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賽半仙
-
2 # 修手機的騷年郎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他在政變前後是臥病在床的,所以這時候政務空虛,另一個原因是孫太后從中搗亂,她的支援也起了一定作用。
-
3 # 易某說歷史
順勢為之而已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明朝元氣大傷,郕(cheng)王朱祁鈺繼位,年號景泰。做了八年皇帝,最後為何被明英宗推翻?我認為這是時局順勢為之。
明英宗回朝
在北京保衛戰勝利之後,瓦剌以送回明英宗為條件與明朝議和,為了恢復其邊疆互市和平,達成協議。在景泰元年八月,瓦剌送回明英宗。但此時已成為皇帝的朱祁鈺並不希望自己兄長朱祁鎮回朝,朱祁鈺害怕他復辟奪位,將朱祁鎮軟禁於南宮,讓錦衣衛嚴格控管。
立子為太子
朱祁鈺剛繼位不久,就廢除原臺中朱見深為沂(yi)王,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但一年後,太子朱見濟夭折,這又是朱祁鈺的獨子,此時大臣紛紛上言恢復朱見深太子地位,朱祁鈺不予理睬,太子位一直空缺。太子位空缺,也為後來朱祁鎮復辟少了許多阻礙。
景帝重病
在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鈺一病不起,此時太子位又空缺,朝廷上下一片混亂。此時對朝廷有意見的人,開始蠢蠢欲動,謀劃朱祁鎮復辟。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為朱祁鎮復辟開始詳細制定計劃。找藉口帶兵入宮,擁朱祁鎮為皇帝,就這樣明英宗再次成為明朝皇帝。這場宮廷政變,史稱“南宮復辟”,又稱“奪門之變”。關於景帝之死,有說是景帝病死,也有說是是明英宗謀殺,還有說景帝大病痊癒,但明英宗怕景帝奪權又派人謀殺。(參考《病逸漫記》《罪惟錄》)
明英宗恨景帝薄待,所以對朱祁鈺諡號有很大意見,景帝諡戾,稱郕戾王。
殺害於謙
在明英宗復辟第二天,得勢的徐有貞、是亨、曹吉祥等人就迫不及待慫恿明英宗下令逮捕于謙,這幾人與于謙都有冤仇,英宗本來猶豫,念于謙有功,但這幾人的慫恿之下還是處決于謙,並抄家、將家屬發配邊疆。抄于謙家時,除了書籍意外,再也沒有其他物件,家徒四壁,破舊不堪,僅能遮風避雨。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于謙
分析“南宮復辟”這件事,首先是順勢為之。景帝在位對朱祁鎮掌控非常嚴格,並且不會留有任何機會,有反意的大臣也不敢造次。誰也沒有料到景帝會重病,恰巧當時帶兵入宮也是邊疆官吏進京報警,此為天賜良機,明英宗復辟才會如此順利。其次,太子位一直空缺。如果景帝有立太子,當景帝重病,太子尚在,監國職責就在太子身上。此時明英宗如果帶兵入宮復辟,就有違君臣之道,出師無名,揹負罪名。
-
4 # 與生活交朋友
明朝皇帝不知道是何原因,大部分都很短命。景泰帝被朱祁鎮給推翻,就是因為短命,早早的把身體給折騰垮了。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70歲,在位31年。
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年,25歲,在位5年。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64歲,在位23年。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47歲,在位1年。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37歲,在位11年。
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37歲,在位23年。
景泰帝,朱祁鈺,1428-1457年,29歲,在位9年。
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40歲,在位24年。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35歲,在位19年。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30歲,在位17年。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59歲,在位46年。
明穆宗,朱載垕,1537-1572年,35歲,在位7年。
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57歲,在位48年。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38歲,在位1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22歲,在位8年。
明思宗,朱由檢,1610-1644年,34歲,在位17年。
朱允文下落不明,崇禎非正常死亡除開。
明朝皇帝能夠活夠50歲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明神宗。
剩下的皇帝裡朱高熾居然算是長壽的。朱高熾身形肥胖,身體羸弱是歷史有名的。
看著這些皇帝的受命,我都感覺我已經步入了晚年。
一般來講可能是丹藥吃多了,縱慾過度了,身體玩垮了,但是這些事對於歷代皇帝來講再正常不過了。紀曉嵐也算是縱慾吧,不也能活80多。明孝宗還只有一個皇后呢。
根本原因可能是手下的宰輔文官太煩人了,皇帝當的很壓抑。壓抑久了,需要發洩,表現的就會比別的朝代皇帝更變態,搞垮身體。
朱祁鈺雖說名正言順的繼位,但他內心肯定是受折磨的啊。明英宗不死,他就不會有安全感。皇位既然坐上去,就沒有下來的道理,更不可能還給英宗,那是作死。
上有孫太后,下有百官,朱祁鈺受到種種限制,要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還得賄賂朝臣。好不容易易儲成功了,自己的兒子死了,這打擊真不是一般的大。於是放縱自己就很正常了。最後身體搞垮了,年紀輕輕就病入膏肓了。
要是景泰帝有朱元璋和朱棣那樣的能力和魄力,英宗和他兒子估計墳頭都長草。
也正是因為景泰帝的身體不行了,“奪門之變”才會那麼輕易的就成功了。
景泰帝身體垮了,又後繼無人,石亨看到了機會,鋌而走險。于謙要麼沒察覺,就算察覺了面對“奪門之變”也只能幹看著。假如他帶兵把“奪門之變”鎮壓了,那又能怎麼樣?景泰帝還是要病死,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還在世,英宗就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如果景泰帝身體像朱元璋那麼好,我想石亨那一夥人都不敢有發動政變的想法。
-
5 # 鹹知天下事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震的蠱惑下,冒然親征瓦剌,結果兵敗被虜。國不可一日無君,在這樣的情況下,郕王朱祁鈺在孫太后允許,及大臣們的擁戴下登基,改年號為:景泰。之後在於謙的組織下,率領兵將抗擊瓦剌。
北京保衛戰在於謙的力挽狂瀾之下,終於贏得勝利。並且接回了太上皇朱祁鎮。之後被景泰帝安置在南宮 ,一住就是七年。
原本大位已定,但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易儲之事,景泰帝將太上皇的兒子廢去,換成了自己的兒子。這樣做就等於失去了人心,滿朝大臣誰能服氣?但也沒有辦法,人家是皇帝,誰敢抗旨?
人世間,私心總是害人啊!好久不長太子朱見濟不幸夭折。這真是命運捉弄人那!(不做太子也許無事)至此以後,景泰帝深受打擊,不久身患重病,無法理政。
這樣就讓人有機可乘,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策劃“奪門之變”迎立太上皇朱祁鎮復位,改元天順。不久景泰帝死去。
朱祁鎮被幽禁南宮七年,時刻想著復位。朱祁鈺(景泰帝)因私心廢立太子,最終導致失去帝位,英年早逝。如果不是私心作怪,我想英宗恐怕沒有機會重登帝位。再有一點就是,英宗皇帝在大臣的心中有著一定的威望。那時雖然朱祁鈺在位,但大臣們心中還是念念不忘太上皇。
因此一入奉天殿,一呼百應,順利又登天子位。
-
6 # 槐蔭樹下的老曹
先說事情經過。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以郕王朱祁鈺為監國,自己御駕親征。
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
于謙和孫太后,就扶持朱祁鈺為帝,尊奉英宗為太上皇,堅決打退了瓦剌的進攻,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北京保衛戰之後,明軍,又多次擊敗了瓦剌。
瓦剌首領也先,見撈不到好處,就想放了英宗,藉此求和。
可是,他想放,明朝這邊已經登上了皇位的朱祁鈺,卻不願意接。
大臣們建議迎回英宗,朱祁鈺不高興,說,當初,我本來是不想當這個皇帝的,是你們逼著我當的。
這個時候,當初力主北京保衛戰的于謙,就說道,皇位已經定了,不會再更改,所以,理當儘快接他回來。
朱祁鈺見自己最得力的大臣,都這麼說,只得說:"聽你的,聽你的。"
隨後,朱祁鈺先後派遣李實、楊善出使瓦剌。
而使臣楊善,竟真的將太上皇朱祁鎮接回了。
等英宗朱祁鎮回到北京,朱祁鈺就將其軟禁在南宮,一鎖,就是七年。
為了防備明英宗與舊臣聯絡,朱祁鈺接受太監高平的建議,將南宮的樹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過高牆,與明英宗聯絡。
隨著帝位漸漸鞏固,朱祁鈺不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還希望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也能夠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見深,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他還為此賄賂朝臣。
可是,當初,孫太后是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 ,然後,才立朱祁鈺為帝的 。
孫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宣告,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一脈的,你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鈺,把侄子朱見深的皇太子廢掉,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
由於朱見濟並不是皇后的親生兒子,所以,皇后也不同意朱祁鈺的這種做法。
結果,朱祁鈺廢了皇后,將其打入冷宮。
沒想到,第二年,皇太子朱見濟,竟夭折了。
朱祁鈺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由於明朝官僚信奉正統,他們大多都認為,皇位,應該屬於英宗一系。
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就因此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朱祁鈺聞訊大怒,將其下獄杖死。
朱祁鈺正當壯年,子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尚未顯得突出。
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
這下,皇儲的問題,就再次擺上桌面。
眾臣議論紛紛,一時之間,定不下來。
十六日,內宮傳來訊息,說朱祁鈺病體康健了。
於是,眾臣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再商議皇儲問題。
而這一夜,卻爆發了奪門之變。
太子太師石亨,看到景泰帝的病況,估計其行將不起,便與徐有貞等秘密策劃,準備迎請英宗復辟。
之後,二人密稟孫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貞等人領軍開啟長安門,接著,迅速趕到南宮,請明英宗復登大位。
到東華門,守衛大聲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
東華門隨聲而開。
明英宗堂而皇之進入大殿,五更時分,百官在午門外朝房等待朱祁鈺升朝,忽然聽到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出來高聲宣佈:"太上皇復位了!"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貞的催促下,匆匆整隊入宮拜賀。
明英宗復辟當日,即逮捕了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並將一批大臣、太監下獄。
隨即,廢朱祁鈺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
朱祁鎮復辟後的兩三天,在朝堂之上對大臣們說,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
眾臣皆默然不語。
一個月後,二月十七日(一作十九日)癸丑,朱祁鈺死去。
好了,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為何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了?
首先,由隋煬帝楊廣發起,唐太宗李世民完成的科舉制改革,消滅了門閥士族,使得中央集權制度的禮制倫理,得到了確立,朝廷官員都懂得規矩,也遵守規矩。
皇權,由此得到了鞏固。
這是朱祁鈺能夠上位的原因,也是他會被推翻的原因。
因為,沒有哪一個權臣,能夠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以最高領袖的身份,向大家發號施令。
只有在背靠皇帝的情況下,權臣,才能夠有所作為。
所以,一當皇位空缺,朝廷大臣們,就心急如焚,趕緊要找一個人出來當皇帝。
當然,這個人,必須是得有當皇帝的資格。
其次,由於官僚選拔制度的相對健全,官僚集團,屬於精英集團,因此,相對容易形成屬於他們精英集團的共識。
這也使得官僚集團,相對提高了自身的價值與地位,皇帝,雖然掌握著最高權力,卻也不是能夠為所欲為。
朱祁鈺想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
這事,不符合規矩,所以,遭到官僚集團的反對。
即使是他賄賂少部分官員,辦成了這件事,卻還是讓天下人非議。
這也是他能夠被迅速推翻的原因之一。
因為,是他有錯在先,所以,一當他陷於危急之中,就沒有人,願意為他挺身而出。
精英階層的集體意識,是一張連皇帝也捅不破的網。
第三,他們這個時代,沒有政治家。
想一想當年,朱元璋也是曾經派自己的大將廖永忠,去迎接小明王韓林兒迴應天。
結果,船到瓜步時,韓林兒,就因為翻船,而沉入江中,沒能回到應天。
怎麼,本來不該回到北京的明英宗朱祁鎮,就那麼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北京呢?
當年的朱元璋,其實也沒有想得很多,是他的謀士劉伯溫,第一次提醒他,不要去救韓林兒。
結果,他還不聽,非要去救韓林兒。
然後,劉伯溫再次提醒他,不要把韓靈兒接到自己的身邊來,並且,詳細地陳述了其中的厲害關係。
這一次,朱元璋,就接受了劉伯溫的忠告。
所以,韓林兒,其實不是死於朱元璋之手,而是,死於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之手。
可是,朱祁鈺的謀士,是誰呢?
于謙,雖然做出了英明的決策,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說他,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他不是死於別人之手,而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
當他力主朱祁鈺登基、掛名領導北京保衛戰時,他就應該想到,如果朱祁鎮鹹魚翻身,那麼,第一個掉腦袋的,就一定是他——力主朱祁鈺登基的于謙。
所以,他不應該讓朱祁鎮回到北京。
並且,他當初,完全有能力不讓朱祁鎮回到北京。
可是,他讓朱祁鎮安安全全地回到了北京。
所以,他死得不冤。
第四,儒家教育下的愚忠思想,使當時的精英階層,沒有是非觀念,不辨善惡美醜。
朱祁鎮肆意妄為,導致“土木堡之變”,給明朝造成了極大的禍害。
然而,沒有人評價他的對錯。
所有的人,都把責任推到宦官王振、及其黨羽的身上,而對他這個宦官們的總後臺,仍然畢恭畢敬。
如果他回來後遭到清算,讓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配為君,那麼,他還有推翻朱祁鈺,再次上臺的可能嗎?
-
7 # 鄂G遊天下
匯入語:歷史上失去皇位的皇帝還能重新坐上皇位的例子少之又少,我知道的僅有唐高宗的兩個兒子睿宗和中宗,其次就是明朝的英宗皇帝。英宗因土木堡之變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加上瓦剌進攻明朝都城,形勢危急,眾臣擁立英宗弟弟景帝繼位,但是在景帝還未病故的時候英宗卻重新登上了皇位。
一、古代中國皇位繼承的法統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初期,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為天下的長治久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道德禮儀體系,體系中對於王位傳承有很多相關規定。
然而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權威被嚴重削弱,各諸侯國互相征伐,天下陷入春秋戰國的紛亂時期,周禮體系崩塌,但是周禮的很多理念卻已經深入人心。
結束戰國紛亂的秦朝二世而亡,漢朝得以建立,漢朝初期因為需要休養生息,採用的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來治理天下,待到漢武帝繼位之後為了讓國民擁有統一的思想基礎,罷黜百家,只尊崇儒學,而儒學裡最看重的就是禮儀,儒學中的禮儀在周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對於皇位傳承,儒家禮儀裡講究的是父死子繼,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意思就是關於皇位嫡長子是擁有最大繼承權的。
英宗朱祁鎮是宣宗正兒八經的嫡長子,母親是宣宗的孫皇后,而朱祁鈺只是庶子出身,雖然朱祁鎮因為被俘虜失去皇位,但是他不是被法統拋棄的皇帝,名義上來說,他回來後比朱祁鈺更有坐皇位的資格,這也是宋高宗很怕他哥哥欽宗被金國放還的原因。
二、景帝的太子早逝景帝登基之初為了在法統上有更大的說服力,也是為了對上對下好有個說法,立的是他哥哥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待他自己皇位坐穩之後,覺得朝中大臣翻不起太大風浪的時候,廢樂見深得太子位,立了自己的獨子見濟為太子。
見濟頗為爭氣,學習認真、刻苦,對待大臣很是有禮有節,每每談及國事之時也能總有一些獨到的見地,大臣們看著太子這麼給力,王朝以後的發展有了保障也就沒鬧騰了。
可惜見濟還沒有等到繼位的那一天就英年早逝,這就給了很多野心家們的可趁之機。
三、景帝錯信石亨等人當初景帝能夠繼承皇位並且還能夠打退瓦剌對都城的進攻,石亨出力甚多,然而這個人人品很一般,他的一切行動都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基礎,他當初浴血奮戰,求的也是升官發財。
見濟太子去世之後,景帝也大病不起,石亨就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他認為無論後面誰當皇帝,他都不會有太大的功勞,因為他是武將,在這樣的大事情上沒有多少話語權。
能夠讓他利益最大化的就是以自己手上的軍隊擁立一位在別人看來很難登上皇位的人,所以他把注押給了朱祁鎮,趁著精神帝病危之時,發動奪門之變。
結語:朱祁鎮能夠重新登上皇位是七分靠運氣三分靠實力。
參考文獻:《明史》
-
8 # 香茗史館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率軍犯邊,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卻兵敗被俘,經于謙等大臣提議和孫太后首肯,留京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是為明代宗。次年,明英宗朱祁鎮被放歸京城,但旋即便被朱祁鈺囚禁南宮長達七年。
△奪門之變
可以說,對於重新歸國的朱祁鎮,朱祁鈺是防範甚嚴,然而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鈺病重之際,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卻迅速將朱祁鎮重新扶上皇位。那麼,在位八年的朱祁鈺,為何如此輕易便被趕下了皇位呢?
原因之一:皇帝病重儲君不明,給了朱祁鎮奪位機會朱祁鈺繼位雖是臨危受命,乃權宜之計,但在皇位穩固之後,他卻並不想就此放棄這偶然得到的權力,這點從其對迎回朱祁鎮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而為了穩固皇位,他不僅將重新回國的朱祁鎮囚禁,同時透過易儲將明確了君臣關係。
△明代宗朱祁鈺
儲君乃是“國之根本”,乃是確保皇位順利傳承的有力保證,只要儲君得以確立,那麼即使皇帝突然重病或駕崩,那麼朝廷也能確保皇位傳承。因此,朱祁鈺在皇位穩固之後,便不惜透過賄賂大臣,廢黜了太子朱見深(明英宗朱祁鎮之子),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儲君。
然而,令朱祁鈺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的次年,即景泰四年(1453年)便夭折了,而朱祁鈺又沒有其他兒子,因而導致此後儲君之位虛懸。因此,當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鈺病重之時,關於誰來繼承皇位便產生了分歧,大學士王文、宦官王誠等擁立襄王朱瞻墡世子,而禮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等則傾向於復立朱見深。
雖說朝中大臣沒有明確擁立朱祁鎮復位者,但朱祁鎮作為曾經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也並非就沒有重新登上皇位的資格。因此,在朱祁鈺病重無法理政的情況下,對於石亨等人擁立朱祁鎮,大臣們雖然錯愕,但卻很少有人明確反對。
原因之二:朱祁鎮雖然兵敗被俘,但朝中仍不乏支持者朱祁鎮雖然遭受了兵敗被擒的恥辱,但作為一個在位十四年的帝王,朝中不可能沒有支持者,這點從朱祁鈺對朱祁鎮的防範之嚴密就可以看出來。
作為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后在兒子兵敗被俘之後,同意了立朱祁鈺為帝,但卻在立其為帝之前率先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此舉用意極為明顯,即並不想就此將皇位交到朱祁鈺一脈手中,就是在表明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
之後,瓦剌因內部變故,意圖與大明議和,並且表示願意將朱祁鎮放歸大明,此時朱祁鈺明確表示反對,但卻遭到了朝中上下全面反對,就連對其有擁立之功的于謙也對此極為反對,而負責出使瓦剌的楊善更是在沒有朱祁鈺表態的情況下,便將朱祁鎮接了回來。
此後,朱祁鈺意圖改立太子,此舉又招致朝中大臣的反對,雖然他最終將反對的聲音壓了下來,但朝中仍有反對之聲,例如朱見濟夭折之後,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便說,“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結果被朱祁鈺下獄杖死。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朱祁鈺雖然在位八年,但上至太后、下至朝臣,仍然不乏朱祁鎮的支持者,而這也是朱祁鎮發動政變復辟之後,能夠迅速坐穩皇位的重要原因。
原因之三:政變發生速度太快,朱祁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縱觀整個“奪門之變”,這次政變的過程可以說極為順利,根本沒有給朱祁鈺應對的機會,而政變之所以如此順利和迅速,與發動政變眾人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來看看發動“奪門之變”的主要成員,石亨作為深受朱祁鈺重用之人,乃是武將集團的領軍人物之一,且直接掌握著皇城鑰匙;右都督張軏則直接掌管京營,可以就近調兵平息亂局;宦官曹吉祥則利用宮中便利,趁機取得了孫太后對復辟的支援。
此外,朱祁鎮太上皇的身份,也令宮中侍衛在未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根本不敢擅自抵抗,甚至不敢阻擋眾人入宮,例如政變隊伍到達東華門時,守衛雖然大聲喝止,但在得到對方是太上皇的答覆後,立即便打開了大門。在這幾人的聯手發動之下,整個政變過程兵不血刃、極為順利,等到大臣們次日上朝之時,這才發現皇位早已換了主人,而面對既成事實,誰又敢單場反對。
政變之順利,以至於朱祁鈺根本毫無察覺,直到朱祁鎮重登皇位,朱祁鈺這才得知訊息,如此情況之下,就算朱祁鈺有支持者,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又如何來得及應對。
原因之四:朱祁鈺對兄長雖然防範甚嚴,但卻沒有防備政變爆發朱祁鎮重返大明之後,朱祁鈺迅速將其囚禁於南宮之中,一關便是八年,而為了防止皇位受到威脅,朱祁鈺對兄長可以說是防範甚嚴,或許正因如此,使得他放鬆了警惕。
在朱祁鎮被囚南宮的七年裡,朱祁鈺不僅命人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為了防止皇位受到威脅,朱祁鈺不僅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南宮,更是下令將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從而杜絕朱祁鈺私下與外人見面。
與此同時,朱祁鈺對於南宮的日常用度也是限制極為嚴格,吃穿不足之下,朱祁鎮的原配錢皇后甚至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可以說,朱祁鎮歸國後雖然貴為太上皇,然而非但沒有享受到任何太上皇的待遇,反而是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涯。
或許正是由於朱祁鈺認為對朱祁鎮已經限制到了極點,導致他放鬆了警惕,根本沒有對政變做出防備,以至於在政變爆發之後,朝廷根本沒有辦法有效應對。
-
9 # 遙望歷史AJ
說起這件事,就不得不提起明朝一個著名的政治事件,那便是“奪門之變”,即明英宗皇帝朱祁鎮在石亨等人的擁立下,發動政變,重新做的皇帝,奪門之變並沒有太多的波折,反而輕鬆的成功了。讀完那段歷史,我認為之所以這麼順利,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首先,明代宗朱祁玉這個皇帝並不是正統。不是由上一位皇帝直接傳位,也不是禪讓。明宣宗朱瞻基駕崩後,其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朱祁鎮正式繼位成為明朝第六位皇帝,可是他在位時,貪圖玩樂,寵幸宦官王振。當一個皇帝不務正業的時候,危險就來了。盤踞草原的瓦剌鐵騎大舉近攻明朝,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不料在土木堡被俘。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明朝群龍無主,朱祁玉被于謙等人趕鴨子上架,這才做了皇帝,說白了,也就是個臨時皇帝,他自己也說過,等朱祁玉回朝,他就會讓位。
其次,奪門之變時,明代宗皇帝重病,而他的太子又病死了。稍有見識的大臣就會看的出來,明朝的皇位傳遞和國家延續將會出現問題,假使朱祁玉駕崩,朱祁鎮還是有很大機率當皇帝的,這時候如果擁立朱祁鎮復位,自己就是功臣,必被重用。
第三,曾挽救大明王朝的于謙選擇了沉默。有史料記載“於少保最留心兵事,爪牙四布,若奪門之變,懵然不少聞,何貴本兵哉?”,以于謙當時的地位和能力,我相信他是知道的。
最後,在許多文官集團裡面,還是有很多人心裡是向著明英宗皇帝朱祁鎮。朱祁玉當初答應讓位於朱祁鎮,最後卻食言了,多少有些失民心。尤其在明朝那個宋明理學盛行的時代,他們認為皇位本就應該是朱祁鎮的,他不過是拿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
-
10 # 觀史明鑑
引言
1435年宣德十年明英宗朱祁鎮繼位改年號正統,朱祁鎮本來有著一手好牌,可惜他志大才疏把一手好牌打成了屁胡。朱祁鎮接手的大明王朝剛剛經歷“仁宣之治”,朝廷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這麼好的家底子如果朱祁鎮不亂折騰,他可以吃一輩子祖輩的紅利。
可他偏要折騰一下,1449年朱祁鎮想效仿祖上建功立業率二十萬大軍徵瓦剌,一個從小在宮裡錦衣玉食長大的皇帝,一個沒有半點戰場經驗的皇帝,盲目的自信帶兵出征,由於指揮失誤造成大軍在土木堡被圍,此一戰明軍死傷無數英宗朱祁鎮被俘。
國不可一日無君,英宗被俘後,在於謙提議孫太后支援下立英宗弟弟朱祁鈺為皇帝年號景泰。後在兵部尚書力挽狂瀾之下保住了北京保住了大明,瓦剌看留著英宗朱祁鎮沒什麼用便把他放回了大明,剛回來的朱祁鎮就被代宗朱祁鈺軟禁在南宮,其實朱祁鈺也鬱悶,我本來對皇位沒什麼興趣,現在剛嚐到帝王之位的甜頭,你又跑回來了。英宗朱祁鎮在南宮一關就是七年,後來經歷了“奪門之變”復辟成功。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之所以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主要是以下幾點:
朱祁鈺病重景泰八年,朱祁鈺得了重病無藥可治臥床不起,無法處理朝政連祭祀大禮都無法參加。這應該是英宗朱祁鎮能復辟最大的原因。
有人協助朱祁鈺病重時曾把石亨昭到塌前遺囑,可石亨心懷鬼胎他看朱祁鈺快不行了想給自己留後路,找來宦官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商議擁立英宗朱祁鎮復位,這樣他們幾個就是新朝功臣。當晚曹吉祥找到孫太后密奏得到她的支援,石亨本就是京城守衛統領有宮門鑰匙,他開啟城門引兵千餘直奔南宮砸開南牆迎出英宗朱祁鎮復辟。
于謙沒幹涉其實于謙在奪門之變當天就獲悉了此事,當時他于謙是兵部尚書、太子少保,有權有兵完全有能力平息此次“叛亂”。
明·屠隆:【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為動,聽英宗復辟。……公蓋可以無死,而顧一死保全社稷也。】他之所以沒有去阻止石亨徐有貞等人是因為如果那麼做牽扯麵太廣了。于謙知道復辟是孫太后允許的,如果當時他要是平定了此次復辟,事後就需要徹底廢了英宗和孫太后,而代宗朱祁鈺身患重病命不久矣,朱祁鈺也沒有兒子,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還是英宗兒子朱見深,等到朱見深繼位後他會怎麼對待把他祖母和父皇廢黜的于謙呢。
于謙忠君為國,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太平,不再起干戈,他選擇了中立。也許于謙也知道英宗恨他,復辟成功後可能自己會被殺,但是他還是選擇了按兵不動。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孫太后支援朱祁鈺其實並不是孫太后所生,英宗朱祁鎮才是孫太后生養的兒子。當年英宗朱祁鎮被俘,孫太后迫不得已同意朱祁鈺繼位,但前提條件是立英宗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鈺繼位時同意了,但過了幾年朱祁鈺掌控了朝堂坐穩了皇位後,便把朱見深太子之位給廢了,換上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可惜朱見濟沒幾年便夭折了。孫太后當時對換太子還是有意見的,現在他兒子有機會復位,她當然全力支援。
結束語明史對“奪門之變”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無聊”。
《明史》:明代皇位之爭,而甚無意義者,奪門是也。朱祁鈺重病活不了多久,他又沒有兒子,最後皇位還是會傳給朱見深,所以英宗奪的不是朱祁鈺的皇位,而是自己兒子朱見深的皇位。
-
11 # 古今事皆付笑談中
朱祁鈺名正言順做了8年皇帝,卻輕易被朱祁鎮推翻,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朱祁鈺已身患重病,命不久矣。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朱祁鈺突然得了重病,由於之前改立的兒子朱見濟夭折了,明帝國沒有了指定的繼承人。
立儲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大臣們已經在議論紛紛,也有不少大臣提議復立朱祁鎮,這就給了尚在東宮的朱祁鎮機會。
二、朱祁鎮才是正統
古時非常講究血脈的正統性,在朱祁鎮兵敗被俘後,朱祁鈺在被擁立為皇帝之前前,孫太后就先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後再立朱祁鈺為帝。
孫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鈺只不過是代理執政而已。
朱祁鈺自己也明白,後來也想盡辦法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當然也得不到大臣們的擁護。甚至在朱見濟不幸夭折後,貴州道監察御史還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說這是老天的意思,這孩子沒有做皇帝的命。
三、朱祁鎮是最好的人選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這第三點,朱祁鈺已身患重病,必須尋找一個繼承人,而這個人選只有三個可能:
1、太上皇朱祁鎮
2、前太子朱見深
3、外立藩王
在朱祁鎮一脈還在的情況下,外立藩王是不會被考慮的,而前太子朱見深當時只有10歲,如何能治理國家?況且朱見深是朱祁鎮兒子,哪怕朱見深做了皇帝,大權一樣會操縱在朱祁鎮手中,所以朱祁鎮實在是唯一最佳的人選。
如天順四年(1460年),李賢就對朱祁鎮說:“天位本來就是陛下的,說奪名聲就不順了。如果郕王(朱祁鈺)果然病重不起,群臣上表請陛下復位,怎用得著這番紛擾?”
綜上所述,朱祁鎮本就是那重新繼位的最佳人選,有孫太后支援,大臣擁護,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阻擾,所以重新繼位是輕而易舉的事。
-
12 # 景觀歷史
唉!怎麼說呢,這哥倆也都是命苦,一個在北方遊蕩了一圈,一個臨危受命,都是大明的最高統治者。
尷尬的是,這兩個皇帝最後又攪合在了一起,不出點事才怪。
而景泰皇帝朱祁鈺在皇位上坐了八年,最後輸給了他的哥哥,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朱祁鈺的皇位並不是篡奪而來,而是由於他的哥哥朱祁鎮一時興起御駕親征失敗而來。你說失敗就失敗吧,人跑回來就行,可偏偏是最壞的結果,直接被敵軍俘虜了。
瓦剌首領也先得到皇帝就好像看到了金元寶一樣,帶著這位大哥當擋箭牌,攻城掠地,搞得守城將領不知所措。朝廷見狀,有主張南遷的,有主張死守的,最後于謙力排眾議,主張死守。朝廷為了不受制於瓦剌,決定另立新帝,英宗的兒子當時還是個娃娃,和平時期還能過得去,戰爭時期你總不至於讓他穿上戰袍去鼓舞士氣吧。所以作為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就被搬了出來,最後登基稱帝,尊英宗為太上皇。
就這樣,皇位轉移到了他的身上,剛繼位之初,喊的口號就是擊敗瓦剌,迎太上皇還朝,當然了,後來就不願意了。所以他並沒有自己的政治力量,完完全全是眾大臣推上皇位的,手下的領導班子都是英宗朝的,這些人和自己並沒有政治敵對,不可能說把這些人都殺光吧,所以也就造成了景泰皇帝的心不夠狠。
其次,這哥倆都是皇帝,所以在奪門之變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沉默。說實話,朱祁鎮被軟禁南宮之內,且又有士兵看守,就算是有石亨等人在外接應,獲勝的把握並不大,可是有了這層關係,就不一樣了。
因為他們抬著太上皇從東華門入宮,守門的將士不肯開門,這時朱祁鎮說了一句“朕乃太上皇帝也,”這句話一出,我相信稍微有一點自知之明的人都明白朱祁鎮要幹什麼了,反正你們都信朱,誰當皇帝都一樣,如果傷害其中一個,對自己恐怕都沒有好結果,所以武士們只好乖乖開門,時隔八年,朱祁鎮又重新登上了大明的寶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景泰皇帝沒有子嗣。當年朱祁鈺登基時,當著孫太后和滿朝文武的面,立了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明擺著就是皇權總歸要回到朱祁鎮這一脈,可是權力的滋味太享受了,哪個不想為自己的後代想一想。所以當時朱祁鈺力排眾議廢除了侄兒朱見深,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可是好景不長,太子命短,僅僅一年就夭折了,可憐的朱祁鈺就這一個獨生子,再加上後來朱祁鈺的身體一直不好,所以他這一脈算是絕後了。沒有兒子,勢力再大也沒用,畢竟景泰駕崩之後,大臣要重新篩選靠山。最佳人選當然是朱見深和他老爹太上皇朱祁鎮了,人家又是親父子。
所以說不管是誰當皇帝,大臣都是沒有意見的,當然也就沒有為景泰帝出頭的了。
結束語一場戰爭,讓兩位和睦的兄弟走向了仇人的地步,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我們置身於此時,我想大多數還是逃不掉手中的權力,說不定還沒有朱祁鈺做的好,人家好歹只是囚禁沒有殺害,但也就是因為這,讓他敗給了他哥哥。現在想想南宋的趙構還是有先見之明的,不然三個皇帝在一起,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精彩的故事。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朱祁鈺本來是被大家擁戴起來的皇帝,而且對保衛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他還做了長達8年的皇帝。古代的君王,壽命普遍都不長。能夠當8年皇帝,其實已經相當長了。一般情況下,當這麼長時間的皇帝,皇位是相當穩固的。可是,朱祁鈺的皇位,卻輕易就被人家給奪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朱祁鈺劇照)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朱祁鈺沒有兒子。
確實,朱祁鈺沒有兒子,是造成他的皇位被奪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朱祁鈺沒有兒子,在他得了重病的時候,就面臨著沒有接班人。沒有接班人,國家未來的去向就非常不明朗。當然了,如果是一般的老百姓,這種去向不明朗其實是無所謂的,誰當皇帝,自己都得磨骨頭養腸子。但是對於朝廷中的大臣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大臣們是必須要依附於皇帝生存的。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親信,如果自己對皇帝是有功勞的,自己肯定會飛黃騰達。但如果自己不是皇帝的親信,那麼當官可能就會異常艱難,一生也就可能就毀了。所以大臣是不喜歡這種不明朗的狀態的。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才會冒死前往擁戴朱祁鎮奪位當皇帝。一旦朱祁鎮當了皇帝,皇位就明朗了,石亨等人的前途就是一片光明瞭。
不過,就算如此,這個責任,也應該朱祁鈺來負。
為什麼呢?因為儘管朱祁鈺沒有兒子,他也是可以儘快落實繼承人的。也許朱祁鈺是想等他有了兒子以後,再落實太子。事實上民間也曾傳說朱祁鈺有個妃子當時已經懷孕了,朱祁鈺是有希望的。但是,如果自己已經病得很重了,等不得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朱祁鈺就應該儘快想辦法。
宋仁宗、宋高宗就有過相同的經歷,他們也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奈何一直沒有生育。於是他們就找一個皇子作為自己的兒子養著,並不馬上就確定這個兒子就是太子,只是把他作為一個備胎。如果自己能生育,那麼就讓親兒子當太子。如果一直不生育,就用這個備胎。結果是他們一直不生育,最終讓這個備胎當了繼承人。
(朱祁鎮劇照)
有個備胎的好處在於,這個備胎可以讓大臣們安心。就算是皇帝突然死了,這個備胎可以迅速被扶起來。但是朱祁鈺並沒有準備備胎,大臣們內心如何不慌張呢?
除了這個問題以外,實際上朱祁鈺當了8年皇帝,皇位依然很容易就被別人推翻,還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隱患未除。這個隱患就是朱祁鎮。當時朱祁鎮是太上皇,但是這個太上皇,其角色是非常尷尬的。一般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親,很少有皇帝的哥哥當太上皇的。所以,李淵、宋高宗、劉太公這樣的太上皇,都不可能奪取他兒子的皇位。但是朱祁鎮是很容易奪位的。因為他是皇帝的哥哥,而且他也是皇帝,只是在特殊的情況下丟掉了皇位的,他的內心是非常不甘心的。
總之,這個太上皇,對於朱祁鈺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朱祁鈺必須要妥善處理好這個隱患。
朱祁鈺當然也處理了,但是他的處理手段,相當不高明。他只是把朱祁鎮放在南宮裡,把南宮用高牆圍起來,只留一個視窗送飯。同時又把南宮周圍的樹木都砍了,避免出現意外。所有的這些,讓人的感覺就是用意太過明顯,手段太過低劣。
實際上,朱祁鈺要消除這個隱患,也不是沒有辦法,他作為皇帝,有一百種方法讓朱祁鎮不存在,而且讓朱祁鎮不存在了,別人還抓不到他的把柄。這樣的做法,在歷史上太多了。朱祁鈺沒有害朱祁鎮,可是朱祁鎮奪位後,朱祁鈺很快就去世了,也沒人敢說這是朱祁鎮害死的。
(奪門之變)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死黨。皇帝也是應該有死黨的。有了死黨,才能得到擁護。就算自己處在危險的境地,死黨們也會保護自己。
我們可以拿皇太極來證明。皇太子也是沒有確立繼承人就猝死了。不過,雖然皇太極猝死了,但是,鰲拜、索尼等很大一部分兩黃旗的人,是皇太極的死黨。他們極力要擁戴皇太極的後人為皇帝,所以和多爾袞的兩百旗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最終取得勝利。
如果朱祁鈺也有死黨,那麼朱祁鈺就算病重了,這些死黨們也會保護朱祁鈺。但事實上恰恰相反,沒有任何人保護他。
當朱祁鈺在重病的時候,是把石亨叫到病床前了的。但石亨出來以後,立刻就組織“奪門之變”。由此可見,石亨就根本不是朱祁鈺的死黨。不是朱祁鈺的死黨,朱祁鈺在病重之時,把他叫到病床前做什麼呢!還有,當“奪門之變”發生以後,在朝堂上,就沒有一個大臣為朱祁鈺“死節”。可見,朱祁鈺確實沒有什麼死黨。
朱祁鈺雖然當了8年皇帝,其實並沒有多少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的皇位,怎麼可能穩固呢。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等)
回覆列表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為何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了?
朱祁鈺之所以能登基,是因為朱祁鎮聽信王振的讒言,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7月17日御駕親征,走之前朱祁鎮把國家大權交給了異母弟朱祁鈺,把自己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
結果在土木堡被大敗,四朝老臣張輔戰死,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隨行60多位大臣被殺,明朝主力部隊三大營精銳損失殆盡,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朱祁鎮被活捉。
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的命比起大明的命運來,同樣不值一提,與其讓一個兩歲的孩子當皇帝,不如讓名正言順的朱祁鈺來做,既然出征之前就留有後招,那就這麼辦吧。
這個時候,朝廷的大臣們也不知道朱祁鎮是生是死,眼下當務之急是守好北京城,也先的軍隊已經打過來了,可是明朝的精銳都死在土木堡了,現在城內用老弱病殘形容一點不為過。
在於謙等人的擁立下,不太願意做皇帝的朱祁鈺成了大明的新皇帝。
朱祁鈺也算知人善用,重用於謙等人,在於謙的領導下,北京城算是守住了,明朝歷史得以延續。
也先抓朱祁鎮只是為了那他當搖錢樹,找大明要錢,可當大明已經有了新皇帝,朱祁鎮這棵搖錢樹不靈了。
不得不說朱祁鎮還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在被俘的1年多時間裡,他跟也先家族培養出深厚的感情,既然朱祁鎮已經沒有用了,還要浪費糧食,不如就把他還給大明。
就這樣,朱祁鎮又回到了大明,當了一年多皇帝的朱祁鈺,已經體驗到皇帝的樂趣,讓他讓位是不可能了,朱祁鎮也很清楚,此時他只想一家團聚,好好地活著。
後來,朱祁鎮被尊為太上皇,一直被軟禁和被監視的狀態。皇位對朱祁鎮來說越來越遠。
1457年,朱祁鈺病重,年近29歲的朱祁鈺有個兒子,結果兒子比他先走一步,如果有嫡系繼承人,估計也沒朱祁鎮什麼事了。
石亨等人為了自己的未來,想起了那個被軟禁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鎮,如果能擁立朱祁鎮當皇帝,自己就是股肱之臣,前途還能像現在一樣美好。
石亨與前府右都督張鞁、宦官曹吉祥、徐有貞謀劃,為了幾人的前途要擁立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
之所以說是被推翻,是因為朱祁鈺這時候雖然病入膏肓,但還沒有死。在他死之前他已經知道自己被奪了位。
要說為什麼朱祁鈺的政權被輕易推翻,主要是他沒有合理的繼承人,政客們為了自己的前途,決定親手捧一個皇帝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