女的紡線繡花,男的彈牛腿琴,以歌傳情,互訴衷腸。
賽馬和魚包韭菜。黔南三都荔波一帶的水族在水歷的十二月(農曆八月)要過端節。這一天要進行莊嚴隆重的祭祖儀式。要吃節日菜餚“魚包韭菜”。除魚之外,其他都是素菜,還要進行賽馬比賽。這讓人產生疑惑,貴州全是山地,怎麼還有賽馬習俗?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水族是一個遷徙民族,祖先從中原一帶遷徙而來。
。
-
11 # 蝸牛在讀書
壯族:歌墟節裡唱山歌;
滿族:身穿旗袍及腳面;
回族:男子頭戴小白帽;
苗族:盛裝樣式數最多;
維吾爾族:能歌善舞天下知;
土家族:“炸廣椒”菜是一絕;
彝族:“打牛”“打羊”待賓客;
蒙古族:祭敖包是最隆重;
藏族:酥油茶和青稞酒;
布依族:六道酒禮來迎客;
侗族:兩飯兩茶食四餐;
瑤族:祭龍儀式三月三;
朝鮮族:清淨樸素喜白衣;
白族:三道茶是待客禮;
哈尼族:一道奇餚是“白旺”;
哈薩克族:婚禮舉行需三天;
黎族:禮儀豐富且重要;
傣族:傣歷新年潑水節;
畲族:著名史詩《高皇歌》;
傈僳族:消除疾病有“春浴”;
仡佬族:過節必有糯米粑;
東鄉族:步入青年需割禮;
高山族:飲酒跳舞“豐收祭”;
拉祜族:拉祜族人喜黑色;
水族:新娘出閣需對歌;
佤族:佤族煮飯用竹筒;
納西族:“阿普三朵”保護神;
羌族:供奉白石挨家戶;
土族:客人“上馬三杯酒”;
仫佬族:走坡、會親、依飯節;
錫伯族:“莫爾雪克”全羊席;
柯爾克孜族:辭舊迎新“努吾若孜節”;
達斡爾族:特色飲食白菜沫;
景頗族:飲酒只用酒桶蓋;
毛南族:甜薯、菜牛、花竹帽;
撒拉族:男子從不戴戒指;
布朗族:甩、宰、索、綴四曲調;
塔吉克族:節前自制小燈燭;
阿昌族:新娘舅舅坐上座;
普米族:殺豬宴親顯情誼;
鄂溫克族:舞蹈、歌謠有特色;
怒族:居住千腳落地房;
京族:漁業設施有漁箔;
基諾族:過節喜慶吃“剁生”;
德昂族:白煮素菜不可少;
保安族:相見時說“賽兩目”;
俄羅斯族:歷時四天成年節;
裕固族:划拳複雜花樣多;
烏茲別克族:蘇麥萊克儀式年春辦;
門巴族:男子腰間月亮刀;
鄂倫春族:客人拜年先拜火;
獨龍族:飲酒吃食主婦分;
塔塔爾族:新郎“嫁出”再“娶回”;
赫哲族:“烏日貢大會”來歡慶;
珞巴族:主人請客先自食。
-
12 # 廣西首府獨特風水堂
我們祖國之大國民族最多最大國家,少數民族特多……只能針於簡言一句段小語概括某一個少數民族,以一類推百千例……如白族或納西族,每年農曆六月廿二或廿三日,在族上各山塞類(村門)單元式,都點燃樹起火把式,表示代表團結一心,順便舉行狂歡節日類慶賀.唱歌舞戀武術戲灑鸞歌燕舞樂集情景〈一種節日〉,火把通明,用(火把節)一句話代言表了這個少數民族習俗。
-
13 # 茶顏悅色C
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如壯、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苗、彝、布依、朝鮮、滿等民族。
少數民族分佈範圍很廣,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邊疆地區。我國陸地邊境線全長2萬多公里,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地區。
我國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是民族符號之一。
各種民間歌舞形式在各少數民族中廣泛流傳,尤其在各種宗教儀式、民間節日和集會娛樂時,更是人人參與的一種集體性活動,各民族民間歌舞是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產生,經過歷代相傳,不斷加工的藝術形式。
代表性有蘆笙舞蹈,在舉行的大型性蘆笙舞蹈,這種蘆笙舞蹈節奏強烈,動作迅猛,感情奔放,猶如雷鳴電閃、狂風捲刮,氣氛如火,十分熱烈,因此,深受國內外廣大人民喜愛。
我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是民族符號之二。
各少數民族在各自文化傳統的影響下,加之受自然地理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的影響,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服裝特徵。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
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繡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同時,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交往又使各民族服飾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因此,我國的少數民族服裝成為我國藝術審美文化長廊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我們少數民族的語言是民族符號之三。
語言已經或快要消亡。儘管中國在少數民族語言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其語言多樣性保護形勢依然嚴峻,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臨消失的民族語言。
當前,我們需要保護民族的文化,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
14 # 有無皆緣
中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都是少數民族,代表性的介紹幾個。壯族:歌墟節裡唱山歌;滿族:身穿旗袍及腳面;回族:男子頭戴小白帽;苗族:盛裝樣式數最多;維吾爾族:能歌善舞天下知;土家族:“炸廣椒”菜是一絕;彝族:“打牛”“打羊”待賓客。
-
15 # 書客立方
每個少數民族都是一朵與眾不同的花,都有著不同的習俗,有些充滿神秘,有些令人嚮往。
猜一猜?我們是什麼少數民族,先來看一下民族三寶。
1我們民族的民族符號一一鼓樓
鼓樓樓簷層數為奇數,不管層次多少,均高於民居。鼓樓以高而大,巍巍挺拔見長。鼓樓結構精美,造型美觀,典雅端莊,被人譽為‘秉涼亭之清幽,兼寶塔之奇偉’。
2我們民族的民族符號一一大歌
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像是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3我們民族的民族符號一一風雨橋
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簷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中國一個多民族的繁榮國家,56朵花生活在一個大花園中,爭奇鬥豔,滿庭芳香,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
-
16 # 蘆金海
每個少數民族的習俗都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隨著環境、生活、文化、經歷的變遷一點點積累,一點點沉澱,潛移默化行程的。我覺得每個少數民族的習俗都是最美麗的瑰寶,為這些少數民族增姿添彩!
-
17 # 霜含柿子鮮
民族風俗習慣,指的是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生產、居住、飲食、衣著、婚姻、喪葬、節日、慶典、宗教、禮儀等物質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習尚和禁忌。
我是穆斯林,就我所瞭解伊斯蘭教習俗說一下;
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信仰伊斯蘭的人即被稱為穆斯林。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蘊藏著一個民族濃厚的共同心理感情,例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儘管住在不相連線或甚至相距千里之外,一旦聚會在一起,看到穿戴自己民族服飾的人,包括我到阿拉伯國家,或是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看到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會感到十分親切。
信仰伊斯蘭教人都會誦讀一部書“古蘭經”,在這部書中指引你去遵守伊斯蘭教法:
穆斯林的飲食;
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不只不吃豬肉(中國回族人稱“豬”為”黑”),凡不反芻(chú),且爪或蹄分叉的動物(所謂反芻,是指動物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嘴裡再次咀嚼)都在禁食之列。穆斯林不吃自然死亡的動物,不吃血液製品。禁止吃死物,無論淹死的,勒死的,雷擊死的,摔死的,互相牴觸而死的,猛獸吃剩的。原則上吃阿訇誦真主的尊名而宰殺的牛、羊、雞、鵝等物。
哪些水產品穆斯林可以吃;
根據《古蘭經》真主的啟示:“海里的動物和食物,對於你們是合法的,可以供你們和旅行者享受。”有弟子向先知穆聖請教是否可以食用水中的魚類和動物,他回答說:“如果水是乾淨的(可以用作淨身禮拜),那麼,水中的魚類也應當是合法的食物。”《古蘭經》的啟示和聖訓都沒有對水族食物提出特別的禁忌。
衛生習俗;
穆斯林除了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對生理衛生也非常注重。如男性兒童要行割禮,即割去生殖器官包皮,以免儲存髒物,感染疾病。穆斯林也非常注重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教法規定,婦女在行經期間不得進行房事,婦女分娩後過四十天才能交媾等等。在宗教生活方面,教法規定,身體不潔淨者是不準進入大殿禮拜的。從穆罕默德時代起,穆斯林就養成了人人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並將講衛生作為對伊瑪尼(信仰)虔誠的表現。世界上清真寺星羅棋佈,每座清真寺必有沐浴室。條件允許的穆斯林家庭都有按教規進行沐浴的裝置,這是因為穆斯林每天五次禮拜以及聚禮、會禮、婚前、紀念先人祈禱活動前都要沐浴。
穆斯林沐浴分大淨和小淨。大淨,阿拉伯語稱“胡蘇里”,即用淨水按程式洗滌全身。古老的方法是頭頂上掛一盛滿清水的吊桶,桶底有一塞著的孔。沐浴時,壺頸很長,盛水後持壺進行沖洗。先洗大、小便處,稱之為“淨下”。再將兩手洗淨,以右手窩水漱口、嗆鼻孔、洗臉和兩肘,並摸頭、耳、脖,最後衝腳。大淨是全身淋浴,然而淋浴前也要淨下、漱口、嗆鼻孔,浴後也要衝腳。凡在房事、遺精、月經和產期血淨後必須進行大淨。凡在嘔吐、流血、睡眠和便後等再作禮拜時,必須進行小淨。無論大淨或小淨,其洗滌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必須是淋浴式的,而絕不許用盆和桶洗滌,更不能在浴池內洗滌,因為手和肢體一進入盆和桶內其水便被認為是汙水,即不能用手再洗滌其他部位。教法還規定穆斯林要常剪甲、理髮、淨腋毛和臍下毛等。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養成了飯前、便後用“湯瓶壺”盛水洗手的良好習慣。如果你到穆斯林家庭去作客,豐盛的筵席旁,必定放有一壺清水,這是專門給您食前淨手用的。
穆斯林的婚禮;
穆斯林結婚必須男女雙方自願,並徵得父母同意,必須有證婚人到場,男方一次性給女方一定數量的聘金。結婚雙方必須以共同的信仰為基礎。早期穆斯林可同時娶四位妻子,伊斯蘭原則上不倡導一夫一妻制。中國穆斯林結婚儀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詢問雙方是否同意,接著念“尼卡哈”(主婚經文),最後把事先準備好的核桃、紅棗撒給親屬,婚禮就此結束。
伊斯蘭教對待婚姻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無論男女只要無生理缺陷、具備生活能力就必須結婚,否則即被視為對伊斯蘭理性生活方式的背叛。真主在《古蘭經》中說:“讚頌真主,超絕萬物!他創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產的,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穆聖也說:“結婚是我的聖行,誰違揹我的聖行,就不屬於我的教生。”
穆斯林的葬禮;
在人彌留之際,近親屬要在枕旁默唸“克里麥團依拜”(即“清真言”)的經語。停止呼吸後,親人要順其肢體,合其眼睛,閉其齒口,整理容發,理展四肢,用一塊乾淨寬白布蓋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寬敞通風的地方。伊斯蘭教經典規定亡者“三日必葬,葬必從儉”。外族、未洗浴者,來月經者不許看亡者屍體。待葬期間不宴客,不披孝,不燒紙祭奠。
葬埋程式大體有備殮、浴禮、殯禮、埋葬、墳墓五個方面。死者下葬前要有自己的直系後代對死者的墳墓進行測身。浴禮,也就是洗禮,由三人承擔,洗的順序為先淨下身,後洗頭、面部,再從上到下,先右後左,洗遍全身,用兩塊浴巾分別擦試上身和下身。浴禮畢後將死者裝入埋尼體(屍體)的大木匣子,頭北腳南置於安靜的室內或庭院的潔淨處,參加殯葬的人都要沐浴淨身,著清潔衣服,殯禮為舉意、抬手、大讚,不鞠躬,不叩頭,不跪坐,大讚4次,向左右說“色倆目”,殯禮即成。人葬時將亡人托出木匣,“搭鋪”放入墓穴。墳取子午向,阿訇等人跪墳北頭,送殯者跪在南頭誦經,然後埋葬。受儒家文化影響,穆斯林死後七天、三十天、四十天、雙月、百天和週年祭祀,都要請阿訇誦經、走墳,還用燙麵炸油香(油餅)送親友,表示感謝。
五時拜;
晨禮:阿語稱帥拉圖勒發吉爾,波斯語稱“邦搭”,時間是從拂曉到日出。共四拜,兩拜聖行,兩拜主命。
晌禮:阿語稱帥拉圖勒祖合爾,波斯語稱“撇什尼”。時間是從中午剛過到日偏西。共十拜,四拜聖行,四拜主命,兩拜聖行。
晡禮:阿語稱帥拉圖勒阿蘇爾,波斯語稱“底格勒”。時間是從日偏西至日落。共四拜,四拜主命。
昏禮:阿語稱帥拉圖勒邁格利布,波斯語稱“沙目”。時間是從日落至晚霞消失。共五拜,三拜主命,二拜聖行。
宵禮:阿語稱帥拉圖勒爾沙宜,波斯語稱“胡夫灘”。時間是由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曉。共九拜,四拜主命,二拜聖行,三拜當然(威特爾)。
我十年前去突尼西亞時,給我們開車的司機,無論車開到哪,只要五時拜時間,立馬就停車,拿出一塊兒粘布鋪在地上,臉衝著“麥加”方向就開始禮拜,非常虔誠!
主麻日聚禮;
伊斯蘭教把劃分七天一週的禮拜,稱為一個主麻。伊斯蘭教的禮拜天稱為主麻日,即聚禮日,是公曆星期五。
節日會禮;
會禮是穆斯林於每年開齋節和古爾邦節舉行的集體禮拜。一般需在大清真寺或郊外露天舉行。
殯禮;
為亡人舉行的一種祈禱儀式。所有穆斯林皆有為亡人舉行殯禮的義務。殯禮與其它禮拜不同,沒有鞠躬和叩頭。參加者站在洗淨的亡人的東側,面向克爾白。
中國的穆斯林或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其風俗習慣主要來自伊斯蘭教的教規,比如出生時起“經名”,結婚時請阿訇證婚(寫“依扎布”),去世後由阿訇主持殯葬,不吃豬肉、動物血和自死的動物等等。從出生懂事開始,家長就會告訴不吃豬肉,有婚禮、葬禮等也跟著去,對伊斯蘭教規根植於心裡,所以都能自覺遵守教規了。
-
18 # 吱道書法剪輯
我來分享一下滿族的風俗習慣
滿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個富取博收外來文化並善於融匯創新的民族。滿族的風俗習慣很有特點。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過去,滿族男人冬季穿長袍,有的加外衫,套馬褂,穿皮、棉、氈單臉厚底鞋,戴氈帽頭,三塊瓦狐皮或羊皮皮帽,春、夏、秋三季穿長衫,外套單夾馬褂,內穿汗褟、背心。女子冬穿棉旗袍、套坎肩,春、秋穿夾旗袍,罩坎肩,普遍加絛子(右開襟)襟上,袖口鑲五顏六色的雙絛子。梳旗頭、戴耳套、穿棉、單帶臉勾雲、繡花厚底鞋。滿族姑娘臨出嫁前繡門簾、枕頭頂,做許多繡花鞋。
居住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臺、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蓆,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簷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婚姻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複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簷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孃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孃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育兒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孃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週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喪葬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杆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閤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曆單日,抬靈有16槓、32槓、64槓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週年時要燒週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託。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
禁忌 滿族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餵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
19 # 寒妍君
我國的文明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絢爛詭異,56個民族的每個民族的特色文化有起初的生產生活長期的結累,發展,演變而來,跟每個民族人文地域的背景和人種有密切關係,它是促進和平,民族間互相發展的紐帶,也是提高各民族內部文化休養繁衍生息的基石,是人們振興各民族的強大精神和支柱,有著非凡的意義。因而一直保留沿襲到今天,隨著時代的不斷交替更新。各民族文化更具歷史意義和開創價值。五十六個民族匯成一句話,五十六種文化,璀璨我泱泱大中華。
-
20 # 職業教育小學生
“白衣民族”朝鮮族
朝鮮族,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歷史淵源
中國的朝鮮族大部分是清末陸續從朝鮮半島移居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所以,探索朝鮮族服裝的歷史淵源應從朝鮮半島的服裝入手。朝鮮半島服裝受中國唐朝服飾的影響較大。
民族風俗
居住磚木結構瓦房,屋頂四面斜坡,房屋朝南,席炕而作。屋裡用木板隔成單間,各屋之間有門道相通。屋內設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嚴冬,室內也溫暖如春。
每棟房子三間:一間倉庫,一間全鋪成炕,一間廚房。
民族服飾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如今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朝鮮民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襬、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飲食文化
朝鮮族過去生活在濱海多山地帶,因而在飲食中“山珍”、“海味”佔很打大比重。朝鮮族的飲食可分為家常便飯和特製飲食。
家常便飯包括米飯、湯、菜等。米飯是一人三餐中必不可少的主食。
泡菜辣白菜是朝鮮民族的傳統美食,醃製過程中調料非常重要,其主要原料是三辣:辣椒、大蒜、生薑,另外還有白梨、蘋果、梨、青蘿蔔絲,有條件的話再加入味精和蝦仁。辣白菜比一般泡菜或鹹菜營養豐富,它能保持多種維生素,因此在朝鮮族人的餐桌上無論豐儉都少不了它。
米糕是把糯米煮熟後捶打而成的。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麵,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因此,朝鮮族歷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米糕。
朝鮮族的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一年主要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老人節”、“回甲節” 、“回婚節” 等。
禁忌
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
吸菸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
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
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
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吃飯要先給老人盛,併為其擺單桌,待老人舉匙就餐了,全家才開始吃飯。
你對朝鮮族瞭解了嗎?
回覆列表
少數民族習俗: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背景,也就是傳統文化。這種文化的產生,通常是具有重大的特定意義,所以被保留下來,就成了民族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