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杰在日本

    如果真的放到現在,我相信並不需要專家出手,

    一個普通的具有一定古文素養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那為什麼在當時,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做到呢?

    原因是,這原本就是呂不韋精心策劃的一次“炒作”,藉以宣示自己的實力和權威,絕不會允許任何人質疑和挑戰的。

    不論是誰,如果你一定要去挑戰他,那麼,結果只有一個,你懂的。

    因此,所謂的不能增減一字,並不是在文學的遣詞造句上做不到,而是在當時那種情勢下,絕不允許有人膽敢來增減一個字!

  • 2 # 緣起八字

    1.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左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家、法家、墨家、農家、兵家、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2.那誰是呂不韋呢

    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於戰國末年。呂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的嬴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秦國丞相。

    3.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先秦時期,多國混戰,諸子百家,各種思想 ,治國方針各不相同。呂不韋相信秦要統一六國 ,必須有強於其他國治國方針,理念,策略。

    4.書中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呂氏春秋》的十二紀是全書的大旨所在,是全書的重要部分,分為《春紀》、《夏紀》、《秋紀》、《冬紀》。每紀都是15篇,共60篇。六十一篇。十二紀者,記十二月令也。本書是在“法天地”的基礎上來編輯的,而十二紀是象徵“大圜”的天,所以,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來作為組合材料的線索。《春紀》主要討論養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主要討論軍事問題,《冬紀》主要討論人的品質問題。

    5.增減一字千金的由來

    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傑作,誇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為了精益求精,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首都咸陽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

    6.先秦時期"千金",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按照物價換算,大約等於現在的100萬RMB

    7.如果是現在,能拿到千金嗎

    我認為可以!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先秦百家思想百花齊放,思想專研比之有深度的應該不少,但這些人都是大家,不屑於去修訂一本新書;

    城邦之間距離遙遠,來一趟時間太久,已錯失張榜時間。

    來的路上,匪犯又多,很多有學識之人都不能到來。

    秦國和其它國家是敵對關係,來往多有不便。

    所以來討教《左氏春秋》的多是秦國之人。

    所以我覺得放到現代,"千金易得"

  • 3 # 石頭剪刀布呀

    現在的我們是可以得“千金”的。

    《呂氏春秋》成書於中國的戰國末期。它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先秦諸子百家之精華而自成一說,受到中國曆代大家的好評和讚譽。但在作為現代人的我們看來,它亦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

    譬如在《呂氏春秋•尊師》篇裡有顏涿聚,梁父之大盜也;高何,縣子石齊國之暴者也,指於鄉曲,本是刑戮死辱之人。但因他們分別從師於孔子,墨子,於是得以“非徒免於刑戮死辱也,由此為天下名士顯人,以終其壽,王公大人從而禮之”。

    這樣的現象在現在顯然是不可行的。大盜,殘暴之人,禍害百姓,按照法律是必須受到制裁的。無證他們以前或以後從師於誰,犯下的罪責都應該由他們自己承擔。

    《呂氏春秋》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期的作品,在當時為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的建立提供了完備的政治理論,有利於封建君主統治。但現在的我們對它應採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不能像當時社會條件下百分之九十多的人目不識丁,極少數文人仕士懾於秦國丞相呂不韋的威勢而唯唯諾諾。

  • 4 # 博超講堂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戰國時期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為了精益求精,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首都咸陽城門,並宣佈有誰能夠增加或刪減一個字,即賞賜千金。訊息傳開後,人們蜂擁而至,包括各諸侯國的遊士賓客在內,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

    如果是現在,我能不能得“千金”?我們先分析一下當時為什麼沒人能夠改一個字。

    此書編寫的很嚴謹,確實挑不出毛病

    呂不韋當時養了三千多名門客,這些門客可以說都是秦國(應該也有其他諸侯國的人)優秀的人才,他在這些人中又挑選出最頂尖的學者集體編寫的《呂氏春秋》,所以這部書編寫的水平應該很高、很嚴謹,確實不容易挑出毛病,要不然呂不韋也不能那麼自信。

    大家害怕得罪呂不韋,不敢改

    當時秦國是戰國七雄的老大,呂不韋又是最強國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僅次於秦始皇。大家都知道呂不韋很看重這部書,如果挑出書中的毛病,呂不韋會覺得很沒面子,到時候萬一遭到呂不韋的打擊報復,那將得不償失。所以即使有人看出書中的不足,也不敢改。

    如果把這件事放到現在,雖然不怕得罪呂不韋了,我估計我也得不到這“千金”,因為:

    一、我的水平有限

    我很愛好文學,也研究過一些典籍,但是自己的文學水平確實不高,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和古代優秀的學者是比不了的,所以我應該找不出書中的瑕疵。

    二、我搶不過其他人

    我是個不愛出風頭的人,凡事都慢半拍。如果我真的發現了書中的毛病,我估計早被別人先改了,因為現在的學者、專家們太多,有點什麼事,他們都削尖腦袋往裡鑽,生怕別人搶了他們的飯碗。哎!我是吃屎都敢不上熱乎的呀!

    結語:

    所以呀,對我來說“千金”離我很遠,但使我欣慰的是我有一個好的心態。

  • 5 # 人間食糧

    現在的話,呂不韋要破產了。

    就內容本身來說,《呂氏春秋》12紀60篇20萬字,錯字標點不可能沒有。換成今天,儘管是頂尖教授專家寫的文章,也不能保證一個錯字都找不到。

    有人說這是呂不韋的政治宣傳,目的是強調自己的權威,沒人敢真去挑毛病,不怕掉腦袋?不能說呂不韋的舉動沒有這個成分,但這事放在今天肯定不行。時代變了,規則變了,玩法變了,不是古代的文化壟斷時代了,挑個錯還不容易?再說,誰敢公開用政治暴力阻礙學術交流?還要不要公信力了?光是噴子的口水就可以讓他回家洗澡了。

    從技術上來說,任何書都會存在錯誤,一本書的容錯率是萬分之一,在此之下就是合格。不是想有錯字,而是杜絕不了。何況學術觀點不是絕對真理,也沒有絕對真理,挑出毛病是大機率的。

  • 6 # 寒柏隴臥子

    呂不韋是怎樣的一個人?《呂氏春秋》是在什麼背景下成書的?

    呂不韋是戰國末年的政治家,大約生於公元前290年至公元前280年之間,死於公元前235年。他出生在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曾在陽翟(今河南禹縣)經商,是一個“家累千金”的大商人。

    在當時的一些國家之間,有互相派遣人質的情況;而呂不韋就是在趙國都城邯鄲結識了秦國質於趙國的公子子楚(就是秦孝文王的兒子,也叫異人)。此時的子楚處境並不好,呂不韋不惜以金錢和美女予以子楚,併為子楚賄賂秦孝文王的王后華陽夫人。呂不韋如此地慷慨相助,其目的是藉此為自己在政治上作晉升的階梯,所以把子楚看為“奇貨可居”。

    果然,在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後,子楚回國得以繼位,稱莊襄王,呂不韋也被任為相國,封“文信候”,食河南洛陽十萬戶。

    三年後,莊襄王去世,太子嬴政即位,即秦始皇,仍任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當時秦始皇年歲尚小,國家大權多操縱在呂不韋手裡。就是在呂不韋當秦國宰相的時候,由他的幕客彙編成《呂氏春秋》一書。

    《呂氏春秋》是怎樣的一部書?其內容都是什麼?

    《呂氏春秋》一書,又叫《呂覽》,全書分八覽、六論、十二紀,總二十六卷,共二十餘萬字,是戰國末期雜家的代表作。

    對於這部書,漢代史學家班固說它是“兼儒墨、合名法”,清代學者汪中說它是先秦的“諸子之說兼而有之”。這些評價說明了《呂氏春秋》一書,是容納了先秦各家的學說。

    那麼,之所以要編成一部這樣的雜書,據《呂氏春秋》編寫者說,是為了採納各家之長,所謂“物固莫不有長,物固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認為這就是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的原因。

    但是,它所謂的採各家之長的做法,不是在各家學說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從而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和系統;而是東拿一些、西抽一點,把各家矛盾的學說拼湊調和起來。

    例如:在《呂氏春秋》孟冬紀之下,編入的《節喪》和《安死》兩篇,就把儒家的“孝親”和墨家的“節喪”調和在一起。又比如在政治上,它一方面主張“天子必執一”的法家思想;另一方面在“觀於上世”時,又主張分封諸侯,保持貴族世襲制度。甚至在《禁寒》的同一篇裡,所講的戰爭道義問題是互相矛盾等等,這樣的問題在這部書裡有很多。

    ——觀點總結

    《呂氏春秋》之所以成為這樣的雜家書,寒柏認為也是有它的社會根源的,當時各種派別、學說,是百花齊放、層出不窮。

    因為在戰國末期,封建制國家紛紛出現,接著又要求政治上、思想上的統一。於是,法家提倡“一”,即統一於一個標準之下;儒家公羊派提倡大一統;墨家提出“尚同”之說;而雜家就採取了折中的辦法來“一”之,所以就採納儒、墨、法眾家之長的辦法。

    另外,就雜家的具體情況來講,他們在秦始皇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之後,也還有一批由舊的世襲貴族轉化來的地主階級,他們與新興的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他們一方面要求統一,另一方面又對君主專制主義感到不滿。因此,在學術思想上就出現瞭如《呂氏春秋》這種折中調和的“雜家者流”著作。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呂氏春秋》是一部雜家著作,但由於其容納了“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對先秦各家學說“兼而聽之”,所以它的確能為我們盡最大化的儲存了許多古代的遺文佚事,成為一部史料總結著作。因此,這部書在今天仍然是一部有價值的先秦古籍。

    參考資料:《呂不韋傳》、《中國古代史常識》。

  • 7 # 長齋堂

    這個是政治遊戲,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只不過操刀的人太牛逼,是站在權力頂峰的丞相,他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這本書的知名度,哪個不長眼的去得“千金”,是不要命了麼?

  • 8 # 秦一農夫

    看到這個題目,農夫首先想到的便是"指鹿為馬"這個成語。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謀圖篡權奪位,為了試探朝中究竟那些大臣是順從他的意圖,那些大臣是反對他的,便給秦二世獻上一頭鹿,說是馬。秦二世不相信,趙高便藉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都說是鹿。後來,凡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借各種理由和手段殺害了。

    呂不韋著《呂氏春秋》,聲言增一字或減一字者都賞千金,實質上所用的手段和趙高如出一轍。

    這事別說是秦襄王當朝的文臣名儒如雲,就是現今一般專門硏究古文的學者,在一部具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餘萬字的著作中,挑出個把毛病是不費什麼大神的,只所以這張"告示"張貼在京城咸陽的城門上,多天前來觀望的人士雖然絡繹不絕,人數眾多,卻並無一人應戰。

    雖然當時無人能領到賞金,並非說明《呂氏春秋》字字珠璣,盡善盡美,只是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得罪當朝重權在握的"相國“呢?

    至於這"千金",別人得到得不到很難說,反正“農夫"肯定是拿不到的,因為咱把當代的"白話文"都沒整順溜,更別說很少接觸的”文言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企好,還是名企好?