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太后育兒紀
-
2 # 紫蕾
不該發火!發火會使孩子更加害怕和擔心
孩子回答問題慢半拍家長著急的原因是什麼?我猜一般擔心孩子最終不成才,對吧?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孩子回答問題比以前快了,要進行表揚和鼓勵。正向激勵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
現在不打不成才已經過時了,犯重大錯誤該罰就罰,但是慢半拍的回答不是重大的錯誤哦,應該正向激勵!
孩子小不用擔心最後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我小學一年級成績70多分,班裡倒數,現在是一名211大學的本科生,家長引導很重要!
祝好!
-
3 # 淺談ASD
首先遇到事情我們應該要想一下是有什麼原因導致他回答問題慢半拍呢?那麼我們首先做的就是不用發火。而是去尋找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子的行為,然後心平氣和的去解決問題。
那麼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是不是有什麼因素影響他這樣子的行為呢?是環境的因素嗎?還是其他的因素?
環境影響第一,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家裡面也是不是有了人,也會出現像這樣子回答問題慢半拍的情況。因為我們的孩子可能比較小,還在屬於一個模仿他人的階段。那麼他就會透過模仿家裡面的人,或者是周圍環境的人一些行為舉動。這些行為舉動都是他們比較容易習得的,所以他們就很容易出現模仿他的一些不良的行為。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我們應該做出一些良好的表現。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給孩子,這樣子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才可能會減少。
適當訓練第二,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訓練,比如我們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去。讓孩子回答。比如說一些簡單的是非問題。比如說喜不喜歡蘋果?要不要餅乾?吃不吃水果?這樣子去提問孩子,因為這樣子的答案就是比較簡單的,孩子顏能快要比較快的去回答出來。如果孩子總是慢半拍,那我們要及時的去提醒他。比如說問他喜不喜歡吃餅乾。如果他在一秒或者兩秒內沒有回答,那麼我們就要及時的去提醒他說要。當提醒我們之後,我們要給他一定的鼓勵,要讓他知道啊,你有很快的說出想要表達的內容。因為孩子在你這種行為表揚後就是所謂的讚美,一些社會性強化它就會知道,原來我回答問題很快,媽媽很高興,我就會得到一些更好的零食或者是玩具。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孩子形成一種很好的反應,讓他知道回答問題快速是有好處的。
及時表揚第三,我們要及時的表揚孩子出現的一些良好的行為。比如說孩子在一天中可能會出現兩到三次很快的回答問題。那麼他這種能夠自足很快的回答問題的行為,我們就需要給他鼓勵表揚他,讓他知道原來我這樣說話回答的很快,爸爸媽媽是很高興的。我還會得到一些東西或者是玩具。
避免懲罰第四,我們儘量不要使用懲罰了方式去教導孩子。關使用成人發的方式,可能在初期的時候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呢,到了他以後習得了這種懲罰方式強度。那麼我以後就必須要增加更大幅度的懲罰,這樣子呢會導致你們的。親子關係疏遠等一系列其他的問題。
行為的原因第五,我們也要考慮一下,孩子總是慢半拍回答問題,是不是為了獲得父母的注意力,因為有些孩子喜歡看到父母的一些生氣的表情或者是一些語氣上的變化,因此故意的說慢半拍引起父母的。反應,從而得到強化自己的一種行為,這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們儘量要心平氣和的去解決問題。因為一種行為的出現,我們要考慮很多方面。
-
4 # 紅心歲月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肯定很少人能忍住,不發火,要是客觀上說,當然不能發火,耐心等待,讓孩子放鬆,,引導他,一點一點的來。
-
5 # 影視小鐵粉
孩子回答問題慢半拍,肯定是不該發火的。家長應該分析原因,逐漸引導。
孩子回答問題慢半拍的原因不同,引導的方式也不同:
①、病理原因。孩子可能聽力功能障礙,對父母的問答聽不清或者聽不懂;還有可能是孩子性格孤僻有輕微的自閉症,不太喜歡與人交流;還有可能是大腦發育不良引起的反應遲鈍。
引導方式:這類孩子比較嚴重,家長朋友一定要先去兒童醫院查明是否是病理上的原因。早發現,早治療,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一味地指責,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陰影。家長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及早干預治療。
②、孩子智力發育晚。有些孩子發育比別的孩子稍微晚一點,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屬於正常。
引導方式:父母應該耐心引導,從簡單語言教起來,由簡到難,經常表揚孩子,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聽得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有靈性了。家長一定不能大吵大鬧,這類孩子還小,心智還未成熟,如果不善加引導,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挫敗感強烈,嚴重的甚至自閉。
引導方式:透過繞口令、背
乘法口訣等方式培養孩子說話慢的習慣;透過打球、捉迷藏等活動培養孩子辦事磨蹭的壞習慣。慢慢的孩子就會糾正過來。
我家孩子就是說話反應慢,後來我才發現孩子奶奶說話太過於磨蹭了,孩子跟奶奶學習,說話也是慢半拍。我發現後,立即把孩子放在自己身邊照顧,半年時間,孩子自己就糾正過來了。
-
6 # 沁夢燕子
1、面對寶寶的反抗,我們不能一味地去反對和制止,只有正確瞭解寶寶反抗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2此時父母對寶寶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態來徵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有選擇的餘地。這樣做會讓寶寶覺得你們尊重他,維護了他的自尊,也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
7 # 明天不是明天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
我家孩子已經讀高中了,都是還是不夠快,問他一個問題,他思前想後就是不張口說出來,有時候很簡單的問題,你都替他著急,
我經常問題,明明知道的問題,為什麼不盡快回答出口,他說:這麼簡單的事,你還問我,是不是我的答案不對,還有其他答案,看看,有時候不是不會,而是想的太多了。
還有就是他確實拿不準,又怕回答錯誤,所以自己在哪琢磨來琢磨去,就是不開口,顧慮太多,
我感覺我們家長要引導他,無論對錯先說出來,讓人去評價,只有說出來,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對還是錯。
教育從一點一滴開始,循序漸進,著急家長也代替不了,對不對?
總結,
第一,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孩子具有,很普遍,
第二,善加引導,慢慢教育
第三,讓孩子樹立自信,敢於張口
-
8 # 橙媽聊聊
慢有慢的優點,他經過更深層次的思考,出錯的可能性更少。在條件允許,學習上各項速度達標都能達到的情況下,不要太糾結孩子是否太慢了。性格很難改變,可能一個急性子媽媽正好碰上課慢性子寶寶,還是默唸親生的吧。
-
9 #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題主說孩子回答問題慢,有多慢?誰嫌棄孩子慢?回答問題慢就一定不好嗎?問這問題的家長一定是焦慮的。
其實孩子回答問題慢,可能有一些原因,只是家長了解了它們,一旦瞭解了就不會再焦慮。
第一、孩子行為受氣質型別與特點的制約按著心理學觀點,人的氣質分四種類型。其中的粘液質或抑鬱質型別的人,說話、辦事的速度就相對緩慢。
但是這類人優點是沉穩,周到,細緻。氣質型別無好壞之分,它們都各有優勢和劣勢。
我認為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根據自己孩子的氣質型別和性格特點,加以引導和點撥。發揮其優勢特點,給予孩子鼓勵。
第二、可能遭遇多次打擊或不公正評價,造成了孩子自卑成人喜愛對比,從而形成對孩子不同的評價。哪個孩子反應快,是好學生。誰誰遲鈍,沒好好學習。
這樣的對比和評價,對一些孩子就是打擊,造成了他們的自卑。久之他們本身也認為我不行,我不優秀。
一旦孩子自卑,就打不起積極努力的勁頭。總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他們敏感多疑,怕別人瞧不起的目光。
家長應該做的是:放下焦慮,接受孩子慢的特點。多給孩子肯定,給孩子設定階段性可達到目標,讓孩子獲得一個一個小的成功,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
第三、“慢節奏”是孩子特點,家長尊重就好。百花園裡萬紫千紅,花開四季才讓人間春滿園。春天有梅花和迎春,夏天有梔子和荷花,秋天有桂花和菊,冬天有水仙和臘梅。
孩子就像百花綻放,每一朵花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花期早晚不同,不過早晚都會開放。
沒人會責備花開的早晚吧?對於孩子也該一樣,早有早的好,晚有晚的貴。
孩子的“慢節奏”,也許正是孩子的優勢所在。慢有慢的認真細緻,堅韌不拔和深思熟慮。
家長應該做的是:尊重他們,關注他們,信任他們,如此而已。
-
10 # 慈誠一
不該發火。
1.任何時候遇到什麼事情對待孩子都不要發火,因為孩子小,一方面還不太懂理,本來就可能不知道錯哪,或者知道心理已經歉疚的不行,你一發火,孩子就變得膽小怯懦,自卑自閉的時有發生,以後做事有可能連正常的想法都形成不了,膽小怕事,所以一般時候尤其在孩子做錯的時候不要發火,要冷靜思考,平和對待。
2.那孩子出現問題怎麼辦呢,首先讓孩子明白怎麼回事,因為可能孩子還不懂呢,講明白以後,讓孩子反思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以後該怎麼做。
3.如果孩子發現自己做錯了,但伴隨著心理也一定害怕和惶恐,這個時候首先要安撫孩子的心理,不要恐慌,然後分析錯誤的原因,小孩子一般都不是故意的,或者分析錯誤背後的深層原因,然後明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最後就是教育孩子錯了咱們就要接受錯誤導致的結果和該承擔的責任,讓孩子敢於擔當。
4.咱們家的孩子反應慢,一種可能是沒走心,專注力不夠,那就訓練專注力。反應慢也可能是心理明白了,但就是回答的慢,這個時候要告訴孩子回答問題要痛快,因為這代表了一個人的立場,和對待別人的態度問題,如果反應太慢給人感覺就是勉強或者不夠熱情或者立場不堅定等等之類的,孩子明白了道理,以後就會注意,家長在旁邊可以督促一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改過來了。孩子反應慢還有可能看到別人怎麼答才知道,這個時候其實是咱們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應該是閱歷少,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或者透過看書引導,看動畫片來引導,一段時間也可以培養出來,習慣了孩子就會思考問題了。
希望多多關照孩子,看問題想方法,一定能解決問題的。
-
11 # 今朝雲說教育
發火的話孩子是快了還是更慢了呢?我們是要解決問題還是排解情緒呢?如果是解決問題的話就不該發火,而是找到原因,沒準還是您太快了呢。教育是絕不能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如果是宣洩情緒,願意發就發吧,但後果要自負。
首先孩子不是慢,只是在自己的節奏中。人走穩了以後自然能快起來。這就是有的孩子早慧,有的孩子晚熟。而一旦孩子有心理壓力了,那麼他自己的節奏就亂套了。就像聽著音樂踩不上鼓點。
其次孩子慢半拍不影響未來的發展。長大後沒人記得孩子小學一年級的成績。而親子關係是很難修復的,性格中的不自信很難逆轉的。一個人自信時能把能力發揮到500%,所以有個詞叫超水平發揮。而不自信時,只能發揮30%。
第三、引導首先是不貼標籤。引導孩子時,大人要做好參與者,而不是站在旁邊指責的旁觀者,要陪著孩子一起做。當孩子慢時不要說類似你怎麼這麼慢之類的話,而是正強化哪裡挺快的,讓孩子知道具體怎麼做是快的。
無論做什麼,放平心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假裝很平和、很耐心的樣子。
-
12 # 一滴水見百態人生
孩子回答問題總是慢半拍,到底該不該發火?如何引導?
看到“慢半拍”三個字,倍感親切,因為它是伴著我一起長大的。
是的,對於我的慢也好,或者在父母眼中是磨蹭也罷,媽媽有時遇著急事也會大聲呵:“咋那麼慢了,能不能快點?以後這還行?”透過三十年結果論證,發火沒用!該慢依舊慢……
至於回答問題,那在一個基調是慢的人身上,肯定也快不起來!小時候老師就誇我寫作業細心,雖然考試交卷晚但是正確率高啊!這就慢的原因,思慮周全,看題不光看表面,可能還要挖掘深層次含義,所以導致比別人慢半拍,這也算正常事兒。
怎麼引導?這就像我們似乎都懂得很多人生大道理,懂得應該把好情緒留給家人,懂得好男人都是誇出來的,懂得人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無可避免……這些我們都很認同,很相信它是對的,但是我們卻依然是“臣妾做不到啊!”
為什麼?這就是人性,性格使然。無論你怎樣去告訴孩子慢半拍會有多少弊端,可能錯失多少機會,孩子當時是認同的,但是在當面臨相同境遇時,一種可能是依舊慢;另一種則是混亂,兩種模式碰撞!心裡急於變快,可思路又一下跟不上,不合拍便亂,直至放棄思考,需要停下來靜靜。
所以,我不認為引導有用!我覺得最好的態度就是接受,相信一個慢半拍的孩子自有他的節奏,自有他的風景。
框外說說我吧,可能都不是回答問題慢,做事慢,動作慢,就連說話語速我都慢半拍!記得大學政治課上,一同學輕拍我,我轉過頭,他學我平時語速說“小―雨,人―家―火―車―都―提―速―了,你―咋―還―是―那―麼―慢?”
是啊,現在好像整個社會都按下了快進鍵,來不及想,等不及看。我真想說,停!請慢點,慢慢走,慢慢欣賞,慢慢愛人,一切慢慢來!咱不急……
-
13 # 藍橋清吟
這個問題我一直經歷著,我認為不該發火。我家孩子從小數學就不太好,總比別人慢半拍,小學時知識簡單不太明顯,上了初中以後特別明顯,為此還被叫過家長!重要的是要慢慢引導。第一、跟孩子好好交流,弄清楚慢半拍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回答問題慢,一定要找到原因。
1、沒認真聽課,走神了,不會;
2、會,不想回答;
3、不是真懂,似是而非,不敢馬上回答;
4、反應慢,思考時間長。
第二、根據調查分析,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沒聽懂可以再講;上課走神,學習習慣不好;反應慢,不要緊,只要會就行,多練練就快了。就像我家孩子,剛上初一就被叫家長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回答問題舉手慢。問起原因,是她思考問題慢,別人舉手了她還在思考,別的同學已經在回答了,她才想起來,這跟她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關係,從小就是數學不太好,反應慢,一直都是這樣,並不是因為其他原因,她自己也著急可是沒有辦法,邏輯思維能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但是一定要努力,爭取做到最好!
-
14 # 逗比女教師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到一句話就是靜待花開。每一種花都有它的花期。你不可能見到荷花在冬天裡開放,梅花在夏日裡開放。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也要尊重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
首先,我們要查找出孩子反應慢半拍的原因。要蹲下身子和他交流一下。是他膽小不願意回答問題,還是這個問題他需要思考。對於前者,家長一定要多點鼓勵,讓他說一兩句話表達意見就可以。如果是後者的話,我們就給他思考的方向。例如:我們問孩子今天晚上你想吃什麼菜?孩子他反應慢半拍的原因,可能是我不敢說,說了媽媽也不能滿足我的。又或者是我真的不知道吃什麼好。那麼家長就可以這樣引導:媽媽準備宰雞或燉牛肉,你選擇一樣好嗎?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多一點時間來溝通,不要動不動就以問題來代替關心。關心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從吃的,穿的,玩的,學習的等等聊天,講講自己的小時候,講講自己的思考方式,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受到你的影響。
最後,哪怕孩子真的是思維比較慢,回答總是慢半拍,你也不要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要他願意思考,慢一點也不怕。教育有一句名言:牽著蝸牛去散步。
回覆列表
孩子回答問題不管你有多麼不滿意,請控制自己的怒火,千萬不要對孩子發火。
首先請做一下自我判斷,排除一下會不會你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如果於此無關,我的建議是先分析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為什麼會“慢半拍”,可能會有這些原因:
孩子的性格:孩子屬於那種思考妥當之後再開口的謹慎型孩子,他們的習慣就是把問題的答案想得明明白白以後再回答,這樣的孩子在平時的一舉一動都會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穩重一些,但是也稍顯不太活潑,給人內向的感覺;
孩子的知識掌握不夠牢固孩子的平時上課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有溜號之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那麼在遇上提問的時候自然是思考時間不足的,這樣他慢的那半拍就是在手忙腳亂思考中,如果是這種情況,請多多糾正孩子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外界壓力太大家長平時總是打斷孩子的思考過程,或者一旦孩子回答錯誤就嚴厲訓斥,讓孩子心理產生了恐懼的條件反射,生怕自己回答錯誤而受到批評,這樣就會不太敢回答問題,又必須要回答,自然會因為忐忑而慢半拍。
家長,對待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來考慮,不要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衡量孩子的對錯,畢竟我們也經歷過孩子那麼大小時候,自己那時候恐怕也不是什麼問題都能很快回答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