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財富69

    這個要透過醫學鑑定,到醫院去看,而且還是精神病醫院,不是普通的醫院,這個是認真的病歷!所以一定要到權威機構!

  • 2 # 生活來點心理學

    剛巧前兩天聽了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她說,心理問題很難偽裝,但是精神疾病要偽裝是比較容易的,因為精神疾病的鑑定標準的原因。但是,中國相關法律有規定,不是說有精神疾病鑑定書的人就能逃避法律責任,主要是看違法行為發生時的具體狀態。

    談點我個人意見:

    1. 長期觀察。要裝成病人,特別是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裝成病人是可以很像的,但要長期裝就很難了。2. 獲益。不會有正常人沒事去裝精神病跟真正的病人一起住院的,一定會有足夠的利益驅使,這跟癔症有點像(不過癔症不等於裝病)。3. 安慰劑。雖然安慰劑對誰都有一定效果,但真正的病人用安慰劑是治不好的,同理,裝出來的病人在精神科藥使用後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也會對思維有影響,話說誰會願意沒事吃抗精神病藥)。

    PS1.以上都以“裝得非常像為前提”,裝得不像,要麼很容易就能看出,要麼帶來更大的困惑...

    PS2.實際操作上精神病的判斷一直都很困難,有病與無病,痴呆與精神病,器質性與功能性(其實現在認為大多都是器質性的,但暫時還是沿用舊分類),所以有時要像查案一樣,需要很多“證供”和檢查。
  • 3 # 心理老師左叔

    先不管他是不是假裝的,一個人有沒有精神病,是什麼樣的精神病,在精神病學和心理諮詢實踐中都可以透過一套比較標準的測驗方法診斷出來。

    第一,凡是有精神病症狀的人,一般而言他的自知力是缺少的,即他本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有病,特別是如重性的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等,在發病期間,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了,反而會否認說自己沒有病。在精神病和心理諮詢實踐中,我們觀察他有沒有自知力,就可以判斷他是否有精神病。

    第二,有精神病的人都會有一些精神病的症狀表現,例如精神分裂症,這種精神病的典型症狀是思維的聯想障礙,情感障礙,意志活動減退或缺乏,出現幻覺、幻聽、幻視等,有妄想心理、包括被害妄想、鍾情妄想、關係妄想、誇大妄想等,行為與動作障礙、自知力喪失。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透過觀察他有沒有這些症狀,就可以判斷他有沒有精神病。

    第三,採用標準化的測驗工具來判斷他有沒有精神病,在精神科或心理諮詢中,一般採用90項症狀清單(SCL--90)、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問卷(MMPI--2)這兩個心理測驗量表來檢測他是否有精神病,因為這兩個測驗中有許多測驗專案就是測試一個人有無精神病傾向的。

    第四,也可以採用觀察法,透過觀察他的舉止言談、穿衣打扮、情緒表現等來判斷他有沒有精神病。

  • 4 # 九流愚人

    這個比較複雜,需要經過專業醫院醫生診斷,如果是案件則需要專業鑑定,經過鑑定無論你是否認為,法律上他都是精神病。而且精神病種類繁多,也不是時時刻刻發病,所以憑個人清楚很難判斷。某些精神疾病的共性,表現為無法自控。我接觸抑鬱症,狂躁症,雙向情感障礙的人,平時也還正常。

  • 5 # 謎聲

    法醫精神病鑑定”,是指有資格的法醫精神病學專業人員應用精神醫學知識、技術和經驗依法對被鑑定人某時的精神狀態和對其行使某種法律權利或承擔某種法律責任或法律義務的能力作出的評定。法醫精神病鑑定時,應首先確定被鑑定人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如果是異常,則應確定存在哪些精神症狀,能否構成某種精神障礙的診斷。然後評定其行為時的精神狀態對其所實施行為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有無損害及損害的程度,然後對其法律能力作出評定。

  • 6 # 樊妮

    首先判定是不是精神病患者,要從幾個方面去測評,看是不是社會功能受損嚴重,有沒有出現幻覺幻想,肢體語言表達是否協調,這些都是判斷是否成為精神症性病人的重要測評

  • 7 # 方舟揭諦

    醫院和有關部門做鑑定時有相應的專業標準,既然問題是“精神病人”,就是說已經有專業診斷了吧!透過觀察和談話也是可以做區分的。

    精神病患者和普通人最核心的區別只有兩個:1、共情力;2、自知力。和精神病患者聊親人著急、病痛等,他們不會有任何感同身受的情緒反應,問他們身體有什麼和平常不一樣的感受,他們會真實地回答沒有,建議您研究一下人類掩飾內心時常見的微表情,會更容易判斷是否做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皮的孩子學習不一定差,不調皮的孩子學習不一定好,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