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叢中笑6603
-
2 # 草魚兒說史
如若赤壁之戰孫權和曹操聯手,劉備毫無勝算可言
劉備能參戰的軍隊有且只有2萬人左右。劉琮投降曹操的軍隊為7萬人,劉琦在夏口的軍隊有1萬人,劉備的部隊有1萬多人,另外,劉備向夏口撤退時在當陽被曹軍擊潰,估計損失了數千人,所以最後參戰的只有2萬人左右,而且絕大部分是關羽的水軍步軍所剩無幾。孫權軍兵力大約至5萬餘人,其中周瑜自己率兵力3萬人,孫權率2萬人做預備隊。曹操軍的總兵力有幾十萬,但是投入到赤壁之戰中的兵力僅有是五萬到九萬中原軍和兩萬到七萬荊州軍。所以單從軍隊方面已經遠遠超了劉備好多倍,根本沒有獲勝可言。
再說當時的如若是曹操和孫權聯合,劉備將會受到孫策側翼的攻擊,再加上正面曹操的大軍,根本沒有勝利可言,這時的諸葛孔明必定沒有辦法來低語1:20的兵力。所以曹操和孫權聯手劉備根本沒有可勝機會。
-
3 # 難得青史名姓
首先,當時沒有蜀漢。
其次,劉備勢單力薄,無一城以容身。
然後,赤壁是曹操南下滅孫。
當然你可以說是假設,那就假設一下,我也最喜歡假設了。
假設孫曹聯合打劉備,不是,打蜀漢。看一下三家情況:
曹操:官渡大勝,北方平定,兵馬百萬(號稱),良將千員。孫權:父兄基業,已歷三世,江東子弟,俊傑鹹集。劉備:當陽新敗,計窮夏口,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當劉備拋妻棄子,好不容易逃到夏口,身邊就剩下幾十騎,這會兒你跟他說:“劉豫州,別休息了,孫曹聯合了,要來滅你。”
劉備驚呆了,這仗怎麼打?
“後武皇帝命一上將平劉備於蒼梧”
-
4 # 劉坤忠120
赤壁之戰前夕,孫權不和曹操聯手,曹操軍隊就碾壓了劉備集團。207年,曹操舉兵南下,劉備覺得無力與曹操抗衡,從新野率軍南撤,過樊城,經襄陽,在長坂坡被曹操虎豹騎追殺,損失慘重。劉備退至樊口,與劉琦水軍會合,曹軍才不敢南追。若孫權與曹操聯合,派水陸兩軍攻擊劉備,曹操再舉兵夾擊,劉備、劉琦將全軍覆滅。但有智聖諸葛亮在,武有關張、趙雲等,劉備會殺開一條血路,西進益州。。。以關張之勇,諸葛亮之智,再謀劃奪取益州,向北南南發展,劉備立足於蜀地,同樣能稱王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三分天下。之後三國曆史依然如舊,或許蜀漢能創造奇蹟。
-
5 # 汐於子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就能勝劉備,無需和孫權聯手,再說蜀漢是在劉備取下巴蜀之地之後,那是的劉備只看不過是一方諸侯,而且是實力較弱的一方,若是沒有孫劉聯軍,劉備已經滅了。
-
6 # 邵傳東
我個人認為,赤壁之戰如果孫權與曹操聯手,是完全可以打贏這場仗的。但是僅僅限於這場戰鬥或是這場戰役,仍然無法一統中國,一流東漢末年這個遍地硝煙的亂世。
-
7 # 一陣狂風吹過來
對於這個假設,個人認為是不合理的!
在官渡之戰後,曹操乘勝追擊一舉把袁紹的地盤都搶了過來!而後將西涼的馬超和韓遂也打跑了,此時的曹操已經坐擁了大半個中國,心中一統天下的理想,馬上就要實現了。於是乎他把荊州做為了下個目標。出兵荊州!曹操的目的很明顯,佔領荊州後,他就可以想打那個,就打那個。或許是驚嚇過度,劉表還沒等打呢,就一命嗚呼!這時候,你覺的曹操還會去和誰聯合嗎?劉表死後,寄人籬下的劉備更是居無定所!一個連地盤的人都沒有,他如何和曹操抗衡?更別談孫曹聯盟了! -
8 # 條頭津津有味
赤壁之戰前曹操、劉備、孫權的實力對比。
曹操,擁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威權,北方地區已經被他掌控牢固,擁兵10餘萬進行征討南方勢力,荊襄勢力歸降。
孫權,擁有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曹操征討前,孫權給了周瑜3萬多兵力。
劉備,沒有地盤寄居劉表門下,劉表死後跑到江夏躲在劉琦的地盤。戰前給關羽、張飛2千兵力去聯合東吳抗操。
赤壁之戰前劉備好可憐、好落魄。曹操能把劉備放在眼裡嗎?
蜀漢是赤壁之戰之後的歷史了。
-
9 # 史大大
“赤壁之戰如果孫權和曹操聯手,蜀漢能否打贏這場仗?”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準備親率數十萬大軍南下,企圖掃平江南。面對氣勢如虹的曹軍,年幼的荊州之主劉琮率眾投降,而駐守新野小城的劉備,成為了曹操下一個攻擊目標。在火燒新野小勝之後,劉備率眾出逃,結果在當陽地區被曹軍追上,因寡不敵眾,導致大敗。劉備殘餘勢力退守江夏,與駐守在那裡的大公子劉琦合兵一處。
考慮到曹操勢大,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江東與孫權結盟。孫權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決定與劉備聯合,並命主戰派周瑜率領水陸兩軍同曹操交戰。最終,以周瑜為大都督的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
以上內容就是赤壁之戰的原本經過。好,現在我們假設孫權沒有和劉備結盟,而是與曹操聯手,共同來對付劉備。
很顯然,此時用一句“殺雞用牛刀”最為貼切,劉備必敗無疑。(這裡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當時劉備還處於寄人籬下的局面,並沒有入主益州,也就是還沒有蜀漢這一說法!)
第一,劉備太勢單力薄。早在駐守新野期間,劉備的兵力也就不過數千人,能拿的出手的將領,也不過關張趙三人。當陽兵敗之後,劉備僅帶著百餘人逃難到江夏,雖然這裡有他的忠實粉絲劉琦,另外再加上收攏的殘兵,充其量總兵力不過兩三萬人左右。而且已成驚弓之鳥,士氣低落,如何能夠抵禦曹孫聯軍。
第二,曹孫聯盟太強大。曹操從北方自帶了數十萬大軍,又在荊州收降了幾十萬,總兵力高達80餘萬人。而江東孫權雖然實力不如曹,但是他從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那裡繼承了大批遺產,再經過自己多年的發展,實力也是不容小覷。二者總兵力加起來,高達百萬之眾。
再論地盤,劉備不過江夏一隅之地,而曹操佔據著整個北方,孫權也佔著江南半壁。很顯然,用一個市的地盤,去比拼全國,怎麼可能。
綜上所述,就算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劉備也不可能幹的過曹操、孫權,實力懸殊太大!
-
10 # 百勝軍節度使
除非孫權被張昭這些投降派勸服了,要不然以孫權的性格是絕對不會聯合曹操的。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孫權本人就是雄主,不可能這樣做,魯肅周瑜還有老將們也都是堅定的主戰派。
魯肅曾經對孫權說過:“眾人皆可降曹,惟將軍不可降曹。”因為眾人降曹仍可易君事曹,官品不丟,“將軍降操,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眾人皆可降曹,惟將軍不可降曹。”因為眾人降曹仍可易君事曹,官品不丟,“將軍降操,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後來孫權稱帝也大肆嘲諷了張昭這些投降派,他對張昭說:“當初要是聽了先生你的話,我都不知道還在哪裡要飯呢。”以孫權的野心,是絕對不可能甘心為人臣子,為人階下囚的,南面稱孤,豈不美哉?
-
11 # 齊華坦尼荷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赤壁之戰期間三方的軍事實力對比(以下的分析依據於《三國演義》)
孫權當時佔有大半揚州,揚州三國時期手工業發達,經濟富庶。且東吳水兵精良,赤壁之戰主要以水戰為主,能臣武將無數。文有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張昭之流,武有程普,韓當,黃蓋諸將,實力不可小覷。
再來說我們的劉皇叔。大耳當時剛剛經歷長坂之敗,所佔之地僅有江夏一城。兵力只有關羽,劉琦所率領的幾萬軍隊。
曹老闆可就財大氣粗了,地盤佔據北方數州,精兵無數,又新降伏了大半荊州,收納了荊州水師。自然強大無比。
事實上,歷史上赤壁之戰,曹老闆之所以會輸,除了周瑜,諸葛亮,龐統等人火計使的妙之外,也多虧周瑜用計解決了荊州降將蔡瑁,使的曹操無人訓練水師。
所以說,如果孫曹聯合起來對付大耳的話,縱使大耳有諸葛之智,關張之勇,也幾乎不可能獲勝。況且如果孫曹聯軍消滅掉劉備,那麼曹老闆必定掉過頭來就會攻擊孫權。唇亡則齒寒。所以歷史上才會有孫劉聯軍,而不是孫曹聯軍。
-
12 # 不讓胖的吃雞腿
赤壁之戰本身就是曹操與孫權之間的戰爭,其實是根本沒有劉備什麼事的,他的實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更何況當時也根本就沒有蜀漢這個政權。
為什麼會有赤壁之戰?這其中主要的緣由便是曹操已經統一了中國的北方,而此時南方的格局也已基本大定,只要拿下了荊州,那麼江東的孫權就是任其宰割的羔羊,西方的益州也如同掌中之物一般。
所以曹操對於荊州是勢在必得,因為拿下荊州,就基本意味著統一中國得步伐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這種成就千古霸業的誘惑是曹操所無法抗拒的。
相應的,孫權自然是要抵擋的,否則便真的成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在這樣的情況下,赤壁就成為了曹操與孫權之間角鬥場,勝負關乎生死存亡。
而此時的劉備其實還依然處於顛沛流離之中,根本沒有形成穩固的勢力,可以說是無足輕重的。
所以呀,兩個solo的主角怎麼可能聯合在一起呢?這就好像在說你玩王者的單挑戰時你能和對手友好相處一樣,根本就是違反遊戲規則的無稽之談。
綜上,曹操與孫權必有一戰,因為曹操打的就是孫權,至於劉備,在赤壁之戰夠才慢慢的強大起來啊。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13 # 敘三國
赤壁之戰是曹操討伐東吳而發生。故此,東吳只有兩種選擇,投降或者抗拒,怎麼會聯合曹操對抗劉備?
當時劉備軍隊被曹操的虎豹騎在當陽擊潰,狼狽不堪的劉備打算投奔故舊蒼梧太守吳巨。
此時,劉備幸好被魯肅說服,與孫權共抗曹操。反問一下,當時,曹操有必要聯合東吳攻打急著逃命的劉備?
-
14 # 藍天沃土成愛民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首先,赤壁之戰時還沒有所謂“蜀漢”。所以,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當時的作戰雙方是曹操、孫權和劉備,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是代表朝廷征討地方軍閥,平定地方分聚勢力。孫權代表的是地方割據勢力,至於劉備是既無地盤,又無軍隊(劉備自己僅有二千來人的軍隊,加上江夏劉琦的軍隊也不過二萬來人),他和孫權聯合,也只個輔助力量而已。這樣一分析就出現了第二個問題。曹操率大軍平定江南,主要目標是劉表(荊州)和孫權(東吳),劉表己死,其子劉琮投降,曹操要消滅的敵人只剩下孫權了。孫權不存在和曹操聯手的可能,曹操要消滅劉備也無需和孫權聯手,因為劉備己經潰不成軍,四處逃亡,極需找一落腳之地。這就不難看出,赤壁之戰對立的雙方是曹操和孫權。孫權要麼抵抗到底,要麼屈膝投降。都不存在所謂“聯手”。有些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赤壁之戰之時劉備多麼強大,諸葛亮又是借東風,又是借箭,似乎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赤壁之戰的勝利。其實這是小說演義。真正的歷史是孫權打敗了曹操,劉備只是配腳而已。
-
15 # 軫念信箱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這一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附近展開大規模江河作戰,意味著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已經不僅僅只限於黃河流域,因此赤壁之戰在歷史上的分量也非常重。這一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了曹操,曹操敗退之後孫權和劉備開始大肆擴張,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為什麼曹操會輸?曹操參戰兵力有多少?我們一起來看看赤壁之戰的來龍去脈。
孫、劉、曹三方對比
曹操
孫劉曹三方對比中曹操是最為複雜的,因為此時的他像極了袁紹。袁紹當年是諸侯之首,在謀士的吹捧下南下滅曹,結果大敗而歸。此時的曹操也是諸侯之首,但是他已經54歲了。三國時期壽命難以統計,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曹操54歲已經是非常長壽的人了。但是天下還有那麼多地方在諸侯手裡,能不能統一天下?曹家能不能坐穩江山?這些都是未知數,而決定這些事情的就是曹操。急功近利是古代帝王的一個通病,幾乎沒有人能避過這個魔咒,曹操也不例外。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官渡之戰擊敗袁紹,隨後吞併袁家殘餘地盤,逐漸統一了北方。而之後曹操南下,荊州劉表去世,新任荊州牧直接投降。曹操幾乎兵不血刃就吞併了荊州地盤,並且收編了大量的荊州水師。天不生我曹阿瞞,天下萬古如長夜。此時整個大地都籠罩於恐曹陰影中,赤壁之戰開戰前東吳的大臣張昭主張棄戰投降,張昭是什麼人?東吳大臣的話事人!戰爭還沒打,東吳的那些大臣都開始主張換主子了,可見當時東吳大臣覺得東吳打不過曹操,與其敗後投降還不如早早投降。可見當時的曹操是十分強大的,強大到東吳的大臣都沒有反抗的念頭。
但是曹操擴張太快了,他手下並沒有足夠的人去穩固統治,以至於不得不分散自己的統治集團。郭嘉病逝、荀彧鎮守後方,兩大重要謀士都不在身邊;曹仁駐守江陵、曹洪沒有出現、夏侯淵沒有出現,很有可能是負責糧草押運工作、夏侯惇眼睛受傷之後長期防守後方,此戰並沒有出現、張遼守衛許昌。赤壁之戰時,曹操的重要謀士和名將基本用於鞏固統治了,只有他自己帶著于禁等人去迎擊孫劉聯軍。袁紹是因為內部鬥爭而分裂自己的統治集團,而曹操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而分散自己的統治集團。急功近利、名將和謀士沒有參戰,這兩個原因是曹操失敗的重要原因。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孫權
孫權剛剛繼位時,廬江太守李術公開反叛、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豫章等地的山越族也伺機造反,局勢十分危險。但是孫權以張昭為師父,重用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繼而陸續平定李術、宗室動亂、山越動亂。此時孫權培養出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統治集團,這是赤壁之戰取勝的一個原因。
劉備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就已經出山了,而且關羽也回到了劉備的陣營,此時的劉備也擁有了一個以自己為核心的統治集團。劉備在荊州時,荊州的一些豪族紛紛向劉備投誠,而劉表病重後還曾把荊州託付於劉備,可見劉備在荊州是頗得人心的。荊州牧投降曹操的時候,劉備就有了十萬多人,另外關羽還有數百艘船隻,此時的劉備還是有一戰之力的。而且劉備駐紮在下口,硬是卡死了荊州水師與襄陽串聯起來的通道,曹操也不得不透過漢水將荊州水師轉移到襄陽,可見劉備佔據的地理位置還是很好的。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雙方兵力考證
劉備軍
劉備到當陽時有十萬多人,但是多為民眾,士兵佔比並不高。而劉備原本就有一萬人多人,雖然在當陽時被曹操擊潰,但是並沒有損失多少。因此劉備一萬人以上是有的,而且動員一些民眾參軍,湊齊兩萬人是沒什麼問題的。
孫權軍
史書記載的很明確,周瑜向孫權要五萬精兵,但是由於東吳兵力本來就少,所以孫權就挑挑揀揀給周瑜湊了三萬精兵。而周瑜和劉備對話的時候也表示自己帶了三萬人,所以孫權軍隊數量是沒什麼爭議的。雖然是三萬,但這畢竟是孫權挑揀出來的兵,精兵是無疑的。
曹操軍
曹操軍隊人數是最不好考證的,有人說八十萬、有人說五十萬、有人說三十萬、有人說二十萬、也有人說十萬。由於史書記載模糊,所以很難考證,我們用排除法來考證一下曹操到底有多少人。首先八十萬、五十萬、這兩個選項排除,因為太不靠譜了。當時曹操一共才300萬人口,減去一半的婦女等於150萬人,減去一半的老弱病殘等於75萬人,二抽一也不過30多萬人,這個八十萬和五十萬是萬萬不可能的。十萬的話也不可能,因為就光接納荊州的降兵就有八萬左右人了,外加上曹操自己的人馬,所以十萬人也不太可能。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資治通鑑》裡面記載了周瑜和孫權的對話,周瑜認為曹操所言八十萬大軍純粹是恐嚇東吳的,這是不可信的。而曹操接納表眾七八萬耳,這意思就是接納荊州降兵八萬左右,而中原部隊不過十五六萬人,也就是說曹操的中原部隊人數大致為16萬人左右,這樣算起來曹操的軍隊也就在25萬左右。周瑜向孫權要五萬精兵,但是孫權給了他三萬人,這說明孫權也認可週瑜的說法,但是認為曹操軍隊人數要低於此數,所以孫權在周瑜原定的基礎上打了個折扣,給了他三萬精兵。
另外漢江平原多泥濘,而且交戰軍隊主要為水師,所以曹操中原部隊應該不會全部投入戰場。“曹魏八虎騎”中的夏侯淵和夏侯惇沒有參戰,可見曹操的騎兵並沒有全部投入此戰,至少精銳騎兵虎豹騎沒有參加赤壁之戰。而且曹操要分兵駐守江陵(曹仁帶了三萬多人駐守此地)、襄陽等地,所以全部兵力投入赤壁之戰是不可能的。因此曹操投入戰鬥的軍隊人數在15-20萬之間,且有將近一半是荊州降兵。
赤壁之戰過程
曹操南下,劉琮束手無策所以乾脆投向於曹操,曹操得到了八萬左右的人,更重要的是有了水師。
劉備得知曹操南下後,立馬棄城難逃。而曹操得知江陵儲備了大量軍用物資,擔心劉備搶險奪取,所以親率五千虎豹騎追擊。但是在當陽時被張飛阻擊,劉備順利逃亡,並且搶佔江陵立面的物資。這一戰劉備雖然損失了不少人,但是劉備奪取了上千輛輜重車,孫劉聯軍的後勤壓力大大減緩。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得知曹操南下後,孫權派魯肅與劉備聯絡,而劉備和孫權正式結盟,其目的就是對抗南下的曹操。如果曹操沒有急著南下,那麼孫權和劉備之間也不會那麼早聯盟,曹操急功近利的結果就是給自己樹立一個大敵-孫劉聯盟。
隨後曹操下戰書,試圖讓孫權投降。孫權內部有一部分人是主張投降的,這一派以張昭為首。但是另一派卻主張堅持作戰,這一派以周瑜、魯肅為首。最後孫權採納了主戰派的建議,正式反曹。
而與此同時曹操到達赤壁,與劉備作戰時不利,而且軍隊內部爆發了疫兵,士兵死傷頗多。這一戰並沒有具體描述,但是曹操因為疫病導致大量減員,而且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曹操只能依賴荊州降兵。這麼重要的戰爭卻依賴投降的荊州降兵,這顯然是不明智的,但是曹操只能這樣做。此舉也讓我們得知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赤壁之戰時曹操的北方軍隊並沒有大規模投入。
而這次遭遇戰過後劉備就下令讓巡邏兵注意孫權來援之兵,見到東吳的船隻就要報告劉備。很明顯劉備在這次遭遇戰損失不少,擔心曹操再次南下,所以迫切希望孫權的軍隊趕到。周瑜趕到之後,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各兩千人與周瑜合兵,但是並不歸周瑜統領。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周瑜率領聯軍趕到赤壁,然後與曹操對峙。曹操為了讓北方士兵習慣,所以把艦船的首尾連線在一起。而黃蓋準備詐降,並且在船上裝滿乾柴和易燃的油。之後黃蓋寫了一封投降信給曹操,並且開著小船向曹操軍隊方向駛去。
距離曹操軍隊還有二里的時候,黃蓋小船起火,並且順著東南風駛向曹操軍隊。黃蓋的小船瞬間就把曹操的船隻引燃,而曹操的船隻又都是捆綁到一起的,所以曹操的戰船基本全軍覆沒。周瑜趁機率領精銳襲擊曹操,曹操只能帶著殘兵敗將逃跑。就此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曹操大敗而歸。
赤壁之戰:孫權與劉備聯手擊敗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
戰爭影響
曹操敗退後,孫權北攻合肥,結果失敗而歸。而周瑜等人進攻曹仁駐守的江陵,結果非但沒有攻下,自己還被射中,之後一病不起。而劉備卻趁機佔領荊州的等地,並且迅速鞏固統治。赤壁之戰帶來的影響是短期內誰也無法統一天下,曹操南下但是沒有水師,而孫權北方卻打不過曹操騎兵,而劉備自保都難,三方誰也無力統一天下。因為三方誰也無力發動大戰,所以只能擴充套件一下地盤,慢慢得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
16 # 安祥悠然
大哥,你這是什麼問題?有點扯
赤壁之戰就是曹操攻打孫權,蜀漢只是為了在戰爭的大局上保持3方制衡,才聯合的孫權對戰曹操,所以赤壁之戰沒有曹操和孫權連手打蜀漢這個可能
-
17 # 明山黃
赤壁之戰中,如果是孫權和曹操聯手,我認為劉備必敗無疑。理由如下:
1、軍隊人數對比
當時劉備正值兵敗之後,包括水軍在內,滿打滿算不過兩萬人而已,而且這已是劉備的全部老本了。
而曹操則是七十萬人馬,是劉備的幾十倍。孫權的兵力雖比曹操少許多,然和劉備相比,還是多出好幾倍。曹、孫聯軍在人數上佔絕對優勢。
2、將領、謀士對比
赤壁之戰時,郭嘉雖已英年早逝,但曹操陣中謀士依然如過江之鯽、能戰之將更是成千上萬,這裡就不一一列名了。加上已歷第三世的孫權集團,能征善戰又忠心耿耿的謀臣猛將眾多。
反觀劉備一方,得力謀士也就不過是諸葛亮一人罷了。武將方面,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關、張、趙三個。弱勢極為明顯。
3、地理位置對比
當時荊州大部份早已為曹操所控制,大江以北盡為其所佔,戰略空間極為廣闊。
孫權這一方,則佔有江東廣大地區,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反觀劉備,只不過保有區區江夏等狹小地方。這些地方本就是四戰之地,要防守,實在是不容易。更何況長江天險多為曹、孫兩集團所控制,已失去了依託憑藉之地,已成甕中之鱉了。
4、軍隊戰鬥力對比
曹操掃蕩北方之後,深得民心,士氣正旺。孫權這邊,在周瑜的多年經營調教下,軍隊戰鬥力相當強盛。
反觀劉備這方,剛剛為曹操所大敗,惶惶如喪家之犬,手足無措。赤壁之戰中主要依靠水軍,而劉備這邊的水軍是由花花公子劉琦統領,其士氣、戰鬥力可想而知。
也許許多朋友會說曹操驕傲自大、北軍不服水土、對地形不熟悉等等不利因素,但若和孫權聯手,只要兩方精誠合作,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曹、孫兩家若聯手攻打劉備,其勢正如泰山壓卵,劉備焉有不敗之理。
當然,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不會改變。正是赤壁之戰時孫劉聯手,才擊敗了強大的曹操集團,從而墊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大格局。
總之,我認為若是孫權和曹操聯手,劉備必敗無疑。
個人觀點,莫噴為盼。
-
18 # 趙公明710
如果聯手,蜀漢不可能贏,那時還沒蜀漢,當時赤壁之戰,劉備兵不過5萬,地不過是江夏,將不過百,實力比較弱,而曹操坐擁北方,兵過80萬,號稱百萬,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而赤壁大戰主力是孫權,而江東又精於水戰,赤壁之所以曹操敗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曹操之軍皆是北方人,不悉水戰,劉備只不過打醬油的,孫權和曹操聯手,劉備怎麼打得過
-
19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赤壁之戰,是曹操意在吞吳,佔據整個江南,再圖消滅蜀漢。實際赤壁之戰,蜀漢連吳,意在唇亡齒寒。戰爭的意圖不會改變。東吳也不會聯曹,自入虎口。
-
20 # 紅小巖談古論今
肯定不能啊。而且這問題提得有錯誤,當時的劉備只是個忽略不計的小勢力而已,寄居江夏,連小軍閥都不算,何來的蜀漢?又怎能抵擋曹操與孫權的聯手?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時候,尚沒有蜀漢之稱。
如果孫曹二家聯手,劉備必敗無疑。
一,當時劉備居無地,靠江夏暫棲,手中兵微將寡,加上守江夏的劉琦(劉表之子)之兵,也不過數萬。雖然有諸葛亮,但也無能為力。
二,曹操百萬之兵加上週瑜的兵馬,二路夾攻,劉備無退路矣。
三,此時若劉備退兵攻西川,則路途遙遠,兵力相差太多,勝的把握很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