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參謀

    “果園土壤如何改良?”,我想這是現階段很多果農都想問且急於得到答案的問題。當下日益嚴重的果園化肥施用不合理,導致果園土壤質地日益變差。還有很多果園剛剛建園,大多建立在丘陵山地及灘塗地,土壤條件比較差。果園土壤經過改良對提高果實產量及品質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果樹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及土壤改良的技術方法。首先來了解一下,果樹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及現階段很多果園在土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果樹透過根系從土壤吸收養分,土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通氣性良好的土壤,有益微生物活躍,能夠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利於根系的吸收與生長。但是當下的果園的土壤管理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一、土壤養分不均衡

    果樹施肥單一或土壤利用不合理,就會導致土壤養分嚴重失衡。其表現在:果樹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素明顯不足;土壤中所含的某種養分超過了果樹生長髮育的需求。這兩種土壤條件都會影響果樹的產量與品質。果樹對養分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一些微量元素,果樹需求很小,但是作用同樣重要且不可替代,如果蘋果樹對鈣的需求量很小,但是蘋果園土壤缺鈣會影響蘋果的正常結果及果實口感。

    二、土壤肥力下降

    由於重施含酸根離子的無機化肥,果園土壤酸化和板結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土壤酸化後,某些養分從固定態變為遊離態,導致果樹對某些養分的過度吸收而出現中毒現象。例如,紅富士蘋果樹的粗皮病,就是錳中毒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土壤酸化後根系吸收的錳過多。土壤板結後,一些養分從遊離態變為固定態,致使蘋果生長髮育所需的養分難以吸收,樹上出現營養不良或缺素的症狀。

    三、土壤有機質不合理的補充

    果園有機肥施入不足,導致土壤有機質缺乏,地力下降,進而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及發育。還有就是,施用了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肥,未腐熟的有機肥在田間需要二次腐熟,此過程會釋放大量有毒物質及熱量,易滋生病蟲害。導致果樹容易出現中毒反應、“燒根”,還容易遭受病蟲為害。 如蘋果園大量施用未熟的豬糞,很容易造成蘋果樹的“苦痘病”的發生。

    上圖:果園施入腐熟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

    那麼,果園土壤該如何改良呢?一、果園土壤進行深翻熟化

    透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可以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和熱,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對果園土壤應進行深翻熟化,結合施用腐熟有機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特別是深層土壤。

    土壤深翻改土的時期安排。最好安排在春季或秋季果樹根部旺盛生長之前。因此,溫度適中且降水較多時,斷根後傷口容易癒合,新根可以在7至15天內長出。

    深翻的深度。深度一般應達到60-80cm。矮砧根系的根系比較淺,深翻深度以60cm以上為宜。喬砧根系分佈比較深,深翻應達到80cm以上。

    進行深翻改土的技術。 ①擴穴改土:農戶稱為“放樹窩子”。栽植幼樹後,根據根系伸展情況並結合基肥,逐年向定植穴外進行擴穴,通常在60至100釐米之間。 ② 隔行深翻:在果樹行株之間進行,初結果果樹根系已經佈滿果園,實行每隔一行進行深翻一行的方法,逐年輪流深翻,對果樹生長結果影響也較小。 ③ 全園深翻:除定植穴以外土壤進行全園深翻,此法費工費料,但便於平整土地,有利於果園耕作。最好安排在建園定植之前。不論使用哪種深翻方式,都必須結合增施有機肥、石灰等。

    上圖:果園深翻改土

    二、果園土壤的摻沙與培土

    重質粘土、沙質及沙礫土等結構性差的土壤,進行“客土摻和”,即重黏土摻合砂土,重砂土摻合黏土,塘泥及河泥礫土摻合黏土,培土深度在10cm左右,以不超過15cm為準,再重施腐熟的有機肥,進行合理的田間間作,就可慢慢改良最佳化土壤。

    三、增施有機肥

    中國果園的有機物含量低,一般僅為1%-2%,但是果實正常生長需求量應為3%-5%。可透過翻壓制綠肥、增施廄肥、堆肥、禽糞、土雜肥、餅肥、城市垃圾和地面蓋草、果園生草等方法來改善和保持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這些有機肥料不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養分,還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質,改良沙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水肥保持能力,也可緩衝土壤的pH值,從而最佳化土壤的水、肥、體、熱狀況。

    上圖:林下種草改善土壤環境

    四、應用土壤結構改良劑

    還可以運用土壤結構改良劑來提高果園的土壤肥力。土壤結構改良劑分有機、無機和無機與有機結合三種類型。

    五、調節園土的酸鹼度

    不同的果樹種類適應不同的土壤pH值,例如蘋果適宜的土壤pH值為5.4-6.8,梨5.8-7,桃為4.5-7。pH=6時,此時磷以磷酸一鈣的狀態存在,此時土壤對磷的有效利用最大,pH值<5.5時,土壤中的氧化鋁和銨離子具有較強的危害作用,可使磷變不成能被根系吸收的難溶性的磷酸鋁。此時應做好對果園的水分管理,培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必要時施入適量的石灰,以中和土壤的酸性。pH≥8時,土壤呈鹼性,例如蘋果和梨等果樹就會發生生理性障礙,出現葉片黃化及缺素症狀。此時可施入適量的有機肥和酸性肥料(如過磷酸鈣、硫酸鉀等)。完善排灌系統,定期進行灌水洗鹽,以降低鹽鹼度。地面進行鋪沙、種草、蓋草或蓋腐殖質土,防止土壤返鹽鹼。

    上圖:果園土壤退化

  • 2 # 古村小陳哥

    你好,我是小陳,土壤的改善,首先要透過自然條件的發酵,多使用農家肥,多加入有機肥機制,包括一些樹葉爛草雜草,透過發酵混合到地裡一起翻跟,適合生長的土壤,主要以沙性土壤為最好,沙性土壤透氣性好,耐甘,抗旱,主要的改良方法還是透過,有機肥改良,深翻淺種,將地深度翻耕一遍,

  • 3 # 信陽新縣王家

    土壤有機質本身就是一個養分庫,1%的有機質含各種養分18公斤左右,同時有機質表面的各種負電荷基團是土壤保肥能力的基礎。有機質從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將下降14%。

    土壤有機質是作物生長所需要的良好土壤結構形成的重要膠結物質,並因此大大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有資料表明,當土壤有機質從1%增加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將增加6倍。

    足夠的土壤養分是植物健壯的基礎,有助於植物構建強有力的病蟲害防疫體系。當一些養分低於某一水平時,植物散發出多種化合物,其中含的糖和氨基酸含量高,真菌、病菌等等就被吸引、引起病害。

    綠肥以豆科作物為主,如紫雲英、苜蓿、蠶豆、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蕎麥。綠肥作物在經過一定期間生長之後,將其綠色莖葉切斷直接翻入土中,也不用收了,可以節省人力,減少運輸費用,也可漚制土肥施用。綠肥含有多種養分和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地力。

    果園內深翻的時候,應該注意,根系是呈放射狀的,我們翻了第一趟行間的土之後,應該隔一行,翻第三行。為什麼呢?因為翻土的時候,肯定會傷到果樹的一些吸收根,這樣隔一行翻地的話,可以留一半完好無損的吸收根,這樣它們依舊可以繼續從土中吸收養分,向上運輸。

    化肥確實是效用發揮的快,不管是大田作物還是園藝蔬菜果樹,都是因為有了化肥所以產量直線升高。還是那句話,‘有一利必有一弊’,化肥帶來高產量的同時還造成了土壤物理性質惡化,還可能汙染地下水。所以,我們施用有機肥來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進行綠色健康生產。

  • 4 # 學府資料庫

    果園種植最常見問題

    1.客土。可選用輕質、肥沃的耕層土壤,再摻入1/3-1/2的腐熟雞糞、豬糞或牛糞,充分混勻,配成營養土做回填土。這樣,土壤就會變得養分豐富,物理性狀良好,生物活性提高,利於幼樹成活和生長髮育。客土對於鹽漬土具有隔鹽和緩衝鹽鹼危害的作用。

    2.覆蓋。春、秋季分別在樹周圍1-2米處覆蓋3-5釐米的碎麥秸、麥糠或碎玉米秸等作物秸稈,可起到抑鹽、保水、平抑地溫的作用。秸稈經耕翻漚制後,可轉化為土壤有機質,釋放出氮、磷、鉀、鋅、鐵等元素,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利於土壤生物生長髮育。最好覆蓋地膜,使其優點充分發揮。

    3.增施有機肥。有機肥養分全面,富含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於土壤供肥、保肥、耕性、土壤容重、土壤生物等都十分有利。據研究,豐產果園土壤的諸多優良特性,均與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密切相關。增施有機肥是培肥土壤,克服土壤缺肥、鹽漬、理化性狀差的有效途徑之一。

    4.平衡施肥。針對不良土壤存在缺肥、供肥力差、養分不平衡、鹽漬等情況,結合果樹的吸肥規律,均衡施用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可有效培肥土壤、節約肥料,並能提高果品質量。

    5.間作綠肥。綠肥作物產量高,肥效好,不但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保持水土,而且還可以做飼料,過腹還田。綠肥易栽培,成本低,是一種優質肥源。苕子、草木樨、苜蓿、綠豆等綠肥作物都適合果園間作。

    6.改土生根。本司推出的田美樂新組合——田美樂·根,透過迅速喚醒土壤中休眠的有益土著微生物,並加速其繁殖,來達到恢復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重新構建健康土壤微生態系統,綜合調理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根系生長,減少土傳病害,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效果。

  • 5 # 小三鄉農記

    或破壞,那人就不可能有健康和健壯的身體,所以如果土壤的好壞也決定了果樹是否能健康的成長。

    首先必須先了解決定土壤的好壞有哪些?這樣在改良土壤時才能對症下藥。

    1、土壤的形狀

    土壤的形狀是表現土壤好壞的因素之一,具有團粒狀的土壤才是健康的土壤,因為能利於吸氣,保水、保肥,促進有益微生物繁殖,保證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強大的碳匯能力。同時團粒狀的土壤更能進行呼吸,吸收氧氣和二氧化碳。

    2、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

    較大的土壤的容重和較高的土壤孔隙度是衡量土壤結構穩定性的標準。

    3、均衡元素

    在土壤中的各種元素在保持均衡,就像人的營養一樣,不能過剩或不足,過剩消化不良,不

    足也營養不良。

    4、乾淨的水份

    土壤也需要乾淨的水來幫助消化“食物”,為它清除病毒,病菌,分泌有益物質,使土壤越發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穩定的土壤結構是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分泌有益物質必須的環境條件。

    那怎樣來改良土壤呢?

    1、改良土壤結構

    透過新增土壤粘結劑(腐殖質、多糖等)並在一定的外力作用(耕作、微生物作用、土壤動物作用等)情況下形成新的土壤結構。

    2、 選擇好的有機肥

    3、改良過程

    (1)土壤改良時機

    一般在採果後,氣溫較低(13℃左右),天氣晴朗,土壤乾燥的時候。

    (2)挖弧形溝

    選根系較為茂盛處,挖弧形溝(長:儘量長,寬:30-40cm左右,深:較根系茂盛處深10-20cm左右)把挖出的泥土儘量搗碎。

    (3)加肥混肥:

    加入有機肥,充分混合泥土後(原土壤過黏、過砂可新增其他土壤改變土質)填回溝中。

    (4)後期管理:

    往後逐年向外改土(挖溝方位每年調整,儘量擴大根系生長範圍),已改土處無需再動,上面可進行生草栽培鞏固土壤結構,平時淋施含腐殖質等的有機水肥即可。

  • 6 # 樊姐Loves

    國園土壤如何改良,最好的方法是實用農家肥料,比如說:豬圈肥,雞糞和羊糞,牛糞都是最好改良土質,增加有機肥料的最有效的方法。

    農家肥料比科學化肥更好,營養吸收最快,改良土壤最有效的良方。

  • 7 # 山東花生種子米

    不同性質的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這類土壤一般黏性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強,易積水,潛在養分含量高,有機質分解慢,易積累,肥勁長,晝夜溫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質量差,土壤結構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機肥料。施入的有機肥料易於形成腐殖質,從而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土壤結構及耕性。一般每年每畝地施有機肥15~20噸,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壓沙降低黏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畝地施入河沙土20~30噸,連續兩年,配合施有機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窪鹽鹼土壤的改良

    低窪鹽鹼土壤一般易於積水,鹽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改良鹽鹼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斷表土與底土的毛細管的聯絡。有機肥料轉化成的腐殖質,可促使表土形成團粒結構,起到壓鹽的作用。所以,深耕結合大量施入有機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農業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種植耐鹼作物與綠肥。三是化學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劑。四是大水洗鹽壓鹼,挖排鹼渠系。五是種稻改鹼,水旱輪作。

    (3)沙質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現為過分疏鬆,漏水漏肥,有機質缺乏,蒸發量大,保溫效能低,肥勁短,後期易脫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機肥料。這是改良沙質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種廄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時翻入土中。由於有機質的緩衝作用,可以適當多施可溶性化學肥料,尤其是銨態氮肥和磷肥能夠儲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畝施河泥4~10噸,結合耕作,增施有機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溫室新建過程中,由於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溫室首要的問題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效能和緩衝效能的作用。幾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過度疏鬆、漏水,漏肥的情況將有所改善。三是在兩季作物間隔的空餘季節,種植豆類蔬菜,間作、輪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和氮素肥料。四是對沙層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壓沙,使底層的黏土與沙土摻和,以降低其沙性。

  • 8 # 程委員

    不同性質的土壤改良方法不同。

    (1)瘠薄黏重土壤的改良

    這類土壤一般黏性較大,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強,易積水,潛在養分含量高,有機質分解慢,易積累,肥勁長,晝夜溫差小,不易耕作,宜耕期短,耕作質量差,土壤結構差。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機肥料。施入的有機肥料易於形成腐殖質,從而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土壤結構及耕性。一般每年每畝地施有機肥15~20噸,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壓沙降低黏性。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每畝地施入河沙土20~30噸,連續兩年,配合施有機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2)低窪鹽鹼土壤的改良

    低窪鹽鹼土壤一般易於積水,鹽分含量高,其pH在8以上,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改良鹽鹼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斷表土與底土的毛細管的聯絡。有機肥料轉化成的腐殖質,可促使表土形成團粒結構,起到壓鹽的作用。所以,深耕結合大量施入有機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農業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種植耐鹼作物與綠肥。三是化學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劑。四是大水洗鹽壓鹼,挖排鹼渠系。五是種稻改鹼,水旱輪作。

    (3)沙質土壤的改良

    沙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現為過分疏鬆,漏水漏肥,有機質缺乏,蒸發量大,保溫效能低,肥勁短,後期易脫肥。

    改良方法:一是大量施用有機肥料。這是改良沙質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種廄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時翻入土中。由於有機質的緩衝作用,可以適當多施可溶性化學肥料,尤其是銨態氮肥和磷肥能夠儲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這也是改良沙土的好方法。如每年每畝施河泥4~10噸,結合耕作,增施有機肥,使肥土相融。例如,在日光溫室新建過程中,由於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故新建溫室首要的問題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效能和緩衝效能的作用。幾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過度疏鬆、漏水,漏肥的情況將有所改善。三是在兩季作物間隔的空餘季節,種植豆類蔬菜,間作、輪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和氮素肥料。四是對沙層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壓沙,使底層的黏土與沙土摻和,以降低其沙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最新手機X10值得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