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念鳥

    家長輔導作業會吼孩子,主要是太著急了。他們站在自己的思維之上,覺得這麼簡單的題目你怎麼還不會等等,其實孩子的思維和大人還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也不能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孩子身上。

    當然也有一些情況是孩子本身比較拖拉,比較坐不住靜不下來,這時候我們可以找到合適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儘量讓他們能靜下心,再來寫作業,效率才會高一些。

  • 2 # 小學生作文輔導劉老師

    因為家長是大人會做正在輔導的作業,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卻怎麼也沒明白該怎樣理解。與其發洩情緒大吼大叫,不如按照孩子的思維方式找個他可以理解的方法。如果讓你們交換身份角色,孩子是家長,他一定會很耐心講你不會做的題,不會用這吼的方法批評教育家長。所以,我們要學會蹲下來陪伴孩子,特別是在學習上,要有耐心,做孩子的優秀領路人。

  • 3 # 不刷微博只刷你

    主要原因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每個人都曾經覺得自己家孩子很優秀,但是慢慢發現也是普通人,心理落差有點大,所以容易接受不了。其實每個孩子跟我們一樣,都是既平凡又特殊的一個人,如果能早點接受這個,或許對待孩子能平靜一些。

  • 4 # 布袋學堂小精靈

    現在的很多父母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父母,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候都是心跳加速,不發脾氣的,不氣的快要吐血的極為少數,基於我的個人見解原因如下:

    1.家長缺少對孩子心理的瞭解

    2.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3.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4.沒有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而著急

    ……

    孩子在3-6歲時候,作為父母給孩子建立規則,教孩子自主解決問題很關鍵,讓孩子能夠自主的去解決問題,家長稍加引導就可以解決問題了。為此我給大家幾條建議僅供參考:

    1.當遇到孩子不會的問題時,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還不會,在共同查閱資料,儘量不要大吼,大吼帶來的結果孩子會更加的厭煩學習。

    2.當家長想發脾氣時候,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吼也沒用,一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3.多學習兒童心理學,再必要的階段用適當的方法。

    兒童成長只有一次,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哦!

  • 5 # 岱岱媽媽

    一方面,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家長的焦慮情緒,自己無法控制,所以就會吼;

    另一方面,人在遇到不好的情緒時總會找個出口,一吼就像是顯示了自己的權威,好像所有問題都是孩子的,跟自己沒關係,大人自己解脫了,所以就會習慣吼……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點感受吧,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的,即使學了有時候也很難做到,一點反思一點進步吧

  • 6 # 偶心洗流水

    因為疫情導致現在孩子都在家裡上網課,孩子沒有自制力,這就需要家長監督!作為家長,大部分本身工作壓力大,還要照顧家庭,現在又加了一條,輔導孩子寫作業。帶有情緒的輔導,如果孩子聽話學的好,家長自然心情好,但是大多數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導致家長長此以往的產生焦慮情緒。當孩子遇到一個簡單的但是做不出來的問題時,家長的情緒爆發了出來,就演變成了吼,靠吼把自己的積壓的情緒釋放出來。所以,還是期盼儘快開學吧,學校的氛圍,老師的監督,這樣才是孩子學習的樂園!

  • 7 # 四眼奶爸

    因為這次疫情,我徹底體會到一個老師,尤其是幼兒園教師的不容易。

    真的太難了。

    疫情擋道,然後學校全部停學,然後悲劇就來了:神獸們在家裡使盡了招數的折騰,彷彿有使不完的精力。

    再然後,做作業的時候就開始打哈欠,犯困。

    最後,我吼了,他哭了。

    作為家長來說,除去做作業的時光,一般親子關係相當的你儂我儂。可一到了做作業的時候,就頗有勢不兩立的派頭。這好像成了很多家庭的常態。

    我們想給孩子多一點的佛性,多一點心平氣和。可是,三遍五遍教不會的時候,這種強按牛頭不喝水的惱人局面,別說吼,動手的念頭都有。

    像現在,孩子沒上學,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學期的教育目標,然後每天在群裡發作業:算術,背詩,唱兒歌,拍球,跳繩等等。然後,拍影片發語音到群裡。

    拍球,跳繩這些還好,最起碼願意動動。只要一背詩、算算術,就開始打哈欠想睡覺,一臉不情願的表情。

    尤其是算術,做分解組成,按我的觀察,他完全會做,但心思根本不在那裡。總想著怎麼玩,怎麼折騰。

    作為家長,那種感覺,看了很上火,忍不住就想叨叨他,剋制不住了就開始提高語氣。

    然後,他哭了,哭完了問他為什麼哭,他說:我不想看到你那個樣子。

    所以,我的經驗就是,孩子做作業時,先給他一個獨立的環境,限定時間,然後閃人,避免嘮叨他,奚落他,讓他獨立完成。

    在學校一個同齡的群體裡面,學習可以激發孩子的競爭欲、上進心,或者他心裡面找到了“同甘苦,共患難”的小夥伴,所以沒有那麼抗拒。

    基於上面這個認識,我同樣體會到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作業,這是一個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作業,沒有那麼一個共同的氛圍。

    家長在旁摻和,容易給孩子一個“瞎指揮、亂強調”的心理反映。然後,就是故意給你不痛快:拖拖拉拉,胡編亂寫,故意寫的曲溜拐彎等。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局面,家長自認為從旁指導是指點迷津。其實,孩子認為家長是大尾巴狼。誰也不服誰,誰也看不上誰。

    他用“不正經、不細心”的態度迎合你,你再用“我是你老子”的語氣敲打他。

    想想他今年才五歲,真正吼的日子可能還在後面。

    很多時候,打都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吼就更不能了。

  • 8 # 莫等歲月空白首

    這個問題就是家長都以自己幾十年的思維去要求小孩的思維和自己一樣!這麼簡單都不會我咋生了你這個不爭氣的....,要理解小孩,說不定咱們小時候還不如他們現在呢!大人覺得簡單是學了更復雜的知識才覺得他們的簡單,覺得自己孩子笨,殊不知自己小時候還不如他們呢!越吼他們他們就越不會,很正常啊,以前老師批評我為啥不會哪裡不會越批評越不會,腦子一片空白,就是短路了。應該耐心點,別以自己幾十年的理解去理解一個不到10歲小孩,要把自己的理解能力壓制在10歲左右就能溝通了。多站在小孩的立場,年齡段去想問題!大吼大叫要有我媽就好了,都去大吼大叫多好,多用一些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教他們,他們沒有壓力你也輕鬆,大吼大叫只會適得其反厭學!

  • 9 # 大鵬夢莊周

    我作為一名老師和家長,關於這個問題有一些思考:主要是家長對教育方式不懂得和孩子接受問題的方式不瞭解,還有就是家長接受不了自己孩子的目前狀態。

    以下分別聊一下。

    (1)家長對教育方式的不懂得。教育是一個很專業的事情,所以教師再考教師資格證時,不僅僅對學科知識過關,還要對教育技巧過關,對孩子心理發展也要很清晰。而家長根本不懂這些,他們停留在會解題就可以的水平上。所以,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去考慮自己作為老師的角色要從孩子的學科基礎,接受知識思維模式,以及孩子該階段的心理幾方面和孩子深度溝通。而只是用發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2)對孩子接受問題的方式不理解。很多家長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認為簡單的,孩子也應該覺得簡單,最起碼他們用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給孩子“耐心”講解完後,孩子應該認為簡單的。可是往往不是如此,孩子有他自身看待問題的當時,他的接受問題的能力,他的可能稀缺的知識儲備和完善的表達能力。父母和孩子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表達方式,以及做事心態上都有差異,可是父母一廂情願認為,孩子和他們想的一樣,故而,當孩子有問題時,他們不能容忍!要發火!

    (3)父母對自己孩子現在狀態的不滿意。父母感覺這些那麼簡單,孩子都不會,你就怎麼學的那麼差哪?從而對孩子目前的現實情況不願意接受。自己心裡已經很不爽咯,把作業問題上升到孩子認不認真學習,孩子用不用心思考,孩子是不是在找家長的“茬”!固然,輔導作業未果,就開始大發雷霆,從作業在不好好學習,再到不應該睡懶覺打遊戲,等等等等………

    綜合以上三點,父母在遇到自己孩子問題時,不對等的思維,不對等的能力,不同角色等,從作業的導火索,到父母對孩子各種不滿,最後惹得父母們各個雷霆之怒,但到最後獲得的效果反而會更差。

  • 10 # louxi315

    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不懂教育方法。本來孩子就聽不懂不會,這時再吼再吵,孩子看到會害怕,一害怕思維就會停滯,怎麼能會呢?家長們都要多學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特別是家庭教育,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和和孩子心平氣和地一起分析一下不會不懂的原因,對症下藥,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而不是打罵,打壓孩子的學習的動力!

    第二,不知位置站錯了。家長看待孩子學習的知識是以自己現在的知識儲備量來看的,覺得孩子學的內容很簡單,覺得這麼簡單孩子應該會的呀?所以當孩子不會時,才會吵吼,甚至動武。家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知識水平線上來看待孩子的作業問題。

    第三,攀比心理作祟。人常說,人比人 氣死人。特別是做父母的最容易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當看到別的孩子都會,自己的孩子咋講還是不懂事,火氣肯定都上來了。而且父母往往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比,那當然很氣啦!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所擅長的,自己孩子這方面不行哪方面行呀,這道題不會那道題呀?我們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

  • 11 # 思譚如煙

    哎,我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吼孩子,從來不是因為她學不會。而是 因為她學習態度有問題。

    我從來沒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她,我甚至把她當成一個在學習上缺乏天賦的孩子。一遍不會就教兩遍。兩遍不會就三遍、四遍……幾十遍我都沒問題。

    但是,孩子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才是最讓人抓狂的。走神、不懂裝懂、你還沒不耐煩,她先翻臉;好好說、講道理吧,她跟你各種耍無賴;語氣稍微嚴肅一點就哭給你看。只有吼她或者巴掌落在她身上才管用。

    我覺得,我最大的失敗是在於孕育她的時候沒有讓她繼承我跟她爸爸愛學習的基因,後天培養她學習興趣又失敗了。面對一個對學習半分興趣都沒有的孩子,我充滿了深深的挫敗感和無力感。

  • 12 # 高效學習張老師

    這讓我想起了我家的小孩兒,他每次寫作業都讓我給他講不會的題目,有一次,他媽媽說,你怎麼不讓我給你講題啊,小孩說,你給我講題總是發脾氣啊!我認為家長吼叫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輔導作業時,孩子學不會,家長吼叫是由於失去耐心造成的。他可能認為自己給孩子講過這樣的題兩三遍了,可是還孩子還不會,他便失去了耐心,開始急躁起來,甚至吼叫起來。

    二 輔導作業時,孩子學不會,家長吼叫,是由於知識掌握的錯誤理解造成的,掌握知識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家長,因為已經學過,所以感到簡單,而這些知識對於孩子而言,是需要過程來消化的,題目不會是正常的情況,而家長潛意識中,用自己的知識去度量孩子,認為孩子笨,所以著急了會吼。

    三 輔導作業時,孩子學不會,家長吼叫,是因為自己怎麼也教不會孩子,認為是孩子的原因,而從不考慮是不是自己的講題思路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分析問題時的語言孩子由於年齡小理解不了,總之把原因歸因於孩子,而不考慮自己的問題。

    四 輔導作業時,孩子學不會,家長吼叫,是因為家長自己沒有把這道題的題眼進行深入地講解,就錯誤地理解孩子已經會了,但孩子因為沒有真正弄明白題眼,做題出現錯誤後,家長無法理解自己講了,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會,所以有可能透過吼叫發洩出來。

    輔導作業時,孩子學不會,家長吼叫可能是家長失去耐心,也可能是高估孩子的水平,自己找不到合適講題的方式,或是對題眼沒有給孩子徹底講清楚,但是,家長由於不是專業的老師,輔導孩子著急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們從今天起,真正從內心把自己當成孩子去理解孩子們吧!

  • 13 # 嘉嘉育兒路

    相信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都特別能感同身受,輔導作業的時候曾經一度崩潰過,抓狂過,雞飛狗跳過,甚至都想過不寫拉倒任她去,愛咋滴咋滴,從此不再管她過……

    寫作業磨磨唧唧,說一句吧不聽,吼她吧,越吼她越不寫,你越生氣她越淡定,好像就是我就這樣,你能拿我怎麼滴!有時氣的都想狠狠揍她,真的氣的崩潰過……

    心理學家認為,家長之所以在輔導孩子時大發脾氣,是因為家長用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剛剛入學的孩子,在自己看來那麼簡單的問題,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學不會,而這種“以己度人”的態度最容易讓家長失控。

    小學生家長之所以更愛吼孩子,家長透過吼叫來輔導孩子作業的行為是不恰當的,但是對於剛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時間越久越容易展現:

    1,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家長在輔導他作業時,總是喜歡批評他:批評他寫字學得慢,批評他做作業不專心,而家長越在他旁邊大喊大叫,他越討厭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2,無法把孩子的心結開啟

    家長經常在孩子做作業時對著孩子大喊大叫,也就無形之中關閉了孩子跟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學校發生的事情,也就不會給家長講了。

    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是要講究方法的:

    1,要以身作則

    家長和孩子一樣,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都不準做別的事情,如:看電話,玩遊戲等。

    2,制定計劃

    作業的目的就是檢驗你的薄弱和漏洞,要迎難而上。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最高校的完成當天作業。

    3,把大作業分成小目標

    可以先把當天的作業來分下類,書面作業先完成,中間穿插一些背誦和手工作業,這樣做到勞逸結合。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除了給父母帶來壓力之外,也加重了他們的育兒焦慮,希望每一位家長改變自己身上不足,獲得孩子的尊重與信任,都能夠不再輔導孩子時大吼大叫,而是用好心態,好心情,好的語氣面對孩子。

  • 14 # 小林子啦啦啦

    等孩子上學之後,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有這麼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小編家隔壁就有這麼一個寶媽,這個寶媽平時是個斯斯文文的寶媽,但當她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就變成就截然不同的一個人,教導孩子的聲音整棟樓都能夠聽得見。確實是這樣,不少寶媽寶爸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心裡多半會默唸,“沒關係,親生的”。

      來看看這幾張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也的實拍照片,來看看為何輔導孩子寫作業,好媽媽會變成“吼媽媽”網友:太不容易了

      講了幾十遍同樣的題還是不會

      相信不少寶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一道題不會做沒關係,講解一下讓孩子理解一下題目,在再給孩子講講題目的要求和解法,這樣一道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了,但事實情況是這樣,講了一遍,答案都已經非常明顯了。孩子往那一寫,寫的還是錯的答案,並且同一道題,再遇見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同樣不會做,同樣寫上錯誤的答案,而且不止一遍兩遍,所以不少原本脾氣好的寶媽都會變成“吼媽”

      學作業的時候永遠在找東西

      到了寫作業的時間,總是動摸摸西摸摸,一會拿筆,一會拿筆袋,一會拿本子,一會過去了題目都還沒開始看,一題也沒寫。總是有拿不完的東西,而且總是找不到東西。坐在旁邊輔導,沒一會有開始找東西,作業不寫東西都在桌子上擺齊了,想制止她竟然還有上完個理由,講的你說不出話來。

      為孩子能多寫作業,花樣百出

      這位媽媽接孩子都帶著小桌子這個幹什麼呢。原來是為了讓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也寫作業,這桌子往地鐵上一支,就能夠寫作業了。地鐵上說不定還能遇上幾個有知識的大學生或者老師能夠幫著家長輔導一下孩子的作業,真的是一舉多得,看見不少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好好寫作業,寫好作業是真的拼了。

      作業必須等到媽媽回來才做

      有些媽媽工作比較忙下班比較晚,接送學的都是家裡的老人,接回家後就得安排完成課後的家庭作業但是有些孩子仗著家裡的老人比較寵就是不寫作業,而且家裡的老人也不會輔導,就一直拖到了媽媽下班回家開肯寫作業,你說氣不氣人。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5 # 金帛赤赤

    輔導孩子做作業對大部分家長來說,都是一次與孩子之間的較量,或是一次身心的考驗與折磨。有的家長寧願在公司加班,都不想回家輔導孩子做作業,可是孩子的學習不能放任不管。每次輔導孩子做作業前,家長都會告誡自己,一定要心平氣和有耐心,可是最終還是忍不住暴躁起來。因為對我們來說,非常淺顯易懂的道理,不知如何才能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孩子怎麼教都學不會,那更讓人頭疼了。

    備受煎熬的家長們總是怪自家孩子“笨”,吐槽孩子什麼都學不會或慢半拍。其實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家長沒有教對。因為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則,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瞭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特點: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在11歲以後。其實,在家長看來小學低年級的知識很簡單,但是孩子卻認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所以家長應先了解孩子認知發展的階段性,同時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很多家長把“你真笨”作為口頭禪,天天念給孩子聽,或經常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總把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必定會給孩子造成心理暗示:“我真笨,什麼也不會,我比別人差”。來自父母的嘲笑,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活動積極性,學習積極性,探索積極性。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總覺得孩子態度不認真,所以一不留神就吼起來。其實,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的行為準則也會影響孩子。如果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家長不妨以身作則,先平復自己的暴躁情緒,陪孩子一起靜心學習。因為,學習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也需要慢慢的積累與沉澱。

    家長沒有用心的去了解孩子,與孩子沒有有效的溝通,導致親子關係不和諧。不管是孩子遇到了學習上的問題,還是生活中的困難,很多家長都會指責孩子,根本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所以,家長要想改變吼叫的局面,就要學會“移情”和“共情”,也就是和孩子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父母居高臨下地對孩子進行評判與說教,沒有設身處地的思考與陪伴。讓孩子不自覺產生反抗情緒,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也會引起自己情緒爆發。所以,當我們去教孩子的時候,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擺脫自己曾經的認知去教他們,預設孩子與自己處於同一能力水平。只有設身處地的陪伴與溝通,才能讓孩子不哭鬧、家長不吼叫的完成作業。

  • 16 # 遇見向暖的記錄館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學不會,家長就會吼。卻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不會,是孩子不理解還是自己的方法有問題。

    家長認為很簡單的問題,怎麼到孩子那,那麼難,怎麼說孩子都理解。那家長可有想過,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過問題沒。你越吼,孩子越亂,更加不會做題。

    記得兒子幼兒園大班時,會有一些簡單的家庭作業。有次,他做10以內加減法。前一天剛算過的題,第二天還是會算錯。或是你告訴他,兩個數相加,這個兩個數互換位置,結果是不會變。輔導時,他點頭懂,但是做題時,就是錯。

    實在忍不住,就吼孩子,當時孩子都被吼哭了。這時我才注意到,自己的行為已經過分。後來,努力讓自己平復情緒。試著和孩子交流,問他是怎麼理解的。孩子卻回答我:"媽媽,我本來腦子就亂的,有點分不清,而你一吼,我更是害怕,腦子更加不清,結果就更不會做題。"

    那麼,該如何避免輔導孩子作業時,孩子不會,我們就吼?

    首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比如,每次輔導孩子時,提醒自己,一定要控制自己情緒,一定要。多給些耐心對孩子,先做好自己。

    再有,找找自己的輔導方法有沒有問題,自己的說法,能否讓孩子聽明白和理解。如果不能,想想該如何說,怎麼做,才能達到效果。

    最後,去了解孩子,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理解題型的概念。那麼,他不理解,就陪孩子去查資料,複習直到孩子明白,再回頭做題。

    越吼孩子,孩子會越亂,靜不下心來認真做作業。家長就是因為找不到問題,用錯方法,才總是吼孩子。想要避免,就改變方法。

  • 17 # 航爸養正學堂

    家長吼孩子,多半是認為孩子沒有用心學。

    在講解的時候,孩子東張西望,小動作不斷,怎麼也教不會。確實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

    所以,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要先解決學習動力的問題。孩子真的想學習了,才會認真聽講。認真聽,腦子跟著轉,很快就學會了。

    如果孩子帶著腦子認真聽,還是學會不。正常情況家長也不會吼,也不應該吼。這種情況,應該反省自己的講解為什麼孩子不能理解。

  • 18 # 光影閒話聊育兒

    《安家》裡,蘇天培媽媽吼叫式作業輔導,幾乎每天都在眾多家庭中上演。想當年,我們上小學時,誰還不是脖子裡掛把鑰匙,放學後自己回家,寫完了作業才玩耍,現在的孩子們都說怎麼了?

    其實,不是孩子變了,是家長變了,現在的家長“管的太多”了。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家長輔導作業時,吼叫背後的心理及解決辦法。

    01、孩子“學不會”的背後,是“超限效應”在作祟。為人父母不過是為了滿足領袖慾,孩子們如果不照他們的命令進退,便屬不孝。——亦舒

    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因為除了在氣勢上壓倒孩子以外,家長真的“無計可施”,而強烈的自尊心、領導慾望和對孩子的過度期待,使之更為焦慮。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在這種長時間高壓政策下產生了不耐煩和逆反心理。所以孩子明知是錯,潛意識裡的反抗精神,讓他繼續錯下去,以抵抗父母的反覆糾纏。

    這被馬克吐溫稱之為“超限效應”。

    02、家長“吼叫”的背後,對孩子是深深地傷害讓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愉快。可大多數父母,在讓孩子愉快這件事上,卻相當吝嗇。——王爾德

    蘇天培媽媽式的家庭教育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就此被貼上了“學渣”的標籤,在焦慮和抑鬱中漸漸地成為了一個平庸的人。

    而父母,卻從未考慮過,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首先,則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家長的控制和期待下,孩子往往還容易喪失信心,對事情抱著無望從此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一旦沒有達成父母的期望,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情緒調節的不佳,就會陷入自我放棄的深淵,並且討厭父母,討厭學習,背道而馳。

    其次,孩子容易產生焦慮心情。

    有些家長總喜歡給孩子製造“焦慮”,認為打擊一下,能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然而,一旦過高的期待和失望的現實產生在一起時,孩子就會產生落差心理,產生焦慮心情。

    從而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簡而言之,“心不靜”,雜念太多,思考學習之外的事情太多,造成了對學習的專注力不夠。

    03、學會放手,巧用“南風法則”減少對孩子的傷害。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要“點燃一把火——黃振

    孩子叛逆時,你越嘮叨,越想強制糾正他時,他越叛逆;只有給他寬鬆的自由,他才能喘氣,反思自己的行為,自發糾正。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南風法則”,將高壓政策譽為北風,凜冽刺骨,原本想要吹掉人身上的大衣,人卻反而更加裹緊衣服;而溫暖和煦的南風,讓人覺得舒適,自願脫掉了大衣。

    其實父母輔導孩子也是這樣,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提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家長要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學習問題。

    天才的失敗來自於父母的極度催逼,過分的要求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天才都是如此,又何況是普通孩子呢?

    所以父母不要一開始就對孩子有那麼高的目標設定,就覺得孩子如果不按照自己的制定的路線走下去,很可能錯失走向人生巔峰的機會。我們可以希望如此,但是不要執迷於此。

    其次,尊重孩子,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管教孩子應該要“贏得”孩子,不是“贏了”孩子。“贏得”孩子是指大人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最終贏得他的合作。而“贏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

    試想一下,當你在工作時,甲方和老闆坐在你身邊看著,通常是什麼意思?

    催工作,怕你分神耽誤時間,歸根結底,是不信任。對於孩子學習,也是這樣。

    很多父母感到焦慮心急,是孩子的目標沒完成,但是這存在的原因家長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定的目標不切合實際。

    就好像是,籃球框,不太低,可以激發運動員的挑戰心理;不太高,可以減少運動員的無力感。

    所以,給孩子設定目標時,不要太容易,他輕易做到了反而沒意思;但也不能過高,致使孩子達不到目標時,產生無力感。

    最後,需要提醒那些愛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

    不要把孩子成績如何,是否比別人強等作為我們愛孩子的條件。只有無條件的接納,才能讓孩子在愛的滋養中建立自我,並將父母的信任、關愛和尊重,轉化為自信,自愛和自尊,從而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和力量去面對未知的困境和挑戰,如此更有可能收穫一個好的結果。關注解決問題,是面向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想出去工作,可是因為孩子們沒有辦法出去掙錢,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