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摸頭仔

    澶州之戰發生於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是遼宋兩國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也是遼宋關係從長期對抗走向和平相處的轉折點。寇準當時是宰相,極力勸說宋真宗御駕親征,真宗離京師赴澶州督戰。時遼軍進抵天雄軍,攻城不克,轉破德清軍(今河南清奉西北)。繼逼近澶州,襲取通利軍(今河南浚縣東北)。二十二日,蕭撻凜在澶州察看地形時,中宋軍伏弩身死,軍中為之氣沮。二十六日,宋真宗抵澶州,軍心大振。遼軍雖攻佔宋一些地方,但傷亡慘重,又失大將蕭撻凜,戰況急轉直下,處境不利,亟願罷戰言和,遂加速和談步伐,並利用宋廷怯戰弱點,脅迫宋歸還後周從遼手中收復的關南(今河北雄縣南瓦橋關、霸縣益津關、淤口等三關以南)10縣地。宋廷雖拒割地,但又恐遼乘黃河封凍過河,危及東京,乃答應歲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達成撤軍協議。十二月初七,互換誓書,史稱“澶淵之盟”。澶州之戰結束了宋遼25年餘的戰爭歷史。澶淵之盟對宋雖是屈辱的協議,但客觀上促成了此後的百年和平,為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提供了條件。

    宋理宗寶慶二年,皇帝把一份功臣名單交給畫師,名單上總共有二十四個人,皇帝命令畫師把這二十四名功臣的影象畫下來,然後把這些影象放在昭勳閣裡,史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這份功臣名單裡二十四個人分別是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並沒有澶州之戰立了大功的寇準。

    (宋理宗)

    其實這份名單不只少了寇準,包拯,狄青,范仲淹,王安石,岳飛,虞允文,吳階都不在名單中,但是像韓忠彥、李沆、石熙載、張浚等人確被列入。根本原因還是在宋理宗重文輕武、重德輕才、重保守輕革新、重親疏輕勳勞的傾向嚴重。恐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列入的這些人以南宋標準來看是無爭議的,宋理宗也怕吵啊。

  • 2 # 微史春秋

    南宋理宗確定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人選並不是隨便選定的,它的確定依據主要是早已確定好的配享功臣。

    按帝王的配享功臣來確立昭勳閣功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一、昭勳閣功臣人選就是宋代歷代帝王的配享功臣

    宋理宗在昭勳閣在畫的二十四人功臣是以下二十四人:

    趙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載、潘美、李沆、王旦、李繼隆、王曾、呂夷簡、曹瑋、韓琦、曾公亮、富弼、司馬光、韓忠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陳康伯、史浩、葛邲、趙汝愚。

    我們要用宋代皇帝配享功臣的名單一看就覺得特別眼熟。

    宋太祖的配享功臣兩人:趙普、曹彬。

    宋太宗的配享功臣三人:薛居正、石熙載、潘美。

    宋真宗的配享功臣三人:李沆、王旦、李繼隆。

    宋仁宗的配享功臣三人:王曾、呂夷簡、曹瑋。

    宋英宗的配享功臣兩人:韓琦、曾公亮。

    宋神宗的配享功臣一人:富弼(本來是富弼、王安石兩人,高宗最終踢出王安石)

    宋哲宗的配享功臣一人:司馬光(本來是蔡確,後被宋高宗改為司馬光)

    宋徽宗的配享功臣一人:韓忠彥(這是宋高宗欽定的)

    宋欽宗配享功臣無:宋高宗沒有給兄長定配享功臣

    宋高宗的配享功臣四人: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浚(這是破紀錄的,由宋孝宗確定)

    宋孝宗的配享功臣兩人:陳康伯、史浩。

    宋光宗的配享功臣一人:葛邲。

    宋寧宗的配享功臣一人:趙汝愚。

    配享功臣的名單和昭勳閣二十四功臣完全一樣。

    二、為何無寇準?配享功臣的確定,其實就是當時朝廷對這個人物的官方評價。

    宋真宗的配享功臣是李沆、王旦、李繼隆,這其中也沒有寇準,儘管後世對寇準評價很高。

    宋真宗死後,大臣確定配享名單時,是這樣說的:

    有若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尉、中書令李沆,往以碩望,賓於東朝;洎翊天飛,首登宰府。鹹平之治,實總著嘉謀。以方正端朝,以嚴重鎮俗。始終待遇,冠於一時。

    太尉、贈太師、尚書令王旦,踐歷臺樞,將二十載。贊弭兵之論,興曠世之儀。紀律用張,方夏鹹乂。藹然令德,洽於民瞻。

    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中書令李繼隆,舊勳之門,克嗣前烈。沉毅有勇,倜儻好謀。從幸澶淵,實總兵要,奮威卻敵,厥功茂焉。並宜列大室之庭,預大烝之享。冀昭盛烈,允協舊章。

    這裡面高度評價了李沆、王旦、李繼隆。這三人是名至實歸的。

    寇準之所以落選一是寇準還沒有死,只有死去的大臣才能成為配享功臣。

    更重要的原因是宋真宗死後,劉太后把持朝政,她對寇準一貶再貶,不斷打壓,即便很快寇準去世,也不會將他追封為配享功臣。

    劉太后去世,宋仁宗親政,他為寇準平反恢復名譽,但也沒有追加寇準為配享大臣,後面的皇帝自然也不會改變已有的局面。

  • 3 # 雪穎溯史

    南宋宋理宗寶慶二年(即公元1226年),宋理宗趙昀命畫師把北宋、南宋歷代的有功之臣,全部畫成影象,陳列於昭勳閣內。這份名單是宋理宗親自欽定後交給畫師的,因名單上共有二十四人,所以叫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寇準

    在宋理宗欽定的這二十四功臣中,北宋的功臣佔16位,南宋佔8位。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受世人所崇拜、且後世評價極高的寇準卻不在其列。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首先就要弄明白宋理宗在選定人選時,以什麼為標準?

    宋理宗 趙昀

    據史書記載,宋理宗在確定二十四功臣的名單時,並沒有跟大臣們商量,而是宋理宗獨自決定的。而確定人選的標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官方對這個人的評價要高,而且必須是前朝配享太廟的功臣。從名單上來看,進入昭勳閣的二十四個人,全部是歷代皇帝認定的可以配享太廟的功臣。以寇準為例,二十四功臣中,與寇準同朝為官的李沆、王旦、李繼隆三人都是配享真宗太廟的,而官方對這三人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儘管寇準比這三個人功勞大,後世評價也比這三人高。

    宋真宗 趙恆

    在明白了宋理宗確定人選的標準後,我們再來看看寇準是否符合這個標準。

    首先,寇準在“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對寇準也逐漸疏遠,再加上朝中同僚不斷排擠、打壓寇準,使寇準被數次罷相,一貶再貶,最後死在外面。既然是被排斥、打壓的,那麼當時掌權的劉皇后、王欽若、丁謂等人對寇準的評價肯定不會太高。雖然仁宗繼位後為寇準平反昭雪,但前朝的事情已經蓋棺定論,況且此時劉皇后還在,再怎麼追封爵位,也不可能讓寇準配享太廟了。

    其次,在確定可以配享真宗太廟的人選時,寇準還沒去世,而活著的人是不能配享太廟的。

    從以上兩點來看,雖然寇準在澶州之戰時立下大功,但他不符合宋理宗確定功臣的標準,所以寇準最終沒能位列昭勳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地方可以看所有可轉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