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萬語不如讀讀原文來得有效:
同齡人中最早和哈利相遇的就是馬爾福,看看馬爾福的表現:
破壞規則、自我吹噓
趾高氣揚、缺少尊重
毫無來由地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其實小孩子的事兒,也不用太看三觀。畢竟小孩子三觀還不成熟,可能還只是欠調教,但是馬爾福的行為特點表現他根本不是個能接受教育的人。
從頭到尾,這小子都是在說自己的事兒,自己的觀點,對哈利那邊只是浮皮潦草地問一下,然後自說自話。比如:
你打過魁地奇沒有啊?——沒有。——我打過,我打得好,我爸爸也誇我,我應該入選球隊……
結果是“哈利覺得自己太笨了”。
而同樣的話題,羅恩是這樣聊天的:你不知道魁地奇?我來給你講講!有四個球,七個隊員,是這麼玩的……我看過比賽,是這樣的……我有錢了要買自己的飛天掃帚……比賽精彩極了……
一個是吹噓自己“我好牛逼啊!”,一個是“這東西太好玩了,這麼好玩那麼好玩,一起入坑吧!”
你說誰更有吸引力?
再比如說到各自的家庭,馬爾福是:你父母呢?——他們都去世了。——哦,對不起,他們也是巫師吧?——應該是吧。——我覺得blabla……
人家父母去世了,你不聞不問,扯起你那套觀念來了?有沒有點尊重?
而同樣是家庭話題,羅恩是:首先先關心的是對方:你父母去世了,你住在麻瓜那裡,那你怎麼樣?你過得好不好?
等哈利把話題引回到自己,並表達了對自己的羨慕後,他說的也一直是“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好”。
隨後還覺得“自己話太多”。
雖然也是說自己的事兒,但是卻表達出來了平等和尊重,此前此後都讓哈利有機會介紹自己的情況。
這種禮貌和尊重,讓兩人打一開始就“對對方的家庭都很感興趣”。整個通讀哈利和羅恩的首遇,會覺得大部分篇幅是羅恩在給哈利講,這很正常,因為哈利什麼都不知道,突然來到魔法世界,肯定是羅恩給哈利介紹,但是整個過程中,羅恩也隔三差五地詢問哈利的見識,比如“麻瓜世界的照片不會動嗎?好神奇!”、“這就是神秘人乾的嗎?你還記得嗎?……哦,對不起,我盯你看太久了”,以及一起吃零食,你羨慕我知道的多,我羨慕你零花錢多,這樣的對話各自有所側重,才是平等的。
其實赫敏一開始也給人一種自高自大又好管閒事控制慾很強的感覺,仗著自己是學霸,什麼都看不順眼,什麼都管。
但是區別在於,赫敏的這種表現是出於進入魔法世界後不適應而展現的一種過度防禦,因為自卑而產生的一種變態自傲,這邊缺了那邊她要找補回來。
她是渴望和別人交朋友,平等交流的。
“你學習不如我,我可以幫你呀,讀讀這本書對你有幫助,我給你制定個時間表……”
而馬爾福是,
“你不會打魁地奇?我可會,我從小就打,我打得可好了,我應該進球隊……”
所以,問題在哪兒?觀念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馬爾福從來沒有表達過一點尊重別人的意思,一直都是自己是最正確的,最重要的,自己的認知是最對的,自己的才華是最需要展示的,自己的觀點是最需要表達的。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跟他交朋友的願望?
他打心裡就認為自己和別人不平等。
最後再來看一下握手環節:
首先先解釋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羅恩笑什麼。
羅恩笑是因為馬爾福的名字就是很可笑:
Draco是天龍星座,Draconic是“似龍的”的意思,這麼取名字在英語裡很中二,近似於“我叫龍傲天”,臺版翻譯“跩哥”其實某種程度上很準確。
況且羅恩只是“咳了一下”,化解了這個問題,其實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但是馬爾福卻容不得別人對他的一丁點“不尊重”,立刻借題發揮拿家族說事兒,“多得養不起”,然後含沙射影地說“我的家族是高貴的,他們是另類”。
這種握手,是示好嗎?這是挑釁!
是在哈利面前宣稱自己是高貴的,跟我混吧有肉吃,別站錯隊了!
小小年紀誰教你的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只有一個可能:他的成長環境裡,除了這些沒別的。
所以哈利憑什麼碰他這種握手?憑他出言不遜目中無人嗎?
是我我早扇他了。
哈利忍著給了他最後一點面子,儘可能禮貌地說了“我想我分得清誰是另類,多謝了。”
雖然滿滿的諷刺,但畢竟還留了點面子。馬爾福要是有半點照顧別人情緒的意願,也該聽出這裡面的不滿情緒了。
結果馬爾福直接正面diss兩人:
我要是你我就小心點,別跟這種不三不四的人混,你爸媽就這德行樣。
這一句話噴了多少人?把兩個人的家庭放一起噴,還揭哈利父母的傷疤!
這是完全不在乎哈利的感受啊。
你告訴我哈利有什麼理由握這種人的手?
跟這種人做得了朋友嗎?
朋友是平等的,但在馬爾福的眼裡只有上下,沒有平等。
哈利選擇跟誰握手,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這事兒沒有如果。
千言萬語不如讀讀原文來得有效:
同齡人中最早和哈利相遇的就是馬爾福,看看馬爾福的表現:
破壞規則、自我吹噓
趾高氣揚、缺少尊重
毫無來由地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其實小孩子的事兒,也不用太看三觀。畢竟小孩子三觀還不成熟,可能還只是欠調教,但是馬爾福的行為特點表現他根本不是個能接受教育的人。
從頭到尾,這小子都是在說自己的事兒,自己的觀點,對哈利那邊只是浮皮潦草地問一下,然後自說自話。比如:
你打過魁地奇沒有啊?——沒有。——我打過,我打得好,我爸爸也誇我,我應該入選球隊……
結果是“哈利覺得自己太笨了”。
而同樣的話題,羅恩是這樣聊天的:你不知道魁地奇?我來給你講講!有四個球,七個隊員,是這麼玩的……我看過比賽,是這樣的……我有錢了要買自己的飛天掃帚……比賽精彩極了……
一個是吹噓自己“我好牛逼啊!”,一個是“這東西太好玩了,這麼好玩那麼好玩,一起入坑吧!”
你說誰更有吸引力?
再比如說到各自的家庭,馬爾福是:你父母呢?——他們都去世了。——哦,對不起,他們也是巫師吧?——應該是吧。——我覺得blabla……
人家父母去世了,你不聞不問,扯起你那套觀念來了?有沒有點尊重?
而同樣是家庭話題,羅恩是:首先先關心的是對方:你父母去世了,你住在麻瓜那裡,那你怎麼樣?你過得好不好?
等哈利把話題引回到自己,並表達了對自己的羨慕後,他說的也一直是“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好”。
隨後還覺得“自己話太多”。
雖然也是說自己的事兒,但是卻表達出來了平等和尊重,此前此後都讓哈利有機會介紹自己的情況。
這種禮貌和尊重,讓兩人打一開始就“對對方的家庭都很感興趣”。整個通讀哈利和羅恩的首遇,會覺得大部分篇幅是羅恩在給哈利講,這很正常,因為哈利什麼都不知道,突然來到魔法世界,肯定是羅恩給哈利介紹,但是整個過程中,羅恩也隔三差五地詢問哈利的見識,比如“麻瓜世界的照片不會動嗎?好神奇!”、“這就是神秘人乾的嗎?你還記得嗎?……哦,對不起,我盯你看太久了”,以及一起吃零食,你羨慕我知道的多,我羨慕你零花錢多,這樣的對話各自有所側重,才是平等的。
其實赫敏一開始也給人一種自高自大又好管閒事控制慾很強的感覺,仗著自己是學霸,什麼都看不順眼,什麼都管。
但是區別在於,赫敏的這種表現是出於進入魔法世界後不適應而展現的一種過度防禦,因為自卑而產生的一種變態自傲,這邊缺了那邊她要找補回來。
她是渴望和別人交朋友,平等交流的。
“你學習不如我,我可以幫你呀,讀讀這本書對你有幫助,我給你制定個時間表……”
而馬爾福是,
“你不會打魁地奇?我可會,我從小就打,我打得可好了,我應該進球隊……”
所以,問題在哪兒?觀念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馬爾福從來沒有表達過一點尊重別人的意思,一直都是自己是最正確的,最重要的,自己的認知是最對的,自己的才華是最需要展示的,自己的觀點是最需要表達的。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有跟他交朋友的願望?
他打心裡就認為自己和別人不平等。
最後再來看一下握手環節:
首先先解釋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羅恩笑什麼。
羅恩笑是因為馬爾福的名字就是很可笑:
Draco是天龍星座,Draconic是“似龍的”的意思,這麼取名字在英語裡很中二,近似於“我叫龍傲天”,臺版翻譯“跩哥”其實某種程度上很準確。
況且羅恩只是“咳了一下”,化解了這個問題,其實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
但是馬爾福卻容不得別人對他的一丁點“不尊重”,立刻借題發揮拿家族說事兒,“多得養不起”,然後含沙射影地說“我的家族是高貴的,他們是另類”。
這種握手,是示好嗎?這是挑釁!
是在哈利面前宣稱自己是高貴的,跟我混吧有肉吃,別站錯隊了!
小小年紀誰教你的這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只有一個可能:他的成長環境裡,除了這些沒別的。
所以哈利憑什麼碰他這種握手?憑他出言不遜目中無人嗎?
是我我早扇他了。
哈利忍著給了他最後一點面子,儘可能禮貌地說了“我想我分得清誰是另類,多謝了。”
雖然滿滿的諷刺,但畢竟還留了點面子。馬爾福要是有半點照顧別人情緒的意願,也該聽出這裡面的不滿情緒了。
結果馬爾福直接正面diss兩人:
我要是你我就小心點,別跟這種不三不四的人混,你爸媽就這德行樣。
這一句話噴了多少人?把兩個人的家庭放一起噴,還揭哈利父母的傷疤!
這是完全不在乎哈利的感受啊。
你告訴我哈利有什麼理由握這種人的手?
跟這種人做得了朋友嗎?
朋友是平等的,但在馬爾福的眼裡只有上下,沒有平等。
哈利選擇跟誰握手,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這事兒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