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融入大海
-
2 # 享之1997
儒家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家、國的健康執行機制,如《三綱五常》等,一個家庭健康和諧的標誌是:丈夫剛強有擔當,妻子溫柔體貼相夫教子,兒女聽話孝敬長輩……
所以在一個家庭內部,妻子不能強勢,妻子若強勢,家庭矛盾會增多,子女教育也會出問題。
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要因勢利導,切不可太強勢,父母的強勢往往導致兩種結果,一是兒女叛逆,二是兒女懦弱。隨著孩子的長大,作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弱勢一些,培養孩子敢闖敢幹的精神,這樣孩子才會有出息。
家庭是情感停泊,包容抱持,在外面風雨中受傷,回家療愈的地方。
把家庭變成審判場,非要爭個對錯,佔理高低,或者以家務付出,養育孩子等來交易,佔領道德高點打壓別人,暗示強化別人的負疚感,這些種種“強勢”大錯特錯。
另外,還有一種強勢叫“控制,操縱”。往往以愛你為名,為你好為旗號,實行控制你之實。例: 剝奪你的自身感受:男子漢不準哭!
打壓或捧殺你的自覺行動:吃了洗個碗都不能幹!(或:吃完了居然能自己洗碗,好聰明啊!)
突破你的心理界限,干擾你的專注……
但反過來說,在家庭裡強勢的人,往往“外強中乾”,內心是沒有安全感很脆弱的。要知道,人活著是用一顆熱氣騰騰的“心”活著的,不是靠“腦子”精明厲害算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