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歷史的公子
-
2 # 星之藍白
1.《三國演義》個人認為1994版本會更好看點:
一是拍攝的真實場景更多,拍攝的畫面歷史的存留感更重
二是故事更完整,從獨白到年代時間的自然過度,包括後三國時期的七擒孟獲也拍攝的比較詳細
三是先入為主的感覺會停留較長時間,對演員會更熟悉些。
2.後來2010拍攝的《三國》也很好看,但少了七擒孟獲,對三國故事的側重點也作了些變動。
-
3 # 大志讀書
個人更喜歡老版的。人物刻畫豐滿,臺詞功底深厚,拍攝年代雖遠,卻常看常新。從諸葛亮到曹操,唐國強、鮑國安的演技對比陸毅、陳建斌,高下立判。從導演,選角色,到作曲,老版三國製作更用心。當《歷史的天空》音樂響起時,我們彷彿又回到了那熱血沸騰、英雄並起的年間。
經典就是經典,可以模仿,很難超越。
-
4 # 哇哈哈視界
老版三國會給人一種感覺:這就是我想象中的XXX應該有的樣子啊~
演員的形象 臺詞 表情 動作,都恰到好處,讓人感覺就是心目中的形象活了過來,讓人相信劇組是下了功夫思考研究書中的人物的。
反觀新三國,到處吐露著尷尬的表演和臺詞,以及自以為機智的解釋,明顯能感覺到劇組對於三國認識的膚淺,和對觀眾智商的鄙視。
比如
第一個,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老闆三國這裡鮑國安老師演技大爆炸,在向關羽求饒的時候表情眼神全是戲。特別是關羽決定放曹操走,讓手下散開之後,曹操眼神很有意思,先是眼睛睜大,斜眼有點懷疑有點驚喜感覺地看向關羽,確定關羽真要放他走,再回頭看看張遼,覺得也沒問題可以走了,再打馬向前,有的時候眼神還一直往邊上關羽那瞟。
這時候關平提醒關羽:“父親可還記得立了軍令狀!”關羽馬上反應過來還是不能放走曹操,大喝一聲“站住!”曹操此時已經走過關羽,結果馬上勒馬不敢動,聽到關羽大喝之時,曹操眼睛立刻瞪大向前看,完美表現人突然被驚嚇時的樣子。之後曹操馬上眼睛眯起來邪瞟向身後的關羽。驚慌 擔憂之情表現得很完美。可以說這一眼神段戲很好的詮釋了曹操奸雄中奸的一部分。
再看看新三國。。。我實在是不知說啥,曹操在那裡哭天喊地“雲長我不能走啊雲長!”我不知道導演是想表達曹操也重情重義?還是表達曹操為了感動關羽所以強行演?總之我沒有看到一個奸雄的樣子。。。
第二個例子,許褚裸衣鬥馬超,本來是非常經典的橋段。書中說許褚鬥到興起,脫了鎧甲上馬再戰。老闆三國是什麼樣的呢,馬超和許褚爭鬥完第一階段,下一個鏡頭許褚出現已經是赤膊上陣,一聲大喝橫刀駕馬。此時鏡頭給了馬超面部一個特寫,馬超吃驚過後,很快是眉頭微緊,嘴角上揚:“看我再戰!”其實是一種馬超這種超一流武將棋逢對手的驚喜表情,馬上也駕馬衝出兩人在再次戰到一處。這才是戰到興起的兩個人應該有的樣子。
再看看新三國,我最想吐槽的就是許褚打完第一場以後,還專門拍出來許褚悠悠閒閒的下馬,叫侍從卸甲的鏡頭。導演也許是想表現許褚充滿自信,並不急著和馬超拼個你死我活,可問題是這位爺你不是關羽,你是主動裸衣的許褚啊!許褚在這場對戰中並不在上風,而且馬超和許褚在三國中給人的感覺都是偏向英勇有力,但是頭腦並不聰明冷靜的人。馬超一向自視甚高,對自己的武藝也很有自信,此時遇到一個打的不分勝負,裸衣上前的許褚。兩人正應該是興奮不已,自然恨不能立刻在兩軍將士面前見個高低,許褚早就向曹操誇下海口,又遇到這樣的好對手,此時應該是急不可耐的想要再戰,他迫不及待的把盔甲自己扒了到有可能,哪有心思慢慢悠悠的讓手下卸甲,您怎麼不順便沏壺茶喝?新三國這一情節完全是畫蛇添足。最後我還想說一句,西涼馬家雖處西部,但是“世代公侯”,不是什麼少數民族更不是野人,新三國你讓馬超披頭散髮是幾個意思?你也不怕伏波將軍找你麻煩?典型的用力過猛。。。
最後一個例子,火熄上方谷。老闆三國此處唐國強的表演非常到位,之前計策成功時的激動和欣喜,到後來天降大雨時的無奈和絕望都非常到位。特別是下雨之時,諸葛亮站在雨中,抬起臉來,任憑風吹雨打不發一言,真真是心灰意冷,無語對蒼天。鏡頭一個丞相孤立風雨之中的背影,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正是如此。
新版三國這裡是陸毅在這部戲中尷尬演繹的巔峰,他居然在雨中哭天搶地,還向手下吐槽怎麼一直是大晴天突然下雨了啊!編劇和導演似乎是想向觀眾們解釋不是諸葛亮不再神機妙算,是老天要亡他啊。tmd廢話,觀眾誰不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觀眾誰不知道這是天命不可違?把觀眾當傻子,其實自己最蠢。
而且這裡諸葛亮這樣叨逼叨實在是太假。你想想看,你耗盡心力準備了多時的一件大事,成則國家人生從此轉機,敗則沒有出頭之日,你的內心會是怎樣的?眼看大業可成,成功近在咫尺,突然天意弄人,成敗轉瞬。此時你還會有心情哭天搶地嗎?還有心情和手下說這不是我無能,是gong軍太狡猾嗎?這隻能說明這件事在諸葛亮心中不重要,反正我是不行,之前自己曾經有準備了很久很重要業很有信心的事情,最後失敗了,我回到家的時候心情就是一種萬念俱灰的感覺 失落 悲傷 絕望 不平等等心情夾雜在一起,只能仰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那還有什麼心情拉著室友和他說要不是xxx我就成功了,應該是不想再提到了才對。我這點小事,和丞相大業相比,又算得了什麼?諸葛亮怎麼會在火熄上方谷的時候想陸毅那樣表現呢?
所以你看,作為一個三國愛好者,我不能不對新三國咬牙切齒啊。。。
-
5 # eagel
都不理想,這部作品在整個東亞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場面宏大,時間跨度也大,不花費巨資,認真仔細的製作是拍不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的。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拍的東西很多,可惜成功的作品真的很少。
-
6 # 當下的快樂生活
這個問題從一下幾點回答
1,要內涵、看文化、看傳承、我覺得看唐國強老師版本的還是比較有底蘊,將漢學文化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穿衣打扮之大國禮儀在一舉一動上無不時刻去展現出。
2,看熱鬧、看場面那就看陸毅版吧!省去一萬字
-
7 # 一鳴驚人影視
我覺得老版唐國強演的那版好看,經典無法超越,下面我來說說。
首先,說曹操。鮑國安老師演的曹操,把他的奸詐演得印象深刻。比如說,有一次曹操帶兵攻打新野的劉備,他下令所有軍士,現在是稻穀收成季節,如有踩壞稻穀者殺無赦,結果他自己的馬驚了衝到稻田裡面,把稻穀踩了一大片。曹操只能裝模作樣拿劍準備自殺,眾將士一看都跪地為曹操開脫,這時荀彧說:“丞相你率大軍征討劉備,你若自殺大軍將群龍無首,罪不及主帥不如削髮代首”,曹操順坡下驢同意了,由此可見曹操的奸詐。
其次,說劉備。孫彥軍老師把劉備演得淋漓精緻。比如說,在新野兵敗逃跑的時候,劉備被曹操的鐵騎追殺,只顧自己逃命丟下家人。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九死一生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當趙雲闖出長坂坡去見劉備時,劉備一把抱起阿斗,把他往地上一丟,還說:“為此無知小兒幾些損我一員大將”。
最後,說諸葛亮。唐國強老師演的諸葛亮簡直演神了。比如說,舌戰江東群儒,把江東群儒說得啞口無言。所以,我喜歡老版《三國演義》。
-
8 # 蝸牛看三國
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當時的拍攝條件限制,資源排程力有限,因此是為了拍攝進度,分成幾個劇組同時開工拍攝,導致了除卻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孫權、張飛這六個在片頭“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長江水面上浮現的主演外,其他絕大部分重要配角,都遠不止是不止一個人演,因此給觀眾的收視觀感,十分違和。
但其餘人物因為換角過於頻繁,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有很大欠缺了。比如魯肅、張遼前後換了三個人演、魏延換了四個人演,袁紹、姜維、劉禪、龐統、呂蒙、黃忠這些重要角色都不止一個人出演。最最難以接受的,莫過於甚至連趙雲這樣人氣極高、戲份極重的角色,居然也可以換前後三個演員。
即使周瑜雖然只有一個演員洪宇宙老師,但卻是反董卓聯盟時期的盟主袁紹,搖身一變,就成了赤壁周郎,同樣令人十分違和。
但是,我還是建議看老三國,雖然我更喜歡看新版三國,也就是高希希那版的。
-
9 # HK電影剪輯
一 、場景對於94年當時的經濟狀況 攝影技術來說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相當不易 虎牢關 赤壁等場景在當時已經屬於極限 但是有些場景過於簡陋 粗糙 新版的在這方面佔有絕對優勢 但是很多場景華而不實 很多戰場細節混亂不堪 因此大打折扣。
二 這是最最最關鍵的一點 老版無可挑剔 關張 曹孫 諸葛等角色早已演的極其到位 深入人心;新版不是完全演的不好 而是難以超越 此項佔有絕對劣勢 原因有二:1先入為主 2本身就不夠深化人物。
-
10 # 碳14
餘以為 老版好 鮑國安的曹操演活了 唐國強的諸葛亮也演得好 能表現出角色的魅力 關羽 張飛 孫權 周喻的扮演者符合我的想象 戰爭場面逼真 音樂壯美 感嘆導演劇組的能力
總之是一部經典不朽的力作!
-
11 # 純潔的易老師
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唐國強版(我們稱之為老版)以及近年拍的新版。
不論新版老版,從原著來說都是做了一些改動的,但老版來說,與原著更為貼合一些。而且更加註重描繪亂世之中的“義”,有個人的情義,也有派系集團之間的大義。
而新版改編的幅度就比較大了。估計是為了貼合當今社會人群的思想需求,新版《三國》更加註重權謀,還有個人形象的塑造。
另外,從劇情來說,老版《三國》前半段,是“劉備傳”,主要記述劉備三兄弟如何在亂世中苟存發展,還有他們之間生死相隨的義氣,三國演義,一度有人認為說的就是這三兄弟之間的情義,不能說錯,但也比較狹隘了。後半段就是完全的“孔明傳”。主要演繹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後赤壁之戰、入川蜀為劉備定鼎大業,而後徵南蠻,伐魏國的一些光輝事蹟。總體來說,確實是跟著原著在走的。
新版與原著偏的較遠,可以說是一部“曹操傳奇”,從曹操出場,刺董卓,諸侯聯盟反董,後面南征北戰,陶謙、呂布、袁紹,赤壁之戰、西涼破馬超;在內,使節到丞相,到魏王。網羅人才,世家相助。將曹操的一生描繪的極盡色彩。
當然也是編劇能編,曹操一生也確實足夠傳奇和精彩,而時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說到三國的時候,更為欣賞那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主義,認為他更加雄才大略,也更加真實。反而對於劉備,多有說他是“哭出來的蜀漢”、“假仁義”之類。也是為了迎合時下“尚曹厭劉”的趨勢吧。
總體說來,電視劇的《三國》新版更偏向於曹魏集團,老版著重點偏於蜀漢集團。喜歡曹丞相的人可以去看看新版,而想要重溫原著或者比較鍾愛劉備和諸葛的,還是要看老版。只是,不管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新老版本,對吳國描寫都很少就是了。
-
12 # 非員工老闆也
我並不是對比人物,而是對比劇情,場景其他方面的。
首先是兩個版本的公瑾
老版的公瑾在周瑜打黃蓋那一段比新版的好太多了,看的讓人想哭,新版的就是幾句話就完事了。但是老版過於尊重原著,所以後期周瑜被氣死這方面沒有新版的好,新版的周瑜先是被子孝弄中毒重傷,然後身體一直不好,奪荊州一直鬥不過諸葛亮,兩個都是不甘心,老版是不甘心自己比諸葛亮差,新版是不甘心沒有奪取荊州。
在借東風那一段,兩個版本殺諸葛亮,老版是嫉妒諸葛亮比他厲害,新版是害怕諸葛亮以後成為大患。其實新版在這裡比老版做得好很多。還有一個場景的設定,新版場景看起來的確宏大,其實這裡是沒有老版好的,老版的服裝更接近歷史,細節到穿的鞋子都是草鞋。反而新版的基本統一的黑色鎧甲,這個其實新版比老版差一大截。
老三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服裝、場景、包括除最主要人物之外的演員更換太頻繁等各方面其實都有瑕疵,但真正的是瑕不掩瑜,而且裡面小到一個為孫權託燈的丫鬟,從體態動作甚至眼神,都極其具有古風感,所以人家說過,當時真的是細細推敲、琢磨,花了接近兩年時間,讓主要演員穿上古裝適應古代生活,演出來才很有品味。
而新三國也有亮點,比如打戲很激烈,可惜戰爭場景太多電腦合成了,也有它對歷史一些事件的獨特觀點,因為和三國演義的側重點不同,所以讓很多人覺得挺有特色。
-
13 # 大王帶你來巡山
初中讀三國,二十多年後有感
上初中第一次讀《三國演義》,那時候是初二的暑假。早早的就把暑假作業寫完了,在家實在閒的無聊。小時候很喜歡看書的,那時候家裡的課外讀物少,好多都是學校發的那種閱讀書也都早早的讀完了。也就只有一本《三國演義》一直沒看,聽我爸爸說是我一個叔叔當兵時獎勵的,我爸拿回家看的。
剛好填補了暑假的閒暇,整個暑假把這本書看了兩遍。第一遍只挑目錄感興趣的讀,如“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左慈擲杯戲曹操”“驅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等等,現在腦子第一個想起就是這了;第二遍是對全文有興趣,整本書就讀了一遍。那時候真是沉迷其中,每天晚上都看到十點多(那是後小,家裡人讓早點睡的,估計近視就是那時候開始的,不建議小孩晚上看書太晚哦),電視劇從來沒有看過完整的。
內容有點脫題了,但是(轉折來了哦),我想說的是影視作品在視覺上是直觀的,但是限制的你的想象力,好的作品我還是建議也讀文字,“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是被影視作品框在固定模式中。
回覆列表
若論哪版《三國演義》最好看,我自然是首推1994版《三國演義》。
該劇於1994年10月2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首播,一共84集,共分為五大部分,具體為:第一部分《群雄逐鹿》(1—23集);第二部分《赤壁鏖戰》(24—47集);第三部分《三足鼎立》(48—64集);第四部分《南征北戰》(65—77集);第五部分《三分歸一》(78—84集)。
在我看來,1994版《三國演義》最大的特點有二:一是半文言對白,十分貼合原著;二是演員陣容強大,演技爆表。具體而言:孫彥軍扮演劉備、鮑國安扮演曹操、吳曉東扮演孫權、唐國強扮演諸葛亮、陸樹銘扮演關羽、李靖飛扮演張飛、洪宇宙扮演周瑜、張光北扮演呂布、魏宗萬扮演司馬懿、陳紅扮演貂蟬、濮存昕扮演孫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