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機枸杞人

    不好說!經濟發展需要全球各個經濟體共同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給市場以信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經濟恢復!

  • 2 # 半桶水經濟學

    難,這次經濟危機的影響會遠遠超過08年那次金融危機,不管是從時間還是慘烈程度上來講。原因如下:

    1.這次疫情引發的危機直接讓中國一季度的GDP下跌了6.8%,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從數字上看就知道比08年慘烈的多。

    2.這次疫情引發的危機影響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身上。涉及人數更分散,人數數量更龐大。

    3.這次疫情引發的危機出現在中國以房地產為核心的資產泡沫高峰階段,導致貨幣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政策空間。影響救市的速度。

    4.這次經濟危機讓各國認識到基礎製造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後續肯定威逼利誘產業回遷本國,逆全球化已經無法避免。這個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會產生非常巨大深遠的影響。

    所以說這次危機很麻煩,走錯一步都不行。

  • 3 # 柴記衚衕三胖

    對於中國現實經濟狀況而言論,個人任為。中國政府對於疫情必有大災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體現了中國政府的發展以來戰略眼光以及全華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線抗擊困難決心。在經濟如此困難的過渡期間,對於小微企業的扶持以及老百姓的補貼。真正提現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無愧於泱泱大國。

  • 4 # 財經麥田圈

    當然能,因為這次不是第一次崩潰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是每一次崩潰都能重新站起來,並且達到比當初更高的高度。

    我們可以簡單的盤一盤新聞上提的比較多的幾次重要的經濟崩潰,特別是近代史以來幾次重要的經濟崩潰。大多數的經濟崩潰都伴隨著戰爭,並且很難分得清楚到底是因為經濟不行了才導致了戰爭還是因為戰爭導致了經濟的崩潰。

    08年金融危機

    從這次的經濟狀態而言,最先拿出來比較的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當時由於美國的瞎搞,把自己的地產和金融行業搞崩了,然後因為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又把各路國際盟友拉下了,從而導致了全球性的危機。各國經濟在當時紛紛陷入衰退。然後中國力量起來了,透過大面積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不僅僅成功的延緩了經濟的衰退,還給全球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再加上各國跟隨美國的0利率降息政策,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全球經濟就基本恢復了,後續也大量的經濟體達到了金融危機以前的新高度。

    歐盟危機

    然後還有一點可以拿來比較的,就是歐盟的危機。在不久前希臘破產,曾經一度引發了新的危機,從而導致了歐洲的衰退,很多國家到現在都沒有緩過勁來,特別是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當時是憑藉著德國這個歐盟主心骨的經濟拉動,外加上各國吸取了美國的經驗,在歐盟危機初期立馬出臺了適當的救市計劃,從而沒有使得歐盟的危機擴散開來,所以對於很多國內的人來說感覺上影響不是很大。

    29年大蕭條

    最近由於經濟的進一步下滑,很多人開始拿這次和29年的經濟大蕭條對比。當時的大蕭條可以說是人類經濟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在當時這場危機中,倒閉的金融機構不計其數,更別說是普通的公司。而失業的人數也是史無前例的。外加上在戰爭的空檔期,可以說當時是一個經濟非常痛苦的時期。但是隨著羅斯福新政的落實以及全球經濟局面的再建設,經過了十餘年的時間,也慢慢的恢復過來了。從現在談起來,估計很多人都完全難以想象當初是一個怎樣的糟糕局面。

    總結

    所以說,不管這次的危機看上去多麼嚴重,只要人保住了,實力保住了,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仍然只是一朵漣漪而已。只是和歷次危機可能不同的是,這次的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中國能不能因此從中受益呢。

  • 5 # qi月

    首先需要說明全球金融市場並沒有奔潰。

    再則就算真的奔潰了,不過是推倒重來也能恢復,不過是相對來說會比較緩慢。

    我們中國的金融市場的恢復也影響著世界金融市場的恢復,看咱們中國金融市場的恢復也可以大概預測世界金融市場的恢復。

    不過恢復金融就必須恢復企業運轉,而恢復企業運轉就得恢復就業,至於恢復就業就得解決好疫情問題。

    最後祝全世界早日戰勝疫情,實現全球疫情清零。

  • 6 # 開水O白菜聊財經

    可以恢復,還有就是全球經濟並沒有崩潰,這個是一次突發事件,人類經濟發展還是螺旋向上的。

    疫情造成了經濟低迷,後面疫苗能夠出來,控制得當,全球經濟就會慢慢恢復了。

  • 7 # 馬兒呀你慢些走

    從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出現在以來,短則五年,長則二十餘年,全球經濟總會經歷過一場場腥風血雨的洗禮。然而每一次洗禮之後,世界經濟都會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本次調整甚至都算不上崩潰。全球經濟不出五年,定然達到更高峰。

    1929年的經濟崩盤,才算是影響人類發展的大事。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爆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在歷經10年的大牛市後,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

    一週之內,美華人在證券交易所內失去的財富達100億美元(以世界金融金融市場總量和影響力計算,當時的100億美元,可以摺合現在的十萬億美元),農場主為了銷燬“過剩”的產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訊號,美國往地獄裡衝!”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當時不論是美國的股市投資者,還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資人絕對不會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價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潰以後,要等待整整25個春秋,股價才恢復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1929年10月的最後10天,集中了證券史上一連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即遭大筆拋售,全天拋售量高達600多萬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動記錄器到收盤1小時40分後才記錄完最後一筆交易。

    10月23日,形勢繼續惡化,《紐約時報》指數下跌31點。

    10月24日,這一天是股市災難的開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剛剛開市,股價就如決堤之水轟然下洩,人們紛紛脫手股票,全天換手1289.5萬股。紐約數家主要銀行迅速組成"救市基金",紐約證券交易所Quattroporte理查德·韋尼親自購入股票,希望力挽狂瀾。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的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週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9點,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來了。早晨10點鐘,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開市,猛烈的拋單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人人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經紀人被團團圍住,交易大廳一片混亂。道·瓊斯指數一瀉千里,至此,股價指數已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紐約時報》指數下跌41點。當天收市,股市創造了1641萬股成交的歷史最高紀錄。一名交易員將這一天形容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勢不止,滑至198點,跌幅高達48%。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下午30萬億美女)的財富消失,這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

    道瓊斯指數從9月3日到12月20日股指,下跌近40%;至1932年年終指數下跌了84%,市值損失超過 70%;再次回到1929年時股指的高點已是25年以後的事了。

    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同時,股災鏈鎖反應引發經濟危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紛紛來臨。

    從1929年到1933年這三年中,有5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汽車工業下降了95%。1929年,通用汽車公司的生產量從1929年的550萬輛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萬輛。到1933年,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

    經濟水平倒退10年。從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連續出現了14個季度的經濟負增長,累計負增長為-68.56%。

    股市崩潰的1929年,失業率為2.5%,之後失業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達到創記錄的25%,這意味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失業。

    與此前幾次小型危機不同的是,1929年的經濟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工業化國家。世界國際貿易從1929年的686億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億美元、1931年的397億美元、1932年的269億美元和1933年的242億美元。

    在"大蕭條"中,企業破產109371家,重工業生產的縮減尤為嚴重,作為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標誌的鋼鐵、汽車和建築等行業的衰退更是明顯。

    據1932年9月《幸福》雜誌估計,美國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8%的人無法維持生計(1100萬戶農村人口未計在內),流浪人口達200萬,僅紐約一地1931年一年中記錄在案的倒斃街頭的案件就有2000餘起。這一時期出生的兒童身材矮小,後來被稱作"蕭條的一代"。

    危機期間,一方面生產過剩,消費緊縮,導致商品積壓;另一方面普通美華人卻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貧困。為了維持農產品的價格,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燬"過剩"產品,用小麥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進河海,使這條河變成"銀河"。

    由於人們普遍對未來缺乏信心,導致社會道德進一步淪喪,盜竊、鬥毆、兇殺案件層出不窮。羅斯福就職之日,胡佛送給新政府一句話:"我們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我們無能為力了。"

    從1929年到1933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從2036億美元降為1415億美元,降幅高達30%。銀行系統首當其衝,破產數高達10500家,佔全部銀行的49%。1933年以後,美國經濟進入長時間的所謂"特種蕭條"時期。儘管有"新政"等緩和危機的措施,美國經濟仍然復甦乏力。

    1929年經濟危機真正的解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對於交戰一方是殘酷的,但是對於觀戰方卻是幸福的。經濟危機歸根到底是“供給和需求”的嚴重失衡,而戰爭是解決供需失衡的有效辦法,戰爭產生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車輛、藥品等裝備、人力、資金需求,更因為交戰摧毀了供給能力,進一步放大。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開始,193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打響,歐洲、亞洲、非洲幾乎所有國家全部捲入戰爭,僅有孤懸南美的美國得以遠離戰爭。戰爭導致工業製成品需求快速增長,美國過剩的生產能力迅速被消化,甚至供不應求,出口不斷增加,就業持續回升,經濟重回快速增長渠道,美國進入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其中41年到43年GDP平均增速連續三年達到讓人瞠目結舌的17%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戰龐大的破壞力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和亞洲,1945年戰爭結束,海外需求迅速下降,美國經濟應聲而落重回負增長,為了避免出現新的經濟危機,美國從1948年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國家戰後重建,而馬歇爾計劃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被歐洲人用來進口來自美國的工業品和原料的。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贏家,美國不但最後打贏了戰爭,而且在經濟上美國發了戰爭財,據統計資料顯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美國擁有的黃金佔當時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75%以上,幾乎全世界的黃金都透過戰爭這個機制流到了美國。而美國的崛起,是站在被戰爭摧毀的歐洲和亞洲的肩膀上,美國走出大蕭條的真正動力也源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通常老師罰抄真的能讓學生記得住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