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季汐駿
-
2 # 李根居士
你的感覺是有道理的,世間所有的事物,只要是物質的,都會有誕生,發展,衰敗,消亡,這個過程,時間有長有短。任何事物也都遵循著盛極而衰,這是事物的普遍規律。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精神文明的引導,代領,發展,選擇,所以文化,技術,相輔相成,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陰陽相和,大道初成。順道而行天長地久,逆道而行,必將滅亡。所以,歷史上如果是軍隊佔領一個國家可以,但是如果文化被人家滅了,基本這個民族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
3 # 雪中夜話
有個疑問:有什麼文明不是人參與創造的呢?迴歸正題。
我認為盛與衰是事物的平衡之道。當個人作為盛的既得利益者時,我們會認為衰敗是件悲傷且難以接受得事情,然而作為等待著下一個興盛名額的待獲利者來說,我們很開心看到這種衰敗,並且還要一起加速它的衰敗。
這在上一個既得利益者看來這是可恨到極點的事,可對待獲利者來說我們會認為自己是正義之師。
再深入探討,前一個興盛的事物已經佔據太多的利益,讓它保持下去,它勢必要擠壓其它事物的生存空間來支撐它浮在雲端的興盛。
這樣,你是否還會認為一直保持興盛會更好呢?
人造文明由盛轉衰是因為有缺陷,衰不代表斷絕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事物,這也是人們奮鬥的動力,這樣才會生出一種向上的希望。
所謂驕兵必敗道理也差不多,如果認為自己完美至極,那他就會不由自主停下腳步,陷入一潭死水之中。
這時有挫折向他襲來,其實也是一線生機,如果把握住,由衰轉盛也不是沒有機會。如果錯過時機,自然就會被歷史的浪潮掀翻大船。
但只要一息尚存,根基仍在,曾經興盛的人造文明再問鼎峰,就是另一段超越自我的傳奇。
-
4 # A天問
所謂物極必反的道理吧!世間萬物皆是如此
一、封建經濟的巔峰
中國歷史上的經濟,經唐之後,宋朝為最,要不是因為宋朝不是一個“天下”的國家,那麼宋朝可以稱為是中國封建時代發展的巔峰。
宋朝的主要賦稅收入,並不是傳統的農業賦稅,而是經過經濟貿易收取的工商稅。
在宋朝時期,中國的主要城市都慢慢轉變成商業城市,此時經濟已經由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古(相對於遠古時代)自然經濟轉變為以城市為基礎的商業經濟。
尤其是在沿海方面,各種船舶載貨量比起陸運更加划算,商品運量大,利潤高,使得自宋朝之後,中國南方一直比之北方要更為富庶。
在政府方面,進士及第的文人逐漸進入政府,一步步取代世家大族,而宋代,也是文官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朝。(這也是宋朝武力孱弱的一個原因,世家大族的力量被削弱太慘,甚至滅亡)
從北宋發展起來的道學延伸到了南宋,朱熹集其大成,構建了理學的系統。這一思想體系以儒家倫理為主,以絕對的“理”作為基礎。“理”,乃是永恆而超越的秩序。宋代的道學和理學,建構的基石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合稱“四書”。這個以“理”為基礎的秩序,成為儒家學說的主要架構。儒家理想主要的要求是保持倫理的實踐,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的秩序。一個結構性的理論往往是保守的,已經完成的結構不容許改變;人必須活在結構之內,而不是改變結構。
元朝之後,仁宗重開科舉,元代科舉以“四書”為儒學根本,以朱熹的批註為標準的解釋。於是,朱學成為官家認可的正統。因功名利祿所寄,朱學之外的各種儒學遂無立足之地,這一以結構統攝個人的思想方式成為官方支援的理論,中國的儒學思想系統就此僵固。
朱子學的普及,也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經由學術與政治,維持了長期的穩定,停留不變。程(程顥、程頤)朱體系對於已經取得政權的統治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控制工具。因此,明太祖驅逐元朝統治者,建立明帝國之後,不僅延續了朱子學的正統地位,而且刪去《孟子》的民本思想,以保證君臣上下的相對地位。帝國的威權就此與儒家穩定的結構密切結合。
二、從士子變成奴僕
蒙古帝國統治中國也是分兵佔領,分兵駐防。他們沒有真正的稅收制度,在需要物資或糧食的時候,便派出軍隊,四處搜刮。中國正史《元史》等漢人士大夫編著的典章制度,多是漢人學者一廂情願地盼望元王朝能夠做到之處。
整體說來,元朝時期的中國,“漢人”和“蠻子”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如上一節所說,象徵性的科舉,分為左、右兩榜,漢人和蠻子的一榜,取錄人數遠比國人和色目那一榜少。錄取後被授予的官職,也比國人、色目低下,大多隻是“教諭”之類的閒職。
佔領中國時的蒙古,乃是一個依靠暴力統治的帝國,而繼承元朝的明代,以中國農民為主力的革命,從蒙古手上奪回了中國。明代革命,本是以明教信仰團結起來的抗元活動。在朱元璋將要建國時,才得到儒家學者的支援。
前文我們提到過,直到宋朝,進士集團才逐漸取代了世家門閥,宋朝以前的朝代更迭,都是世家大族之間的更替。這些世家大族因為其源遠流長的傳承,自有他們的文化道德標準,而朱元璋卻是一個出身草莽之人,明朝出現了與之其他朝代迥然不同的情況。
然而朱元璋建立的皇權,表面看上去與之前漢人建立的皇權幾近類似,但是實質上卻有非常大的區別。現在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屠殺功臣最為瘋狂的一個開國皇帝,而且朱元璋死後,靖難之役又是一輪排除異己的清洗行動。在朱棣繼位的永樂,不過開國三朝(其中還有一代短命朝),真正有威望可以跟皇權抗衡的文武老臣以及他們的家族近乎死傷殆盡。此時皇權全無約束,這使得,明代皇帝的絕對專制,超過了漢代以後的任何王朝。
而且明代官吏體系,朱元璋廢除宰相,皇帝直接管理政務,諫官、言官幾乎不能按照法定的職權約束皇權。明代的“庭杖”,常常當廷活活打死批評政權的大臣。在這種暴力皇權下,文官制度根本沒有能力去平衡皇權。
加上明代的太監,權力出自內廷,卻可以干預政府的政務,擁有極大的權力。宦官監軍制度,使其得以隨時干預備政府單位的一切軍務政事。臭名昭著的錦衣衛、東廠,隨時可以逮捕、拘禁、處死官吏與百姓。明代這個政權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專橫暴力。
明代的專制政權,不鼓勵任何向權威挑戰的思想。朱元璋恢復科舉制度時,規定讀書人只能讀“四書”,其中,《孟子》還必須刪節,去除他認為對君主大不敬的章節。“四書”的解釋又只許遵循朱熹的註解。這種桎梏思想的做法,造成了明代讀書人思想範圍的狹窄和偏頗,他們正如《儒林外史》中形容的讀書人那樣,只會按照固定的題目做沒有原創性的文章。他們對“四書”的內容甚至並不瞭解,但只要能背誦模範文,就可以應付考試。
之後清軍入關,明朝覆滅。然而,清朝不僅延續了明朝的專制獨裁、封閉保守,還更具有徵服王朝的特性,以被征服者為奴,不容許任何挑戰現實的想法。
中國從秦始皇以後,政府和內廷,基本上是平行的內外兩個單位。政府官員並不是皇帝的私人奴僕。漢唐朝廷都坐而論道,大臣們都有座位;宋朝以後,僅宰相必須站著回話;明朝雖然十分專制,朝廷之上動輒以廷杖懲罰官員——但是,大臣還是坐著和皇帝對話的。只有在清朝廷上,舉朝匍匐跪拜,人人口稱“奴才”(現在的電影電視太不尊重歷史了,清一色的三跪九拜高呼萬歲,這其實是清朝的套路)——這是一個皇權最凌辱官員的時代,更不要說凌辱一般的百姓了。三百年來,在這種統治氣氛之下,一般百姓,甚至士大夫,其自尊心都已經被斫喪殆盡。
至於清朝的文化傳承——清朝不僅僅接納了明朝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科舉制度以八股取士,只考“四書”,而去“四書”的解釋以朱熹注為主體。年年考試選上的都只是會寫“時文”的書生,對於政務並沒有真正的體會。清政府一開始就對中國儒生的批判時政十分戒備,他們一方面羅致人才,以高官厚祿收買人心;另一方面大搞文字獄,整壓漢人的民族主義。
可以說,中國兩千年文化的演變,到了明清之際,長期的傳統已經衰敗,再生的生機也被扼殺。清朝一代,雖然儼然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卻只是消耗了幾千年的文化,沒有給予其重生的機會,更沒有具備繼長增高的資源和環境。中國文化的毀滅,可說就在“明社既屋”之時(明朝建國的時候就被推翻了)。言念及此,為之扼腕。
古代中國的歷朝歷代,僅唐宋時期對商業發展未設阻撓,其餘歷朝歷代,無不重農輕商,資本主義在中國,在元朝滅亡宋之後,就失去了最佳時機。而明朝僵化的統治,更是葬送了最後的一線機會。至於清朝?不提也罷。
三、歐洲中世紀的覆滅
歐洲黑暗混亂的年代一直持續到十四五世紀,將“主的榮光徹底散步在歐洲之上”的教廷擁有了比之世俗皇權更大的權力,權力滋生的腐敗和傷風敗俗之事處處可見。從上到下,這個號稱神聖的權力集團,實際上已經不能滿足教眾的精神需求。群眾對教會的不滿,長期累積,逐漸形成一股反抗心態。
而教廷隨後根式大肆兜售“贖罪券”——教宗號稱持有赦免教徒罪孽的權力,如果向教會交納奉獻,就可以讓教皇赦免其罪行,從而在死後不至淪入地獄,甚至可以進入天堂。
然而這種論調跟基督教的教義大相徑庭。教廷之中有些人就認為,根據《聖經》的原意,認為教皇並沒有赦免人罪惡的權力,只有信徒自己因為信仰而得救。人能夠得到救贖,是因為耶穌基督替人承受了背棄上帝的原罪。
而且在這個時候印刷術傳入歐洲,在一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聖經》被翻譯成英文大肆傳播,這時教廷的《聖經》不再是所有人心中神秘之事,而是人人都可以自行了解的信仰。
世俗的君主,本來對屈服於教權就未必心甘情願,在教廷內部混亂的時候,這些世俗的君主怎有不趁火打劫之理?
於是這些君主對於各地主教對於教廷的抗議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各種新生的,不同的教義得以在歐洲大陸上林立。甚至還有英國亨利八世直接支援主教從羅馬教廷獨立出來,稱之為英國國教。
這些新生的教義後世統稱為新教,加上各國君主的推波助瀾,歐洲大陸的國家分成了兩個陣營——天主教的國家和新教的國家。
羅馬教廷不堪忍受,教會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名義,號召各國君主對“異教徒”進行武力鎮壓。這一系列鎮壓與反抗,長達三十年之久,歐洲各國都捲入戰爭之中。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宗教戰爭,實際上是各國君主和其民族為了建立主權而進行的針對教權和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戰爭之中,步兵戰術取代了騎兵的衝鋒陷陣,火藥帶來的炸藥摧毀了城堡,這兩項事物,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的根本。
此戰之後,羅馬教廷不得不承認新教的實力足矣和自己分庭抗禮,神聖羅馬帝國承認了新教國家的獨立地位。此時,歐洲的政權終於從教廷的神權之下獨立出來。
隨後的文藝復興,更是讓歐洲的思想形態可謂是脫胎換骨,從僵化呆板的宗教專權和粗糙的封建制度,到思想、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經過掙扎,擺脫舊日的包袱,創造了後世歐洲現代文明的發展契機。
四、大航海時代
歐洲地中海沿岸城市的發展,自古就是以商業貿易為主。然而在蒙古大帝國滅亡之後,奧斯曼帝國在地中海乾翻了歐洲列國的海軍,將地中海中部和紅海、波斯灣都收入囊中。但是奧斯曼帝國徵收鉅額的過路費,甚至還直接沒收船隻貨物,中西貿易在此時近乎完全中斷,這讓那些靠貿易吃飯的商業城市,日益艱難。
他們無路可走,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之前歐洲這些商業城市的船隻到東方,只需要沿著陸地的邊緣即可,但是現在此路不通,依靠歐洲大陸上君主和領主的支援,水手們開始開闢新的航道。
隨後,好望角的航道被開啟,麥哲倫繞過大西洋南段開闢了太平洋的航道。新航道的開啟,伴隨的則是巨大的領土收益,歐洲人開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以獲取財富。
而哥布倫向西出發發現的美洲大陸,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這直接獲得了一批巨大的財富,進而利用這些財富發展了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然後發展為近代的帝國主義。
假如沒有這一大批從美洲掠奪來的財富,單單靠舊大陸穩定的經濟狀態,就不可能累積這麼大的能量,造成影響如此久遠的巨大轉變。西方學者們討論西方的經濟史和現代發展,很少願意強調這一點:大批從美洲掠奪來的資金對歐洲發展的影響。但是我們必須還歷史一個公道:這一籃從天上“掉”下來的黃金,在世界歷史上造成了史無前例的大轉變,也造成了白人統治世界的近代史。
五、飛躍的三百年
歐洲的發展在17世紀以後,進入了飛躍。前面兩個世紀,宗教革命和啟蒙時代的開始,為歐洲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經過宗教革命,歐洲的政治制度擺脫了天主教會神權的約束。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瓦解,許多新的國家出現,而且呈現完全不一樣的國家體制。為了建立自己的民族認同和歸屬感,這些族群紛紛從語言、考古、傳說、神話和檔案之中,尋找自己的過去,重建自己的歷史,歐洲列國制度正式確定。
消費力量和新興商品的需求互為因果,將殖民地的生產能力和國際貿易結合為一。印度洋上、非洲沿岸、太平洋各島嶼和美洲各處,歐洲的資本投入當地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生產那些歐洲需要的消費品,又經過歐洲商人的船運,將這些本來價值不高的商品運到歐洲,以高價出售。這一進一出,就使歐洲列強的工商業都能獲得巨大的利潤。
歐洲啟蒙時代,許多學者開拓了現代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有許多技工借用新知識,發明了工業生產工具——蒸汽機的發明就是最重要的例證之一。歷史上,總以為瓦特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其實與他同時,已經出現了好幾種不同模式的蒸汽機,瓦特只是作了最好的改良。有了蒸汽機,不必使用馬匹拉動,一臺車頭就可以成為在礦場、農莊以及運送商品各個方面最方便而廉價的工具。熱動能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自古以來人力與畜力為主的動力。
這些新的工業資源本身,既代表了無窮的財富,也代表了國家之間努力爭奪的專案。工業革命正是上述重商主義的“姊妹”。在工業本身成為新的社會動力之後,工業生產品因為生產的量多又價廉,市場、原料和能源無不成為工業國家掠取重大利潤的工具。相對而言,無論是歐洲本身的作坊工業,還是世界各處的農舍生產業,都無法繼續存在於工業化以後的資本主義下。這個工業革命以後產生的掠奪力量,使歐洲的霸權處處橫行,無人能攖其鋒芒。
在歐洲列強爭奪資源和市場時,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也非常激烈。戰爭的武器隨著機器的發明,一天比一天更具有破壞性和殺傷力。火力越來越強大的槍炮代替了冷兵器,機動的戰車和坦克車代替了馬隊。海上戰艦的噸位、速度和火力,都與日俱增。戰爭不再是個別戰士之間的決鬥,而是依靠大量資源和組織一決勝負。到了20世紀,飛機不僅作為交通工具,也是空中作戰的武器,戰爭更是成為立體的鬥爭,前方和後方也不再有明確的界線。
17世紀以後,三百年來人類自相殘殺的能力,正是隨著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國家作為集體終極組織,以及各種工具的發展同步進行。
四篇文章,我們差不多可以明白,在宋朝之前,偉大的中華帝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力量。
盛極而衰,否極泰來。
領先發展的東方文明,在明清兩代的僵化統治之下一落千丈,顢頇(man han,都是第一聲,糊塗而又馬虎的意思)五百年,時時在災難之中,幾乎無法自拔。
皇權希望穩定,卻不知道穩定的另一面就是僵化。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對內對外都因為僵化而不能作出適當的調節,這樣的政權終究會陷入困境,成為不能撐持的腐朽結構。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後現代文明,正在逐漸呈現,在這貞下啟元的階段,東亞這批中國文化的子孫何以自存?何以作更好的發展?一個最重要的警告:視野不能狹窄和短促,結構和思想不能僵化,在面對未來時,不要自限腳步,自設藩籬。來日多難,也多機緣,如何自求多福,全在我們自己的選擇。
遺憾的是,人類社會可以有的最美好的圖景早已被如此詳盡的描繪出來,可是我們從來而且以後也大概沒有那般的幸運親眼看見這樣一副圖景的存在。
-
5 # 默默的潛行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文明,很多文明都由興而衰,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人類歷史上有很多學者都在追尋人類不同文明興衰原因,得出結論都不同。我認為影響文明興衰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因素:人類活動和環境氣候變遷,這幾點的變數相互作用,致使人類歷史的文明走向帶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在人類社會發展程序中,以其獨特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某種人類群體社會發展狀態可稱之為某文明。人類發展是一個逐步前行進步的過程,有的文明不能很好適應當前人類發展,必然被逐步淘汰和覆蓋,一個優秀長久的文明必然經歷不斷完善修正補充的過程,變得日漸成熟,這個世界沒有一成不變的文明。
-
6 # 阿杰在日本
簡單地說,盛極而衰,是宇宙規律。
沒有什麼能逃脫這個規律,當然也包括人類文明。
是生命就一定會有生老病死,
非生命就一定存在成住壞空。
而作為生命衍生出的文明,也必然有產生到興盛,盛極必然衰落。
至於能不能衰落後再次興盛,達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則取決於陰陽善惡正反雙方的博弈。
-
7 # 畫個雞蛋吧
人造文明都是建立在科學的發展上的,當科學的發展無形中加速了全人類生活的發展,人們走在了各個圈各物種的最前段,萬物之主,高高在上,擺脫了生物鏈的約束,享受著無上的幸福。
沒有別的物種可以威脅到人類,除了人類自己,科學的發展建立在方便快捷,但是卻是以消耗地球資源為前提的,比如服飾,用紙,用水,取暖,美食,石油,垃圾,汙染……哪一項不是取之過度,只要有錢,取之不盡沒有錢,限量使用。
生活發展到今天除了需要,更多的是盈利,仔細去想,哪一項不是提前獲取資源,獲取的是子孫後代的資源,揮霍資源,活在當下,當然這一切也是生物的天性造成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只能說,資源有限,取之有度,適量就好。
-
8 # 春城文揚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也如電
應作如是觀
有生就有死
只有無生才能無死
“我”是永恆
找到“我”
就得到真理
-
9 # 點線面體
人類文明雖有曲折但總體是前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之前燦爛的文明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文明的興盛衰落有偶然和必然因素。科技的進步會讓原始社會逐步向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轉變。在此過程中會逐步丟失原始文明。工業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現在處於工業文明,所以封建文明中不利於社會發展的因素會漸漸消失。
首先所有的文明都要適應時代發展,不然都會被社會拋棄。文明盛極而衰的現象多半是科技進步所導致。近現代我們的文明是空前的,在過去一百年裡社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種文明得到了史無前例的融合。我們現在稱地球為地球村,可以看出人們交流越來越頻繁;在此過程中難免會讓現有的某些文明消失。中國傳統文化雖然燦爛輝煌,但在全球文明的融合中必將丟失很多;雖然可惜但也是融合造成的必然後果。
其次由於人類發展很多文明已經很完善,故此要想去改動或者新增都是很難的。例如中國詩歌是華夏五千年藝術的結晶,想要超越何等艱難;與其這樣不如汲取精華,哪怕添上一筆也是錦上添花。一本《易經》已經把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描繪的很完善,我們只用去遵循便可以了;要想再加上任何一句話都是畫蛇添足。
再次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工業產品過剩使得很多工業必將向科技文化領域過渡。現有階段的工業文明也將逐步衰退,這是切回發展的必然後果。但我相信新的文明秩序會很快佔據主導,必定會在此輝煌。
-
10 # 小象日記
你這個問題非常好,我看到你這個問題以後,我進行了較長時間的一個思考,我會問自己人類是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呢?佛家說因果迴圈。人總是處在一個輪迴的過程。輪迴的意思就是一個旋轉運轉。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一個過程。大到一個宏觀的世界,小到一個命運的個體,都是從出生成長,衰老到死亡的一個過程。這過程不論貧富,地位還是種族均是如此往復。不論是人類,動物植物,哪怕一粒小小的雨滴,都是有出生形成和消亡的一個過程。我想這樣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就構成了一個運轉的世界。現代世界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既然是人類創造的,就也逃脫不了人類個體的命運。所以這個世界也會有文明的興衰。只不過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不是一代或幾代人能看到的,或者說遇見到的。中國有句古話叫物極必反。當人類對這樣一個星球的資源進行無盡的採掘的時候,總有一天資源會消耗在人的手裡,同時也會被人類的貪慾所侵蝕。隨著人類的慾望不斷膨脹,人類控制這個星球的工具也會不斷地升級。最終人類控制星球的工具會反噬人類自己,人類會因自己的慾望和貪婪深受其害,也許這就是星球的興衰起落,人生的終結。
-
11 # 暮暮超人
熵,是一個物理概念。一個讓人絕望的概念。熵増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
-
12 # 柏林熊
盛極而衰: 指一個事物如果強盛到了極點 那麼他離衰落的時間就不遠了。道家哲學指陰陽互動,欲觸極則而反。
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指人進化脫離了動物與生俱來的野蠻行徑,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規則社會,例如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等。人類所建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統稱為人類文明。文明發展具有周期性和加速性。
雖然很多朝代都經歷了盛極而衰,改朝換代。例如比較知名的幾個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但是我認為文明程序並不會被終結,只是相對的發展速度緩慢,將來還會有新的發展。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下面的圖表中(來自BBC中文),將多種文明的生命週期進行比較。其中,作者對文明的定義是在其所處的地域內,有農業、有多個城市、佔軍事主導地位、有延續的政治架構的社會。根據這種定義方法,所有帝國都是文明,但所有的文明並不一定都是帝國。如果文明開始瓦解必定會導致人口迅速減少、身份丟失、社會經濟複雜性不斷下降。緊接著,隨著政府失去了對暴力的掌控,公共服務開始崩潰,社會秩序開始混亂。文明瓦解學專家、歷史學家認為文明的瓦解也可能有自然災害作為導火線開始,逐步瓦解整個社會。
-
13 # 愛說話的老王
回答
首先來說,你要從這個字面去理解的話“人造文明”與“自然文明”這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後者的主語“人造”和“自然”
那麼什麼是“人造文明”?顧名思義就是“由人類創造的古今燦爛文明”。那麼什麼是“自然文明”那就是由大自然天然創造的“文明”。
但是,大自然真的會“創造文明嗎?”答案是會的。只不過它體現的形式與我們人類創造文明截然不同。
比如,大自然早在人類誕生之前的數億年,就創造了輝煌的幾千萬代“地球生物文明”演化歷史。如果沒有這個自然生物演化歷史。就沒有人類。
我們人類是十分決絕的習慣“定義理解”的生物。我們會定義“文化,文明”之間區別。這個特別是西方人。他們會把“文化”與“文明”刻板的定義。畫上一條紅線。按照“百分比計算”
而因為西方思想傳播,所以沒有人認為“大自然有文明,有文化”,所以西方古人肆無忌憚的破壞,掠奪,踐踏大自然的文化與文明。
這就是圈養出來他們今天的後人都是“強盜邏輯”和“自然法則”的族群思維。也就一點不為過了。
但是,中國古人講究“尊重天地,信封自然”。所以,中國古人把大自然看做是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世界體。而不是“可以隨意任由他們宰割”的自然無知覺體。
這就是可以造就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自然天成的燦爛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強盜邏輯,弱肉強食的野蠻思維。
綜上所述,因為人的思維,價值觀不同,所以人造文明都是代表了建造者的對於自然思維的以及其他意志的體現。
而這種非自然地人為文明,他與大自然本身不是一個“結合體”。就好比“移植心臟”產生了排異。所以就必須要人來不斷維護修繕他。他才能確保久遠。
但是,多數人類秉承了“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的狹隘民族主義思維。所以,當一個優勝民族滅掉了另一個民族。人類就要把這個民族一切徹底從地球上消滅。或者是,雖然沒有人為消滅。但是,失去了人的維護。就被大自然“排異”不斷的消亡。
-
14 # 涼山彝族民俗文化館
如果我們不清楚智慧與文明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我們就是盲目的,無異於矇眼而行。我們生在智慧文明中而不認識智慧文明,豈不悲哀?我們知道智慧文明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資本,智慧文明使人類不斷脫離愚昧落後的狀態,使人類走向隨心所欲的自由之境。人類早已經不可能放棄智慧文明的生存方式,人類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依賴自然與自身本能生存的狀態之中。智慧與文明都是不可逆的變化過程,人正走在一條不歸路上,這是事實。
-
15 # 滄溟稚話
看了您的問題和您的回答,首先您並沒有任何例子證明你的言論,完完全全是您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為。
其次您所論證的詭道,人與自然的關係,實際上僅僅只是人類文化中極其縹緲的一部分。
人類文明永遠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前進,螺旋代表著階段性的興起與衰亡,上升則是人類文明的方向。
人類歷史經歷了奴隸制,封建制,和現代制度,無論哪一種都經歷了興起,鼎盛,衰落,但這並不是佛教或者印度宗教中的盛極必衰,而是一種更加客觀更加理性的規律。我們不妨拿手機舉例子。
軟體象徵著制度等等一切文化含義上的東西,硬體象徵著生產力。隨著軟體的更新,硬體如果一直維持不變手機會越來越卡,直到有一天手機報廢。代入到現實中,更換手機就相當於更換生產方式,但是生產力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
夏商周到秦到辛亥革命,文化科技都是不斷進步的。
如果非要說歷史的退步,那也只有中世紀的歐洲才能稱得上文藝上的退步,聖百花大教堂的穹頂經過百年之後,由布魯內萊斯基參考羅馬建築圖紙建成。而現代資訊都錄入計算機中,幾乎不存在資訊丟失這麼一回事。
您另一個依據,自然。在您的論點中我看到了一些環保主義者的觀點。我們不排除維護生態多樣性
是對人類有好處的。但維護生態多樣性的目的和出發點都是為了人類而不是為了地球。我們保護地球實際上只是保護我們自己,我們無法在地球毀滅的情況下生存,僅此而已,但如果您說人類不保護環境就會滅絕,這一點我是不認可的。
任何事情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會引起不同的反應,假如您看到了一隻導彈發射的前半段一直在向上飛就認定這顆導彈會一直飛到宇宙的邊緣,這明顯是不合理的。
當以後環境問題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的問題時,人類自己就會去調節,比如開發新能源,比如節能減排,等等,這不會影響人類文明的繁榮,只會使人類向更加集約能源的方向進步。
還有您說的詭道,人確實會有一種向上層模仿的心理,就比如說鑽石,鑽石是當年在好萊塢電影中求婚場景中的軟廣告效應,將鑽石代表著永恆的愛這一概念擴散到人心中。這是資本家為了賺更多的錢而開發的新套路,我不否認他是因為炒作而升值,但價值的定義該由誰定義呢?
由他本身的價值?很多裝飾,藝術上的東西,或者說一切非生活必需品的東西,它們原本並沒有價值,決定價值的是市場。如果否定這一點,無異於否定了人類20萬年來積累下來的文明。
-
16 # 愛晨妃
因為人造的不是自然的,自然的是順應了道的宇宙規律生髮成長,鼎盛衰亡,是有著頑強生命力和宇宙及自身規律韻律節奏的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事物,而人造也許恰恰是為了附和人們的人和或者地利一時之需,用完了也就廢了,即使不廢也是沒有絲毫變化沒有生命力和新鮮感的存在,因此人造文明很快就會盛極而衰的
-
17 # 南山荔林園
其實不僅是人類文明會盛極而衰,基本上所有事務都是這樣的。在人類目前已知文明中,兩河文明,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文明,古希脂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等等都是有過非常有高度的人類文明,有的文明也延續了幾千年,雖然現在人們還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消亡的,但他們必然是走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再由強轉弱,只到消亡的過程,這過程或許有外在原因,但其內在原因應是根本。
華夏文明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常說的五千年文明按考古實證的也只有三千多年,是現代人類文明中存續時間最長的。縱觀華夏文明也是起起落落,由弱到盛又由盛到弱幾輪轉換,目前又再次處在一個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從華夏文明的幾輪起起落落可以明顯體現出文明的興衰取決於文明圈的內部,是決定性因素,但外因也相當重要。以近代中國為例,由於清政府腐敗,閉關鎖國,不清楚也不去了解外面世界的飛速變革,還自以為是世界老大,整個文明落後,陳舊,固步自封。結果造成中華文明上百年的沉淪,甚至差點被個小島國滅國,在我們遣責侵略者對中華文明的破壞時更應該反省自已,是如何從一個人類文明的頂峰滑落到任人隨意欺凌的地步。
如同一個人的發展,當在困境中時會不斷奮進,但當取得巨大成就時,相當多人會忘忽所已,自以為是,從而逐步走向下坡路。人類文明和人性是一樣的,人類文明越發達,實際上對人類越危險,因為人性是貪婪的,總是希望對自己有利,一旦人性失去控制,對人類文明的破壞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次比一次死亡人數多,假如未來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第四次世界大戰,說不準就是人類文明的滅亡。
反觀回以前那些蘇美爾等古文明,他們又何嘗不可能是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自我滅亡?再比如人類文明發展到現在已極大消耗和破壞地球生態環境,又何嘗不可能破壞到某個極點後造成環境或氣候的極鉅變化而讓人類大規模消亡?這都是人類文明盛極而衰的體現。
-
18 # 若凝文創
有可能出現,當人們都在為人口爆炸感到擔憂時,人口萎縮的跡象已悄然顯現,當越來越多的變得自私麻木,美其名曰理性,不再相信真誠與熱情時,人類文明就會盛極而衰!
-
19 # 應覆天雜評
機器人解放人類的同時,又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敵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工業文明帶給我們的是便捷,高效,他們的出現,人類逐漸養成了不動腦,不動手的壞毛病。甚至對機器人產生依賴。這是對人類消亡毀滅的開始,值得深思和警惕。試想,媳婦是機器人,她可以滿足你的慾望,想生孩子也簡單了,試管嬰兒即可搞掂。我認為這是對人類思想,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傳統文化的毀滅性摧殘。離開人情冷暖,天倫之樂,只是一具沒有思想的殭屍而已。
-
20 # 都是個人想法
世間萬物都逃脫不了盛衰更替的變化,文化同樣也是。不僅僅包括人造文化,非人造文化也會由於各種因素產生盛衰更替。盛衰更替的變化,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不確定性的客觀和非客觀因素所導致的比較多。簡單的說,盛衰變化,人之常情,起起落落才是萬物生長的理論,不必糾結於一件事物是否會長久或衰亡,尊重自然規律的更替變化,順從自然就可以。
回覆列表
在地球幾十億年的歷史中,人類這幾十萬年的文明根本算不上什麼,在宇宙歷史長河中很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
人類破壞環境,貪圖享樂,向地球索取了遠超所需的物質,凡事有個限度。地球不斷包容人類,可是人類不斷挑戰地球的底線,所以當那個度被打破以後,就會有諸如地震、火山、隕石之類的出現,毀滅人造文明,然後又經過成百上千年,恢復如初。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或許還有很多個文明,或許還出現過類似“人類”的物種,到了一定的度之後都被地球吞噬,重頭再來。
或許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大智慧生命體,人類不過是她豢養的寵物罷了。
人造文明的衰落,驗證那樣一句話:盛極必衰!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