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姐不吃素

    畫面挺有美感的,

    劇情有些冗長,稍顯沉悶,太多禁慾系人物。

    帝后的感情線目前為止一直不溫不火沒有進展,略感失望。本來以為會有情感爆發,迄今為止還沒有看到

  • 2 # 即將擁有人魚線的17

    前因後果,年少時期的官家補充了小說中只有中年的官家,變得更有人味了。

    看的時候發現電視劇裡個人很喜歡的一個點:

    在小說裡,官家因怕夜裡吃肉引起貴族爭相效仿,給普通百姓帶來不便;在電視劇裡,尚不知民間事的少年帝王因為和太后賭氣,讓郭皇后用藥材醃蜜餞果子,最終讓有病人的梁家人說出這件事的後果,也為後來事做鋪墊。

    當前沒有失望,很滿意,我很喜歡,希望接下來能繼續好下去。我知道懷吉和公主在最後分別後不復相見,可是我想秋和能和崔白有個好結局。

  • 3 # 清霜殘月

    這部劇沒開播前,看了宣傳和劇透,很期待,想著終於可以有一部可以看的電視劇了。但是,斷斷續續看了幾集後,看不下去了。該劇服化道很好,背景畫面美,大氣,可是感覺劇情太拖沓沉悶,主題不鮮明,總是雲裡霧裡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目前不再追了。

  • 4 # 麥穗日記

    看《清平樂》這部劇時,播放到感情情節,覺得後宮的愛恨情仇讓人既心疼,又難過;看到歷史情節,覺得稀裡糊塗一句話,一個官員就被貶了。整體來看,這部劇對歷史的還原度太高了,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背景,還要對宋代的這節歷史有很深入的瞭解,才能真正的看懂這部劇,而不是湊熱鬧。

    文人眾多,看似熟悉,實則都不認識

    劇中首先出場的第一位文人,便是晏殊,很多學過高中語文的同學都知道晏殊的詞非常的好,一曲《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逕獨徘徊。

    幽幽的景色中,含著多少的小心思,有著懷念、泛著憂愁與孤獨。

    晏殊在宋史上被稱為“太平宰相”,他作為宋仁宗的老師,在電視劇一開頭就去勸阻仁宗見親孃,而歷史上這親孃的阻攔並沒有,有的只是仁宗知道親孃是宸妃後,晏殊主動請求被貶。

    提及范仲淹,只能想起來他為滕子京寫的《岳陽樓記》,卻不知道範仲淹河西,為大宋做的貢獻,20集後,宋仁宗一直在為與元昊的戰爭殫心竭慮,而范仲淹也被韓琦舉薦去河西,看似是韓琦舉薦了范仲淹,卻沒有想到兩人會因為何時打仗、如何打仗起爭執,一人要求防,一人要求攻,兩人卻都敗在了元昊手上,被仁宗貶謫。而范仲淹的在去河西之後,就開始天天修堡壘,這堡壘修到了元昊的老窩,他步步為營,為這次戰爭的勝利做了極大的貢獻。

    這些歷史小知識,在劇中很難錙銖必較的展示出來,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所以有些人會覺得看的迷迷糊糊,半知半解。

    後宮之事,讓人心疼

    《清平樂》中的感情,多圍繞仁宗的親情、愛情、師生情等情誼展開。愛情方面,很多觀眾覺得應該與曹皇后相敬如賓,恩恩愛愛,可是劇中過於展示兩者的嫌隙,以至於越鬧越大,結婚數年,再無激情,讓很多磕CP的人,受到傳統男女主在一起的衝擊。張茂則作為宮中太監,時常為皇后著想,看似知己,實則單戀,讓很多觀眾覺得非常虐。

    如此複雜的感情線,讓認覺得原本般配的一對兒,得不到好的結果,原本不合適的人,卻生生成了一對。特別是對張貴妃的刻畫,演員演得神經兮兮,不免讓認懷疑,歷史上的張氏這個樣子嗎?

    《清平樂》中,展示了三對與太監之間的愛戀,分別是繯兒和鐐子、茂則與皇后、徽柔與元亨,如此情節,大膽展示了封建社會人們對情愛的執著,揭示宮廷生活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

    拍攝畫面古風古韻,讓人舒服

    正午陽光劇組的很多古裝劇,製作都非常的精良,不僅在服飾上十分考究,而且在畫面上也十分符合我們對宋朝的幻想。

    作為在河南開封上學的學生,每每出門,都深感開封鼓樓夜市的繁華,酒樓瓦肆、張燈結綵、熙熙攘攘的人群攢動,都在劇中有著很好的展示,每每看起來,都覺得十分舒服。

    總而言之,我覺《清平樂》這部劇,在製作上非常精良,在劇情上也極大還原了宋仁宗時期的事情,故事情感上也極力展示宮中不為人知、欲掙脫束縛的感情,算是一部不錯的國產劇了!

  • 5 # 石頭影視99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最近正在追劇清平樂,單獨去看劇名,我們不知道他要演什麼,深入到劇情當中,才瞭解到這是一部宋代宮廷劇,講述的是宋仁宗當政的那個時代,也是宋朝最為發達的年代,和其他的宮廷劇一樣,演繹了皇宮當中皇帝女人的故事。不同於其他的宮廷劇那樣的慘烈,宋仁宗的後宮,充滿著一片祥和和仁愛,這一切都得益於宋仁宗和他的皇后曹氏,我已經追劇追到了一半,整體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吸引了我。

    其一,這是第一部演繹宋仁宗時代的宮廷劇,對於很多歷史影迷來說,透過這部劇,我們能夠更好的瞭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很多人都說,如果能夠穿越回古代,那一定選擇宋代,因為宋代是一個開放開明,經濟社會都比較發達的時代。如果現在還有人繼續追問。具體穿越到宋代的哪一朝,我會毫不猶豫的說那就是宋仁宗這一朝,政治開明,社會穩定,人們都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其二,劇中用大量的鏡頭記錄了宋仁宗時代建築風格飲食文化。作為代表整個時代最核心的皇宮,我們對禮節的認識,更加深入。各種器皿,各種服飾,都讓人眼花繚亂,耳目一新。整部電視劇呈現出的歷史面貌非常濃厚。

    其三,這部電視劇當中的人文情結非常吸引人。名人很多,各種大儒爭先恐後的出現在鏡頭裡,大量篇幅的文言文,讓古文愛好者目不暇接,我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們在欣賞電視劇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古文的魅力。

    整體電視劇給人的感覺,非常的穩重,歷史氣息濃厚。雖然劇中也有宮廷劇斗的場景,但是卻不同於其他宮廷劇,劇中整體呈現了祥和,給人們了溫暖和感動

  • 6 # 追星男孩傑小夫

    從電視劇感覺服飾,特別是皇陵永定陵那段還原的不錯,但情節有點冗長,就看之後怎麼演。

    整體感覺不錯

    但我就關心以下情節劇中是否會體現

    一場驚天動地的國葬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3月29日,北宋都城汴京。

    這一天的汴京城,卻沒有清明上河圖描述的那般歌舞昇平,到處都是哭聲,就連乞丐都跑到皇宮門口,又是燒紙錢,又是焚香。而此時的皇宮,早已是哀樂陣陣,宮人都穿著白衣,哽咽得不成樣子。

    原來就在當天,在位長達42年的宋仁宗趙禎病逝,享年53歲。當訊息傳到遼國後,邊境官員都默默流淚,遼道宗耶律洪基親自對前來報喪的北宋官員說,兩國已經42年沒有打仗了,自己若生在北宋,只不過是一位給宋仁宗牽馬執鞭的侍衛而已。

    遼國給予了宋仁宗最高禮遇,為他修建衣冠冢,裡面裝有宋仁宗生前贈送的服飾衣冠。北宋更是準備了最高規格的國葬,在今天的河南鞏義杜甫路市中心一帶,為宋仁宗選好陵址,陵號為永昭陵,並不惜撥款150萬貫寶鈔,絲綢250萬匹,白銀50萬兩,徵用民夫4.67萬人,修建北宋最豪華的帝陵。

    帝陵修好以後,儘管平民百姓無法進入弔唁,但還是有人在陵園外紅牆寫詩懷念: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夢過,春風吹淚灑昭陵。

    清朝乾隆皇帝,平生十分自傲,除了佩服他爺爺康熙以外,只服兩個人,一個是唐太宗,另一個就是宋仁宗。

    三大發明誕生的時代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那就是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但又有誰知道,這當中的三大發明,竟誕生在北宋宋仁宗統治期間。

    慶曆年間,一位叫畢昇的手工印刷匠發現普通的雕版印刷程式過於繁瑣,於是進行改進,創造出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從此改變世界歷史,當流傳到德國以後,大量經典著作由此誕生,歐洲文藝復興走向歷史舞臺。

    還是慶曆年間,時任北宋翰林學士曾公亮在著作武經總要中第一次完整公佈火藥的配方,即硝石,硫黃和含碳物混合而成。當火藥配方經阿拉伯傳到歐洲以後,中世紀各大戰爭都少不了火藥的身影。

    依舊是曾公亮的著作武經總要,詳細記錄了最早的指南針雛形-指南魚。當指南針傳到歐洲後,航海大發現,探索新大陸也因此重寫後來的世界歷史發展大勢。

    一個極度包容的時代

    在宋仁宗時代,四川成都一位老秀才年年參加科舉考試,年年就是考不上,於是他一時激動,寫下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的詩句發牢騷,認為成都乾脆獨立建國算了。地方官聞訊以後,這還了得,連忙按謀反罪處置,並上報給宋仁宗。

    宋仁宗知道以後,只是說了一句,人家不就是想當官嗎,那就給他官做就行了,於是老秀才立即獲釋,出任司戶參軍,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縣處級幹部。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湖北黃陂一位18歲的少年給宋仁宗上書,指出當下的盛世都是虛幻的,要行王道才有救,更放話願輔佐陛下,同陛下一起治理天下。這份上書在其他朝臣眼中就是大逆不道,但宋仁宗只是一笑而過。這位少年日後成為大思想家,他就是程頤,成語程門立雪的主角之一。

    就在宋仁宗死前兩年,朝廷舉行殿試,四川眉州一位青年,直接在試卷中質疑仁宗的施政,主考官都主張追究,唯獨另一位主考官司馬光堅持認為應授予官職,宋仁宗本人也做出批示錄用,這位青年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

    宋仁宗愛吃羊肉,一天夜裡饞的不行了,但最終還是忍了下去。原來宋仁宗認為,如果當時吩咐下去,只會夜間擾民,實在不妥。宋仁宗居住的宮殿已有百年曆史,朝中有人建議重修,但宋仁宗認為自己作為皇帝能住在如此宏大的宮殿應該知足,為何要去麻煩老百姓呢。

    一個物質水平極其豐富的時代

    宋仁宗時代中國有多富裕,從人口總數就能看出來,唐朝貞觀之治,全國人口為300萬戶,開元盛世,也才800萬戶,但宋仁宗死去那年,全國人口數量達到1246萬戶,遠超唐朝盛世。

    在稅收方面,即便是唐朝開元盛世,全國貨幣收入才200萬緡,但在宋仁宗時代,這一數字高達4400萬緡,是當時世界最富裕的國家。正是由於貨幣收入頗豐,北宋在此時還發明瞭世界最早的鈔票交子,有了獨立印鈔的能力。

    如果穿越回古代,要想生活溫飽只能當官,但在宋仁宗時代,商稅稅率極低,商人也可以做官,這就無形中告訴大家,哪怕是自己創業開小賣部,或者沿街當貨郎擺攤,生活都會很滋潤,不要都去一窩蜂參加科舉。於是乎當時的行業有160種之多,年收入在10萬貫寶鈔以上的商戶比比皆是。

    就算考不了科舉,當不了商人,在宋仁宗時代當農民也不錯。那時候土地可以自由流動,農民有更多自主權,不一定非得依附某個地主,江南地區稻米產量每畝可達2到3石,吃飽飯是沒問題的。

    物質水平豐富以後,吏治也是後來的典範。為何包拯包公能成為清官廉吏,能被重用,就是因為他生活在宋仁宗時代,得到了宋仁宗賞識,才能發揮才幹,否則只會成為第二個海瑞,雖然也是高官,但終究是個擺設。

    再好的盛世也有危機

    客觀來說,宋仁宗時代盛世是不假,但不代表沒有危機,其中最大的隱患就是軍事國防,面對西夏景宗元昊的主動出擊,北宋連續大輸延州之戰,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三大戰役,幾乎全軍覆滅。元昊見北宋軍力如此不堪,一度打算奪取長安,進軍中原,好在西夏軍在甘肅鎮原遭到知州景泰殊死抵抗,這才挽回北宋最後一絲面子,得以實現宋夏和平。

    宋仁宗時代,今天的越南高平一帶還是北宋領土,當時叫廣源州,廣源州爆發儂智高叛亂,北宋差點失守廣西全境。最終狄青臨危受命,取得崑崙關大捷,成為北宋為數不多的勝利戰役。

    另外在宋仁宗時代,官員編制過多,國家財政負擔不起,有錢人還紛紛圈地,造成土地兼併和住房危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范仲淹在宋仁宗的支援下,一度實行慶曆新政改革,就是為了解決本段所說的問題。但范仲淹又走向另一個極端,水至清則無魚,操之過急,結果以失敗告終,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更把難題留給了宋仁宗孫子宋神宗,改革大業全仰賴王安石,當然這段歷史,躺在墳墓中的宋仁宗是不會知曉的。

  • 7 # 天堂銀行副行長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正午出品,王凱主演,還有一幫老戲骨搭臺,期待值滿分。

    這場大戲裡,攫住夫人眼球的,除了“老公”王凱,就是吳越飾演的大娘娘劉娥。

    第一集一場重頭戲就把這位女政治家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

    宋仁宗想要接回親孃又忌憚大娘娘不敢造次,就在朝堂上指桑罵槐,諷刺大娘娘沒人性。

    皇帝一發話,大臣各自站隊,眼看朝堂波詭雲譎、暗流湧動,她幾句話就輕飄飄化解了。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以往的影視劇中,劉娥一直是心狠手辣的惡女人形象,我們熟知的“狸貓換太子”的幕後黑手劉德妃原型就是她。

    實際上,她不僅沒那麼毒辣,還是個名垂青史的女政治家,也是歷史上除了武則天以外唯一穿過龍袍的女人。

    但很少人知道,這個曾站在權力頂峰的女人,原本只是一個在街頭賣藝的孤女。

    那麼,她到底是如何從一個底層孤兒逆襲為一國皇太后的,我們且細細說來!

    01

    劉娥是四川妹子,沒出生多久就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後被寄養在外婆家。

    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自強不息才是硬道理,這應該是她從小就明白的事情。

    長大一點,出落得標誌又會唱歌的劉娥開始當歌女賣藝。

    十三四歲的時候,外祖父把她嫁給了當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有了男人,她也就不用被限制在老家那一畝三分地了。

    結婚後不久,龔美就帶著她離開四川,踏上“北漂”之路,夫妻雙雙來到首都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謀生。

    熙熙攘攘的大首都,最不缺的就是達官貴人和逆襲的機會。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到帝都後,他們並沒有過上你打銀器我唱歌、歡歡喜喜奔小康的生活。

    畢竟京城米貴,白居不易啊!

    沒轍,龔美只能賣老婆。

    可是,賣給誰呢?

    在他結交的一眾狐朋狗中,有一個叫張耆的。

    張耆不算啥人物,但是張耆的主子卻是個人物——皇三子韓王趙恆。

    宋真宗

    或許韓王也曾聽說京城來了個美貌又會唱歌的小娘子,早已心癢難耐,透過張耆從中牽線,劉娥順利進入了王府。

    與此同時,她也迎來了第一次人生翻盤的機會。

    不過那時候的她就算心比天高,估計也預料不到,自己日後差一點成武則天第二。

    02

    進入王府這一年,劉娥15歲,北方漢子趙恆一見到這個蜀地來的小美女便情不能自已,如江水一樣氾濫決堤。

    兩人有沒有夜半唱歌打鼓不知道,但是,自從劉娥進入王府之後,三皇子就開始變得憔悴消瘦。

    宋太宗看到兒子不對勁,就問趙恆的乳母:“皇子身邊都有什麼人啊?”

    乳母心疼趙恆,本來就看劉娥不順眼,這下可以直達天聽、光明正大地打小報告了,怎麼能錯失機會?

    她便把劉娥入府前前後後的情況說了一遍。

    宋太宗一聽,這還得了!堂堂皇子怎麼能和出身低賤、來歷不明的女人鬼混?

    他向趙恆下令:“不肖子,趕緊把她跟我趕走!”

    甘婷婷飾演的劉娥

    就算留戀溫柔鄉,父皇的雷霆之怒還是不敢挑戰的,所以,趙恆也只能依依不捨把小情人送走了。

    但宋太宗顯然低估了兒子對劉娥的迷戀。

    趙恆趁老父親不注意,來了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劉娥送到張耆家中。

    張耆見送來的是王爺心尖上的人,自然不敢怠慢,小心謹慎地伺候。

    為了避免瓜田李下與王爺生出嫌隙,他乾脆天天住辦公室,家也不回了。

    好在後來趙恆給他五百兩銀子,讓他另外買了一處宅子,苦日子才算結束。

    或許是劉娥的事情提醒了宋太宗,他家兒子不是毛頭小子了,該有人暖被窩了。

    不久,他就把開國功臣潘美(害楊家將的潘仁美就是以他為原型的)的女兒賜給了趙恆。

    潘美

    眼看心愛的男人要結婚了,新娘不是自己,放在誰身上都不好受。

    但是,劉娥沒有大哭大鬧,默默地接受了現狀。

    趙恆出現的時候,兩人就幽會一番,趙恆不在,她就讀書學習,修煉自己。

    眼看趙恆從韓王變成襄王又變成太子,娶了潘氏又娶郭氏,小妾不知道納了多少,卻始終輪不到自己有姓名。

    但是,她沉得住氣,那時的她肯定明白:以色事人不能長久。

    歷史的發展也向人們證明了,她是多麼地有遠見。

    不知不覺,靠讀書打發日子的歲月裡,她又為自己打造了一張人生王牌,而且一旦亮出牌面,真的就打遍天下無敵手。

    03

    一晃十多年過去,公元997年,太宗駕崩,趙恆承繼大統,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執掌大權後,趙恆立馬把劉娥接進宮中,此時的她早已不是十五六歲的少婦,而是快30歲的半老徐娘。

    可讓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宮裡比她年輕、比她漂亮的女人抓一抓一大把,可宋真宗就是愛她。

    劉娥進宮的時候,後位妃位都已經有人佔據,她沒有名分,也不爭奪名分。

    不僅不嫉妒,還和當時得盛寵的楊淑妃情同姐妹。

    一直到七年之後,劉娥才被封為四品美人,此時的她已經35歲,和真宗認識20年。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在平常女人色衰愛馳的年紀,她的人生卻像開了外掛一樣,直掛雲帆濟滄海。

    被封為美人之後,劉娥很快晉升為修儀。

    因為是孤兒沒有家人,她還認曾經的丈夫龔美為兄,而龔美也改為劉姓,當起了皇親國戚,跨越了階層,生活過得比年少時的夢還美。

    與此同時,皇帝對劉娥也越來越依賴,不僅是感情上的,還有事業上的。

    有什麼難以處理的國事,他都會和劉娥商量。

    前面說了,劉娥愛讀書。

    每到皇帝為政事苦惱的時候,心思機敏的她總能說出歷史上出現類似事情的時候,當政者都是怎麼處理的。

    她越是聰明,皇帝就越離不開她。

    1007年,皇后郭氏駕崩,真宗想立劉娥為後,但遭到寇準等重臣的激烈反對。

    理由也很簡單:劉娥出身貧賤。

    不管真宗怎麼堅持,大臣就是不鬆口,還為他推薦了名門出身的沈才人作為最佳候選人。

    真宗一生氣,乾脆不立後了,讓劉娥做一個無名但是有實的“皇后”。

    都說帝王無情,但真宗真是個既痴情又長情的帝王啊。

    04

    被群臣用出身、禮制一頓摩擦後,真宗並沒有放棄立心愛女人為後的念想。

    其實劉娥要當皇后,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出身不能改變,但在母憑子貴的古代,生兒子也是一條出路。

    可偏偏,上天給了她美貌、給了她君王的寵愛,就是忘了給她的命裡安排個兒子。

    此時的劉娥已經快40歲了,就算想努力一下,身體也不由人了。

    不過,老天也沒把路給她堵死。

    就在劉娥與真宗苦惱的時候,侍女李氏說:她夢到有個仙人轉世,變成了自己的孩子。

    暗示真宗與劉娥可以“借腹生子”。

    一語驚醒夢中人,劉娥便讓李氏去侍寢。

    真宗辛苦耕種沒多久,李氏果然就懷孕了,十月懷胎後生了個兒子。

    李氏生產後,真宗便將皇子安在劉氏名下,對百官說:皇子是劉氏誕下的。

    母以子為貴,劉娥晉升為德妃,之後很快就被封為皇后。

    至於李氏,劉娥不但沒有過河拆橋,還讓真宗繼續寵幸她,位份也不斷晉升。

    後來,她又生了個女兒,但不久夭折,看來也是一個福薄的女人。

    真宗去世後,仁宗繼承大統,劉娥被尊為皇太后,垂簾聽政。

    為了避免兩宮並立,造成群臣黨爭的局面,劉娥晉升李氏為順容,讓她遷往真宗永定陵守陵。

    電視劇《清平樂》的故事,正是從這一階段開始。

    有人說,《清平樂》是在給劉氏洗白,後面沒播出不知道,但前面真的不是。

    1032年,李順容病重,劉太后又晉封李氏為宸妃,並派太醫看望診治。

    可冊封當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歲。

    這就是所謂“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原型。

    所以,所謂的換太子,並不是一個“奸妃”炮製的悲劇,而是一場愛情與政治的合謀。

    “狸貓換太子”從宋朝之後開始流行,劉娥也變成了“最毒婦人心”的代名詞。

    為什麼那些文人要如此汙名化一個有作為又得體的女政治家呢?

    實在是因為她後來的人生,逆襲得讓全天下的男人都沒面子。

    05

    要說劉娥的“罪惡”,還要將時光拉回到她出生前的三四百年。

    公元624年,唐朝建國之後的第六年,大將武士彠家裡一個小女孩呱呱墜地。

    她嘹亮的哭聲響徹上空,但那時候沒有人會意識到,就是這個女娃娃,幾十年後會把父輩們打下的江山改朝換姓。

    這個女娃就是後來的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

    風雲變幻數百年,一個武則天離去了,一個個有野心的女人們起來了。

    劉娥就是她的粉絲之一。

    如果劉娥與武則天生在同一時代,她們一定會互引為知己。

    因為兩人的人生經歷實在是太像了:

    都是二婚,都在丈夫病重後協理朝政,都受夫君遺命輔佐新主,都把天下的權力攬到了自己手中,而且都穿了龍袍。

    唯一的區別是,武則天稱帝了,劉娥與朝堂之間,有一道簾子隔著。

    雖然她沒有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女皇帝,卻成了宋朝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

    數百年後,一個葉赫那拉氏的女人,一概仿照她的慣例,又成了一個威名赫赫的垂簾聽政的太后。

    這個女人就是慈禧。

    掌握大權的劉娥,生殺予奪,比男人還有魄力。

    真宗去世後,宰相丁謂想要欺負孤兒寡母,操弄權柄,劉娥雷厲風行地將他罷相、抄沒家產、發配到海南島。

    之後,劉娥從後宮走到前殿,與宋仁宗一道在承明殿臨朝聽政。

    粉絲追星最高的境界,就是成為偶像那樣的人。

    劉娥肯定也動過做武則天第二的心,但是,唐鑑不遠,大臣們對她格外提防。

    有一次,她在朝上問大臣:“你們覺得武后這個人怎麼樣啊?”

    朝臣回答:“唐朝的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試探失敗,劉娥聽後沉默不語……

    劉曉慶版武則天

    不過也有腦子靈光的人想要拍馬屁,送給她一副《武后臨朝圖》,暗示支援劉娥稱帝。

    她卻將畫仍在了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在禮教與大臣的掣肘面前,她不得不剋制自己的慾望,但那顆躁動的心又時不時跑出來秀一下存在感。

    1033年2月,64歲的她不顧大臣激烈反對,身著帝王龍袍去太廟祭祀,成為武則天之後,第二個穿上龍袍的女人。

    但過完癮的第二年,她就去見地下見夫君了。

    下葬的儀式是按皇后的待遇進行的,經過傳奇與爭議之後,她又迴歸了妻子的身份。

    劉娥去世後不久,八王爺(八賢王的原型)就告訴仁宗:“劉太后不是陛下的生母,陛下的生母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

    仁宗這才知道,原來將自己養育大的劉氏不僅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還有可能是自己的殺母仇人。

    為了一探究竟,仁宗決定開棺驗屍,當李宸妃的棺柩開啟,檢視的人發現,李宸妃不僅有水銀護體,遺身儲存完好,還是以皇后的禮儀下葬的。

    事情大白之後,仁宗在劉娥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後,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為表孝道,劉娥被賜四字諡號“章獻明肅”皇后,而仁宗的親生母親宸妃,諡號只有兩個字。

    劉娥雖然是一個女人,但稱制期間頗為建樹,後世稱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從小就砸缸的司馬光也誇她是趙氏江山的大功臣。

    回看劉娥的一生,從賣藝的孤女到支撐一個王朝的太后,她的逆襲之路堪稱經典。

    雖然上天在給她一手爛牌之後,又冷不丁地送了她一點好運氣,但最終能夠打成王炸,靠的是自己。

    對於一個男權社會來說,如果她有什麼難以忍受的汙點,那就是:首先她是女人,其次她出身低微。

    大概王朝的男人們實在不願意承認,自己曾臣服在一個原本不入流的女人腳下。

    為了挽救他們那一點可憐的自尊,劉娥去世後,史官為她編寫了一個高貴的出身:名門之後,將軍之女。

    劉娥用一生的奮鬥,實力詮釋了什麼叫逆天改命。

    你看,女人颯起來,真沒男人什麼事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光影娛樂資訊

    1.劇情飽滿節奏適宜,給觀眾舒適感。

    眾所周知,這部劇是每日更新,這就免了觀眾們的焦急等待,現在許多電視劇都是周更,一週也就更新幾集,總是讓人“魂牽夢縈”的。而這部劇一週十餘集,真的是很過癮。劇情不緊不慢,從開播到現在,每一集劇情都很飽滿,也不拖沓。這部劇更像是一位讀者將故事娓娓道來,情感充足也有感染力。所以看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欣賞,欣賞一字一句的斟酌。

    2.臺詞用詞講究,符合歷史朝代。

    袞服: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禮服。與冕冠合稱“袞冕”,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等重大慶典活動的禮服。

    攢塗:古代停殯禮儀的一種。聚木於棺的四周,以泥塗之。

    謁廟:古時帝后等外出或遇到大事,例須謁告於祖廟。

    在這部劇中像以上這類詞用的很多,十分符合當時的朝代,而且這部劇的臺詞大都取材於古詩文,高度還原了歷史。這也是這部劇口碑極好的一大原因。

    3.注重細節,無一疏漏。

    如果仔細觀察這部劇的背景陳設、服裝造型,不難發現該劇的場景基本上全部按照北宋時期的特點設定,衣服也是高度還原。尤其是宋仁宗趙禎的服裝就和歷史上的衣服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從上面這張圖片我們還能發現,桌前的瓷器擺設皆為汝瓷。

    汝瓷:始於唐,盛於北宋,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是中國北宋時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古代的選單想必大家以前從來沒有在哪部歷史劇中看見過吧?古裝劇中每次去飯店吃飯,角色總能在一進飯店坐下後準確毫不猶豫的報出菜名,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店小二拿著選單讓客人挑選。翩翩尋思著是他們經常在這家飯店裡吃飯啊還是他報的菜哪家飯店都有,又或者是飯店把菜名寫在了大門口?而在《清平樂》中就有古代的選單,不得不說這部劇的細節是真的強大。

    4.宋朝歷史較為熟知,有親切感。

    若說宋朝歷史背景廣為熟知,那便是因為宋朝的名人才子實在是太多了。且不說李清照、文天祥、岳飛這些不在該劇的背景中的名人。晏殊、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蘇轍、蘇舜欽、梅堯臣、沈括、包拯、狄青……(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這些人都是名垂千史的。宋朝尚文,文學發展的最為鼎盛,而這些文人們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背誦全文”的名篇,叫我們如何不記住他們,不瞭解他們的歷史背景呢?

    劇中文人們來往交流,相互切磋,臣子們與官家鬥智鬥勇,臣子們互相較量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讓觀眾感覺親切有趣的很。

  • 9 # 穎兒愛娛樂吖

    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不僅僅是劇情好看,還要有優秀的劇本,以及其中宣傳的正能量意義,而且《清平樂》從臺詞本身來講非常考驗觀眾的語文水平,由於採用古人的說話方式,也就是簡短的文言文,所以很多地方聽的都是雲裡霧裡。

    不過這也正是《清平樂》的優秀之處,畢竟這部劇也算是首開先河,這部劇中基本沒有宮斗的環節,大部分時間都是講述宋仁宗的豐功偉績,以及當時文治武功的高度和社會開放的程度。

    雖然《清平樂》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好評,但是時間長了觀眾被拖入冗長的劇情也會受不了,劇情節奏慢是熱播劇的通病,故事冗長也是考慮劇情的需要,畢竟製作方考慮的問題要多,而且也非常專業,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也會有所考量。然而觀眾也不是吃素的,被拖入冗長的劇情當中,《清平樂》的評分恐遭斷崖式下跌,這個事情雖然矛盾,但是現實,畢竟所有得事情都不會完美。

    總之,《清平樂》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視劇,裡面的服飾很唯美,劇情也是對宋朝歷史故事的高度還原,觀眾習慣了清朝的宮鬥劇,而《清平樂》的出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 10 # 故去闌珊

    其實我挺喜歡《清平樂》的,或許沒有那麼多高潮起伏,但是就衝編劇的文化水平,她寫出那樣的臺詞,我就覺得她不錯。再加上演員,就說吳越飾演的劉娥吧,溫柔中帶著剛毅。一般來說,我印象中權侵朝野的皇太后都是女強人的模樣,而女強人是什麼樣的,就是大開大合,聲音洪亮,脾氣不小的那種豪邁。但是吳越不一樣,她溫柔,情緒多內斂不外露,但她是個狠人,她不以言辭的犀利而壓人,而是透過一件件一樁樁事情,無形中讓對方低頭。

  • 11 # 方少言先生

    道盡了森嚴圍牆中的身不由道己和無能為力,無論是帝王,還是圍繞帝王身邊的人,都躲不過自己的圍城與悲歌。王凱演技與觀眾緣極佳,這次他在劇中飾版演宋仁宗趙禎,心中有仁義和家國,卻終日為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所困,仁宗與幾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成為劇中權一大看點。

    《清平樂》中的塑造的女性角色中,我更看好曹皇后(曹丹姝)

    作為宋仁宗的皇后,曹丹姝出身名門,典雅大方,於後宮裡是皇帝的賢內助,於國之中則是德行完美的一國之母。唯獨在面對她的丈夫時,總有一層隔閡,始終無法與趙禎完全交付彼此,互相知信任,終成為心中最深的遺憾。

    曹皇后,端莊識大體,一開始知道官家並不是真心實意想娶自己,而是在大臣們的逼迫下娶的自己,雖然傷心但是她還是展現出極大的胸襟,成為了皇帝的賢內助道。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上的曹皇后

    1033年,太后劉娥死後,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無子為藉口廢掉,回幽居長寧宮。十八歲的曹氏奉詔入宮,被宋仁宗養母章惠楊太后看中,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立為皇后。

    曹皇后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書體之一)性情慈愛,節儉,處事謹慎又不失敢作敢為。但相貌並不特別出眾,終身未生育子女,看重美貌的宋仁宗並不欣賞她的賢德,對她不寵愛。曹皇后卻非常善於自處,張貴妃(死後諡溫成皇后)盛寵,她亦不計較。

    曹皇后還重視稼穡,常常在宮苑內種植穀物,養蠶採桑。靠著這種極力的謹慎和寬容,曹皇后保住了自己的皇答後地位到最後,正位中宮達28年之久。

  • 12 # 子天涯516

    娛樂圈讓我覺得最迷之審美的兩個地方就是迷信張叔平當造型師和古裝劇女演員流行畫一字眉 清平樂我還是很看好的,服道化各方面都很精緻還原,唯一的缺點就是女演員的眉毛畫得太難看太現代太僵硬了,讓我很齣戲,清一色的一字平眉,不知道為啥會流行起來,古裝劇畫這種韓式平眉真的難看死了

    主線任務: 皇帝因生母與太后產生衝突,在朝堂和後宮兩次試探太后態度,最後從風暴暗流湧動到歸於平靜。 但從預告來看,皇帝與太后的權力之爭還有很多看點。 支線任務: 韓琦與皇帝友情線展開 皇帝后宮線展開 歷史名臣(又稱背誦全文天團)展開 原著男主懷吉生世展開(這條線鋪得非常細) 男主趙禎少年人物形象塑造(補充:人物塑造是在細節中展開,可以說是非常隱秘的鋪墊,會在最後集中討論,不參與主支線劇情探討) 在主支線的交錯中,透過考究精美的服道化展現宋朝東京夢華,引經據典講述治國理政之道。 下面展開說說主線支線任務是怎麼樣交錯展開 開篇男主得知生母另有其人,怒闖宮門趕赴皇陵想要和生母當面對線,母子矛盾激化,後被老師晏殊勸導回京。

    等等,矛盾解決了?支線任務是不是還沒有完成?? 要相信,這兩集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是有用處的。 例如晏殊離開京城趕往應天府,遇見了前往應天府改造官學的范仲淹,歷史名臣任務成功完成,同時觸發皇帝后宮解鎖任務,幼年曹丹姝(後來的女主曹皇后)上線。

  • 13 # 嗑最甜的CP

    這部劇追的有點晚,剛剛看到太后劉娥下線。

    就是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追帝后CP的時候,我還在為太后和官家之間的愛恨情仇傷感。

    這部劇對人性的刻畫太深刻了,當然演員也是演技真好,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表達出那麼多情緒。

    大娘娘劉娥,官家嫡母,不是親生母親,算是被先帝看重,臨終託孤加託整個江山,看著風光無限,可能也的確風光無限過,但老年的無力也是真真切切的。

    印象最深的,是太后知道自己病重到無法醫治後堅持穿袞服祭祖。

    太后真的想稱帝嗎?不是,她大限將至堅持換完皇后服才閉眼。

    她單單就為了給官家找麻煩嗎?不是。

    她就是老了,權利握不住了,母家也護不住了,連自己的身後事也不能做主了,而她一手帶大的六哥已經長大了,與她並不親近 ,還因為李順榮和爭權等事記恨她。

    她這一生,說到扶持官家,也算兢兢業業,她老了,快死了,官家會不會因為記恨她,而殺光劉氏後人?

    會不會因為李順榮,而給她潑很多髒水,把一生功績抹殺,落個身敗名裂呢?

    她這一生,扶持官家也算兢兢業業,但是官家畢竟不是她親生啊,對她到底有沒有情分呢?她也迫切想知道答案。

    堅持穿袞服祭祖,就是她最後一次試探,也是最後一次掌控全域性。

    太后委屈無力,官家就順心如意嗎?並沒有。

    官家要親政,痛恨太后把持朝政不肯放權,也曾據理力爭,也曾氣急敗壞,唯獨沒有開心。

    官家要盡孝,痛恨太后隱瞞威脅,被攔在皇陵外,與李順榮只一牆之隔卻不能相見,他也曾痛哭流涕,他也曾孤單無助。

    太后教他如何做人,如何做皇帝,是恩人,是恩師,卻沒有給他溫情和母愛。

    他恨。

    等太后真的薨了,他又開始懷念。

    真真相愛相殺的母子情深。

    看的很過癮。

  • 14 # 賀蘭說

    電視劇的質感沒得說,人物服飾、市井瓦肆、宮廷布景,隨便一張截圖都古色古韻,隨便一個物件也充滿來頭,更別說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蘇舜欽粉墨登場,哪個單拎出來都可以吊打一片。

    但是清平樂好鋼沒用在刀刃上。

    宋仁宗人生的第一段公案便是“狸貓換太子”。

    劇版《清平樂》聚焦宋仁宗的人生故事,前5集的主要戲劇衝突便發生在太后劉娥與宋仁宗之間。

    歷史上,宋仁宗的生母為劉娥侍女李氏。當時宋真宗想封平民出身的劉娥為皇后屢遭大臣反對,李氏生下真宗唯一的皇子後,襁褓中的宋仁宗便被劉娥抱走,真宗以該皇子是劉娥之子的名義冊封劉娥為德妃,2年後晉封皇后。

    劉娥活著的時候,宋仁宗絲毫不知自己身世。直到劉娥死後,八王爺才告訴他,劉後並非皇帝生母,李宸妃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

    宋仁宗因此記恨劉娥,派兵圍住劉家,可等他去祭奠生母時,發現李宸妃穿戴皇太后服制,屍體也被儲存得非常好。宋仁宗感嘆“人言豈可盡信”,對太后家人更好。

    歷史上劉娥對李宸妃安排,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預見性和智慧。

    電視劇最大的改動,就是讓宋仁宗在青年時期就得知真實身世,告知他此事的人也是八王爺。

    八王爺在前5集與太后發生2次嚴重非正面衝突。第一次是暗示半夜從太后寢宮出來的呂夷簡與太后有不檢點關係,第二次是在太后喪禮指責太后不是皇帝生母不配被祭奠。

    一件事關係守寡太后的私生活,一件事關係太后的地位合法性,放在古代都非常嚴重。

    神奇的是,八王爺居然都不分場合、口無遮攔地犯了,他和太后到底有什麼矛盾?而太后居然沒有想辦法讓八王爺徹底閉嘴,也真是寬宏大量。

    塑造絲毫沒有政治覺悟的八王爺,又不交代人物的背後心理和動機,難道只是乾癟的工具人?

    至於太后,則也有前後矛盾、突兀反覆的地方。

    太后一面利用已有勢力打壓皇帝,比如永定陵認母被攔、朝堂上“孝”字之爭、寄東西給生母被阻等事件,側面刻畫出擅權疏遠的形象。仁宗也與劉娥生了嫌隙。

    一面又無預警流露出對皇帝的良苦用心,知道皇帝因為梁生之死怪罪自己後,欣慰地對苗心禾說高興皇帝有“仁君”之姿。

    可以假設太后是表面嚴厲實際溫馨的養母,可是沒多久朝堂上忽然提出要袞服祭廟,又讓皇帝和大臣愕然。之後皇帝自我開解是因為太后重病,想證明自己的份量,才作此要求,於是主動讓大臣想辦法滿足劉娥需求。

    但是將劉娥行為歸結為賭氣,大大消解了女性政治家在封建朝廷所面臨的挑戰與權衡。

    歷史上劉娥的評價是“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並非重病時才提出要穿天子服制,而是從掌權第2年起就有穿天子衣服接受冊封的先例。

    電視劇刻意附會表達劉娥的“情緒”,忽略所有的背景和鋪陳,讓袞服事件將前面塑造的劉娥的“溫情”與“良苦用心”頃刻碾壓粉碎。

    封建朝廷女主當政,面臨的永恆問題都是自身身份和繼承人問題。

    劉娥穿袞服,就曾有大臣仗義執言:“太后以天子衣服祭祖,是以妻子身份還是兒子身份見祖宗?”劉娥啞然,才將袞服降格。

    武則天稱帝后為繼承人事件搖擺,也曾有大臣去說“從古以來只有兒子供奉母親,從未見過侄子供奉姑母”,堅定了還政李家的想法,將李顯召還洛陽。

    如此驚心動魄的政治時刻,怎麼能被降格為太后的“小情緒”呢?

    更別說歷史上劉娥在宋仁宗毫不知情生母真相時,一步步將仁宗生母晉升為宸妃,又從善如流接納建議將宸妃為太后之禮下葬,保全身後劉氏一族;

    電視劇裡劉娥都主動做到了晉封重病李氏為宸妃,卻居然又想不開為宸妃葬儀鬧起情緒,被呂夷簡點撥後還慪氣說“我倒想知道是親手養大他的我重要,還是生了他的區區李氏重要?”

    發現沒,《清平樂》將皇帝太后的權力衝突都變成了母子鬥氣。

    仁宗眼裡,太后的種種,都落到太后是否願意接納他可以有對生母的感情;

    太后眼裡,仁宗的種種,也變成了到底是生母血濃還是養育情重。

    大格局被演繹成小情緒,電視劇又想貼合史實,於是人物被塑造得反反覆覆、水準飄忽。

    這個毛病並非正午陽光才有,年前的《鶴唳華亭》也將皇帝與皇儲這麼有趣的博弈關係落腳在“爸爸你到底愛不愛我”上面,於是總有一個太子在熒幕前哭唧唧。

    真的很不政治。

    再加上冗長的戀愛戲,毫不留情面揭露了《清平樂》的真實面孔——以帝王為主角的言情劇。

    然而帝王與言情,本身就是失衡的。

    那些歷史名傑、風流人物紛紛陷落在綿密細碎的皇帝家事裡,范仲淹的面孔化為曹皇后的老師,韓琦歐陽修也不過是人物介紹時的一聲驚呼,然後個個面目模糊。

    慶曆新政呢、宋夏戰爭呢、三冗問題呢,朝堂和民間呢,宋仁宗的施政心路呢?

    《清平樂》通通不能回答。

    原著《孤城閉》聚焦公主與宦官的愛情故事,本來視角獨特沒有問題。

    可惜的是這次正午陽光的劇改真的沒有找準方向。更別提帝后cp、帝妃cp輪流登上微博熱搜,已足以說明這部“宋仁宗傳”的失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40和一加8和榮耀30pro應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