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運動的葉子
-
2 # 主動閱讀
更難,這個駕校教練一個邏輯,一個開過汽車的去學駕照,身上有固定習慣,教練要更正,然後再指導。兩個人都會不舒服。一個新手沒碰過車,更容易規範,因為他就是一張白紙,沒有固定習慣限制。反而更容易學好。
-
3 # 吃飯第二名
其他球類我不知道,我是一名網球教練員呢,結合自己的教球和訓練經驗,就網球來談談訓練非持拍手的難易度。
先說答案:
訓練非持拍手,相比新手訓練
①使用單反的人有點難,使用雙反的人稍微容易。
②左撇子轉右手相對容易,右手轉左手比較難。
原因分析:
①單反球員,一直是用一隻手打球,非持拍手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拋球和託拍忽略不計),改換另外一隻手有一定難度,打球的方向、擊球的位置、揮拍的軌跡等都要進行全面的調整和改變,打球的核心動作改變了。
②雙反球員,因為雙手都參與到握拍,換成非持拍手,只是左右手上下調整了位置,其他的只需要調整引拍、擊球、隨揮的動作,稍微適應兩天,就可以吊打新手。
③左撇子轉右手容易,是因為他平常工作生活用到右手的次數比較多,例如用滑鼠、寫字。右手球員的左手相對而言就用的比較少,力量和熟練度就不如左手球員的右手,這就是為什麼左手球員的雙反要普遍優於右手球員的雙反。
舉個簡單例子,我是右手球員,主打雙反,訓練期間右手單手持拍比較多,為了放鬆右臂偶爾也會用左手單手訓練,遠不如我那個左撇子同事(我比他水平高一點點點)換成右手的打球效果好。
已經會打球的人訓練非持拍手,比新手初學更難,還是更容易?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更難的。
問題中提到持拍手,但沒有說明是哪一項運動,我們先理解為羽毛球、乒乓球或網球運動,不管是哪一項運動,非持拍手的位置和動作,也是需要去關注和練習的,這個沒錯,下面從生理學機制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運動技能形成分為三個階段,
1.泛化階段,發生在學習技術初期。外界刺激引起大腦皮質強烈興奮而發生興奮和抑制的擴散,分化抑制未建立,條件反射建立不穩定。
2.分化階段,不協調動作逐漸消失,外界刺激引起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逐漸集中,分化抑制發展,條件反射建立漸穩定,動力定型初步建立,大腦皮質的活動由泛化進入分化階段。
3.鞏固階段:發生在反覆練習之後。運動條件反射系統已建立鞏固,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精確。動力定型牢固建立。
如果已經會打球的人非持拍手,已經形成動力定型,如果再進行新的訓練,需要消除以前的訓練動作,這個階段是非常麻煩且漫長的,消除動作也是在訓練過程當中需要進行的一部分,這樣幫新手初學者開始進行學習的時候,已經會打球的人,還需要去消除之前的動作和肌肉記憶,在第一部分泛化階段時,需要的時間,就要比新手初學者還要更長。
再舉個更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剛才所說的生米的生理機制:一張白紙,你在上面作畫,畫一個小動物吧,畫什麼就是什麼,畫的速度也會非常快。但如果這張白紙上已經被畫滿了,你再去把這張白紙上面的痕跡清除掉,再在重新清除的白紙上作畫,這個時間就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