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海888
-
2 # 漢子詩人
《2020北京*穀雨*》
高樓萬丈
一身恨
京城柳花
淚紛飛
桃梨粉紅
無心品
滿眼口罩
不見人
-
3 # 悲道
古語詩言志,詞言情,每個經濟和政治的時代不同,都會爆發出不同的文化語言,而詩詞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唐詩宋詞元曲明文到清朝的小說到今日網文都是文化逐步發展和開放不斷提高容量和心的表達而
而已!
詩與詞常被人合稱為詩詞,其實詩與詞是有明顯區別的。從風格來看,詩與詞的最大區別,就是詩言志而詞言情。
中國文學有一個重要的傳統,就是“文以載道”。詩,也要講“詩教”,因此“詩言志”,是古詩的一個重要特點。
古文的“文以載道”,古詩的“詩言志”,好處就是重視詩文的思想內涵,體現詩文的倫理道德價值,在讀古詩文當中,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進而引領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古代文人寫詩作文的重要追求。所以,古人讀書,他們沒有思想品德課,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妥。因為古人在讀詩文的時候,就接受了大量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說,古代的語文老師,在教語文的時候,順帶把思想品德也教了。
但是,如果詩文過分強調“載道”、“言志”,這種“高大上”一統天下,難免也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文學藝術,之所以讓人喜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打動人心,讓人感動。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明珠,應該有感動人心的力量。過分強調詩歌的思想意義,強調詩歌的道德價值,強調詩歌的政治正確,雖然很有“意義”,但人們也有可能會覺得沒有“味道”。打個比方,國歌很能體現愛國情感,但天天唱國歌,也沒有意思吧?如果到歌廳K歌,你要是唱一首國歌,搞得歌廳裡的人,都要起立給你行注目禮,就很沒意思。
詞,在中國的文學體裁中,具有非常微妙的地位。因為詞在開始的時候,其中完全沒有倫理和道德的思想內涵。為什麼叫詞?其實就是歌詞。從隋唐開始,中國出現了一種新興的音樂,詞就是配合這些新興音樂的曲調來歌唱的歌詞。詞,就是歌詞的意思。這種歌詞,最早是在民間流行的。所以,詞從一開始,就像現在的通俗流行歌曲一樣,並沒有高深的思想內涵。後來,一些文人士大夫們,他們覺得這個歌曲的音調很美,很有意思,所以這些文人,就開始參與到填寫歌詞的隊伍中來。因為文人參與詞的創作,詞的文學水平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就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但是,文人填好了詞,也還是要讓人演唱的。
因此,詞與詩,從內容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李清照在《詞論》中說:“詞別是一家。”就強調了詞與詩的區別。
說起李清照,一般的說法,就是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當然是女詞人,她寫的詞水平非常高。其實,李清照的詩也寫得挺好的。我們來聽一下李清照寫的很有名的一首詩《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慷慨雄健,借古諷今,正氣凜然,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對當權者主和派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的指責,擲地有聲。其浩然正氣,傲然風骨,千年之後,我們讀來,還是讓人肅然起敬,也會讓那些投降賣國者感到無地自容。
接下來,我們聽一首李清照的詞: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詞作。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別後思念,寫下這首詞。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透過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這種愁情,是離別相思之愁。
接下來,我們再聽一首李清照寫的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是李清照的後期作品。李清照本來生活在官宦之家,過著上流社會的優越生活。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加之丈夫去世,國破家亡的慘痛,使李清照飽嘗艱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於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詞中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著意渲染愁情,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悽苦。
看過李清照的詩與詞,對比之下,我們就不難理解,“詞別是一家”,詩與詞,還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從思想內涵來看,“詩言志”,“詞言情”,是詩與詞最大的差異。
因為“詩言志”、“詞言情”,從內容來看,體現出來的差別,就是“詩莊詞媚”。就是說,詩顯得莊重,詞顯得嫵媚。因為“詩言志”,詩多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因為“詞言情”,詞則多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從語言風格來看,詩多嚴整莊重,詞多婉約媚俗。
當然,後來蘇軾蘇東坡開創了詞的豪放派,改變了“詩莊詞媚”的傳統,亮明瞭“以詩為詞”的觀點。從此,詞分為婉約、豪放兩派。豪放派的詞,從思想內容上來看,就與詩沒有多大的差別。蘇軾開創了詞的豪放派,開拓了詞的表現能力,拓展了詞的境界,提升了詞的格調,對詞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貢獻。豪放派的詞人,以蘇軾和辛棄疾最為有名。在中國文學史上,將蘇軾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下面,我們來聽兩首蘇軾寫的江城子。這兩首江城子,一為婉約,一為豪放,大家可以體會詞中婉約與豪放二者的差異。
先來聽《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筆力矯健,氣勢雄壯,慷慨激昂,豪放曠達,氣象恢弘,一反詞貫有的柔弱格調,充滿陽剛之氣。是豪放派的經典之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是一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詞風清麗,纏綿悱惻,婉轉悲悽,情真意切,是典型的婉約派詞風。
下面,我們再來看兩首詞,感覺一下詞的婉約與豪放區別在哪裡。
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岳飛的《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看完之後,想必大家能感婉約與豪放的區別有更深刻的印象。
-
4 # 葛諸亮
首先,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流傳至今,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大家知道,詩在唐代達到高潮,詞在宋代達到高峰。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的學者,都在詩詞的“詞”和“句”上進行研究,進行“煉字”,以達到最佳效果。最有名的莫過“推敲”兩字的故事,以此,也說明詩詞的“詞”和“句”的考究由來已久。也為詩詞作者接受。
其次,詩詞的篇幅字數所限,必須對“詞”和“句”進行考究。一首詩格律詩或一首詞,對句數、字數、篇幅都有嚴格的要求和限制。詩詞不象其他的文學作品可以長篇大論,可長可短,寫成幾百上千或過萬。五絕只有二十個字,七絕只有二十八個字,五律、七律也分別只有四十個字和五十六個字。“一首詞”同樣也有嚴格的字數要求和限制。而且每首詩詞都要準確的表達作者的立意,說出作者想說和想表達的意境,弘揚什麼,諷刺什麼,都要講清楚,講明白。所以,對“詞”和“句”進行考究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詩詞的“詞”和“句”是構成詩詞的重要元素。寫格律詩要遵循基本五要素,即篇幅、平仄、押韻、對仗、黏對等,寫詞也要按詞牌名的詞譜進行填詞,沒有對所用“詞”和“句”進行考究,也沒有辦法寫詩或寫詞的。對“詞”和“句”的考究是最基本的工作。
讀詩詞,品詩詞,寫詩詞,是高雅的文學修養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詩詞愛好者越來越多,現代媒體也充分有利於詩詞愛好者的學習,為愛好者搭建的良好的學習平臺。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詩詞,品詩詞,寫詩詞吧,豐富我們幸福人生。
-
5 # 連金祥
詩詞對"詞""句"都很考究那是必須的。對"詞"“句"不琢磨,不推敲,不用美妙的好的"詞""句",就沒有好意境,發揮不出深意,就寫不出好詩詞。
-
6 # 關東啄木鳥
詩詞是一門精湛的語言藝術。詩詞以文言文為表達工具,因此詩詞創作一定要了解古漢語的語法知識,包括古漢語的特殊詞法和句法。好的詩詞不但要注意到其格律美和意境美,更要加強練字練句,使得字句更凝鍊精準。家喻戶曉的古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
7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煉字煉句不如煉意,
下聯:忘言忘形旨歸得意。
橫批:所有一切詩詞曲文旨歸深諳與行知天道生生不息千秋永續的自白。
註釋:
1.何謂“詩詞曲文”?詩為韻文(韻律和諧、朗朗上口、一氣呵成、韻味無窮)、聯文(唯物辯證、對立統一)、象文(取類比象、道法自然、物異理同)、短文(大道至簡)、美文(賞心悅目)。詩言志、詩無邪,興觀群怨;三詩風雅頌,風聽風發聲,雅心中塊壘,頌歌功頌德,風最難;三辭賦比興,賦直抒胸襟,比取類比象,興浮想聯翩,比最難;三德(德為天道的代稱、別稱與簡稱)真善美,真宇宙、地球、天道只有僅有一個,善在真前提下的有用無害,美在真善前提下的賞心悅目,美最難。詞為詩餘(餘為邊角餘料,下同)、曲為文餘、文為曲餘,詩為源頭,詩詞曲文順流而下,對語法修辭的要求漸次降低;所有一切人類社會語言文字、文藝科技、文化文明,皆旨歸“詩意”,亙古至今。文,包括所有一切科技論文。辭,即語法修辭。平仄,不足論。為何?因沒有任何人,在說話前,先考慮平仄,再整理語言邏輯,實為“文字獄”的“翻版”,戴著“手銬腳鐐”舞蹈,甘願為“奴”,遠離“詩言志”、“詩無邪”、“興觀群怨”詩的功用(潛在功能與顯在作用)。
2.“詩詞曲文”功用為何?世界的本質,為數學。任何個人、家庭的際遇及其取值區間,作為自變數,皆從屬於社會這個因變數,最終皆從屬於全世界人類社會這個函式。民眾創史寫史,英雄代言代行,為天地、古今、蒼生,歷史、時代、民眾,聽風、發聲,集大成。所有一切人類社會語言文字、文藝科技、文化文明,皆旨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深諳天道、行知天道”,“生生不息、千秋永續”。詩,最古老。古人類,面對天崩地裂、洪水猛獸、天災人禍,百思不得其解,“天問”成為詩的源頭,人群聚集、深夜篝火、驅除猛獸,鍋碗瓢盆、隨性敲打、手舞足蹈,一人問天、眾口一詞,從牙牙學語、結繩記事、口口相傳,到文字創立、記錄歷史。詩啟蒙肇始語言文字、文藝科技、文化文明,旨歸天道哲學,亙古至今。
3.“詩詞曲文”為何“推敲”?煉,為熔鍊、鍛鍊、錘鍊等。為何“煉字”、“煉句”、“煉意”拾級而上?煉字不如煉句,煉句不如煉意,亙古至今。為何提倡“得意忘言、得意忘形”?(1)形質裡表、釐清源流;(2)唯物辯證、對立統一;(3)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4)深諳與行知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天下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聖賢治理、舉賢任能、唯才是舉、野無遺賢,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物異理同,民本無為、民主共和;(5)葉無兩同,河無兩踏,人無兩似,物異理同;(6)天地自然五行木火土金水,人類社會五行經政文軍民;(7)新水德“淨升孕”,替代舊水德“下讓隨”;(8)《新道德經》,替代舊《道德經》;(9)《新三字經》,替代舊《三字經》;(10)“新三綱八目”,替代舊“三綱八目”,新三綱:順天應人、民主共和、德善美政,八目:格致正誠修齊治平;(11)“新橫渠四句”,替代舊“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絕學繼往,開萬世太平;(12)呼喚時代最強音,全世界人類生活生產“高碳”,不可繼續、持續、永續,正重蹈旅鼠、恐龍覆轍,瀕臨冰川世紀,事實不爭,正如毛潤之先生所說:唯有大哲學家,包括大倫理學家出現,中華民族各民族大家庭,才能力挽狂瀾、救亡圖存、起死回生、再度復興,全世界人類亦然。“詩詞曲文”,絕不能只是僅是,舍質求形、捨本求末、舍源求流,“有病三呻吟、無病呻吟三”,停留於“心中塊壘”而忘卻“先憂後樂”,仍任重道遠。唯此,國家、民族、先賢、先烈、子孫、人類幸甚。
-
8 # 百味寫春秋一、詞的本源
詞的本名為曲詞或曲子詞,多由長短不一的詩句構成,所以,又稱“長短句”或“詩餘”,還有“近體樂府”、“琴趣”等別名。初為一種配樂文體,像樂府詩,後同樂府詩一樣,與音樂分離,成為格律詩的一種別體。己故著名學者王力先生說它是“一種律化的、長短句的、固定字數的詩”。詞,始於南朝,形成於唐而盛於宋,是一種獨立存在的須照詞譜填寫的詩體。詞的全篇字數是由詞譜規定的,詞句的平仄聲調及韻腳也是由詞譜規定的。
二、詞的分類詞按長短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58字以內的詞為小令,59至90字的詞為中調,91字以上的詞為長調。這樣絕對的按字數分未必恰當,但大致分一下會給填詞選譜帶來一些方便。
詞還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之別。“單調”指一段到底的詞,“雙調”指上下兩段詞句組成的詞,“三疊”、“四疊”即由三段或四段詞句組成的詞。
本來就是樂府舊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蝶戀花》等。
本來就是詞的標題,如《漁歌子》、《浪淘沙》等。
摘取本詞學句為名,如《憶秦娥》或“秦樓月”,摘自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後因白居易有“能不憶江南”句而改。
借取前人詩賦字句為名,如從江淹的“明珠點絳唇”中借取“點絳唇”為名,從吳融的“滿庭芳草易黃昏”中借取“滿庭芳”為名等。
從詞的字數命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念奴嬌》的別稱)等。
還有以物名、地名、時序命名的,不一而足。
四、詞的押韻詞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還有的要求押入聲韻,如《念奴嬌》、《憶秦娥》),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可以句尾押韻,有的還要求句中用韻;韻也不一定都押在偶句,可以通押,也可以隔兩三行一押。總之,詞的用韻比較靈活,但究竟怎麼押,全依詞譜規定。
詞的對仗也比較靈活,除極特殊情況外,對仗不對仗全憑作者定奪。對仗的要求不像格律詩那麼嚴格:一不要求平仄相對,二不忌同字,只要兩句字數相等,按律詩的詞語相對就可以了。例如: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平仄句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毛澤東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平仄句式為“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均非平仄相對;又如宋代王觀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毛澤東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均不避同字。
詞的平仄聲調多沿用律句,但又多不沿用律句的黏和對,自由度相對大一些。詞句的字數從一至十一不等。如何沿用律句呢?一字詞只見於《十六字令》,二字詞句多為“平仄”、“平平”,且多為“疊句”。三字句一般為律句的三字尾,四字句一般為七言律句的四字頭,五字句多為五言律句或一字領四字句“一字豆”,六字句一般為四字句的擴充套件,七字句多為七言律句,八字句多為三字句加五字句,九字句多為三字句加六字句或四字句加五字句,十一字句多為四字句加七字句或六字句加五字句。這樣,只要明白律句的四種基本格式,詩句的平仄變化也就瞭然於胸了。其中的“一字豆”就是一個字領幾個字的句子,“一字豆”無須點斷,只要讀時在一字後稍加停頓就行了。例如:”望長城內外”可讀作“望———長城內外”,“數———風流人物”等等。
當然,詞的用韻及平仄聲調等,必須依據詞譜。
最後,把李清照的《武陵春》呈現給大家,請賞析:
【武陵春】又名《武林春》。雙調,四十八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解答到此,水平有限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
9 # 浪花李
這裡所說的詩和詞,詩指唐詩,詞指宋詞。詩和詞的詞與句都很講究,是因為詩和詞本身固有的特點形成的。唐詩有古風和格律詩,它們都有固定的格式,以七言和語言為代表,古風或者叫做古體詩,雖然句間、聯間平仄隨意不作要求,但基本上都做到押韻。近體詩(格律詩)分律詩和絕句,句間要求平仄相間,聯間要求平仄相對,上聯下聯之間要求平仄相粘,偶句尾字押韻,律詩對頸聯、頷聯還作對仗要求;至於詞,都有詞牌對號入座,每個詞牌都有固有的押韻、平仄要求,有的詞牌還有對仗要求。所以詩詞對詞和句都很講究。
這裡還特別指出,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所謂新體詩,長短不一,不講格式,不需押韻,不講對仗,隨意而來,隨口而出,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以及媒體的吹捧,這種詩體被稱為民國以來的新體詩。然而最近我重複拜讀了李白的幾首詩,如“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等都是此類形式的詩,雖然形式自由,可是詩意濃濃,起承轉合連線,讀來鏗鏘有力,流傳千古。所以,現代詩不現代,不是民國的發明,是地地道道的李謫仙版。
-
10 # 軫念信箱
這裡所說的詩和詞,詩指唐詩,詞指宋詞。詩和詞的詞與句都很講究,是因為詩和詞本身固有的特點形成的。唐詩有古風和格律詩,它們都有固定的格式,以七言和語言為代表,古風或者叫做古體詩,雖然句間、聯間平仄隨意不作要求,但基本上都做到押韻。近體詩(格律詩)分律詩和絕句,句間要求平仄相間,聯間要求平仄相對,上聯下聯之間要求平仄相粘,偶句尾字押韻,律詩對頸聯、頷聯還作對仗要求;至於詞,都有詞牌對號入座,每個詞牌都有固有的押韻、平仄要求,有的詞牌還有對仗要求。所以詩詞對詞和句都很講究。
這裡還特別指出,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所謂新體詩,長短不一,不講格式,不需押韻,不講對仗,隨意而來,隨口而出,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以及媒體的吹捧,這種詩體被稱為民國以來的新體詩。然而最近我重複拜讀了李白的幾首詩,如“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等都是此類形式的詩,雖然形式自由,可是詩意濃濃,起承轉合連線,讀來鏗鏘有力,流傳千古。所以,現代詩不現代,不是民國的發明,是地地道道的李謫仙版。
-
11 # 一隅之間
詩詞對詞句考究。我們要明白古詩詞的一些表達手法:
1、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對主題思想的理解,對所抒情感的理解,對抒情主體形象的理解,對象徵意義的理解。
2、對所用表現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對詩詞語言的理解: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一、鑑賞詩歌的形象
鑑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透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徵,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暖色—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風發; 冷色—冷漠低沉、消極頹唐、孤寂淒涼。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詩中“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無比歡欣的心情。
B、透過動靜結合,相互映襯的手法開拓詩境,傳達情感。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詩中“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又突出顯示了“春澗” 的幽靜。
C、詩歌的形象有時與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各方面發生聯絡,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我們在鑑賞時要優先考慮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懷遠” 、“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悽楚悲涼”。 鴻雁——思鄉,信使; 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惋,至誠; 鷓鴣——思鄉,悽情;東籬——山塵脫俗之境; 菊花——高潔品質;楊柳——依依離別; 歲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鳥——自由。
且分析詩歌形象應注意景和情、物與 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b.託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詠石灰》)
c.感物傷懷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杜甫《絕句》)
二、鑑賞詩歌的語言
1、熟記常用術語,如:準確、生動、形象、傳神、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雋永、新奇、優美、絢麗、工麗、含蓄、質樸、自然、奔放等。
2、注意“詩眼”(“煉字”) 如:“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影疏淡,幽香縷縷,梅花神態活現。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明顯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用字新鮮,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
3、注意 “煉句” 由於詩歌篇幅、韻腳的約束或修辭的需要,詩人往往會對詩句進行特殊的處理,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古詩詞的語法知識,才能讀懂詩歌,進而鑑賞詩歌。
A、詞類活用 如: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悅,使……歡快;空,使……空明。
B、互文見義 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月籠罩著寒水,煙月籠罩著沙。 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花徑不曾緣客掃而今始為君掃,蓬門不曾緣客開而今始為君開。
C、倒裝 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杜甫《秋興八首》“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杜甫在這裡主要寫京城長安的風物之美,強調那裡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尋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三、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寓理於事: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兩大種,其中還有一種說理詩,雖數量不多,但影響頗大。這些詩都是透過具體事物來說理。
幾大詩人如杜甫、陸游、蘇軾的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蘇軾)——說明陷在裡面不能跳出來,往往被各種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觀書有感》裡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陸游的《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修辭: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要發現修辭,直接說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擬人——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誇張——強調和突出(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對偶——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鍊,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詩句——精煉含蓄;擴充套件內容;富有文采。 (這方面對課外閱讀量和歷史知識要求較高,但有時十分明顯。)
例如:姜夔《揚州慢》中杜牧的詩句;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拓跋燾的故事;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溼。”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修辭中有一點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襯。專用術語“以靜襯動”,“以響襯靜”。
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正襯(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
對比(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與最後一句) 通感,感覺器官的溝通。(李白“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此時的雪花彷彿是春風中盛開的梨花,香飄萬里。視覺與嗅覺溝通,詩人的情意飽含其中。)
明白了他們的表現手法,足以看出那個時候的詩詞語言的確是望塵莫及。是以,如此考究,值得我們學習一生。
-
12 # 大山之林
詩從古代《詩經》到古體詩後經歷了歷體詩,現發展到如今的現代詩,每個時期的詩都有不同的體裁風格。
只要是詩它對詞和句子都有考究,因為詩是精煉、凝縮的語言,用很少的文字語言敘述完整的事物。
從早期的古體詩到現代的白化文詩歌,只要在用詞和句上做到精湛準確,加上注意韻律就行了。而律體詩和詞受體裁規律的眾多限制,難度較大。律詩不但有一定的字數,而且有韻律、對仗,相粘等約束。詞是根據各種詞牌的不同字數規定,按照一定的韻律來填作的。
任何詩詞對詞和句都應有考究。因為一句話的意思可以有很多話來描述。詞也是一樣,一個詞它有很多近義詞和相似詞。不過,詞雖然相近但準確度和含義還是有區別的。就連一個單體字雖然意思相近,而用在詩上效果不同。正因為如此,就有了賈島的“推”和“敲”的用詞典故。
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為例: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首詩裡“雲深”兩字換作“山高”或“山深”兩字都可以,因為其一都代表在高山上,其二,不影響韻律,都是平聲韻。不過,“雲深”兩字涵蓋更多、更廣。首先,只有高山才有雲霧繚繞,間接指出山之高,而“深”字表明山巒迭嶂、山谷連雲廣寬。此二字不但表明山高而且有云,其義寬廣。
我們再以李清照的《攤破涴溪沙》裡一句為例: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這句詞裡“殘月”二字用得恰好。古人對月亮的稱呼有很多,而“殘月”即叫“缺月”,殘缺不全的意思。古人大都在不無美或不如意時用它,更多的是在失去對方時用到“殘月”二字。而在這首詞裡,詞人正是在失去丈夫和麵對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遇下,身心疲憊,久病臥床,孤獨寂寞時而寫的作品,這時,即使是看到最好的月亮,在她眼裡也是殘月了。
其實月亮不圓時,可以是“明月”、“皓月”等,詞人用“殘月”,是要符合她的處境。
詞有多種詞性,比如虛詞、實詞、形容詞和動詞等。在寫景詩裡,運用動詞能夠讓語句更生動、更形象,同時增加詩的動態美和層次感。例如: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詩人用“落霞”二字,而不用“晚霞”或“紅霞”等其它的詞語,因為一“落”字為動詞,把霞光曬落到孤鶩身上,相互交融在一起,共同齊飛,好一個動態美景。
又比如:
落花追蝶舞,垂柳逗游魚。
此詩中一“追”和一“逗”字,把落花追趕舞蝶的形態和垂柳挑逗游魚的形態描寫得維妙維肖,增加了詩的生動形象性。
詩也好,詞也罷,把句子中詞語用好了,整過句子也就好了。句子也要根據詩或詞意精心挑選,也是有考究的。前面講過,句子意思雖然接近,但具體是有差別的。例如下面兩句: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這兩句裡,一個是“風流人物”,一個是“英雄人物”看似相同,其實是有區別的。“風流”一詞最早出自《後漢書》,本意是風俗教化,如風如水,自然流行。後引伸為傑出的、對人類有影響力的人物。它範圍比較廣,層次比較低,其中包含貶義的成份。例如,指一個人作風不正,也稱“風流”人物。
《沁園春-雪》裡面,像成吉思汗殺人奪妻等有很多不好的形為,雖然稱得上風流人物,但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是人人崇拜的、具有崇高理想的或者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像戰爭年代的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都是英雄人物。
因此,詩詞的詞和句都是作者根據題材需要精心挑選的,都是有考究的。
-
13 # 琳同學的寫作專欄首先講一下,為什麼詩詞對詞和句都很考究?
這是因為詩詞具有凝練性。詩詞有固定的格式,要想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儘量多且清晰的意思,語言必須凝練。我剛才這句話如果讓古人來說的話,那就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言簡意賅”。所以讀詩歌需要一點想象力和耐心。
接下來,我就以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為例子分析一下詩詞的凝練性。
這首詞的原作是: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徘徊,不堪看。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這首詞中到底哪句話最好,歷來都有爭議。
王安石喜歡“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王國維喜歡“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那我們就分析這兩句話。
一、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菡萏”句是寫景。
菡萏就是荷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秋天到了,涼風吹起,池水生皺,荷花香銷葉殘。但是這裡也有詞人的匠心,一個是“愁起”。普通的詞人會寫西風起,但是李璟說“西風愁起”,一下子就帶入了情緒。
另一個就是“綠波間”,綠這個顏色很特殊,帶有哀怨、凝重和肅穆的感覺,它一出現,畫面就有了質感。
“還與”是抒情。
這句話省略了主語,所以大家覺得難懂。主語就是人,而且還應該是個女人。因為有“徘徊”兩個字。
朱熹有“天光雲影共徘徊”之句,他把天光和雲影兩個用物擬人化,說它們一起散步共動。李璟說“還與韶光共徘徊”,意思是女主人與時光一起散步。
這裡的時光是荷花從含苞、綻放到凋零的過程,這個經歷和女人的一生多麼相似啊。
就像梅豔芳《女人花》中唱的:“花開不多時啊堪折直須折”“若是你聞過了花香濃,別問我,花兒是為誰紅。愛過知情重,醉過知酒濃,花開花謝終是空。”情緒推進到這裡就相當濃郁了,所以李璟說“不堪看”,意思就是不忍心看。為什麼不忍心?因為我那美好的青春都凋謝了,我內心的寂寞如瘋草一般蔓延。
王國維說這句話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王國維十分欣賞這句話,這也在情理之中的,因為他當時深受悲觀主義影響且身處亂世中。在王國維眼中生命的底色是灰暗的,人的生命是偶然的,且充滿了痛苦和不確定。我想,這也是造就王國維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除了王安石,古代很多文人都欣賞這句話。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李璟搞出了新玩法,讓本來凝練的詩詞更加凝練。恨不得每個字都能表達好幾層意思。
“細雨夢迴雞塞遠”中“回”和“遠”的用法就極其巧妙。每個字都能表達兩層含義。
夢迴:第一層意思是女主人做了個夢,現在夢醒了,也就是從夢中回來。那女主人夢見了什麼呢?她夢見了雞塞。雞塞是一個邊塞小城,那也大概有她戍守邊疆的丈夫。所以,第二層意思就是從雞塞回來。
遠:第一層意思是在夢中女主人去了很遠的雞塞。第二層意思是現實中,雞塞離我那麼遠,我和丈夫的距離那麼遠。言外之意,相思好痛、寂寞好苦。
後面那句“小樓吹徹玉笙寒”是造景之用。如果拍電影的話,有這種愁緒的女主人應該放在什麼畫面內呢?李璟這個導演把她放到了細雨小樓中,背景音樂就是笙。寒,既是體感溫度,也是內心的溫度。
-
14 # 旅途寫意
詩詞對“詞”“句”都很考究,這與它們的產生到定型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詩”有“勞動說”,有人說詩是勞動的號子,而“號子”是伴隨著體力勞動,並和勞動節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可見詩從一開始就與節奏、韻律有關。
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詩就是《詩經》,不論是四言,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還是五言六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都因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明確的詩歌要求,但習慣到約定俗成,人們意識中對“詩”一如“歌”般對待,所以就有了“詩歌”之說!據說早期的詩歌就是伴隨著歌舞的。《呂氏春秋·古樂》就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闕”,意思就是說:古代葛天氏的音樂,演奏的形式是三個人拿著牛尾,踏著腳來唱八闕歌。
直至唐初近體詩的形成,詩便有了嚴格的要求,它對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做了嚴格的規範,這樣,入詩的詞句就必須按照詩的規範來選擇了!它不僅要求字詞高度凝練,而且還必須符合平仄音韻,所以,就出現了凝詞煉句的千古佳話,紛紛成為成為寫詩人效仿的物件,如“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鬚”的作者盧延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賈島,“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的袁枚,還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詩聖杜甫。這也強化了詩的“詞、句”考究。
詞的出現更是與“曲”有關,詞就是配合音樂而創作的歌辭,初名就是“曲”、“曲子”“曲子詞”。詞有“詞牌”,這“詞牌”是樂曲的名稱,也是詞譜,它對詞的格式、字數,平仄都有了嚴格的規定。所以對“詞、句”也是有考究的。
第二,從文學樣式上來說,詩詞是一種凝練文字的文學樣式,它要透過有限的字數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高遠的境界、博大的胸懷,所以,入詩的“字、詞”都必須有豐富的表現力,而成句後必須能給人言盡而意不盡之感。如大家熟悉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字無多字,詞無費詞,句更是一句頂百句,這樣大的境界胸懷,這樣深的哲理放在寥寥二十字中,不是高度凝練的字詞怎能展現這樣壯闊的場面。再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古詞句,表達了多少人思親的意願!所以,詩詞對“詞、句”是很考究的。
第三,“吟詩填詞”也道出了詩詞對“詞、句”的考究。“詩”要能吟,而這“吟”就是要有調,而有調豈不是要講究節奏,韻律了?而“詞”要填,“填詞”就是依照歌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自己其他格式來寫,這難道不是對“詞、句”的考究?
所以,詩詞對“詞、句”是有考究的!
-
15 # 一簾淡月照東籬
是的,詩詞的詞句都應該很考究,古來就有推敲一說,詩詞是用凝練、高雅、含蓄、蘊藉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感情和對周圍人和事物的認知的。下面分別談一下詩語的凝練、高雅、含蓄蘊藉這些特點。
首先談凝練,所謂凝練就是(文字)緊湊簡練言簡意賅。因為詩詞本身題材短小,不可能像其他文學作品那樣可以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紹社會環境政治背景等,所以每字每句不能有廢字,不能有重複的物像或者意近的物像,應該言簡意賅。前人詩中凝練句子很多,舉個例子: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短短十個字,六個名詞概括了季節(霜——秋)、時間(雞聲——早晨)、人物(人跡——早行的客人)、環境(茅店 月 板橋 霜)。何其凝練!
接下來我們談談詩語的高雅,詩的語言應該是高雅的,而不是低俗的。我個人認為詩詞應該是給人美的。所以並不是所有低俗的詞都可以入詩,雖然當代某些大家有時用詞很隨意,但我個人不贊同。
下面以古人的例項來說明詩語的高雅之美:
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則著名的故事,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就是謝道韞吟雪的故事:謝道韞是東晉女詩人,有一天大雪,她的叔叔謝安(東晉大詩人)身邊圍了很多子侄,他指著漫天飄飄而下的大雪,問道:“這像什麼?”謝安的一個侄兒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非常高興,大加讚賞。
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謝道韞才情非凡將雪比作柳絮隨風而飄漫天飛舞美感十足意境唯美。
這個例子說明同樣的物像用不同的比喻語言,雅俗立判。所以,好詩講究雅。
最後談一下詩語最重要的特點:含蓄蘊藉。古人說“詩貴深曲”貴在“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也就是說詩的語言不應太露太直,要委婉含蓄,要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
下面舉個古人作品來談一下詩的含蓄蘊藉。
七夕
[唐]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是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的。該詩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冷”字,形容詞當動詞用,“涼如水”不僅指夜色,也暗示宮女的心境。二、四兩句寫宮女深夜無聊去撲流螢、看牛女星打發孤獨的時光,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複雜感情見於言外,含蓄蘊藉很耐人尋味。
古詩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舉例,還望各位多讀細讀前人作品,慢慢體
-
16 # 憨憨代
中國的詩詞是一個數字遊戲。
1、句子是表達意思的基本單位,即“誰做什麼“,而詞不能,如“誰”,只是概念,沒有意思。
2、漢語是單音節語言,一個“實體entity”可以用單個詞表示,加上漢語愛省略,一句話的主語經常被省略掉,句子可以變成“做什麼”,如:
張弓,
逐鹿,
射箭,
喝湯。
據說這就是漢語最古老的詩歌(具體詞懶得去核對)。
3、兩音節太短促,加一些修飾或並列一些意思,會顯得更好,如:用力張弓。於是就有了詩經體:窈窕淑女(形容詞+名詞),君子好逑(主謂)。
4、屈原玩膩四個字的詩經體,把兩句合成一句,中間加了一個感嘆詞“啊”,如:窈窕淑女兮君子好逑,或:窈窕窈窕兮淑女立,玉樹君子兮好逑的很。
5、其他人不喜“兮”手段,於是就來了樂府,“卿卿復卿卿”,五言就流行了。
6、後來人複雜了,五個字太限制人了,那就玩七言吧。這時歷史車輪滾進了唐朝,這種體就叫唐詩吧。
7、宋人有點生氣,七言體都被唐人說盡了,我就把它改成長短句。這是我的發明,叫宋詞。
8、元人也想創新,可是七言不新,長短句被前人用過,那就在長短句上加一些口頭語的東西,如:你說是1234567,他卻道56789,噫,123,啊,456。突然發現這種格式很適合唱歌,而朝廷又不喜文章議論,詩人就寫這種詩為歌,叫元曲。
9、數字遊戲玩到頭了,後面的人沒的玩了,再玩起來的文字就叫明清小說了。
-
17 # 半壁江南
中國文化,最美是詩詞,必須考究
詩詞一般指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詩歌,而近體詩也是格律詩。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心言志,在言為詩。我們現在所感受、領悟和追尋的文化境界,最早來自詩詞。
因為詩詞語言非常的簡潔,又要考慮簡潔,又要考慮表達精準到位,那麼,詩詞的語言一定是考究的,一定是經過作者反覆推敲的。哪怕是作者隨口吟詠而出的,但凡是能流傳千古的名句,無一字不見功夫。
如果要尋找中國文化的美,那跟詩詞和詩詞所傳遞的境界一定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詩歌服務於勞動人民,那麼就要考慮到勞動人民在勞動中的需求。我們都知道,唱歌的歌詞一般都是琅琅上口的,同時又非常貼近人民大眾,所以流傳的過程當中,對詞和句都是千錘百煉的,在一定意義上講,這其實是最早的考究。
二、發展到文人寫詩、填詞,經歷了一種不自覺創作到有意識的創作過程,對遣詞造句就更加講究了。
《吳越春秋》這本書裡《彈歌》記載了先秦時期的一首民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如果是講粵語的朋友來讀這首民歌的話就會發現很有意思,現在的普通話和古代的發音是有區別的,而粵語是比較好地保留了古音。“竹”是個入聲字,而“宍(肉)”也是個入聲字,它們的韻相同(不信的話,找一個講粵語的朋友發音給你聽你就明白了。)所以,這首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在用詞方面,這首詩已經是非常考究的。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的普通話跟以前的讀音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透過一些方言比如粵語我們可以貼近古代的發音。在杜甫的這首《春望》裡面,深、心、金、簪這四個字用普通話讀,它們怎麼都不可能處於同一個韻部,但是用粵語來讀就能找到同一個韻部。很有意思。
以上兩個例子只是從讀音方面來做詩詞的推敲,我們可以看到,尤其是韻腳,詩詞是非常講究的。
最古老的民歌都非常重視遣詞造句,那麼到了近體詩和格律詩那就更加強調字詞句的運用。
三、寫詩填詞有規律,不是亂寫的。
我們先來講韻腳。古代寫詩填詞都有一本韻書,相當於現在的《新華字典》,要用什麼字來做韻腳其實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佩文詩韻》是清代科舉用的官方韻書。)
如果你的詩詞韻腳用了“一東”的韻,一般情況下你就不能隨便換韻,否則會被判定為韻腳有誤,那麼科舉就無望了。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學優則仕”,意思是學習好了才去當官,而學習裡面有一項最基本的技能就是,寫詩填詞。在這種情況下寫的詩詞對“詞”、“句”不考究都不行啊。
2.我們接著來講格律。
在詩詞創作,尤其是格律詩裡面,普遍遵循一個規律——“135不論,246分明。”
什麼意思呢?
在一首七言的絕句或者律詩裡面,對第一、第三、第五個字的位置平仄並不做特別要求,所以叫135不論。
但是在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位置,字的平仄有固定的要求。一般來說,平和仄這是相對的。第二個字如果是平聲,那麼第四個字必然是仄聲,第六個字必然是平聲。有一些詩它的246個字的位置並沒有按照這個規律去寫,要麼是古詩(不是格律詩),要麼是他故意打破這個規律,在後面才救回來。這種方法叫拗救。
你說,這樣的詩詞對“詞”、“句”是不是很考究呢?
詩詞對“詞”“句”考究,是一種嚴謹的態度詩詞雖然服務於大眾,但是它仍然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他在中國文化當中,扮演著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樣的角色是非常嚴謹的,也是非常需要考究的。
正是這樣一種在學習上的嚴謹的態度,影響到人們做其他事情的嚴謹。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知識遷移”,更準確說應該是“態度遷移”。用你在學習上的嚴謹的態度。來處理另外一件事情,你的這種嚴謹會讓你事半功倍。
所以古人說,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我們應當尊重詩詞、學習詩詞、創作詩詞綜合上面的表述,我們知道,詩詞對“詞”“句”都很考究,但是詩詞的確是服務於我們內心,服務員人民大眾的。把它束之高閣,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詩詞應該走進普羅大眾的內心,演化成為大家的言談舉止。這樣才能充分呈現我們禮儀之邦的深刻文化。
近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等以詩詞為核心的綜藝節目讓全國老百姓從新認識詩詞,激發大家學習詩詞的興趣,這就是比較好的傳承,最好的傳承,其實。是春風化雨地潤澤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讓我們體會生活,體會來自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相同或者不同的境遇和心態,從而,正面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我想這就是我們探討詩詞問題的另外一個意義。
生活有詩,心中有夢,人間有愛。
這是最美好的時光。
-
18 # 老街味道
問題:詩詞對“詞”“句”都很考究,你怎麼看?
優秀的詩詞的確對“詞”“句”都很考究,這種考究就是古人常說的煉字和煉句。除了這兩點,詩人還要注意“章法”的考究。
從字、句、篇三方面都要精益求精,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不過,在考究的同時,還有注意自然和流暢,避免過於明顯的“雕刻”痕跡。
一、“詞”的考究,煉字1、煉字
宋朝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說到:
作詩在於煉字。如老杜“飛星過水白,落月動沙虛。”是煉中間一字。“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是煉末後一字。酬李都督早春詩云:“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若非“入”與“歸”二字,則與兒童之詩何異!葛常之這裡的煉字,是指單個的字,以動詞為主。這種動詞往往是一句詩中的詩眼,例如“飛星過水白,落月動沙虛”中,煉中間的字:過、動;“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煉最後一個字:隱、聞。
另外,魏慶之還說,“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假如不是“入、歸”兩個字,那麼這兩句與孩子寫的詩沒有什麼區別。
2、典雅 菡萏與糕字
古人煉字的講究,不僅僅但是單個的動詞,對於兩個字以上的“名詞”也很講究。例如南唐中主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中,有這麼一句:菡萏香銷翠葉殘。
其中的“菡萏”是指荷花,《爾雅》 釋草第十三中寫到:
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在這裡用《爾雅》中的詞,除了平仄的要求外,更顯典雅。
古人用字,講究最為過分的有唐朝的劉長卿,據說:
“劉夢得作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詠》雲: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 《邵氏聞見後錄》五經是指的《詩經》、《易經》、《尚書》、《禮記》和《春秋》,這都是古代讀書人必學的功課。
宋祁笑話劉禹錫過於講究,不過我們可以看出來,古代讀書人詩中的字非常敏感,不好的字,就如同米飯中的沙子一樣,好的詩人是能夠感覺到咯牙的。
3、代字的使用
宋人沈義父在《樂府指迷》說到:
煉句下語,最是緊要,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如詠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又詠書,如曰“銀鉤空滿”,便是書字了,不必更說書字。古人用紅雨代替桃,用銀鉤代表筆,用青州從事代表酒等等,也是一種講究,不過有的時候,代字不可亂用,否則失之自然,令人生厭。
二、煉句句的講究,也就是古人說的煉句。元朝的李冶在《敬齋古今黈》提到:
賈島詩云: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此固無可取者。然倒其三二字雲。孤館留人雨,長江送客風。則便入詩家閫域矣。《敬齋古今黈》賈島有殘句: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這樣寫詩,是初學者,沒有亮眼之處,假如顛倒一下,寫成:孤館留人雨,長江送客風。就是詩人的語言了。
又俚俗壁閒語:風吹前院竹,雨灑後庭花。其鄙猥甚者也。若倒雲:後庭花灑雨,前院竹吹風。雖不能佳,亦粗可道也。乃知作詩煉句為先。《敬齋古今黈》另有句“風吹前院竹,雨灑後庭花。”更不好,假如改為:後庭花灑雨,前院竹吹風。雖然也一般般,但是比原句要好一些。
其實“後庭花灑雨,前院竹吹風”與“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句法完全一樣,相比於簡單的主謂結構(風-吹-前院竹,雨-灑-後庭花)要好一點。
仔細看一下這兩句,是狀語前置:
後庭(地點狀語)花(主語)灑(謂語)雨(賓語),前院竹吹風(同左);長江(地點狀語)風(主語)送(謂語)客(賓語),孤館雨留人(同左)。那麼更好一點的句法呢,文中提到的是:
孤館留人雨,長江送客風。這兩句,是偏正片語:
孤館(中)留人(的)雨,長江(邊)送客(的)風。孤館留人、長江送客是修飾語,雨、風,是中心語。
看過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同樣的詞語,至少可以使用三種句法:
風送長江客,雨留孤館人。主謂(修飾語)賓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狀語前置)主謂賓孤館留人雨,長江送客風。修飾語+中心語=偏正片語又:
風吹前院竹,雨灑後庭花。主謂(修飾語)賓前院風吹竹,後庭雨灑花。(狀語前置)主謂賓後庭花外雨,前院竹邊風。修飾語+中心語=偏正片語根據不同的押韻要求,不同的句法組合,可以選擇不同的句法,至於哪一種句法最好,則要看,這兩句在整首詩的配合,儘量與上下聯不要使用雷同的句法。
結束語煉字也好,煉句也好,不可割裂來看,一定要放在整首詩中的為之。煉字的講究也好,煉句的講究也好,以自然流暢為上,不必過於雕琢修飾。
不過,同樣的意象與字詞,使用不同的組合方式,一定會有不同的效果。魏慶之《詩人玉屑》還記載了王安石的一個故事:
題雲: 古木森森白玉堂,長年來此試文章。日斜奏罷《長楊賦》,閒制塵埃看畫牆。荊公見之,甚嘆愛,為改作“奏賦《長揚》罷”。且雲:‘詩家語,如此乃建’”煉字,即句中要有詩眼;煉句,即要學會詩家語的精髓。
-
19 # 山野文香
詩詞分古體詩、近體詩,詩和詞是不同的題材,詩一般講究格律完整,注重對仗工整,合乎韻律。如七律中的頸聯、頷聯要求同意位置的字或詞,應詞性相同,意思相反,講求對仗。律詩一般上句末尾的字,即使韻腳,用仄聲字,下句末尾字,應平聲,押平生韻,全詩一韻到底。
當然也要符合律詩要求,避免出現“合掌”、“失粘”、“失替”、“三平頭”、“三仄尾”等忌諱。
詞沒有那麼嚴格,只要依譜填詞就行。但是,詞也有對仗的格律要求,還有特別多的領字格式,如:看萬山紅遍中的“看”字,就是領字。還有其他特殊的要求,也不能馬虎,否則,就會出現不符合格律的笑話。詞相對易於作者發揮,填詞出意境優雅,思想性跳躍,婉約的好詞。如詞人李清照的一些詞,堪稱婉約派著名詞人。
總之,依韻填詞,按譜作詩,就必須嚴格要求,這樣創作出詩和詞都是考究的,符合格律,意象物像都很美。
-
20 # 古月今朝
詩詞對“詞”、“句”都很講究,是因為人們發現詩詞的韻律之美,這是一種欣賞之情。對於美好事物,人們有天然的追求與嚮往!
透過不斷研究總結,得到了詩詞的韻律規則,因這種規則可以複製精品,創造出高質量的詩詞,符合進化之道,是進步的表現!
因此詩詞裡所有的規則,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逐漸完善,直到今天這套體系!並不是開始就有現在這些限制,但是,這不是說就沒有限制,這是一個多少問題。
這就類似自由詩、現代詩歌等文體,正在經歷這一過程,時間可能會很漫長,但會越來越完善!不止當代文體在完善,古詩詞創作也在發展,至於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取決於審美觀,只有審美觀與創作規則達到某種平衡時,才會穩定下來!
回覆列表
一般人寫詩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寫詞。詞的難度比詩更難,要求更嚴格。因此,寫詩過程中,我們撐握了五律的平仄,七律的平仄,以及粘對、對仗的手法。還有如何進行拗救,如何避免犯孤平。只有在以上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更進一步來進行詞創作:我們知道詞最初稱為“曲詞”,是配音樂的。詞是長短句,但全篇的字數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可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雖然這種分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大概情況也如此。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兩個音節作一個節奏單位。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則最後一個字單獨作為一個節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