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修長城和修始皇陵,看似都是拉動內需的一種好的方式,畢竟國內大基建,讓很多相關產業的人員都有飯吃了。可是在秦朝這種事情成立嗎?真的有拉動內需嗎?

    對不起,這個真沒有,拉動內需是在有外匯的情況下才產生的一種說辭。而秦朝始終是一個封閉的,朝向針對自我的一個朝代。

    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外匯,外面的世界還比不上秦朝。所以秦始皇修長城和修始皇陵,都是一種耗費人力財力物力的事情。

    大基建工程,沒有外匯的支撐,只是表面繁榮。

    不斷賣地蓋樓,這似乎是近些年把城市變得豪華的一種方式。可是高樓遍地,真的是一種繁榮的表現嗎?我看未必是這樣。

    大基建工程,的確改變了城市的面貌,讓很多老房子得到了拆遷,新房子逐步取代老房子,現代化的氣息立刻就出現了。

    與此同時,大基建工程,還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但凡跟建築業有一點沾邊的行業,都能夠受惠,比如說建材行業、運輸行業、機械行業等等。

    可以說這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不過我們有沒有想過,讓這麼多老百姓掙了這麼多錢,這錢該花到哪裡去呢?

    於是乎所謂的消費升級也就這麼出現了,過去街邊的一碗麻辣燙,只需要七八塊錢。這樣消費多慢啊,於是街邊小店被取代了,大型商場出現了,商場裡一碗類似的麻辣燙,就要花上四五十塊錢。

    你質問為什麼這麼貴,人家會說,店租你給嗎?這話說得是有道理的,畢竟大基建工程之下,房價在蹭蹭蹭往上漲,這房租自然也就高了起來,畢竟是新的商場,房租高了,肯定是要轉嫁給消費者的,商家不可能做慈善,賠本賺吆喝,這就是消費升級。

    房價高了,你辛苦在工地上掙來的錢,自然也就很容易再次被吸納回去,這就是房產資金蓄水池的作用。你肯定會說,反正我又不買房,這個不用你擔心,你不買總歸有人會買,這就是人家有底氣的原因。

    為什麼呢?因為大基建之下的房產,綁定了孩子的教育,學區房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東西,為了孩子的教育,你只能把工地上掙來的血汗錢,再次撒出去。

    當然了,這裡存在一個買賣自由的情況,也就是說你可以不買。不買的人當然也會承擔一些其他問題,比如說孩子教育不到位,比如說房租年年在增長等等。

    所以說大基建工程,如果一直這麼玩下去,肯定是玩不轉的。光靠國內的這種拉動消費的方式,無法長期這麼玩下去。於是就必須要依靠外匯的力量。

    因為只有外匯大量進入,那麼你手裡的這些錢才能真正擁有價值。沒有外匯,那只有國內承認你手裡的錢有用,可是有了外匯,你的錢到國外去一樣是有用處的。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大基建可以搞起來的原因。

    秦朝大基建為什麼就不能拉動內需呢?

    秦始皇是個高瞻遠矚的皇帝,他13登基以後,就開始著手給自己修皇陵,一直到50歲死的時候,都沒能修築完成,還是靠他兒子胡亥添磚加瓦才搞定的。

    這一項大基建工程,帶動的就業,應該相當龐大了吧?據記載,巔峰時期,動用的工人多達80萬人之多。

    此外秦始皇還有一項大基建工程,那就是修長城。過去秦國、趙國和燕國這些北方國家,都有各自的長城,以此抵擋匈奴。

    秦始皇在一統天下以後,決心將這些長城都連起來,修築成為一條萬里長城,以此抵擋匈奴南下。這一項工程,動用了200多萬勞工。

    那麼幹這些活有沒有工錢呢?當然是有的。雖然是在服徭役,也就是國家規定的義務勞動,可是秦始皇依舊要給這些勞工們包吃住,再給點基本工資,要不人家打死也不願意來。

    可是貪官汙吏實在是太多了,一層層盤剝下來,真正落到勞工們手裡的,根本就沒幾個錢。所以幾百萬人維持的大基建工程,錢卻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裡。

    這種不協調的狀態,其實也就造成了大基建無法拉動內需的後果。幾百萬老百姓們白白付出了勞動力,很多人連小命都搭進去了,卻依舊無法有對等的回報,於是陳勝吳廣劉邦這些人就冒出來了。

    階梯式人均收入,比GDP更容易反映真實情況。

    現在每個城市都在攀比GDP,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呢?也就是城市的生產總值。很多一二線城市,都將進入萬億俱樂部當成一種榮耀。

    那麼GDP真的可以體現老百姓們的生活狀態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就目前來看,一般一二線城市房產佔據了GDP最主要的部分。一棟樓一個億,那一個小區輕鬆就給城市創造了幾十個億的GDP,這一切沒有多大意義。

    我認為真正能夠反映百姓貧富差距的指標,應該是階梯式人均收入。光靠人均收入是不行的,畢竟你跟馬雲一搞人均,你也有萬億的收入了。

    所以應該搞一個階梯式人均收入,比如說按照年齡段來劃分階梯。30到35歲一個階段,36到40一個階段這樣來比較人均。

    再比如按照學歷層次來比較收入,高中以下一個階段,大專一個階段,本科一個階段,這樣來算出一系列的均值。

    亦或者可以按照職業水平來比較,普通民工一個階段,公司職員一個階段,各行業公司經理再分一個階段等等。

    這麼一來,你想知道的貧富差距,應該就能夠體現的出來。看總量看不出個名堂來,那是忽悠人的,只有具體指標才能夠看清一切。

    總結:秦始皇的大基建,的確提高了GDP。

    秦始皇陵的價值幾何?萬里長城又值多少錢?這是根本無法估計的價值。所以從GDP的角度來看,秦始皇的這些大基建工程,的確提高了秦朝的GDP。

    可是為什麼秦朝還是滅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大基建不利於百姓們的生活。百姓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回家種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雖然這麼做GDP下降了一些,但是老百姓們的生活搞好了。統治者難道不應該從老百姓的生活角度來考慮問題嗎?GDP真的是一個沒用的指標,廢除也罷。

    參考資料:《史記》

  • 2 # 笑看東籬

    △秦始皇修建長城,歷時五年時間,徵集呼叫了三十多萬青壯勞動力,相當於當時大秦王朝全國男性勞動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人死於這沉重的勞役之中。少數有幸生還者,或留下了殘疾,或患病在身……

    △秦時修建長城的民工隊伍,都是“軍事化”管理,民工們只能服從,不可違抗,導致了有些民工被打死或致殘……

    △民工隨時從全國各地徵招呼叫,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土地荒蕪,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朝廷總收入大幅減少,人民生活負擔加重,苦不堪言,積累下了眾多的社會問題,大秦政權潛伏著危機。

  • 3 # 蕭武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修建大型攻城才能起到拉動GDP的作用呢?最起碼的一個前提條件應該是,相對於當時的社會需求和社會生產力來說,存在大量的失業人員,他們需要找到工作來增加收入;其次是,社會需求相對社會生產力來說不足,生產力過剩的情況下,需要創造需求,來把剩餘的生產力利用起來,做利國利民的好事。

    這就是說,不是在任何情況下,搞大工程都能夠拉動內需、增加就業、帶動GDP增長。如果說不符合上面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生產力本身是短缺的,而且社會需求相對生產力而言,也沒有出現明顯的不足,而是處於生產力不足,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還抽調大量的勞動力去搞大工程,那就是浪費民力了,不僅對國計民生無益,而且有害。

    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大興土木、修長城、修皇陵會在後世一直作為治國的負面典型出現的原因。雖然”百代都行秦政法“,但這主要指的是秦朝開始萌芽和確立起來的一些制度,而不是具體的政治舉措,尤其是具體的社會政策。在秦始皇完成統一之後,剛結束戰亂頻仍、諸侯割據的局面,正是老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的時候,秦始皇卻沒有顧及這些,就開始修長城、修皇陵,浪費民力,以致民怨沸騰,最後二世而亡。

    長城是不是好東西呢?當然是。早在戰國時期,各國就已經開始修築長城,因為在秦統一之前,匈奴就已經開始出現在北方的草原地區上了,而且也開始威脅內地沿邊的秦國、趙國和燕國,這幾個國家也分別在自己的邊境上修了長城。在其他諸侯國,也存在修長城來減輕防禦敵人的軍事壓力的情況,因為有了長城作為工事,就可以解決很大的人力物力。

    但為什麼戰國時期沒有出現類似孟姜女這種以控訴修長城為目的的傳說,而是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秦始皇修長城呢?實際上,長城主要也不是秦朝修築完成的,秦始皇只是把之前秦國、趙國和燕國的長城連線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對匈奴的防禦線,工程量並沒有那麼大。甚至修建和阿房宮、秦直道這樣的大專案相比,長城和秦始皇陵的工程了也要小不少。但卻依然搞得民怨沸騰,問題出在哪裡了?

    這就是因為,在戰國時期經常長期的戰亂,加上秦滅六國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戰爭以及屠殺,已經造成了嚴重的人口減少,破壞了生產力。也就是說,在秦國統一之後,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口減少帶來的勞動力不足,許多人正常的保證基本生存的需求都無法滿足。那麼,在統一之後,正常操作應該是應該儘可能的與民休息,恢復生產,只要不是那麼著急的大工程,都應該稍微緩一緩。

    但秦始皇的操作剛好相反。他不僅沒有考慮統一之後老百姓的期待和需要,反而開始全面折騰。雖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為形成全國性的大一統奠定了文化基礎,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在這個勞動力本來就已經十分缺乏的時候,他卻仍然迫不及待的開始大興土木。修長城還可以理解,修皇陵、修阿房宮顯然是沒什麼必要的。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搞這種大型工程雖然佔用勞動力,但卻能夠利國利民,得到後世的好評和傳頌呢?比如說都江堰、白堤、蘇堤等等全國各地的許多大型水利工程,雖然也是耗費了不少民力的,但因為這些是能夠直接造福當地老百姓,而且是可以看得到的好處,所以都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廣泛好評,從而被萬世傳頌。

    而長城最大規模的全面修築,實際上是在漢朝和明朝完成的,而這兩個朝代修築長城的過程卻十分平靜,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太大的反對的歷史記錄,就是因為這兩個朝代在修長城的時候,經過建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生產已經基本上得到恢復,人口也已經大幅度增加了,這時候抽調一部分人力物力去修長城,就不會太影響正常的民生了。

  • 4 # 大俠文史評說

    修建長城以古代人的角度去看,貌似是讓邊境地區形成了有形的保障,使得外族入侵中原沒有那麼容易了,但長城實際起到的作用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大。我認為長城的作用更大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為生活在長城內的人民心中有一定的安全感,就跟農村房子周圍修建個圍牆一樣,主要的目的只能用來防止那些大型的野獸侵入人類的領地造成對人類造成傷害,真正用來防小偷防強盜是防不住的,但是有那堵圍牆和沒有那堵圍牆,晚上睡覺時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二是由於中原與草原的邊境線過於細長,而古代交通又不發達,一旦有緊急軍情或者風吹草動的,想要快速通知駐守邊境的軍士們光靠馬的速度是遠遠不夠的,長城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快速傳遞資訊,這個山頭燃起狼煙,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外立刻就能察覺到,從而快速做出反應。

    短期來看這些基建工程本身並不能做到拉動GDP的增長,但長遠來看,一旦建立起有效的組織防禦形式,可以很好的保護內地的農業工商業的生產和發展,使得老百姓可以免受少數名族的劫掠和騷擾,也就等於保護了GDP的增長。

  • 5 # 漩渦鳴人yy

    在冷戰的時候,美國提出了一個星球大戰的計劃!前蘇聯在聽說這個計劃之後表示十分吃驚,說這個星球大戰計劃很有可能將使得前蘇聯所有的核武器都失效,因此,前蘇聯搞了100多艘核潛艇!

    等到後來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派專人去美國打聽一下,說你們當初把前蘇聯搞垮的那個星球大戰計劃究竟是什麼。美華人說,哪有什麼計劃就搞了一些動畫片在電視上天天播放,而且我還要用這個星球大戰計劃搞出了網上高速公路,還搞出了GPS!

    什麼是拉動GDP?前蘇聯搞的那個就是一個反面教材,而美華人搞的那個就是一個正面教材!

    單純從這個事情上好像會講!你可以說前蘇聯不顧當時的國家實力,中了美華人的計策,單方面的加入到這場軍備競賽!

    但從另外的角度上來講,你單方面的提高軍事實力,卻沒有顧及老百姓的存在,沒有將軍是技術應用於民用領域,拉動經濟增長,拉動民間技術力量的提升,使得投入到軍事裡面的經濟沒有辦法做到反哺!這樣做的做法就很傷!

    現如今,美國幾個鼎鼎大名的企業巨頭除了成立的時間有限以外,如果往上追溯的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軍事生產的影子在裡面,而且正是由於參加過軍事生產。參加過戰爭,所以這些企業最懂得如何將軍事上面的財富去投入到民間去獲得更多的利益報酬!你比如說波音公司,當初為了生產這個客機差一點點把所有的財富全部打了水漂!

    我們話又說回來,收回到秦始皇建設長城這個事情,長城的建立確實是有好處的。穩定住了邊關的形勢,使得匈奴沒有辦法在輕鬆的愉悅過邊關,對內部地區進行騷擾,保證了內部地區的穩定的生產秩序和穩定的生活物資輸出!

    這一點近,幾年出土的一分秦國的家書就可以可見一斑,一個秦國計程車兵在秦國軍營裡面生活,居然到了那種像家裡面討要糧食的地步!秦國計程車兵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些底層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服苦役的底層老百姓!

    他們做這些事情完全就沒有任何報酬,秦華人管一頓飯,那已經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如果做的不好,還有被殺頭被流放的危險!

    換言之,你就算是看做秦國建設大型工程,僱傭本土老百姓,推動經濟發展這個角度上來講,秦國連工資都不付。拿什麼去推動GDP?那什麼去發展自己的經濟,他建個長城,其實更多的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出於本土建設的角度考慮,但老百姓的死活他確實是管不上!

    說白了,修建一個長城,它沒法做到反哺自己本國的GDP發展!

    這點大漢王朝做的就比秦國稍微聰明一點兒,為什麼他發展絲綢之路?他修建了漢代長城,最主要的就是穩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是牛羊,西方的各種各樣的物資,以及鉅額的財富!這一點,大漢王朝打一個漠北戰役,把匈奴人給揍趴下,哪怕花費再大的代價也都是值得的,因為這背後代表的就是巨量商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發燒感冒了,你會怎麼處理,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