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佛緣閣古美術
-
2 # 安心閒聊
青銅是合金屬,黃銅是純銅,純銅的延展性比青銅好,但是,作為鑄造大炮的材料,要講求炮管的硬度,這裡純銅就沒有優勢,青銅裡含有錫,硬度遠超過黃銅,所以在鋼炮出現之前,鑄造大炮還是用青銅。
-
3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實際上無論是青銅還是黃銅都很適合鑄造火炮,因為兩者都具有硬度高、導熱性好、耐磨損、化學性質較穩定、韌性好、易於鑄造等優點,尤其是黃銅,如今在很多歐美國家,廣泛使用的是黃銅子彈殼而不是鐵質子彈殼。
在中國,由於缺乏足夠的銅,所以子彈殼大多使用的是鐵然後外面鍍銅,也就是覆銅鋼技術,不過很多手槍子彈以及高精度步槍子彈還是使用黃銅彈殼,畢竟黃銅機械效能要比鋼殼更加優秀。
但很多時候古代仍然使用青銅鑄炮而不是黃銅鑄炮,是因為黃銅比青銅更加難以獲得。
在古代歷史上,黃銅並不是單純指如今意義上的銅合金,而是銅合金的本色,就像如今我們所發掘出來的很多青銅器,實際上在鑄造好之後也是黃燦燦的十分好看,只不過經過水和空氣的長期氧化之後,變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銅綠色。
黃銅中的金屬鋅是非常難以獲得的,因為鋅的沸點在906℃,但是當碳和鋅礦共熱時,冶煉爐內的溫度很快高達1000 ℃以上,而金屬鋅就氣化了,不易為古代人們所察覺,只有當人們掌握了冷凝氣體的方法後,單質鋅才有可能被取得。
世界上最早發現並使用鋅的是中國,在10~11世紀中國是首個大規模生產鋅的國家。明朝末年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一書中有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煉鋅技術的記載。
而在歐洲,在1668年,佛蘭德的冶金家P. Moras de Respour,從氧化鋅中提取了金屬鋅,但歐洲認為鋅是由德國化學家Andreas Marggraf在1746年發現的,而且的確是他第一個確認了其是一種新的金屬。
鋅的稀缺使得黃銅無法在那個生產力落後的年代投入武器裝備的大規模生產中,相對來說青銅的使用就要比黃銅早的很多,在公元前的世紀中,人們就廣泛使用青銅在兵器、祭器、禮器上,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圖書館收藏的11世紀希臘手抄本中列舉了1磅銅與2盎司錫的合金,即8比1的比例,這與後來使用的炮青銅相近。
而且青銅強度高且熔點低,材料更加易得,非常適合大規模冶煉。
因此相比難以獲得的黃銅,青銅才是人們鑄炮的首選,像在19世紀出現的拿破崙炮,就是由青銅鑄造。這跟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也有很大的關係。
-
4 # 千古小地瓜
古代的冶煉受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如窯爐溫度 窯爐材料耐火性等 。有些方法也能煉出好材料但是成本太大不能量產 頂多打造個神兵利器什麼的,青銅是在長久年代裡改良的非常成功的合金了, 硬度 延展性 還有產量都可以滿足要求 ,黃銅質地太軟 做兵器都不合適 造火器就更不行了
回覆列表
你好藏友!因為古代青銅的冶煉技術比較成熟,青銅的耐磨性與柔韌性比較好,黃銅比青銅的耐磨性要好一些,但柔韌性不如青銅,所以鑄炮青銅要比黃銅更合適一些(這裡面有個知識點,真正的黃銅是明代嘉靖年才有的,如果發現明嘉靖以前的銅件器物是黃銅的,那基本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